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一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慈濟醫話(卷一) (11)

1. 隱軫之解釋

心中鬱結不舒,曰隱軫,其病在內。景岳以較為疹,其議論雖若貫珠,但根本誤解,故後世治疹者,遵用其法,十不過活一二耳。學者用功,當思仲景何以為仲景,蓋學仲景則不如仲景,果其志在仲景,須覓仲景之師而師之。讀《傷寒論》,則知仲景為師《本》、《內》之人,吾等取法乎上,亦當屏諸家,研《本》、《內》,庶可補長沙之不足。

白話文:

當心中鬱悶不展時,稱為隱軫,這種病症屬於內部問題。景嶽認為這種病比疹痘更嚴重,他的理論雖然像串珠子一樣流暢,但卻存在根本性的誤解。因此,後世醫治疹痘的人們遵循他的方法,十個病人中也只有兩三個人能活下來。學者們用功讀書,應當思考仲景為何成為仲景。因為學習仲景並不一定能達到仲景的水平,如果真心想要成為仲景,就必須尋找仲景的老師並拜他為師。研讀《傷寒論》,就能知道仲景是學習《本草經》和《內經》的人。我們要取法於高明之人,也應摒棄其他醫家的方法,專心研究《本草經》和《內經》,這樣才能彌補長沙景嶽的不足。

2. 論受寒治潔之不同

今人論醫,寒熱分兩派。用溫者謂用寒者非,用寒者謂用溫者非,不知皆偏也。人之病,感寒則用溫,感熱則用寒,論固是矣。但能明辨者甚鮮,大都用下散兩法,以為應付。散者以病皆受於外,故主散。下者以病多滯於內,故主下。二者雖略有見地,仍昧於標本耳。人之病各有標本。

白話文:

現代人討論醫學,把寒症和熱症分為兩派。主張用溫藥的人認為用寒藥的人錯了,主張用寒藥的人認為用溫藥的人錯了。其實,他們都只看到了一方面。人的疾病,受寒了就用溫藥,受熱了就用寒藥,這個理論是對的。但是真正能分辨清楚的人很少,大多數人只會使用發散和通下的方法來應付。發散的目的是因為疾病都是從外面來的,所以要發散出去。通下的目的是因為疾病大多積聚在身體內部,所以要通下去。這兩種方法雖然有道理,但還是沒有抓住病情的根本。人的疾病都有表症和本症。

例如甲陰虛而受寒,其病如滴水於旺火,火將愈旺。故法宜清熱養陰,藥宜甘寒。乙胃寒而感寒,其病如滴水於冰,冰將愈堅。故法宜溫胃散寒,藥宜辛溫。之二人者,同時受寒,其標雖同,其本則異,是不能不異其法以治之。否則治法從同,勢必一生一死,此為我道最要最難之點。

白話文:

甲方體質陰虛,受了寒氣,他的病情就像滴水在旺盛的火上,火會越燒越旺。因此,治療方法應該清熱養陰,使用的藥物宜甘寒。

乙方胃寒,又感受了寒氣,他的病情就像滴水在冰上,冰會越來越堅固。因此,治療方法應該溫暖胃部,散寒氣,使用的藥物宜辛溫。

這兩個人同時受了寒氣,雖然症狀相同,但根本原因不同,所以治療方法也不能一樣。否則,如果治療方法相同,勢必會導致一方生,一方死,這是我們醫術中最難、最重要的關鍵。

能理會此意,天下少難症矣。

3. 治肝宜分別虛實

實宜柴胡,虛宜石斛。蓋肝為邪克,不得疏泄,為實。柴胡性悍而散,故宜柴胡以疏泄之。肝陰不足以潤肝,則肝虛而失其疏泄能力,石斛性平多液,故宜石斛以潤之。

白話文:

實證適合用柴胡,虛證適合用石斛。因為肝受到邪氣剋制,不能疏通泄散,就會出現實證。柴胡性質剛烈,能疏散,所以實證適合用柴胡來疏散治療。肝陰不足以滋潤肝臟,肝就會虛弱而喪失疏散能力。石斛性質平和,含液量多,所以虛證適合用石斛來滋潤治療。

