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蘇醫話(卷二) (10)

回本書目錄

谷蘇醫話(卷二) (10)

1. 死生有命

死生有命,命不應死,有病不藥亦愈。應死者,縱使病愈,終亦必亡。《酉陽雜俎》載柳芳子登疾重,名醫張萬福視之,遙見登頂曰:有此頂,子何憂也?因診脈五六息,復曰不錯,壽且逾八十,乃留方數十字,謂登曰「不服此,亦得。」登後為庶子,年九十而卒。《北齊書》邢邵子大寶患傷寒,馬嗣明為之診,候脈退,告楊愔云「邢公子傷寒,不治自差。然脈候不出一年便死。

覺之晚,不可治。」後果未期而卒。

白話文:

死生有命,命中注定不死的人,即使生病不治療也會痊癒。命中注定要死的人,就算病好了,最終還是會死去。《酉陽雜俎》記載柳芳子得了重病,名醫張萬福診治他,遠遠地看到柳芳子的頭頂,說道:「有這樣好的頭相,你還擔心什麼呢?」診脈五六次呼吸後,又說:「沒錯,你還能活八十多歲。」於是留下了幾十個字的藥方,對柳芳子說:「你不服藥也可以。」柳芳子後來做了官員,九十歲才去世。《北齊書》記載邢邵的兒子大寶患了傷寒,馬嗣明診治後,察看脈象退去,告訴楊愔說:「邢公子的傷寒,不治療也會自己好。但是脈象顯示他一年內必死。發現得太晚了,治不好了。」結果不久之後就去世了。

2. 數學

古之醫道,多兼數學,《史記·倉公傳》公孫光屬意於慶子男殷曰:「意好數,公必謹遇之。」《後漢書·方術傳》:華佗兼通數經,曉養性之術。又郭在師事程高,學方診六徵之技,陰陽不測之術。《北齊·徐之才本傳》:「之才少解天文兼通圖讖之學。千里為陰陽祿命,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,周易六壬,並須精熟,方為太醫,若不爾者,如無月夜遊,動致顛殞。」《明外史》葛乾孫兼通陰陽、律歷、星命。

黃梨洲作《景岳傳》,稱其於象數、星緯、堪輿、律呂,皆能究其精蘊,遼陽之敗亡,中原之擾亂,皆預決於數年之前。王胥山跋《醫家心法》云「鼓峰醫術,自是高手,四明人傳其起痼扶衰,懸決生死日時多奇驗,及觀其自述醫案中所載浯溪呂氏婦產後驚悸,診脈而知其幼時有齒病,致大驚之事,詢之果然。

人問何以知此,答曰脈法當如是耳,不精幹象數鈐法之學不能也,我儀其人必旁通象數,而參用其術,要之不盡自醫經中來。

白話文:

古代許多醫生都精通數學。司馬遷的《史記·倉公傳》記載,公孫光曾對慶子男殷說:「你喜歡數學,一定要小心謹慎地對待他。」《後漢書·方術傳》記載,華佗通曉多種經書,並且了解養生之道。郭玉則師從程高學習醫術和診斷疾病的技巧,以及難以捉摸的陰陽之術。《北齊書·徐之才傳》說,徐之才年輕時就懂得天文,也通曉圖讖之術。想當太醫,必須精通陰陽五行、占卜、相術、龜卜、周易、六壬等,否則就像在沒有月亮的夜晚遊走,隨時可能喪命。《明史》記載,葛乾孫通曉陰陽、律歷、星命。

黃梨洲在《景岳傳》中說,張景岳精通象數、天文星象、堪輿風水、律呂音律等學問,甚至能預測遼陽的敗亡和中原的動亂,早幾年就預料到了。王胥山在《醫家心法》的跋文中說,鼓峰的醫術非常高明,四明地區的人傳說他治療疑難雜症、起死回生,預測生死日時都很準確。文中舉例說明,他曾根據脈象診斷一位呂姓婦女產後驚悸的原因,是幼時患有牙病,受到驚嚇所致,後來證實了他的診斷。

人們問他如何知道這件事,他說這是脈法應有的判斷,如果不精通象數之學,是做不到的。由此可見,許多醫生的高明醫術,並非完全來自醫書,而是旁通象數等學問,並將其應用於醫術之中。

3. 五行

《內經》以金木水火土為五行,分配人身臟腑,此不過借有形之物,為研究虛理之對象,非謂人身確有所謂金木水火土也。近有德國某醫云「人重一百餘斤者,身中鐵質可造大釘七枚,油可造洋燭十斤,燐質可作自來火(火柴)十二萬根,鹽得二十小茶匙,糖得五十塊,每塊約半寸立方,水得四十升。」醫士之言如此。

是人身確有金水火,糖味甘,在五行中又可以土例之,然則但少木耳,而《內經》言在夭為風,在地為木,木與風一而二者也,風與氣二而一者也。人身有養(氧)氣、輕(氫)氣、炭(碳)氣,此氣也,又可以木例之,然則五行之說,不僅虛理皆有實質可尋,但散在人身,各部若何以臟分配之處,則難以學理說明之。

