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蘇醫話(卷二) (7)
谷蘇醫話(卷二) (7)
1. 生化湯
會稽錢氏生化湯,自景岳而傳,陳修園謂不拘半年、正產,雖平安無事,俱宜服。近世所傳《傅氏女科》偽書,於產後門專以此方加減,至於鄉僻之區,不及延醫,往往照方撮劑,以之行瘀,亦自有效。獨王夢隱起而闢之,立言未免過激,然亦不可以少此一說。
考原方本有熟地,即四物湯去芍藥,加桃仁、乾薑、甘草,其去芍藥者,蓋泥於酸寒伐生氣之說,然熟地陰膩,弊更甚於芍藥,其乾薑一味,在制方者,蓋取陽生陰長之義,正是得意之筆,然當亡陰血虛,孤陽獨盛之時,原無取乎乾薑之生陽,而正不可少芍藥之益陰,用方者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生化湯
會稽錢氏的生化湯,從張景岳那裡流傳下來,陳修園認為不論產後時間長短,是否順產,只要平安無事,都應該服用。近世流傳的《傅氏女科》偽書,在產後婦科部分特別以此方加減使用,即使在偏遠地區,無法請到醫生,也常常照方抓藥服用,來排出瘀血,的確也有效。只是王夢隱站出來反駁它,說法或許過於激烈,但也不能忽略他的觀點。
研究原本的方子,裡面含有熟地黃,也就是四物湯去掉白芍藥,再加入桃仁、乾薑、甘草。去掉白芍藥,是因為認為它性酸寒,會損傷生機;但熟地黃陰寒滋膩,其害處比白芍藥更甚。方中加入乾薑,是為了達到陽氣生長陰血滋養的目的,這是方劑的精妙之處。然而,當產婦陰血不足,陽氣過盛時,就不應該使用乾薑來助長陽氣,反而更需要白芍藥來滋陰,用藥者不可不知此點。
2. 產後鬱冒
《金匱·產後篇》首列小柴胡湯,陳修園《醫學三字經》竟云「小柴胡,首特筆。」居然以小柴胡為產後第一正方,錯解古書,誤人不淺,茲備錄《金匱》原文,而解釋如下:
原文云「產後鬱冒,其脈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汗出,所以然者,血虛而厥,厥而必冒,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,以血虛下厥,孤陽上出,故頭汗出,所以產婦喜汗出者,止陰血虛,陽氣獨盛,故當汗出,陰陽乃復。大便堅,嘔不能食,小柴胡湯主之。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發熱者,此為胃實,大承氣湯主之。」
按原文當分兩段解,自產婦鬱冒至陰陽乃復句為一段,是論產後鬱冒之正文。大便堅以下為一段,是以鬱冒症之大便堅,嘔不能食,另詳外感證治,蓋謂鬱冒證之大便堅、嘔不能食,自宜損陽益陰,不必拘拘治嘔及通大便,若由外感風寒而得之大便堅、嘔不能食,當以傷風治法,先以小柴胡湯止嘔,嘔止而大便仍不行,再與大承氣下之,即《傷寒論》先與小柴胡湯以解外,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,同一用藥之例。
且病能解食,七八日更發熱云云,玩一更字,可見此證先必發熱無汗,病解是得柴胡發汗而解,其為外感風寒無疑,與鬱冒證之自然汗出不發熱者不同,惟嘔與不便與鬱冒相似,故類及之,以見實證從實治,不必因產後而顧慮也。
然則鬱冒無治乎?馮夢瞻雲頭汗過多,謂諸症亡陽,若產後陰氣太虛,正喜其亡陽與陰齊等,此薛氏之謂可勿藥而愈也,薛氏此言似有病語,實則本諸《金匱》產婦喜汗出一語,此喜字,即勿藥有喜之意,間有不得不服藥者,不過養血滋陰,其方自可意會,仲景不言者,無庸言也,孰意不言,後人意遂不知,至吳鞠通氏始稍有發明,亦可見古書之難讀矣。
白話文:
產後鬱冒是指產後出現的一種病症。古籍中曾將小柴胡湯列為產後第一方,這是不正確的解讀。
