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害利》~ 肺部藥隊 (2)
肺部藥隊 (2)
1. 潞黨參
〔害〕同人參。
〔利〕甘平,補中氣,和脾胃,補肺,益氣升津,微虛者宜之。
〔修治〕八月上旬採根,竹刀刮曝乾,勿令見風。上黨(即今潞州)所出者良。
白話文:
對身體有害處的地方,與人參相同。
對身體的好處是味道甘甜平和,能夠補充中氣,調和脾胃,補肺,增加氣力和生津,對於稍微虛弱的人來說很適合。
製備方法是在八月上旬採集根部,使用竹刀刮除外皮後曬乾,避免接觸風。以產自上黨(即今天的潞州)的為最佳。
2. 西洋參
〔害〕其性苦寒,臟寒者服之,反作腹痛。鬱火服之,火不透發,反生寒熱。北沙參
〔害〕臟腑無實熱,寒客肺中作嗽者,犯之成劫。
白話文:
[北沙參]它的性味苦寒,臟腑虛冷的人服用後,反而會引起腹痛。鬱火狀態下服用它,會使鬱火無法發散,反而會產生寒熱。
〔利〕苦微寒。人參甘溫體重,專益肺氣,補陽而生陰。沙參甘寒體輕,專清肺熱,補陰而制陽。
白話文:
人參性味甘溫,質地醇厚,能專門培益肺氣,補益陽氣而生津潤肺。沙參性味甘寒,質地清潤,能專門清瀉肺熱,滋補陰氣而斂抑陽氣。
南沙參。功同北沙參,而力稍遜。
〔修治〕八九月採根,白實長大者良。南參色稍黃,形稍瘦,小而短。近因有一種味帶辣者,不可用,產亳州。
白話文:
南沙參。功效與北沙參相似,但效果稍弱。
〔製備〕在八九月間採挖根部,選白色且長大的為佳。南沙參顏色略黃,形狀較細,體積小而短。近年來有一種味道帶辣的,不能使用,產於亳州。
3. 百合
〔害〕善通二便,中寒下陷者勿服。
〔利〕甘微寒,保肺止咳,清心安精,又補大腸,肺與大腸相表裡也。
白話文:
對於身體有益的是,它可以保護肺部、止住咳嗽、清淨內心並安穩精神,同時也能補充大腸所需的營養,因為肺與大腸在生理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。但是,如果有人容易腹瀉或是因為體內寒冷導致腹部機能下降,則不應該服用這種藥物。
〔修治〕一莖直上,四向生葉,似短竹葉而闊,莖端五六月開大白花者佳。五月開紅花者,名山丹,其根微苦,食之不甚良,是不及白花也。山丹者,主治瘡腫驚邪,女人崩中。二月八月採根陰乾,近道山谷處處有之。
白話文:
[解釋] 瓊花只有一個莖直直向上生長,四面長葉子,葉子像短竹葉,但是比較寬,莖的頂端在五月到六月會開白色的大花的是最好的。在五月開花朵是紅色的,叫做山丹,根部有一點苦,吃起來不是很好吃,比白色花朵的瓊花還要遜色。山丹的功能是治療瘡腫、精神異常,以及女人的崩漏,在二月或八月採集根部,陰乾即可,在道路附近的山谷常常可以找到。
4. 燕窩
〔害〕海味多寒,寒哮冷嗽不宜用,食之恐增病。
白話文:
海產多性寒,患有寒性哮喘和冷咳的人不宜食用,吃了可能會加重病情。
〔利〕甘淡平潤,大養肺陰,化痰止嗽,補而能清,治肺氣不能清肅下行之症。又能開胃氣,已勞痢。可入煎,或單煎汁服。若以煮粥,或雞汁煮,則亂其清氣補陰之本性矣。用冰糖煎則甘溫矣,能助肺氣清肅下行也。
白話文:
甘草:藥性甘、淡、平、潤,具有滋養和潤肺陰、化痰止咳、補而能清的作用,可治療肺氣不得清肅下行的症狀。它還能開胃理氣,緩解腹瀉。可入煎服,或單獨煎汁服用。但如果用甘草煮粥,或用雞汁煮,就會破壞其清氣補陰的特性。用冰糖煎服甘草則藥性甘溫,能幫助肺氣清肅下行。
燕窩腳,又名燕窩根,色紅紫,名血燕,功用相仿。性重能達下,微咸能潤下,治噎膈甚效。
白話文:
燕窩腳,又叫做燕窩根,顏色是紅色的紫色,所以叫做血燕,它的功用與燕窩類似。燕窩腳的性質重,所以能夠通利下焦,微鹹可潤腸通便,對於治療噎嗝非常有效。
〔修治〕閩漳海邊,近生番處,燕銜小魚,黏之於石,久而成窩。又云燕銜麒麟菜嫩芽成窩。有烏、白、紅三色,烏色最下,紅色最難得,能益小兒痘疹,白色能愈痰疾,色如糙米者最佳。入煎藥,須用陳久者良。先用清水浸透胖開,用小鉗拑去毛,潔淨,更換清水養好,仍將原燕浸水,澄清去腳煎服。
白話文:
整理加工:在福建、漳州的海邊,靠近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,燕子叼著小魚,黏在石頭上,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燕窩。也有人說燕子叼著麒麟菜嫩芽做成燕窩。燕窩有黑色、白色、紅色三種顏色,黑色最次,紅色最難得,能治療小兒痘疹,白色能治癒痰疾,顏色如糙米色的最好。在煎藥時,要用放置時間久的燕窩較好。先用清水浸泡透發開,用小鉗子夾去燕窩上的雜毛,清洗乾淨,再換清水浸泡好,把原來的燕窩浸泡在清水中,澄清後去掉燕窩腳,即可煎服。
如用毛燕窩,須入石灰壇內收燥,研細,在風口篩簸,則毛吹淨,再用鉗揀去毛管,如粉、則煎服。如用毛燕燕根燕屑入煎,須用棉包,或絹包好入煎,則無毛。恐毛不淨,礙肺為患。
假燕窩無邊無毛,色白,或微有邊毛,甚有白如銀絲者,皆偽為之。
白話文:
如果使用燕窩,必須先放入石灰壇內去除濕氣,研細,在風口篩簸,這樣毛就會吹乾淨,然後再用鉗子挑出毛管,像粉末一樣,就可以煎服了。如果使用燕燕根、燕屑煎服,必須用棉布或絲絹包好放入煎服,這樣就不會有毛。擔心毛不乾淨,會損害肺部,造成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