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慈濟醫話》~ 慈濟醫話(卷一) (10)

回本書目錄

慈濟醫話(卷一) (10)

1. 論胃氣

或問胃氣有無之關係?曰:凡病重嘔逆,或脈澀而現真脈者,其結果必死。蓋人賴水穀以生,胃為水穀之海,更賴脾之液,肺之氣,以化五穀也。若胃因病耗而蒸乾,則脾液必不能達,肺氣亦難輸送,嘔逆繼作,不能消化水穀,分布各臟矣。夫氣率血行,肺因胃干而失能力,則氣敗不能率血,故脈澀。

白話文:

論胃氣

有人問胃氣的虛實與否和病情之間的關係嗎?回答說:凡是病情嚴重,出現嘔吐倒逆,或者脈象澀滯但能摸到真脈的病人,結果必定死亡。因為人依靠飲食來維持生命,胃是容納飲食的器官,更依靠脾臟的津液和肺臟的氣息來消化穀物。如果胃因為疾病而受損耗變得乾燥,那麼脾臟的津液就不能到達胃部,肺臟的氣息也難以輸送,於是嘔吐倒逆的症狀反覆出現,無法消化飲食,供給各個臟腑。因為氣血互相依存,肺臟因為胃的乾燥而失去功能,那麼氣機就會衰敗,無法推動血液運行,所以脈象才會澀滯。

2. 論脈之潤澀

或問人謂脈有餘則生,不足則死,其信然乎?曰:然。滑潤之脈即有餘,枯澀之脈即不足,如雀啄、屋漏等脈,皆枯澀而失滑潤者,故弦脈必如尋長竿歷貫珠,方為平脈,極形容脈之滑潤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說脈象盈滿則生,不足則死,是真的嗎?回答:是的。滑潤的脈象就是有餘,枯澀的脈象就是不足。像雀啄脈、屋漏脈等,都是枯澀而失去滑潤的脈象。所以,弦脈必須像搜尋長竿穿過珠子一樣,才算是平穩的脈象,這極力形容脈象的滑潤。

3. 脈分五色之故及觀脈色之法

心生血,血色赤。肝藏血,血不甚流則青。脾統血,因流急而色淡,故黃。入肺尤淡,遂化為津,故白。腎受血而不流,故黑。總之血液本色屬赤,生色黃,因血流也。死色黑,因血滯也,色潤則流,色暗則滯,此五臟分五色之故也。至脈分五色,亦同此理,皆血之多少或流滯之關係而已。

脈為血府,真血行於筋內,血少當現白色,即淡紅色,因尚流通也。若不現白色,反現青色者,因血少筋空,寒乘虛而入,血為寒凝,故青,此為脫血。脈平為紅色,血多為紫色,血多而又為熱結,為黑色。隔膚觀脈,其色殊難指實,緣青白紅黑紫皆有青色,乃肉膚色也。凡觀脈色,當由青內求青白紅黑紫。

言之易而觀之難,只可以詞藻形容之,如青而華潤者為平,華而青色淡者為白,華而青色深者為紫,華潤俱失,筋暴而青者為青,甚於青者為黑。

白話文:

脈象的五種顏色及其觀察方法:

血液由心臟產生,所以血液本色是紅色的。肝臟儲存血液,如果血液流通不暢,就會呈現青色。脾臟統攝血液,血液流動迅速則顏色淡,所以呈現黃色。血液到肺部更淡,轉化成津液,所以呈現白色。腎臟接受血液但不讓其快速流動,所以呈現黑色。總而言之,血液本色是紅色,呈現黃色是因為血液流動,呈現黑色是因為血液瘀滯。顏色潤澤表示血液流通,顏色暗淡表示血液瘀滯,這就是五臟各有不同顏色的原因。脈象的五種顏色也是同樣道理,都與血液的多少和流通情況有關。

脈象是血液的通道,血液在經絡中運行。血液不足會呈現白色或淡紅色,因為血液仍然在流通。如果沒有呈現白色,反而呈現青色,則表示血液不足,經絡空虛,寒邪乘虛而入,血液被寒邪凝滯,所以呈現青色,這是血液虧虛的表現。脈象平緩呈現紅色,血液過多則呈現紫色,血液過多又伴隨熱邪鬱結則呈現黑色。透過皮膚觀察脈象顏色,實際上很難準確判斷,因為青、白、紅、黑、紫都可能帶有皮膚本身的青色。因此,觀察脈象顏色,應該從青色中辨別出青、白、紅、黑、紫各種顏色。

說起來容易,觀察起來卻很難,只能用文字來形容。例如,青色而光澤潤澤的表示脈象平和;光澤而青色淡的表示白色;光澤而青色深的表示紫色;光澤潤澤都消失,經絡突出且呈現青色的表示青色脈象;比青色更深的則表示黑色脈象。