《金匱要略》原文描述產後鬱冒的症狀:脈搏微弱,嘔吐,吃不下東西,大便乾燥,但頭上卻出汗。其原因是血虛導致陰氣不足,陽氣獨盛,所以頭會出汗。大便乾燥、嘔吐、吃不下東西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病情好轉後七八天又發熱,這是因為胃部積熱,需要服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原文應分兩段理解。第一段描述產後鬱冒的症狀和病機,第二段則討論大便乾燥、嘔吐等症狀,並與外感風寒導致的類似症狀作區分。產後鬱冒的大便乾燥、嘔吐,應以益陰補血為主,不必急於通便止嘔。如果因外感風寒引起這些症狀,則應先用小柴胡湯止嘔,嘔吐止住後大便仍不通,再用大承氣湯通便。這與《傷寒論》中先用小柴胡湯解表,後用柴胡加芒硝湯的治療方法類似。
七八天後再次發熱的症狀,表明這是外感風寒,與產後鬱冒的自然汗出不發熱不同,只是症狀相似才被列在一起。 此處強調實證應實治,不應因為是產後就有所顧慮。
那麼,產後鬱冒是否不需要治療呢?有人認為頭汗過多是陽氣不足,但產後陰氣虛弱,適度的陽氣不足反而有助於陰陽平衡,這也是為何有些產婦能自行痊癒的原因。 古代醫書中提到的「喜汗出」並非真的喜愛出汗,而是指這種汗出是恢復陰陽平衡的表現,不需要刻意治療。若確實需要用藥,也只是補血滋陰,具體用方可自行推測,不必拘泥於古籍的簡略記載。 古籍的含蓄表達使得後世難以理解,直到吳鞠通才有所闡明,可見古書的閱讀難度。
3. 旋覆花湯
《金匱》旋覆花湯,治婦人半產漏下。自來注者皆不曉其義,或遂疑為錯簡,以方中無溫補藥也,惟尤在徑云「肝病不宜溫補。解其鬱聚,即所以補;行其血氣,即所以溫。」王晉三注云「旋覆花湯,通劑也,治半產漏下,及通因通用法」。
二注頗悟立方之旨,蓋方為氣實血熱者立,其治半產漏下,未必果能勝任,以之調理氣血,實無出其方右者,旋覆旋轉大氣,全蔥通調營氣,新絳引氣藥於血脈中以奏功,絕不用歸地等陰膩之品,而實為女科第一妙方。惟葉天士頗知採用,蓋深悟氣為血帥之理也。晉三自謂嘗於此方採用新絳、青蔥,加理氣血之品,移治鬱結傷中,胸脅疼痛等證。
予謂此方之妙在旋覆、青蔥,不在新絳,新絳不妨代其他血藥,若旋覆旋轉大氣,則非他氣藥所能代,晉三採用此方,既加理氣之品,何以反去旋覆,既加理血之品,何必又用新絳,未免輕重倒置矣。
白話文:
旋覆花湯
《金匱要略》裡的旋覆花湯,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出血不止。古來的注解都未能理解其用意,甚至懷疑是抄寫錯誤,因為方劑中沒有溫補的藥物。只有尤在徑說:「肝病不宜溫補。疏通其鬱結,就是補益;運行其血氣,就是溫暖。」王晉三則注解說:「旋覆花湯,是通利之劑,治療產後出血不止,以及因不通而導致的各種病症,都適用此通利的方法。」
這兩種注解都較為理解此方的用意。此方是針對氣機阻滯、血熱的患者而設的,雖然治療產後出血不止,效果未必每次都能成功,但用它來調理氣血,確實沒有比它更好的方子了。旋覆花能使大氣運行,蔥能通調營氣,新絳則能引導藥物作用於血脈之中,完全不用像生地黃等陰寒滋膩的藥物,實為婦科第一妙方。葉天士也善於運用此方,因為他深知氣血之間「氣為血帥」的道理。王晉三自稱曾用此方,加入新絳、蔥,並添加理氣活血的藥物,治療氣鬱血滯導致的胃脘脹痛、胸脅疼痛等症狀。
我認為此方妙用在於旋覆花和蔥,不在新絳。新絳可以換成其他活血藥物,但旋覆花使大氣運轉的功能,卻是其他理氣藥物無法取代的。王晉三使用此方,既添加了理氣藥物,為何又去掉旋覆花?既添加了活血藥物,為何又用新絳?這未免本末倒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