4. 脈色青或黑之治法

血既少,又為寒所凝,則青。當用附子理中湯治之。附子至少須用一兩。血既多,又為熱所結,則黑。當用犀角地黃與大承氣湯加減之。

白話文:

當血液不足時,又被寒氣凝固,就會呈現青色。這時候應該使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。附子的用量至少要一兩。若血液過多,又被熱氣凝結,則會呈現黑色。這時候應該使用犀角地黃與大承氣湯,並根據實際情況加減用量。

5. 論痧疹

吾論痧診屢矣。名醫對於疹症,恆用溫散者,大約皆為景岳所誤。景岳以為氣熱為痧,血寒為疹。痧宜清解,疹宜溫散。其理由殆謂血為寒凝,流動不利,結而成疹,非溫散不可。不知此症為寒痱,與疹判然兩岐。疹乃血為熱煎,流動不利,聚而成疹也。故寒痱則身不壯熟,面白、唇潤、舌華、脈遲、畏寒、能食、不嗽。

白話文:

我已經多次討論過痧證的診斷。一些名醫在治療出疹性疾病時,常常使用溫散的藥物,這可能是由於景嶽的誤導。景嶽認為氣熱是痧,血寒是疹。痧宜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疹宜用溫散的藥物。其理由可能是認為血寒凝滯,流動不暢,結集成疹,必須溫散。但是,這種疾病實際上是痱子,與疹子完全不同。疹子是血熱煎熬,流動不暢,聚集成疹。因此,痱子的表現是身體不壯實,面色蒼白,脣色紅潤,舌苔淡白,脈搏遲緩,畏寒,能進食,不咳嗽。

疹則口渴、唇焦、心煩、脈數、嗽而多汗。二者種種不同。景岳不知此理,誤寒痱為疹,粉飾多辭,以惑後進。噫!古今死於此案者,不知若干人也!

白話文:

疹熱症狀:口渴、嘴脣乾燥、心煩、脈搏快、咳嗽並多汗。這兩種疾病的表現大相逕庭。張景嶽不瞭解這個道理,誤將痱子當成疹子,用許多花言巧語來掩飾錯誤,迷惑後人。唉!古往今來,死於這種誤診的不知有多少人啊!

6. 羊毛疔治法

斯疾由肺熱極而得,毛乃肺心所生。治法以雞子清和蕎麵搓前心,毛即隱現皮膚間,可隨搓隨挑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由於肺部熱氣過盛所致,毛髮是由肺臟和心臟所生。治療方法是把雞蛋清和蕎麥粉搓在胸前,毛髮就會浮現在皮膚表面,可以邊搓邊挑除。

7. 黃病治法

此症乃脾熱過盛所致。黃為脾之本色,而五臟之精,上注於目,故水邪由脾泛溢於五臟。濕熱上蒸,脾色外現,身目俱黃。治法宜大涼肝,大養陰,故犀角、羚羊、牛黃,可以並用,膽草可用六錢,活蝌蚪、活蚯蚓,俱可常吃多吃(小蚯蚓每日七條,病重倍之,多亦無妨),俾肝陽失上亢之勢。乃庸醫對斯症,多誤於利脾,利脾亦未必即死,因熱化熱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症狀是脾臟過熱造成的。黃色是脾臟原本的顏色,而五臟的精氣會上達眼睛,因此水濕邪氣會從脾臟溢出到五臟。濕熱之氣上蒸,脾臟的顏色就會顯現出來,所以身體和眼睛都會發黃。治療的方法應該是大幅度清涼肝臟,大幅度滋養陰氣,所以可以同時使用犀牛角、羚羊角和牛黃,膽草可以用六錢,活蝌蚪和活蚯蚓都可以經常多吃(小蚯蚓每天七條,病情嚴重時加倍,多一點也沒關係),這樣就能讓肝陽失去向上亢奮的勢頭。庸醫們對這種症狀,大多誤以為要利脾,利脾也不一定會馬上致命,因為熱會化熱。

