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一) (14)
慈濟醫話(卷一) (14)
1. 口渴之種類及原因與治法
胃熱口渴為本病。由他種原因所傳,因之口渴者,更約有五種:因腑熱灼胃而作渴,一也。因臟熱灼胃而作渴,二也。因血虛灼津液,胃失津養而作渴,三也。因血淤胞門,致津液不得上行潤胃而作渴,四也。因水停膈間,不能化津液潤胃而作渴,五也。諸渴之治法,皆宜先養陰生津以潤胃,再視其發於何種,以定佐使。
白話文:
口渴的種類及原因與治療方法
口渴主要原因是胃熱。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五種原因會導致口渴:
一、腑臟的熱邪灼傷胃部而導致口渴。 二、臟腑的熱邪灼傷胃部而導致口渴。 三、血液不足,導致津液受損,胃部缺乏滋養而導致口渴。 四、血液瘀滯在胃部,導致津液無法上升滋潤胃部而導致口渴。 五、水分停滯在膈肌之間,無法轉化成津液滋潤胃部而導致口渴。
各種口渴的治療方法,都應該先滋養陰液,生津液以潤澤胃部,然後再根據口渴的具體原因,選擇相應的輔助治療方法。
2. 胃寒而嘔脾虛而泄與霍亂之熱證吐泄其區別安在
胃受寒則血瘀氣滯,少受盛之能力,故食入胃則逆而嘔。脾虛而失運化之能力,故食不化則泄。霍亂乃寒熱相爭之證,寒勝者氣血俱凝,故不得吐泄;熱勝者,氣血俱張,故上則吐,下則泄。因受病之情形不同,外形自不能無異也。
白話文:
胃寒會導致血液瘀滯、氣機阻礙,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所以食物進入胃後就會逆流而嘔吐。脾虛則喪失了運化食物的能力,因此食物消化不良就會腹瀉。霍亂是寒熱之邪相互爭奪的疾病,寒邪盛則氣血凝滯,所以不會嘔吐腹瀉;熱邪盛則氣血充盈,則會嘔吐和腹瀉。因為致病的原因和情況不同,症狀表現自然也會有所差異。
3. 論霍亂症
霍亂乃陰陽相爭之症。陰盛為寒,陽盛為熱。故霍香正氣,為治寒熱未分勝負之正方,取其香竄分解寒熱,使邪外走也。如勝負已分,非理中、自虎湯不可。理中治陰盛,白虎治陽盛。知滑潤與否,為最大之關鍵,然脈象外形亦不可不察。因熱極亦有舌滑而潤者,但甚少耳。又已吐泄者多熱,欲吐泄而不能者多寒,為霍亂之公例。
白話文:
論霍亂症
霍亂是陰陽互相爭奪的疾病。陰氣盛則表現為寒證,陽氣盛則表現為熱證。因此,霍香正氣散是治療寒熱之邪尚未分出勝負的正方,它利用藥物芳香走竄的特性,分解寒熱之邪,使邪氣從體表排出。如果寒熱勝負已分,就必須使用理中湯或白虎湯。理中湯治療陰盛(寒證),白虎湯治療陽盛(熱證)。判斷大便是否滑利潤澤,是診斷的關鍵,但脈象和外觀也不能忽略。因為熱極的情況下,也可能出現舌苔滑潤,只是比較少見。此外,已經出現嘔吐腹瀉的,大多是熱證;想嘔吐腹瀉卻吐瀉不出的,大多是寒證,這是霍亂的普遍規律。
4. 論便紅症
便紅症脈皆洪大,醫者多以為浮緊,妄下附子、升麻。不知便紅除虛弱已極外,皆因過於飽食,大絡橫解,以致絡血妄行。腸結為熱,非重用白茅根,不足收效。
白話文:
便紅症的脈象都洪大,醫生多半誤以為是浮緊脈,便胡亂使用附子、升麻等藥物。其實,除了極度虛弱之外,便血大多是因為過度飽食,導致大絡橫解,瘀血妄行所致。腸道阻塞是因為熱邪,如果不大量使用白茅根,就難以奏效。
5. 論虛弱便紅症
虛弱便紅,乃氣不固血所致,可用升麻、附子。其脈浮而無力,大而不實,與熱症脈象外形迥乎不同。
白話文:
虛弱伴隨大便出血,是因為氣虛不能固攝血液所導致的。可以用升麻和附子治療。這種情況下的脈象是浮而無力,脈大但不充實,與熱症的脈象完全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