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3)
慈濟醫話(卷二 下篇) (3)
1. 胃主鳳
肺主皮毛而通天氣,又與大腸相表裡。胃上通於肺,下通大腸,故能主風。
白話文:
肺管理皮毛並且與外界空氣相通,同時與大腸互為表裡。胃向上與肺相通,向下與大腸相通,因此能夠主管風的功能。
2. 胃行氣於三陽
胃陽明之氣,能行於少陽而助運化,又能行於太陽而化精微,逼糟粕。
白話文:
胃部的陽明之氣,能夠在少陽經脈中運行並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,同時也能在太陽經脈中運行並促進精微物質的轉化,以及排出食物殘渣。
3. 脾行氣於三陰
脾太陰為老陰,少陰為所勝,厥陰為所不勝,此一說也。貫胃、屬脾、絡嗌,此又一說也。(脾貫胃絡隘,乃脾絡之行也。至脾統三陰者,乃太陰為統,萬物所歸。況脾為厥陰、少陰之開,脾血脈功用,又相連貫。)
白話文:
脾(太陰)屬老陰,會被少陰所剋制,但不會被厥陰所剋制。這是其中一種說法。
貫胃經屬脾,絡於咽喉,這是另一種說法。(貫胃與脾的絡脈狹窄,是脾絡脈運行的原因。而脾統帥三陰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,是太陰作為統帥,萬物歸其所。更何況脾與厥陰、少陰相通,脾血脈的功能又彼此相連貫。)
4. 膽可稱奇陽
膽雖藏有膽汁,然既非如臟之化血,又非如腑之化氣。不過承濁於肝,布汁於脾胃,助其消化。因有納布之能,故偏於陽。其作用別於臟腑,又偏於陽,故可稱奇陽。
白話文:
膽囊雖然儲存膽汁,但它既不像臟器那樣生成血液,也不像腑器那樣生成氣。膽囊只是從肝臟接受污濁物質,再將膽汁分佈到脾胃,幫助脾胃消化。由於膽囊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,所以偏向於陽性。它的作用不同於臟腑,而且偏向於陽性,因此可以稱作「奇陽」。
5. 君火相火
問何為君火、相火?曰:姑不論君、相火,先要明何謂火?以壯火食氣,少火生氣之理證之,火非真火,即氣也。設真有火,則臟腑焦爛矣。壯火是腑中吸入之氣,少火是臟中呼出之氣。氣是少火之精而溫肌肉者。小腸承胃之氣,輸於三焦,由三焦送各腑而達各臟。心承腑之氣,輸於心包,由心包達各臟以養肌肉。
故在腑,小腸為君火,三焦為相火。在臟,心為君火,心包為相火。
白話文:
你問什麼是君火和相火,先不討論君火和相火,首先必須瞭解什麼是「火」。從壯火要消耗氣,少火能生氣的道理可以證明,火並不是真正的火,而是氣。如果真的有火,五臟六腑早就燒焦腐爛了。壯火是腑臟吸入的氣,少火是腑臟呼出的氣。氣是少火的精華,可以溫暖肌肉。小腸接收到胃裡的氣,輸送到三焦,由三焦傳送至各腑,再到達各臟。心臟接收到腑臟的氣,輸送到心包,由心包到達各臟,以滋養肌肉。
6. 論榮衛
榮衛即血氣。血氣以體言,榮衛以用言也。然榮行脈中,衛行脈外,榮衛並行於全身,分五十度。每晝夜運行一周,榮血周行五十度,復返於肺,與衛氣相會。衛氣周行五十度,亦返於肺,與榮血相會。每五十度之中,榮衛各當令二十五度。榮當令於夜,自午至子。榮出而衛入,榮氣略呈,衛氣略伏。
白話文:
榮衛就是血氣的總稱。從身體的物質構成來看,稱之為血氣;從其作用來說,則稱之為榮衛。但是,榮在脈中運行,衛在脈外運行;榮衛同時運行於全身,各司其職。它們分為五十段,每晝夜運行一週。榮血運行五十段後,回到肺部,與衛氣相會。衛氣運行五十段後,也回到肺部,與榮血相會。在五十段的運行中,榮衛各自分管二十五段。榮在夜間當令,從午夜到子時。榮氣出現時,衛氣則隱伏;榮氣稍現,衛氣則稍伏。
衛當令於晝,自子至午。衛出而榮入,衛氣略呈,榮氣略伏。榮衛晝夜循環,有如日月,但日月不相見,而榮衛不相離也。故子午二時,為榮衛當令二十五度之交點。再榮雖外出,決不能達皮;衛雖內入,決不能至骨。二者互為當令,僅可分別氣之盛衰,不能過分位之內外也。
白話文:
在晝夜時間,衛氣當值從子時到午時。衛氣外出,榮氣進入,衛氣旺盛,榮氣衰退。榮衛氣血晝夜循環不息,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,但太陽和月亮不互相交疊,而榮衛氣血則不可分離。因此,子時和午時是榮衛氣血最旺盛的交點。即使榮氣外出,也不會到達皮膚;即使衛氣進入,也不會到達骨頭。二者互相當值,只能區別氣血的盛衰,不能過於區分它們的位置。
7. 論脈
人身筋、經、絡皆有動脈、是以督脈在筋,任脈在經,寸口在絡。
白話文:
人體中的筋、經、絡都有動脈,因此督脈是在筋中,任脈是在經中,寸口是在絡中。
《內經》論脈,以胃氣為主,以血氣為宗,以弦、鉤、毛、石、綏而定臟,再以浮、沉、中而候上、中、下三部。腑屬於臟,則未深論,《難經》推廣之,《脈經》又闡發之。以寸、關、尺而定臟腑,又以浮為腑,沉為臟;外感為浮,內傷為沉,但精確皆不及《內經》。然吾人取脈,先宜以綏急推胃氣之盛衰,再以弦、鉤、毛、石、綏推臟氣之所在,再以浮、沉及寸、關、尺之盛衰,推及表裡氣血,然後再以寸,關、尺參看臟腑之盛衰。得其所在,察其外證,嚴立方脈,自無大謬。
脈為醫之大疑,吾早擬略論之,但知脈者甚鮮。今諸子對脈,既入手研究,特論述以示正軌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論脈象時,以胃氣為核心,以充盈的血氣為根本。用弦、鉤、毛、石、綏這五種脈象來確定不同的臟器。再根據浮、沉、中的脈位判斷上、中、下三部的健康狀態。腑屬於臟,所以《內經》沒有深入探討。而《難經》對此進行了擴展,《脈經》又進一步闡述。用寸、關、尺三部脈位來斷定臟腑,又以浮主腑,沉主臟;外感病為浮,內傷病為沉。但具體準確性不如《內經》。但是一般來說,我們把脈時,先用綏急判斷胃氣的盛衰,再用弦、鉤、毛、石、綏判斷臟氣的所在,然後根據浮、沉及寸、關、尺的盛衰,推斷出體表和內裏的氣血狀況。最後再根據寸、關、尺三部脈位判斷臟腑的盛衰。這樣就能確定病位,觀察外在徵象,嚴謹制定出對應的脈象和方劑,就不會出大錯。
問胎脈如何?曰:婦人受孕,則陰脈滑動,陽脈滑大。自來氣血搏結者,無論病之有無,脈必有力而動。若滑則無病,無病而氣血搏結者,妊也。
白話文:
問:懷孕的脈象是什麼樣的?
答:婦女懷孕後,陰脈會滑動,陽脈會滑大。本來氣血鬱結的人,無論是否有病,脈象一定會有力而動。如果脈象滑動表示沒有病,而沒有病但氣血鬱結,那也是懷孕的徵兆。
問尺脈浮為女子不月之脈,有是說乎?曰:有則有之,但妊而感冒,尺亦浮滑。論脈之法,當以外證之所現,察氣血之所傷。以氣血之所傷,進而推求脈之理。如代陰脈遲,當用白虎。代陽脈數,當用理中。以此推之,思過半矣。否則執一以求,膠瑟刻舟,胡能論脈?