惟二十劑後,雖無敗象,必致良醫失其功,良藥失其效。果其脈緩,雖危尚可救,若脈不緩,容雖華,亦難為矣。

白話文:

只要服用超過二十劑藥物,即使沒有出現惡化的跡象,也必定會讓醫術高明的醫生失去效果,藥效也會失效。如果脈搏變緩,即使情況危急,也能夠搶救回來;但如果脈搏不緩,即使外表看上去健康,也難以治療了。

8. 熱因風閉血為所煎而脈甚靜之治法

此疾難治。因氣血俱傷,治氣則傷血,治血則傷氣;散陽則陰脫,養陰則陽敗也。治本之藥品,當以黃耆固陽,佐以養陰之品,甚者可用西洋參龜板。至臣使應用之藥,隨標加減之。發汗品雖助陽攻陰,使陰氣汗解而平。若陰虛無可攻,使汗出則陽氣亦隨之外越,此陰不內守,陽不外衛之義也,故吾杜撰為散陽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很難治。因為氣血都受傷了,補氣會傷血,補血會傷氣;發散陽氣會導致陰氣脫失,滋養陰氣會損傷陽氣。治療的根本藥物,應該用黃芪來固陽,輔以滋養陰氣的藥品,比較嚴重的可以用西洋參、龜板。至於具體使用的藥物,根據症狀增減。發汗的藥物可以幫助陽氣抑制陰氣,讓陰氣通過汗液排出而得到平衡。但如果陰氣虛弱,無法抑制,使用發汗藥會導致陽氣也隨著汗液外散,這是因為陰氣不內守,陽氣不外護。所以我將此方法稱之為「散陽」。

9. 寒泄之治法

寒泄之症,乃腎陽虛而寒水勝,魄門失職所致。治法當分其氣,溫其下焦,兼固其陰。古方對此,殊少善法。蓋用術,則脾雖利,而氣滯尤甚,脾反受其克,惟用木香、元胡等藥分其氣,則脾自利。若用附子,則走而不守,能敗血。用乾薑,則守而不走,能溫下焦。故附子不可用,乾薑可用。

白話文:

寒泄(水瀉)症狀,是腎陽虛弱導致寒濕過盛,魂魄失守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應當調理患者體氣,溫補下焦,同時固攝陰津。古方醫治此病,很少有特別好的方法。使用攻下法,雖然可以緩解脾氣鬱滯,但反而會加重氣滯,脾胃反而遭受剋制。只有使用木香、元胡等藥物才能調理體氣,讓脾胃自己恢復正常。

使用附子藥性浮動,會導致氣血敗散。使用乾薑藥性收斂,可溫暖下焦。所以不能使用附子,而可以用乾薑。

再用生地、二冬養陰,以佐木香、元胡,庶得其平,凡患泄者,不死於理脾,即死於熱中。

10. 陰虛作嗽之治法

近日嗽症大發,陰虛嗽症,大劑養陰清熱可痊。若謂病者陰虛或體弱,宜參、耆,一劑嗽略止而胸滿,再劑嗽止而失眠,三劑嗽復,四劑午後燒作,勞成形矣。今年時令,恐轉為勞病者,居十之五。

白話文:

最近咳嗽症狀很嚴重,屬於陰虛咳嗽,用大劑量滋陰清熱的藥物可以痊癒。有人認為病人是陰虛或身體虛弱,應該服用人參、黃耆等補藥。一劑藥下去,咳嗽稍微好轉,但胸悶;再一劑,咳嗽止住了,但開始失眠;三劑後咳嗽又復發;四劑後,下午開始發燒。勞傷的症狀已經形成了。今年的時令,恐怕會轉變成勞病的人,大概佔了五分之一。

11. 問答十五則

問喉症有幾,治法如何?曰約分四種:紅腫為實,白腫為虛;喉閉為里,喉緊為表。實宜清宣,虛宜養陰;表宜解表,里宜大下,外以神效異功散錫類散施之。異功散於虛症、里症尤宜。若實里二症,甚則非刺不痊。

白話文:

請問喉嚨疾病有多少種,治療方法如何?