4. 論運氣

運氣之說不一。《內經》謂由正二月起,每兩個月為一運。《難經》則以冬至後第一甲子起運。世補齋又以立春日起運,彼此不同何也?曰:皆是也。學者研究運氣,當先知運氣二字作何解釋。運者五運,木火金水土也。氣者六氣,風暑燥濕寒熱也。簡言之,即陰陽也。推言之,五臟為陰以應運,六腑為陽以應氣。

人身之陰陽,莫非天地之運氣也。是以就五臟言,則以立春說為是。就六腑言,則以冬至說為是。若推而廣之,就宇宙之紛紜萬象言,尤當以干支說為正。此《內經》所載,所以包括一切而靡遺也。

白話文:

論運氣

關於運氣的說法不盡相同。《黃帝內經》認為從正月開始,每兩個月為一個運氣週期。《難經》則以冬至後第一個甲子日開始算運氣。世補齋(指某位醫家或醫書)則以立春日開始算運氣。這些說法為何不同呢?答案是:都對。學習研究運氣,首先要了解「運氣」兩字的含義。「運」指的是五運,即木、火、金、水、土。「氣」指的是六氣,即風、暑、燥、濕、寒、熱。簡單來說,就是陰陽。「運」和「氣」指的是人體陰陽的運作變化。更進一步來說,五臟屬陰,應五運;六腑屬陽,應六氣。

人體的陰陽,都是天地運氣的體現。因此,從五臟的角度來說,以立春開始算運氣是正確的;從六腑的角度來說,以冬至開始算運氣是正確的。如果更廣泛地推論,從宇宙萬物的紛繁變化來說,則以干支紀年法來計算運氣是最準確的。這就是《黃帝內經》所記載的內容,它涵蓋了一切,沒有遺漏。

5. 五行相生之中亦能相剋

五行相生相剋,各有定序。然相生之中,亦有相剋之理存焉,何者?木因火培而生,火因鑽木而生,土因火煉而生,金因土產而生,水因金化而生,此五行相生之概也。木見金而立斷,土見木而立分,水見土而立干,火見水而立熄,金見火而立化,此五行相剋之概也。伊古以來,人之宮室、衣服、飲食、器皿諸項,無不本於天然生克之力,以運用而不窮。

但細推之,相生之中,亦能相剋,藉收相制相成之功。如木能生火,然以柴遇火而木成灰。火能生土,然以土滅火而火即熄。土能生金,然以金為鏟而土自分。金能生水,然以金置水而金立炸。水能生木,然以木滲水而水自干。是以五行雖妙,運用在人,不可執一而論。如經典所謂子奪母,母奪子,未嘗非是理也。

然此理雖圓,作為疑案則可。若著為正解,恐鈍根人反無軌道可循,故此理吾初不欲言,又不能終於不言,讀者會通其意可也。

白話文:

五行相生的過程中,也存在著相剋的道理。木依靠火來成長,火依靠鑽木取火而生,土依靠火煉製而成,金依靠土的孕育而生,水依靠金的熔化而生,這就是五行相生的概況。但木遇到金就會被砍斷,土遇到木就會被分割,水遇到土就會被阻塞,火遇到水就會被熄滅,金遇到火就會被熔化,這就是五行相剋的概況。從古至今,人們的房屋、衣物、飲食、器皿等等,都源於自然界的生剋之力,並運用這種力量而生生不息。

然而仔細推敲,五行相生之中,也存在著相剋的現象,藉此達到互相制約、互相成就的效果。例如,木能生火,但木柴遇到火卻會變成灰燼;火能生土,但用土可以滅火;土能生金,但可以用金屬工具來分割土;金能生水,但金屬放在水中可能會發生爆炸;水能生木,但木材可以吸走水分,使水變幹。所以,五行之理雖然奧妙,但運用在人身上,不能只執著於一種說法。就像經典中所說的「子奪母,母奪子」,這也並非沒有道理。

然而,這個道理雖然完善,但只作為一種思考的案例是可以的。如果把它當作唯一的正確答案,恐怕理解力較差的人反而會找不到方向,因此我起初不想談論這個道理,但最終還是無法不說,讀者只要理解其意即可。

6. 論人之強弱

人之強弱,不在身體之胖瘦,而在精神之盛衰。精神活潑,是瘦亦強。精神頹喪,雖胖亦弱,故斷人壯弱,不能以肌膚肥瘠論。

白話文:

論人之強弱

人的強弱,不在於身體胖瘦,而在於精神的盛衰。精神旺盛,即使瘦弱也強壯;精神萎靡,即使肥胖也虛弱。因此,判斷一個人是否強壯,不能單憑肌膚的肥瘦來判斷。

7. 論婦科

醫者於婦科之症,動渭難於男科。此論吾殊不解。治病之要,但觀人之稟賦何如、病症何如,以判難易,無老少男婦一也。婦人隱疾,不過陰挺、陰癢、帶濁等症而已。余若經事、胎產諸症,雖變幻百端,若以標論,固莫知病所由來,試推其本,仍不過臟腑虛實,氣血寒熱之分,有以致之耳。

白話文:

論婦科

醫生認為婦科疾病比男科疾病更難治療,我對此說法並不理解。治療疾病的关键,在于观察病人的体质和病情,以此判断治疗的难易程度,并没有老年、少年、男性、女性之分。婦女的隱疾,不過是陰道脫垂、陰部瘙癢、白帶異常等症狀而已。其他的如月經、妊娠、生產等相關疾病,雖然變化多端,如果只從表面現象去論斷,的確難以知道疾病的根源。但如果追究其根本原因,仍然不外乎臟腑虛實、氣血寒熱的差異所導致。

8. 論幼科

幼科只要分清寒熱虛實,便無死於藥者。醫者動謂幼科為難,吾疑其未明望、聞、問、切之理耳。

白話文:

論幼兒疾病,只要能辨清寒熱虛實,就不會因為用藥而導致死亡。醫生們常說小兒科很難,我懷疑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望、聞、問、切的診斷方法。

9. 論病傳之分類

《內經》所論之傳病,有順傳,有逆傳,有不順不逆之傳(標本病傳篇之病,忽表忽里,忽順忽逆是也)。有表裡相傳者,有父子相傳者。或以日計,或以月計,或以季計,或以年計。其不同者,因病而各異。故《內經》分篇,一篇是一篇之病,篇篇絕不相同。每篇之標題,最關重要也。

所謂以季以年計者,內傷症急則以季計,如勞病是。緩則以年計,如雜勞偏枯,肝氣瘋癰等類是。偏枯不過十二年,瘋癰不過六十年。

白話文:

論病傳之分類

《內經》中討論的疾病傳變,有順著經絡傳播的,也有逆著經絡傳播的,還有一些既不順也不逆的傳播方式(例如《標本病傳篇》中所描述的疾病,時而表淺時而深在,時而順時而逆)。有些疾病是表裡互相傳變的,有些則像父子一樣,由一個病症轉化成另一個病症。疾病傳變的時間,有的以天計算,有的以月計算,有的以季節計算,有的甚至以年計算,這些時間長短的不同,取決於疾病的種類而有所差異。《內經》將這些疾病分門別類,每一篇描述一種疾病,各篇之間的疾病完全不同,每一篇的標題都至關重要。

所謂以季節或年份計算疾病傳變時間的,指的是內傷急症以季節計算,例如勞病;慢性內傷則以年份計算,例如雜勞、偏枯、肝氣瘋癰等。其中,偏枯不會超過十二年,瘋癰則不會超過六十年。

10. 風濕之理

欲求風濕之理,先求熱濕之理。水因熱蒸,能外達汗,則無濕矣。其釀為濕者,因氣蘊結過深,不能外達,則為濕熱。是時寒邪深客,化熱為寒,則為濕寒。汗欲出時,遇風蕩而化汗為濕,蘊於皮膚,則為風濕。是以寒濕、熱濕在裡,風濕在表。例如壁前置火爐,上置釜而盛水,水因熱蒸,化氣升騰,以蓋覆之,蓋必濕,此熱濕之理。

置濕蓋於嚴寒處,蓋必凍,此寒濕之理。設無蓋而有風,氣因風蕩,侵及於壁,壁必濕,此風濕之理。

白話文:

要了解風濕的病理,必須先了解熱濕的病理。水因為加熱蒸騰,可以從體表排出汗液,就不會有濕邪了。而濕邪之所以產生,是因為氣機鬱結過深,不能從體表排出,於是就形成濕熱。此時如果寒邪深入體內,將濕熱轉化為寒邪,就成了濕寒。汗液快要排出時,遇到風的吹拂,就會使汗液轉化為濕邪,停留在皮膚表面,就成了風濕。所以,寒濕、熱濕在體內,風濕則在體表。

例如,在牆壁前放個火爐,上面放個鍋燒水,水因為加熱蒸騰,氣體上升,覆蓋在鍋蓋上,鍋蓋一定會濕,這就是熱濕的道理。

把濕的鍋蓋放在嚴寒的地方,鍋蓋一定會結冰,這就是寒濕的道理。

如果沒有鍋蓋,而有風吹拂,氣體因為風的吹拂,侵襲到牆壁,牆壁一定會濕,這就是風濕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