白話文:
有人問:尺脈浮大是女性不來月經的脈象嗎?
回答:有可能是,但懷孕後感冒,尺脈也會浮滑。討論脈象的方法,應該是先觀察外在症狀,再判斷氣血受損的狀況。根據氣血受損的情況,進一步推測脈象的道理。
例如:氣血偏陰的脈象會遲緩,這時適合用白虎湯。氣血偏陽的脈象會數快,這時適合用理中湯。以此類推,思考應可無誤超過一半。如果只執著於某一種脈象,就像用鑿子雕刻瑟琴、刻舟求劍一樣,又怎麼能正確判斷脈象呢?
問在寸為肺脈,浮沉皆為肺病乎?曰:浮為大腸,沉為肺,故浮而短澀,病在肺;浮而長大,病在大腸。此指右寸一部之理言。若治病則當考其全體之證,不可囿於一部之理。
白話文:
問:在寸脈上發現浮脈或沉脈,都是肺部疾病的表現嗎?
答:浮脈屬於大腸,沉脈屬於肺。因此,如果浮脈又短又澀,則可能是肺部疾病;如果浮脈又長又大,則可能是大腸疾病。這指的是右手寸脈一段所代表的道理。但是在治療疾病時,必須考慮到全身的症狀,不能只侷限於一段脈象的道理。
問沉脈亦有大腸病乎?曰:沉而散,溫在肺;沉而實,病在大腸。若以浮沉言,則腑浮而臟沉。若以病言,則又當以邪正考之,不可限於浮沉也,此脈之妙用也。
白話文:
問:沉脈也會出現大腸疾病嗎?
答:沉脈分散,表示溫熱在肺;沉脈緊實,說明疾病在大腸。
如果只看脈象的浮沉,腑氣浮在上面,臟氣沉在下面。但如果考慮疾病,還需要根據邪氣和正氣的狀態進行判斷,不能只限於脈象的浮沉。這是脈象妙用的體現。
問治病診脈,是否應診全部?曰:外證考脈,全部及尺寸,皆當考察。益人之所以生者,賴氣血流動耳。病無論表裡、虛實、經絡、臟腑,皆由氣血不調所致。脈因氣率血行而現寸口,故氣血不調者,脈象必變。外證考脈,當先察全部,後審尺寸。若六脈皆浮而嗽,肺病也。若右寸浮,大便燥,腸病也。
白話文:
詢問診脈時,是否應該查看所有的脈絡?回答說:對於外證(身體外部的症狀),應該檢查全部脈絡,包括寸脈、關脈、尺脈。人的生命得以維持,是因為氣血流動暢通。疾病不論是表證(外表症狀)還是裡證(內部症狀),虛證(虛弱症狀)還是實證(強盛症狀),經絡阻塞還是臟腑失調,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調所致。脈搏是氣推動血流動的結果,表現於寸口。因此,氣血運行不調,脈象一定會發生變化。檢查外證的脈絡,應該先觀察全部,再仔細檢查寸脈、關脈、尺脈。如果六脈都浮而有咳嗽,是肺病。如果右寸脈浮,大便乾燥,是腸病。
問弦脈主何病。曰:六脈弦,肝病也。左三部弦,膽病也。右三部弦,食滯胃病也。脈等弦也,而變化無窮。若參透《內經》、《脈經》則知其妙。今人僅知默誦《脈訣》,誠捨本逐末矣。
白話文:
問:弦脈表示哪種疾病?
