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一) (13)

回本書目錄

慈濟醫話(卷一) (13)

1. 五臟氣血生養說

人同秉氣血而生,有春秋逾百歲而形體不敝者,有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,其何故哉?蓋人之精神氣血,有先天,有後天,先天之精神,實藉後天飲食之水穀,有以資主而資養。何臟之氣血,由何臟而生,復養何臟。五臟相生,同於五行,有天然一定之次序,有相因一貫之功能。

順之則生,逆之則病。從之則壽,違之則夭。試將其理說明之。萬物離土不生,脾在五臟,旺於四時,有運輸之功,與天時之閏相同。故胃納五穀,脾司消化,提其精華,成中焦之穀氣,以養四肢。成心之陰氣,以養神明。成木之陽氣,以運穀氣。一臟已動,五臟相連,而陰陽作用判焉。

其陰為血,入其所生以養之,如脾土津液,能生肺金而養皮毛。肺金津液,能滋腎水而養精髓。先天腎水,能涵肝木而養筋脈。肝木血液,能生心火而養神明。心火運化,能生脾土而資健運。惟其相生,故能相養。血脈因以流通,所以心生血而現本色,其色赤。肝藏血而流不暢,其色青。

脾統血而流甚急,其色淡而黃。肺納血而化為津,其色尤淡而白。腎受血而不流,其色黑。此陰血入其所生以養之之理也。其陽為氣,入其所克以運之。蓋陽氣為水穀之精微,入於何臟,即化為何臟之氣,以養五臟之真氣。如腎為水臟,受五臟之精而藏之。而腎之精液,又入心化赤而為血,流溢於衝任,為經血之海,而養肌肉。

苦歸心而主火,氣屬肺而主金。心火宣布,又能化氣外達而為汗。肝主清陽之氣,得肺金以制之,則木鬱而火,清氣得以上升。又如脾土之運化,由於肝陽之疏泄,腎氣之封藏,由於脾土之制水,此皆陽氣入其所克以運之之理也。總之五臟之氣,雖相剋而實相成。所以氣也、血也、生也、養也,流轉不息,周而復始,互為其根。

而究其一本之源泉,不可不歸功於穀氣。百穀秉天地之真氣以生,故其氣入土而生肌肉,入水而滋精血。人能法於陰陽以修行,運用穀氣以修神,則精神完而氣血足,未有不永其天年者。

白話文:

五臟氣血生養說

人體依靠氣血而生,有些人能活過百歲,身體依然強健,有些人卻不到五十歲就衰老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人的精神氣血,有先天也有後天,先天之精氣神需要藉由後天飲食中的水谷精華來滋養。每個臟腑的氣血,由哪個臟腑產生,又滋養哪個臟腑,都有其規律。五臟的相生相剋關係,如同五行,有其天然的順序和功能。

順應自然法則則能生存,違背則會生病;順應則長壽,違背則夭折。試圖解釋其中的道理:萬物離開土地就不能生長,脾臟居於五臟之中,在四季中都非常旺盛,具有運輸營養物質的功能,如同天時中的閏月一樣。因此,胃負責吸收五穀,脾臟負責消化,將精華吸收,形成中焦的穀氣,用來滋養四肢,形成心的陰氣,滋養神明,形成肝的陽氣,推動穀氣運行。一個臟腑開始活動,就會帶動其他四臟,陰陽的交互作用也就顯現出來。

陰氣化為血液,進入滋養它的臟腑,例如脾土的津液能滋養肺金,進而滋養皮毛;肺金的津液能滋養腎水,進而滋養精髓;先天腎水的精氣能滋養肝木,進而滋養筋脈;肝木的血液能滋養心火,進而滋養神明;心火的運化功能能滋養脾土,使其運化功能更強。正是因為臟腑之間的相互滋養,才能維持生命。血液因此得以流通,所以心臟產生血液,其顏色鮮紅;肝臟貯藏血液,若運行不暢,則顏色青綠;脾臟統攝血液,若運行過速,則顏色淡黃;肺臟吸收血液,並轉化為津液,顏色更淡而發白;腎臟貯藏血液而不運行,則顏色黑。這就是陰血滋養臟腑的道理。

陽氣則為水穀精華,進入某個臟腑,就會轉化為該臟腑之氣,滋養五臟的真氣。例如腎臟為水臟,吸收五臟的精氣並貯藏。而腎臟的精液又進入心臟,轉化為鮮紅的血液,流溢於衝任二脈,成為經血之海,滋養肌肉。

苦味歸心,主火;氣屬肺,主金。心火宣佈,又能化氣外達而成為汗液。肝臟主宰清陽之氣,受到肺金的制約,則木氣不鬱結而火氣不亢盛,清氣才能上升。又如脾土的運化功能,依靠肝陽的疏泄,腎氣的封藏,依靠脾土的制水,這些都是陽氣進入克制它的臟腑以推動運化的道理。總之,五臟之氣雖然相互克制,卻又相互依存。所以氣、血、生、養,不斷循環往復,相互依存。

而究其根本,都離不開穀氣。百穀吸收天地真氣而生長,所以其氣進入土則生長肌肉,進入水則滋養精血。人若能效法陰陽,修煉身心,運用穀氣來修養精神,則精神飽滿,氣血充足,自然就能長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