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害利》~ 肝部藥隊 (16)
肝部藥隊 (16)
1. 骨碎補
一名猴姜,又名申姜
〔害〕勿與風藥同用,以其苦堅腎,腎藏惡燥,再加風藥溫燥,反傷血液,是為太過。
〔利〕苦溫,入肝腎二經,主骨碎折傷,去瘀生新,治腎虛泄瀉,耳鳴牙痛。
〔修治〕冬採根,以銅刀刮去黃毛,細切蜜拌,蒸後曬乾用。急用只焙乾,不蒸亦得也。
白話文:
骨碎補,又名猴姜,也叫申姜。
[注意事項]不要和治療風症的藥物一起使用,因為它味道苦,能堅固腎臟。腎臟喜歡濕潤,討厭乾燥,如果再加上溫燥的風藥,反而會傷害血液,這樣就太過了。
[功效]性味苦、溫,歸肝經和腎經。主要治療骨折損傷,能去除瘀血、促進新肉生長。也能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、耳鳴和牙痛。
[炮製方法]冬天採挖根部,用銅刀刮去上面的黃毛,切成細片,用蜂蜜拌勻,蒸過後曬乾使用。如果急用,只要烘乾就可以,不蒸也沒關係。
2. 〔溫肝次將〕
3. 菟絲子
(見前補肝部)
白話文:
(請參考前面提到補肝的藥材部分)
4. 艾葉
〔害〕純陽香燥,凡血燥生熱者,禁用。與炙火,亦大損陰血,虛者宜慎。胎動不安,由於熱而不由於寒;妊娠下利膿血,由於暑濕;腸胃熱甚,而非單濕為病;崩中由於血虛內熱;經事先期,由於血熱;吐衄血由於血虛;火旺由於鬼擊中惡;霍亂轉筋,不由於寒邪,而由於脾胃虛弱凝滯,或於暑濕所致;不孕由於血虛,而不由風冷襲入子宮者,法並忌用。
〔利〕生溫熟熱,辛可利竅,苦能舒通,入肺、脾、肝、腎四經,氣血交理。安胎氣,暖子宮,故婦科帶下調經多需之。理血痢腸風,治崩吐衄,外用灸除百病,陳者良。醋香附為使。
〔修治〕三月三日,五月五日,採葉乾曝,揉搗如綿,謂之熟艾,陳久者可用。蘄州艾為上,煎服宜鮮者。生用,或燒成炭。入女科丸,醋煮搗成餅子烘乾,再搗為末用。
白話文:
艾葉
[弊端] 性質純陽且氣味香燥,凡是體內血燥生熱的人,都禁止使用。如果與灸火一起使用,也會大量耗損陰血,體質虛弱的人應該謹慎使用。胎動不安,如果是由於體內熱引起的,而不是因為寒冷引起的;懷孕期間出現下痢膿血,是由於暑濕引起的;腸胃熱盛,而不是單純的濕邪引起的;崩漏是由於血虛內熱引起的;月經提前,是由於血熱引起的;吐血、流鼻血,是由於血虛引起的;發熱、神志不清,是由於邪氣侵擾引起的;霍亂轉筋,不是因為寒邪,而是因為脾胃虛弱、氣機凝滯,或者是暑濕引起的;不孕,是由於血虛,而不是因為風寒侵襲子宮引起的,這些情況都應該禁用艾葉。
[益處] 生用性溫,熟用性熱,味道辛辣可以疏通孔竅,味苦可以舒展通暢,能入肺、脾、肝、腎四經,調理氣血。可以安定胎氣,溫暖子宮,所以婦科的白帶、月經不調等問題,常常需要使用艾葉。可以調理血痢、腸風下血,治療崩漏、吐血、流鼻血,外用艾灸可以去除各種疾病,陳年的艾葉效果更好。可以用醋香附來輔助艾葉的藥效。
[炮製方法] 在三月三日、五月五日採摘葉子,曬乾,揉搓搗成棉絮狀,稱為熟艾,陳久的熟艾可以使用。蘄州出產的艾葉品質最好,煎服藥湯時應該使用新鮮的艾葉。可以生用,或者燒成炭。可以加入婦科藥丸中,用醋煮後搗成餅狀,烘乾,再搗成粉末使用。
5. 山茱萸
(見本臟補部)
白話文:
(這個詞條請參考《本草綱目》的補益藥物部分)
6. 茴香
〔害〕其性溫燥,能昏目發瘡,若胃腎多火,陽道數舉,得熱則吐者,均戒。大茴香,性熱功用略同。
〔利〕辛溫香,入胃、肝、腎、膀胱四經,主腹痛疝氣,平霍亂血逆,得酒良。
〔修治〕八九月採實陰乾,小如粟米者,謂之小茴香,力薄,酒炒黃用。自番舶來者,實大如柏,裂成八瓣,一核大如豆,黃褐色,有仁,味更甜,俗呼舶茴香,又曰八角茴香,又名大茴香,入下焦藥,鹽水炒用。
白話文:
翻譯內容:
[茴香]
[害處]:茴香的性質溫熱且乾燥,可能會導致眼睛昏花、長瘡。如果胃和腎火氣旺盛,或是陽道容易勃起,或是遇熱就想吐的人,都應該避免使用。大茴香的性質溫熱,功效也大致相同。
[好處]:茴香味道辛辣、性溫,並且帶有香氣,可以進入胃、肝、腎、膀胱這四條經脈。主要可以治療腹部疼痛、疝氣,以及平息霍亂導致的血氣逆亂,搭配酒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
[處理方式]:通常在八、九月採收果實,然後陰乾。果實小如小米的,稱為小茴香,藥效比較弱,通常會用酒炒黃後再使用。從外國船隻運來的,果實大如柏樹種子,會裂成八瓣,裡面有一顆像豆子大小的黃褐色果核,帶有果仁,味道更甜,俗稱舶茴香,也叫做八角茴香,又名大茴香。通常用於治療下焦的藥方,會用鹽水炒過後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