答:六脈皆弦,為肝病。左邊三部弦,為膽病。右邊三部弦,為食物滯留在胃所致的胃病。
脈都一樣是弦脈,但其變化多端。如果能深入理解《黃帝內經》和《脈經》,就能領悟其中的奧妙。現在的人只知道死記硬背《脈訣》,真是捨本逐末啊。
問弦為肝脈,左三部弦,其理易曉,右三部弦,其理安在?又何以知為胃病?曰:肝、膽、胃病,三者俱載於經,但未剖別其理耳。肝脈當弦,肝藏血,肝為邪乘,血與邪搏,故六脈皆弦。邪在肝之表,而未達肝,且肝膽又居左,故左三部弦。設弦而不沉,雖六部亦為膽。設左關獨弦,沉亦為肝。胃有滯作痢,肝失疏泄,胃居右部,食滯胃病,故右三部弦。
問趺陽脈何屬?曰:趺陽同衝陽,穴名。在足背,屬於胃脈。
白話文:
古文:
問弦為肝脈,左三部弦,其理易曉,右三部弦,其理安在?又何以知為胃病?曰:肝、膽、胃病,三者俱載於經,但未剖別其理耳。肝脈當弦,肝藏血,肝為邪乘,血與邪搏,故六脈皆弦。邪在肝之表,而未達肝,且肝膽又居左,故左三部弦。設弦而不沉,雖六部亦為膽。設左關獨弦,沉亦為肝。胃有滯作痢,肝失疏泄,胃居右部,食滯胃病,故右三部弦。
有人提出疑問,手上的弦脈代表肝的脈象,左邊三部脈搏有弦象,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。但為什麼右邊三部脈搏也有弦象?而且如何判斷是胃病引起的?
經書記載,肝病、膽病、胃病這三種疾病的脈象都包含弦脈,只是沒有詳細區分。肝臟的脈象應當有弦象,這是因為肝臟儲藏血液,當肝臟受到邪氣侵襲時,血液會與邪氣相搏,導致六脈都出現弦象。如果邪氣停留在肝臟表面,還沒有深入肝臟,而且肝臟和膽囊又位於左側,因此左邊三部脈搏會出現弦象。
如果脈搏有弦象但不沉,即使六部脈搏都出現弦象,也可能是膽病。如果只有左關脈有弦象,而且沉,則可能是肝病。如果胃中停滯不暢,導致腹瀉,這是因為肝臟疏泄功能失調。胃位於右側,飲食滯留在胃中,會引起胃病,所以右邊三部脈搏會出現弦象。
問奇經八脈之所在?曰:由三陰三陽推之,督脈在背為陽,任脈在腹為陰。故督脈屬於太陽,任脈屬於太陰。帶脈屬於厥陰,衝脈屬於陽明,二蹻屬於陽明,二維屬於少陰。再參經文,考外象,自然少誤。如腰痛,脈浮緊,則督脈為病。脈沉弦,則厥陰為病。
白話文:
問: 奇經八脈的位置在哪?
答: 從三陰三陽推斷,督脈在背部,屬陽;任脈在腹部,屬陰。因此,督脈屬於太陽經,任脈屬於太陰經。帶脈屬於厥陰經,衝脈屬於陽明經,二蹻屬於陽明經,二維屬於少陰經。再參考經文,觀察外在表徵,自然少有錯誤。例如:如果腰痛,脈象浮緊,則可能是督脈出了問題。如果脈象沉弦,則可能是厥陰經出了問題。
8. 寒邪熱邪
邪無寒熱,以人氣血之寒熱為寒熱。氣血寒則為寒,熱則為熱。始霍亂邪正相爭也。熱盛為陽,寒盛為陰。在未分陰陽時,刺可立已。在既分陰陽後,非藥不瘳。
白話文:
疾病沒有固定的寒熱性質,而是根據人體氣血的寒熱而表現為寒或熱。氣血寒則為寒症,熱則為熱症。霍亂病初期正是邪氣與正氣交爭的時候。熱勢過盛為陽證,寒勢過盛為陰證。在陰陽未分之時,針刺治療可以立即見效。在陰陽已分之後,則必須用藥物才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