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裴子言醫》~ 卷之一 (7)
卷之一 (7)
1. 卷之一
藥無所謂王霸也,用藥亦無所謂王霸也。而有王道、霸道之喻,亦用之者之有王霸耳。用藥者,常變以審時,經權以濟事,當補即補,當攻即攻,當寒即寒,當熱即熱,曷王霸之有分哉。
用之者善,甘草、參、耆,王也,附子、硝黃,亦王也,春生秋殺之,天道也,當即無藥非王也;用之不善,則附子、硝黃,霸也,甘草、參、耆亦未始非霸也,冬燠、夏寒之愆咎也,不當即無藥非霸也。是則王霸不在藥而在所用,亦不在於用,而在善用與不善用。今世之談醫者,咸以參、耆、甘草類能補益,稱為王道,硝黃、附子類能攻伐,稱為霸道,是泥於藥之有王霸矣,泥藥之有王霸,遂泥於用之亦有王霸矣。噫!果用藥有王道霸道之歧哉?此唯可與知者言也。
藥有偶中而病愈者,有誤中而病愈者,未可居功於不窺,當猛然省,翻然悔,惶悚無地,則學日長而識日高。昔如一木匠趙與一鐵匠杜,行此乞宿其家,有病人不納,杜紿曰:此趙君世醫家也,蒙上司見召,失路至此,必病者之當愈也。主人遂延入,診之。曰:一藥可愈,潛出,得牛糞一塊(牛屎有殺蟲之功偶中天也),作三十粒,下以溫水,胸中頓覺如蟲行,一湧而出小蜣螂狀者二、三升,病如脫,越宿,禮錢而去。嗚呼!此二人,小人也,欲苟一宵之寢,以穢物治人,蓋偶中耳。
竊恐二人此去,必且謂醫學無難,而居然一世醫家(天下居之不疑者,豈止此二小人哉),幾不自識其初心矣。又有一病,身冷而脈沉伏者,醫認為陰,投以桂附等熱藥,一婢煎之,適傾廢,茫無以應,借黃連香薷飲一杯代之,不謂一飲而瘥,是何也?陽證似陰,非陰也,醫誤以為陰也。
設藥不為婢誤,醫之誤不可言矣(大堪鼓掌)!設藥不為醫誤,婢之誤不可言矣,幸其相誤,而因誤以中病,乃得生耳。吾不知此醫亦居功不自疑否?如居功,恐又為此婢竊笑也。此二事,深可為近世醫家提醒,故謹志之。
人皆以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八味為補中益氣湯,噫!此固補中益氣湯也,特元氣下陷之補中益氣湯耳,蓋中者,脾胃也。氣,即脾胃之氣,元氣也。立方者,以參、耆、甘、術等藥,善補中州之元氣而用之也。因元氣之下陷,不得不佐升柴以舉之,非升柴之能補中氣,亦非中氣之必佐升柴而後補也(大醒天下執方之迷)。
中氣既不必佐升柴而後補)則凡有以參、耆、甘、術相須而立方者,皆補中益氣湯也,不必定有升麻、柴胡也。如有因小兒慢驚與痘漿不足,用參、耆、甘草三味,名保元湯者;有脾氣久衰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為四君子湯者;脾虛有痰有濕,四君子加陳皮、半夏,名六君子湯者;飲食少進,更加藿香、砂仁,為香砂六君子湯者;有虛痰眩暈以參、耆、甘、術合天麻、半夏等藥,為半夏天麻湯者;又有合棗仁、遠志、龍眼、當歸,為歸脾湯者;有大病後調理元氣,用參朮膏、參朮湯與參苓白朮散者;有元氣暴脫。
白話文:
[卷之一]
用藥沒有所謂的王道霸道之分,藥物本身並無高下之別。所謂王道霸道,只是用藥者本身的用藥方法有所不同而已。用藥要隨時應變,靈活運用,該補就補,該攻就攻,該用寒涼藥就用寒涼藥,該用溫熱藥就用溫熱藥,哪有什麼固定的王道霸道之分呢?