白話文:

五行

《黃帝內經》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分配人體臟腑,這只是借用看得見的物質來研究抽象的道理,並不是說人體真的含有金木水火土。最近有個德國醫生說:「一個一百多斤重的人,體內的鐵可以打造七枚大釘子,脂肪可以製成十斤的蠟燭,磷可以做十二萬根火柴,鹽有二十小茶匙,糖有五十塊,每塊約半立方英寸,水有四十升。」醫生的話是這樣說的。

人體確實含有鐵(金)、水、磷(火),糖味甘,在五行中可以歸類為土。但是人體卻很少木耳(指木耳的質地和特性),而《內經》說,木在天上是風,在地上是木,木和風是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同一事物;風和氣也是如此。人體含有氧氣、氫氣、碳,這些都是氣,也可以用木來比喻。所以,五行的說法,不僅僅是抽象的道理,也都有實際物質可以找到,只是這些物質散佈在人體各處,至於如何根據臟腑來分配它們,則很難用科學理論來解釋。

4. 男子有乳腺

進化論大家達爾文,言男子初本有乳腺,皆因不用而廢。予按後漢李善為李元蒼頭,元家疫相繼死,惟有孤兒續始生,諸奴婢欲殺續分財,善潛負續逃,親自哺養,乳為生潼。唐元德秀兄子襁褓喪親,無資得乳溫,乃自乳之,數日潼流,能食乃止。此兩事雖由至誠,難以常理揣測,然亦可證男子有乳腺之說也。

白話文:

達爾文認為,男人原本也有乳腺,只是因為不用而退化了。我認為,後漢的李善曾擔任李元蒼的僕人,李家因瘟疫接連死去,只剩下一個孤兒李續。僕人和婢女想殺死李續瓜分家產,李善偷偷背著李續逃走,親自哺乳撫養他,用乳汁救活了他。唐朝的元德秀,他的侄子襁褓中喪父母,沒有奶水溫飽,於是元德秀自己哺乳侄子,几天后乳汁流出,孩子能吃奶才停止。這兩個例子雖然源於至誠,難以用常理推斷,但也足以證明男人確實有乳腺的說法。

5. 口涎試賊

印度人失物,疑同伴所竊,令各嚼飯一口吐之,見飯最乾者,即系竊物之人,蓋因驚恐則涎水不生也,而其所以然之故,惟《內經》詳之,經云「廉泉、玉英者,津液之道也。」又云「腎在液為唾,腎脈上挾舌本。」而廉泉玉英二穴在舌下,腎氣上行至舌,則涎唾從二穴而出。

驚恐則涎唾不生者,經云「腎在志為恐,恐傷腎。」又云「恐則氣下。」腎傷氣下,則津液不能騰布於舌矣。然經又云「思勝恐。」假令竊物者預思瞞蔽之術,則臨時不致張皇,而口涎試賊之法,恐不驗矣。

白話文:

口涎試賊的方法是,懷疑同伴偷竊的人,讓大家嚼一口飯然後吐出來,飯最乾的人就是小偷。這是因為害怕會讓唾液分泌減少。至於為什麼會這樣,《內經》有詳細解釋:「廉泉、玉英是津液流動的通道。」又說:「腎在體液中表現為唾液,腎經向上連接著舌根。」而廉泉、玉英兩個穴位都在舌下,腎氣向上運行到舌頭,唾液就會從這兩個穴位流出。

害怕會導致唾液不分泌,因為《內經》說:「腎在精神方面表現為恐懼,恐懼會傷腎。」又說:「害怕就會氣往下沉。」腎受損、氣往下沉,津液就無法輸送到舌頭。但是《內經》也說:「思考可以戰勝恐懼。」如果小偷事先想好了掩飾的方法,就不會在當下慌張,那麼口涎試賊的方法可能就不靈了。

6. 地方

《素問·五運行大論》帝曰:「地之為下否乎?」岐伯云:「地為人之下,太虛之中者也。」帝曰「馮乎?」岐伯曰「大氣舉之也。」是明知地為圓體矣。乃《靈樞》又有「頭圓象天,足方象地」之說,何也?蓋在天中,雖為大氣所包舉,然究竟是否渾圓,古今中外之地學家,皆不能斷。

若就吾人所見而論,地球水多幹陸,原是渾圓無缺之體,則必不能圓,地之缺處多作尖角形,則究合乎方,以足比之,最為相宜。今亦有人言,地球全圓必至歸直角立體之形者,可見地方之說,不盡無據也。

白話文:

古代皇帝問:「地是平的嗎?」岐伯回答:「地處於人的下方,在廣闊的天地之間。」皇帝又問:「地是怎麼懸浮起來的?」岐伯說:「是憑藉大氣的力量托舉著。」這說明古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。但是《靈樞經》又說「頭圓象天,足方象地」,這是怎麼回事呢?因為即使在地球被大氣包圍著,但它究竟是不是完全圓的,古今中外的地學家都無法完全確定。