回答:大致可以分為四種:

  • 紅腫為實熱症,治療以清熱利咽為主。
  • 白腫為虛寒症,治療以滋陰潤喉為主。
  • 喉嚨閉塞為內症,治療以通裏利氣為主。
  • 喉嚨緊縮為表症,治療以解表散寒為主。

實熱症宜用清宣法,虛寒症宜用養陰法;表症宜用解表法,內症宜用大下法。此外,還可以外用神效異功散、錫類散等藥物。神效異功散特別適合虛症和內症。如果實症和內症嚴重,有時必須針刺治療才能治癒。

問汗如洗之治法?曰:汗為五臟津液,皮毛為肺所主,皮密汗藏,津液乃四布以資榮養。今肺不司職,致津液不輸布於內部,而外泄於皮毛。汗多則亡陽,治法不可發散。重用黃耆,必須過兩。並用西洋參當歸女貞子枸杞子等藥,或可起死回生。以黃耆固中止汗,以西洋參補肺氣而澀魄汗,以當歸固肝,以女貞子、枸杞子養心腎而濟水火,再用通草、郁李仁以開二陰之竅,則盡制化能事矣。

白話文:

問:治療汗如雨下的方法是什麼?

答: 汗液是由五臟津液形成,而皮膚毛髮則由肺主司。皮膚細密,汗液可以藏在裡面,津液在體內均勻分佈,用於滋養五臟六腑。現在肺功能失調,導致津液不能在體內分佈,反而外洩到皮膚毛髮上。大量出汗會損傷陽氣,因此治療時不能發散陽氣。

應大量使用黃耆,必須超過兩錢。再配合西洋參、當歸、女貞子、枸杞子等藥物,可以起死回生。其中黃耆能固表止汗,西洋參能補益肺氣並澀魄止汗,當歸能補益肝臟,女貞子和枸杞子能滋養心腎並調節水火。再加通草、郁李仁,疏通陰分的竅穴,就能完全控制出汗。

問胃受實邪,邪鬱結於經,脾病如折,治法如何?曰:此乃為熱症,宜輕用附子乾薑肉桂杜仲、芍藥治之。緣胃脈下髀,胃受邪則熱攻入脾而不走,胃亦因之而寒。故用附子攻熱,乾薑理胃,桂心引經,杜仲治髀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胃部受到邪氣侵犯,邪氣堵塞在經絡中,脾臟因此疼痛不適,應該如何治療?回答:這是熱症,應該使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杜仲、芍藥之類的藥物治療。因為胃部的經絡通到大腿,胃部受到邪氣侵犯,熱氣就會攻入脾臟而不流通,胃部也會因此而感到寒冷。所以要使用附子來驅除熱氣,乾薑來調理胃部,肉桂來疏通經絡,杜仲來治療大腿。

問胃因受邪,失其運化水穀之職,致病食痹,治法如何?曰:宜用木香桃仁大破氣血,引用滑石、軍炭,開其陰竅。若用三承氣湯,則嘔不下而氣反傷。

白話文:

問題:胃部受到病邪侵襲,失去消化食物的作用,導致食物滯留化熱而生病,治療方法是什麼?

回答:建議使用木香、桃仁等藥物調理氣血,並佐以滑石、軍炭等藥物疏通胃部的陰滯。如果使用三承氣湯這類藥物,可能會導致患者嘔吐不止,且氣滯更嚴重。

問脾統血,脾受邪而血無所統,致肺失養而病少氣,治法如何?曰:此為陽虛症,可用補中益氣湯

白話文:

問題:中醫認為脾臟主導血液,如果脾臟生病了,血液就沒人管了,導致肺部營養不良,出現少氣的症狀,應該怎麼治療?