用藥者如果善於用藥,甘草、人參、黃耆,就是王道,附子、硝石、硫黃,也是王道;如同春天生長,秋天肅殺,這是天道,此時沒有什麼藥物不是王道;但如果用藥不善,那麼附子、硝石、硫黃就成了霸道,甘草、人參、黃耆也同樣可能成為霸道,就像冬天過於溫暖,夏天過於寒冷一樣,都是違反常理的,此時沒有什麼藥物不是霸道。因此,王道霸道不在藥物本身,而在於用藥者的善用與不善用。現在很多人談醫,都認為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之類的藥物可以補益,稱為王道;硝石、硫黃、附子之類的藥物可以攻伐,稱為霸道,這就是執著於藥物本身有王道霸道的分別,執著於藥物有王道霸道,就進而執著於用藥也有王道霸道。唉!用藥真的有王道霸道之分嗎?這只有真正懂醫理的人才能理解。
有些藥物偶然用對了,病人就好了;有些藥物偶然用錯了,病人也好了,這不能算作是醫術高明,而應該立即反省,深刻悔過,感到惶恐不安,這樣才能不斷學習,提高醫術。從前有一個木匠趙和一個鐵匠杜,路上行乞,投宿在一戶人家,主人家有人生病,不願收留他們,杜就騙主人說:這是趙先生,是世醫,因為公務失路至此,一定能治好您的病。主人就請他們進來診治。趙說:一劑藥就能治好,然後偷偷出去,找來一塊牛糞(牛糞偶然具有殺蟲功效),做成三十粒藥丸,用溫水服用,病人胸中頓時感覺像蟲子在爬動,然後嘔吐出許多像蜣螂一樣的東西,病就好了,第二天一早,他們就收了謝禮走了。唉!這兩個人都是小人,只想混個住宿,用髒東西治病,完全是偶然湊效而已。
我擔心這兩個人以後會認為學醫很容易,就自稱一代名醫(天下人相信他們的人,豈止這兩個小人),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了。還有一次,病人身體冰冷,脈象沉弱,醫生認為是陰虛,就用了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,一個婢女煎藥,不小心把藥打翻了,茫然不知所措,就拿了一杯黃連香薷飲代替,沒想到病人喝了就痊癒了,這是怎麼回事呢?這是陽證似陰,並非真正的陰虛,醫生誤認為是陰虛了。
如果藥沒有被婢女打翻,醫生的錯誤就無法彌補了!(令人拍案叫絕!)如果藥沒有被醫生誤用,婢女的錯誤就無法彌補了,幸好他們互相犯錯,反而因為錯誤而治好了病,病人得以活命。我不知道那個醫生是否因此居功自傲?如果他居功自傲,恐怕會被那個婢女暗中嘲笑。這兩件事,非常值得現代醫生警惕,所以我特意記錄下來。
大家都認為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陳皮、升麻、柴胡八味組成補中益氣湯,唉!這是補中益氣湯沒錯,但只是治療元氣下陷的補中益氣湯而已,所謂“中”,指的是脾胃;“氣”,就是脾胃之氣,也就是元氣。這個處方,是運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朮等藥物,來很好地補益中焦的元氣。因為元氣下陷,不得不佐以升麻、柴胡來提升它,並不是升麻、柴胡能夠補益中氣,也不是中氣一定要佐以升麻、柴胡才能補益。(這要讓天下那些死守方劑的人醒悟過來!)
中氣並不一定要佐以升麻、柴胡才能補益,那麼凡是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朮等藥物組成的方劑,都可以稱為補中益氣湯,並不一定要有升麻、柴胡。例如,治療小兒慢驚和痘疹不足,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三味藥,叫做保元湯;治療脾氣久衰,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叫做四君子湯;治療脾虛有痰濕,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陳皮、半夏,叫做六君子湯;治療飲食減少,再加藿香、砂仁,叫做香砂六君子湯;治療虛痰眩暈,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白朮合用天麻、半夏等藥,叫做半夏天麻湯;還有配合棗仁、遠志、龍眼肉、當歸,叫做歸脾湯;治療大病後的元氣調理,用參朮膏、參朮湯和參苓白朮散;治療元氣暴脫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