從我們所看到的來看,地球上水多陸少,雖然整體上是圓的,但並非完美無缺的球體。地球上許多缺失的部分呈現尖角狀,因此說它像方形的腳,是最貼切的比喻。現在也有人說,一個完全圓的地球最終會變成一個直角的立體形狀,可見「地方」的說法,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。

7. 煎藥宜慎

《續醫說》言一人病蠱,腹膨脹,所謂蜘蛛病者,或進清暑益氣,當煎藥時,偶墜蜘蛛腐熟其中,童子懼責,潛去蜘蛛,尋以藥進,病者啜腹中作聲,反復不能安枕,既而瘦溺鬥許,腹脹如削,健康若平日。裴兆期言,有病陽症似陰者,醫投桂附,一婢煎之,適傾潑,茫無以應,借黃連香薷飲一杯代之,竟一飲而瘥。此兩人者,蓋有天幸,冥中若假手童婢以救之也,然由此反思,則此童此婢亦狡且險矣。

沈存中曰「古方之飲藥者,煮煉有節,飲啜有宜,水泉有美惡,操藥之人有勤情,此服藥之難也。」東垣曰「病人煎藥,必擇人煎藥,能識煎熬製度,須令親信恭誠至意者,為人煎藥,銚器除油垢腥穢,必用新淨甜水為上,量水大小,斟酌以慢火煎熬分數,用紗濾去渣,取清汁服之,無不效。

」其慎重如此,豈可漫付童婢手耶?幼時聞某老醫治一小恙,藥進而其人中夜暴亡,病家問罪於醫,醫自辨曰「予方甚平和,即不中病,何致殺人?」此似中毒而死,必藥鋪誤發毒藥,取渣驗之,藥並不誤,醫愈惶惑,乃取渣嘗之,則鹼極不可入口。醫曰「我藥不鹼,今此極鹼如滷,何也?因詢煎藥人,乃龍鍾老嫗,夜裡倉猝,誤取滷水煎藥,故中滷毒死耳。」於是醫之冤始白。

我謂煎藥失宜與藥肆作偽,均足誤人,近聞有人慾將習用藥品,信照西人煉成藥水,不特功力專精,亦且施用便利,此事若成,豈不甚善。余笑曰「此乃東坡所云,終日說龍肉也,徒悅聽聞,不可得食。

且吾國方藥,其妙用要在煎法得宜,悉煅煉必多失性,仲景為立方之祖,觀其用藥,有先煮者,有煮成納入者,有去渣再煮者,有淋沸湯漬之者,有為末拌吞者,有宜丸者,有宜散者,古人豈徒為是紛紛哉,蓋必有妙用存焉耳。

白話文:

煎藥宜慎

古書記載一人因病腹脹,醫生開了清暑益氣的藥方。煎藥時,不慎掉入一隻蜘蛛,煎藥的童子怕被責備,偷偷把蜘蛛拿掉了,再把藥煎好給病人服下。結果病人肚子裡發出聲音,輾轉難眠,接著又瘦又尿少,肚子卻像削了一樣脹,身體卻像平常一樣健康。另有一例,病人症狀似陰非陰,醫生開了附桂藥方,煎藥的婢女不小心把藥潑掉了,情急之下用黃連香薷飲代替,病人竟然喝了就痊癒了。這兩個例子,看似是幸運的巧合,但仔細想想,那些童子、婢女所為,實則狡猾又危險。

沈存中說,古代服藥,煎藥程序、服藥方式、水質好壞、煎藥人的用心程度,都非常重要,這些都是服藥的難處。李東垣也說,病人煎藥,一定要選擇懂得煎藥方法、認真負責的人來煎,煎藥的器具要乾淨,要用乾淨的清水,用小火慢慢煎熬,過濾藥渣,取清汁服用,這樣才能有效。煎藥如此謹慎,怎麼能隨便交給童子婢女呢?

我小時候聽說一位老醫生治一個小病,病人服藥後半夜暴亡。病人家屬指責醫生,醫生辯解說藥方很平和,即使藥效不對症,也不至於致人死命。後來發現像是中毒而死,檢查藥渣,藥材本身沒問題,醫生更加疑惑。於是自己嚐了藥渣,發現藥渣極其鹼性,根本無法入口。醫生追問煎藥的人,原來是一位年老體弱的婦人,夜裡匆忙煎藥,誤用了滷水,病人因此中毒身亡。這樣,醫生的冤屈才得以昭雪。

我覺得,煎藥不當和藥店造假,都足以誤人性命。我最近聽說有人想仿照西方的做法,把常用的中藥煉成藥水,這樣不僅能提高藥效,也能方便使用,這件事如果成功,豈不是很好?但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。就像蘇軾說的,整天說著龍肉,只是聽聽而已,實際上是吃不到的。

我國中藥的妙用,關鍵在於煎藥方法得當。如果胡亂煅煉,藥性就會喪失。張仲景是方劑的祖師,看他用的方法,有的先煮,有的煮好再放入其他藥材,有的過濾藥渣再煮,有的用沸水沖泡,有的研磨成粉吞服,有的做成丸劑,有的做成散劑。古人為什麼這樣繁複?一定是有其奧妙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