回答:這屬於陽氣虛弱的症狀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

問腎虛腰病如折之治法?曰:用虎骨鹿茸等藥。

白話文:

詢問腎虛導致腰痛類似於骨折的治療方法?回答:使用虎骨、鹿茸等藥物。

問肝腎不足,血液毀傷,唾咯不止,治法如何?曰:肝不足者火必盛,腎不足者火亦盛。火盛則毀傷血液。此症首當養陰,養陰則腎水足而心火滅,心火滅則肝已補矣。再佐以活血清胃之品,或可救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肝腎功能不足,導致血液受損,出現持續咳痰的情況,該如何治療呢?

中醫的觀點認為,肝不足則火盛,腎不足也會有火盛的情況。火氣過盛就會損傷血液。這種情況下,治療的首要任務是滋養陰液。滋養陰液可以使腎水充足,從而抑制心火。心火被抑制後,肝臟也就得到了滋養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一些活血、清胃的藥物,以期改善病情。

問善食易飢之治法?曰:胃熱盛極,食入胃即化,而行於大便,不能運津液養臟腑,故善食易飢,成消中之症,當用大溫補品(鹿茸、燕窩薏苡仁等類)治之。此本熱症,仍治以熱藥者,因胃熱而能化食,與胃干消渴者大反。食不能化津液則脾虛,脾虛則一臟寒虛,牽連各臟,即壯火食氣之謂,因病在胃,故須先大補脾土。

白話文:

問:貪吃卻容易餓的治療方法是什麼?

答: 如果胃熱過盛,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會很快消化,然後排出體外,無法轉化為津液滋養身體,因此會貪吃卻容易餓,形成消瘦的症狀。此時應使用溫補藥物(如鹿茸、燕窩、薏苡仁)來治療。

儘管這是熱症,但仍然使用熱藥,因為胃熱能消化食物,與胃乾消渴的病症截然不同。食物無法轉化為津液,會導致脾虛,脾虛會導致其他臟腑寒虛,連帶影響其他臟腑,這就是所謂的「壯火食氣」。因為病竈在胃,因此首先需要大補脾胃。

問稀屎勞之治法?曰:此症系胃受風邪,失其運化之職,致成飧泄。治脾治腎均欠妥,涼肝破血或可痊。蓋風邪入脾,必致木不能剋土,而木火反旺。若理脾則燥金,金傷則不能剋木,而木火愈旺。若補腎則血液愈凝,故均非宜。惟涼肝則木乃足以制土,破血則血液輸達,脾乃足以統血也。

白話文:

問稀便勞累的治療方法?答:此病是由於胃部受風邪入侵,導致運輸失常,而形成腹瀉。治療脾臟或腎臟都不妥當,涼肝破血或許可以治癒。

這是因為風邪進入脾臟,必定導致木(肝)不能剋制土(脾),而木火(肝陽、心火)反而旺盛。如果調理脾臟,則金(肺)會變得乾燥,肺受傷就無法剋制肝,使得肝陽、心火更加旺盛。如果補腎,則血液會更加凝滯,因此都不適宜。

只有涼肝,木(肝)才能剋制土(脾);破血,血液才能輸布到各處,脾臟才能統攝血液。

問脈象沉數細散,虛實並至,其病為寒熱,治法如何?曰:此陰陽相搏之症,治法可羚羊、黃耆並用。先用耆以固其陽,後用涼藥以養其陰,此分理陰陽之法也?

白話文:

詢問脈象:脈象沉緩、數次、細微而散亂,虛實夾雜。請問此病是寒症還是熱症,該如何治療?

醫師答覆:這是陰陽交迫的症狀。治療方法可以同時使用羚羊角和黃耆。先用黃耆固護陽氣,再用涼性藥物滋養陰氣。這是分理陰陽的方法。

問脈象浮散,目搖動而不明,頭眩暈而顛仆,治法如何?曰:浮為陰虛,散為神不足,此陰虛不能濟陽之症也。陽無所附,則孤陽上越,神氣將亡,故眩僕。治法如西洋參、黃耆、生地、二冬俱可用。萬不可用桂、附、薄荷、茵陳等藥,蓋涼熱散品均不宜,涼熱補品均可用也。

白話文:

古文:

診脈象浮散,眼睛晃動看不清,頭暈目眩以至於跌倒,怎麼治療?


