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蘇醫話(卷二) (1)
谷蘇醫話(卷二) (1)
1. 谷蘇醫話(卷二)
2. 膨脹
《金匱·水氣篇》有「五水」之名,而無膨脹一門,後世方書分水腫與膨脹為兩證,而無石水、正水之目,不知正水即水腫,石水即膨脹,正水自喘,病涉於肺;石水腹滿不喘,病涉於肝。《內經》謂腎肝並沉為石水病源,謂石水引兩脅脹痛上至肺、胃脘則死。喻氏據《內經》病源之說,謂石水即脹病,其言至為有理。
今人列脹病於水病外,不知脹病必有水,不如競稱石水之為當也。西醫《內科全書》謂凡水膨,按病源而分輕重,且多緩起,若因肝體縮實而起者,有數月之久,須先考其肝病之源與病勢,方能定其愈期。
若因某臟腑略失功用而起者,則一、兩個禮拜之期,自可成膨狀,其愈期無因肝而起者之久,約數個禮拜,自可全愈,或因心、或因肺,因肝有患而起者,則病期不能預料,屬肝部尤為特險云。今中醫所稱之膨脹病,即因肝有患而起之水膨,《金匱》所稱為石水是也。石水《金匱》無方,後世如《三因》禹餘糧丸、《丹溪》小溫中丸,《直指》人參芎歸湯、《寶鑑》見蜆丸等方,多肝經藥,足補《金匱》所未備,但亦未必皆效耳。
白話文:
膨脹
古代醫書中雖然沒有專門的「膨脹」一章,但後世將水腫和膨脹區分開來討論。其實,古書中所說的「正水」就是水腫,「石水」就是膨脹。正水患者會喘,病症涉及肺部;石水患者則腹部脹滿但不喘,病症涉及肝臟。《內經》認為腎和肝同時受損是石水(膨脹)的病因,並指出石水會導致兩脅脹痛,痛感上達肺部和胃脘,嚴重者會危及生命。喻氏根據《內經》的觀點,認為「石水」就是「脹病」,這個說法非常合理。
現在雖然將脹病單獨列出,但事實上脹病一定伴隨有水腫的情況。因此,直接稱之為「石水」更為恰當。西醫的觀點是,水腫(水膨)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病因,大多數情況下病程發展緩慢。如果由於肝臟收縮硬化引起,可能持續數月,需要先了解肝病的病因和病情發展才能預測痊癒時間。
如果由於其他臟腑功能輕微受損引起,則一到兩個星期內就會出現膨脹,痊癒時間也比肝臟疾病引起的要短,大約幾個星期就能痊癒。如果因心臟、肺臟或肝臟疾病引起,則病程難以預料,尤其肝臟疾病引起的膨脹最危險。中醫所說的膨脹,就是因肝臟疾病引起的水腫,也就是《金匱要略》中所說的「石水」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沒有治療石水的方劑,後世的醫書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中的禹餘糧丸、《丹溪心法》中的小溫中丸、《傷寒直指》中的人參芎歸湯、《醫學入門》中的見蜆丸等方劑,都使用了許多肝經藥物,彌補了《金匱要略》的不足,但療效也並非一定有效。
3. 蠱脹
張介賓謂膨脹中空無物(亦必有水,非真無物),多屬於氣;蠱脹中實有物,非蟲即血。血蠱證,徐靈胎以唐人法用肉桂、黃連、人參、大黃、五靈脂為劑,當是此病正方。又治血必先順氣,有氣結血聚,六脈弦滑而數者,先用蘇合香丸,俟腰作痛,乃以硝、黃逐之,此項彥章法也。
又有大腹消後,左脅露出病根一條,如小枕狀,當以法湧其瘀血,更從大便泄之,其根始去,此喻江西法也。蟲蠱之最駭聞者,如《赤水玄珠》所載,天生堂嫂,病膨三載,死後火葬,腹忽響如炮,見蟲從腹中爆出,高二、三丈許,燒所之天為之昏,俄而墜地,細視皆蛔也,不下千萬數,大者長尺余,蟲腹中復生小蟲,多則十五、六條,或十數條,或五、六條,其蕃息若此。
又治王氏子腹脹大,脈滑數,唇紅腹痛,又多嗜肥甘,因思諸凡腹痛者,唇色淡,不嗜飲食,今若此得非蟲乎,授以阿魏積塊丸,下蟲數十,三下而愈。
白話文:
蠱脹:張介賓認為,膨脹但腹部空虛(雖然看似空虛,但必定有水,並非真正什麼都沒有)的,多半屬於氣虛導致;而蠱脹腹部確實有東西的,則不是蟲就是血塊。血蠱的治療,徐靈胎沿用唐代的療法,使用肉桂、黃連、人參、大黃、五靈脂等藥材,這應是治療此病的正確方法。此外,治療血蠱要先調理氣,因為氣滯則血瘀,脈象弦滑而脈搏頻數的病人,應先服用蘇合香丸,待腰部感到疼痛後,再用硝石、雄黃等藥物攻逐,這是項彥章的療法。
還有一種情況,大腹症消退後,左脅處露出一個像小枕頭一樣的病根,應當設法排出瘀血,並從大便中將其排出,病根才能去除,這是江西的療法。蟲蠱中最令人震驚的案例,例如《赤水玄珠》中記載的,某位天生堂嫂患腹部膨脹三年,死後火葬,腹部突然發出像炮竹一樣的巨響,許多蟲子從腹中爆出,飛到二三丈高,把天空都燒得昏暗,然後才掉落地面。仔細一看,全是蛔蟲,數量不下千萬,大的長達一尺多,蟲腹中還生出許多小蟲,多的有十五六條,少的也有五六條,繁殖能力如此驚人。
還有一例,治療王氏之子腹部脹大,脈象滑數,嘴唇紅潤,腹部疼痛,而且嗜食肥甘之物。因為一般腹痛的病人,嘴唇顏色淡白,且不愛吃東西,而他卻這樣,豈不是蟲蠱?於是給他服用阿魏積塊丸,排出數十條蟲子,三次後痊癒。
4. 水腫
《冷廬醫話》載湖州胡氏子患水腫,有教以黑魚一尾,入綠礬腹中,燒灰服之,服後腹大痛遽死,按此本是古方,而難信如此。曾親見一人水腫,諸治不效,或教服雞屎醛驟愈,而兩目至夜不能視物,此證俗名雞矇眼,故疑為服雞屎之故,不知然否。按高鼓峰云,有一種食臌,初起必先雀目起翳,醫家不識,只治眼目,不知乃是臌之根也。
據此,則知其證當是食,雞屎醴原非正治,故病去而根不去耳。後聞其證復發,而且反愈,始信鼓峰之說不誤,此事殆從經驗而得,未易以學理解釋也。
白話文:
水腫
古代記載湖州一位胡姓人家的孩子患水腫,有人建議用一條黑魚,在魚腹中放入綠礬,燒成灰服用。結果服藥後腹部劇痛,很快便死了。書中認為,雖然這是古方,但很難相信會有這種效果。曾經親眼見過一個人患水腫,各種治療方法都不見效,有人建議他服用雞屎酒,病症立刻痊癒,但是他的眼睛到了晚上就看不見東西了,這種病症俗稱「雞矇眼」,所以懷疑是服用雞屎酒造成的,但也不確定是不是真的。
據此推測,這種水腫應該是由於飲食所致,雞屎酒並非正當的治療方法,所以雖然病症消除了,但病根並沒有去除。後來聽說他的病症復發,而且比以前更嚴重,才相信高鼓峰的說法是正確的。這件事大概是由經驗總結出來的,很難用理論來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