脈象浮散,表示陰液不足;神氣虛弱,會導致脈象散亂。這是因為陰虛不能滋養陽氣所引起的。陽氣沒有附著的地方,就會孤陽上越,神氣將要消散,所以會頭暈目眩以至於跌倒。

治療方法:

可以使用西洋參、黃耆、生地、天冬、麥冬等補陰養氣的藥物。一定不能使用桂枝、附子、薄荷、茵陳等藥物,因為這些藥物性質偏涼或偏散,都不適合這種情況。既可以選用性質偏涼的補品,也可以選用性質偏熱的補品。

問脈象細而沉,靜而不躁、且骨痛,治法如何?曰:沉細為陰,脈象細而沉,病在陰經也。且邪甚入骨,故骨痛。治法寒脈不躁,當大養陰,舒筋活血。若用散品,則更痛矣。

白話文:

問:如果脈象細而沉,安靜而不煩躁,而且有骨頭疼痛,該如何治療?

答:細而沉屬於陰脈,脈象細而沉,表明病症在陰經。並且邪氣已深入骨頭,因此會骨頭疼痛。治療方法:寒脈不煩躁,應當大力滋養陰氣,舒展筋骨,活血化瘀。如果使用發散的藥物,病情將會更加疼痛。

問脈象數而代,下泄及便膿血,治法如何?曰:此陽盛已極,血為熱傷,脈不接續,故六動一止,非五臟替代之絕脈也。血為熱迫,由陽明而下入大腸,故下泄及便膿血。治法:用白虎湯犀角桃仁承氣湯劑,可速效,惟此症十活三四。

白話文:

詢問脈象時發現脈搏動得很慢且間斷,而且有腹瀉和排膿血的現象,這種情況應該如何治療?醫生回答:這是陽氣過盛所造成的,熱氣會損傷血液,脈搏才會出現不連續的現象,並不是五臟代替跳動的虛弱脈象。另外,血液被熱氣逼迫,從陽明經向下進入大腸,就會導致腹瀉和排膿血。治療方法是使用白虎湯再加上犀角與桃仁承氣湯劑,可以迅速見效,但是這種疾病只有三到四成的人可以康復。

問陽氣不上升或不下降之治法?曰:陽不下降,有用沉香、肉桂,引火歸源以降陽者。陽不上升,有用柴胡桔梗以升陽者。升降兩種治法,尚非甚妥,升陽降陽另有一法,可通治之。緣二疾皆作陽有餘,不過一蘊於上,一結於下耳。陽既有餘,陰必不足,陰不足則可大養陰,陰足則陽平。故二症能以一法治之,即用枇杷葉、二冬、紫雪安宮牛黃丸可也。

白話文:

**問題:**如何治療陽氣不上升或不下降?

回答:

  • **陽氣不下降:**可以使用沉香、肉桂等藥引火歸源,使陽氣下降。
  • **陽氣不上升:**可以使用柴胡、桔梗等藥升陽。

但是,升陽降陽的這兩種方法並不是很妥當。對於陽氣過旺的兩種情況,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通用。

因為這兩種疾病都是陽氣過剩造成的,只是有的堆積在上部,有的積結在下部。既然陽氣過旺,陰氣必然不足。陰氣不足,我們就可以大量滋養陰氣,讓陰氣充足,陽氣就會平衡。

因此,對於這兩種症狀,可以使用枇杷葉、二冬、紫雪、安宮牛黃丸等藥物治療。

問腰脊痛而身有痹之治法?曰:此乃升陽之氣少,不能通經達絡,腰脊部失陽氣溫養也,氣少不能運血,血不通故作痛。且周身血脈不通,故閉塞而成諸痹,治法:宜用補陽還五湯

白話文:

請問治療腰脊疼痛且身體有痹症的方法?回答:這主要是因為提升陽氣的氣不足,無法貫通經絡,使得腰脊部位的陽氣無法溫養,氣不足便無法運行血液,血液不通暢所以產生疼痛。而且周身的血脈不通暢,因此閉塞而產生各種痹症,治療方法應使用「補陽還五湯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