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蘇醫話(卷二) (4)
谷蘇醫話(卷二) (4)
1. 生化湯
會稽錢氏生化湯,自景岳而傳,陳修園謂不拘半年、正產,雖平安無事,俱宜服。近世所傳《傅氏女科》偽書,於產後門專以此方加減,至於鄉僻之區,不及延醫,往往照方撮劑,以之行瘀,亦自有效。獨王夢隱起而闢之,立言未免過激,然亦不可以少此一說。
考原方本有熟地,即四物湯去芍藥,加桃仁、乾薑、甘草,其去芍藥者,蓋泥於酸寒伐生氣之說,然熟地陰膩,弊更甚於芍藥,其乾薑一味,在制方者,蓋取陽生陰長之義,正是得意之筆,然當亡陰血虛,孤陽獨盛之時,原無取乎乾薑之生陽,而正不可少芍藥之益陰,用方者不可不知。
白話文:
生化湯
會稽錢氏的生化湯,從張景岳那裡流傳下來,陳修園認為不論產後時間長短,是否順產,只要平安無事,都應該服用。近世流傳的《傅氏女科》偽書,在產後婦科部分特別以此方加減使用,即使在偏遠地區,無法請到醫生,也常常照方抓藥服用,來排出瘀血,的確也有效。只是王夢隱站出來反駁它,說法或許過於激烈,但也不能忽略他的觀點。
研究原本的方子,裡面含有熟地黃,也就是四物湯去掉白芍藥,再加入桃仁、乾薑、甘草。去掉白芍藥,是因為認為它性酸寒,會損傷生機;但熟地黃陰寒滋膩,其害處比白芍藥更甚。方中加入乾薑,是為了達到陽氣生長陰血滋養的目的,這是方劑的精妙之處。然而,當產婦陰血不足,陽氣過盛時,就不應該使用乾薑來助長陽氣,反而更需要白芍藥來滋陰,用藥者不可不知此點。
2. 產後鬱冒
《金匱·產後篇》首列小柴胡湯,陳修園《醫學三字經》竟云「小柴胡,首特筆。」居然以小柴胡為產後第一正方,錯解古書,誤人不淺,茲備錄《金匱》原文,而解釋如下:
原文云「產後鬱冒,其脈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汗出,所以然者,血虛而厥,厥而必冒,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,以血虛下厥,孤陽上出,故頭汗出,所以產婦喜汗出者,止陰血虛,陽氣獨盛,故當汗出,陰陽乃復。大便堅,嘔不能食,小柴胡湯主之。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發熱者,此為胃實,大承氣湯主之。」
按原文當分兩段解,自產婦鬱冒至陰陽乃復句為一段,是論產後鬱冒之正文。大便堅以下為一段,是以鬱冒症之大便堅,嘔不能食,另詳外感證治,蓋謂鬱冒證之大便堅、嘔不能食,自宜損陽益陰,不必拘拘治嘔及通大便,若由外感風寒而得之大便堅、嘔不能食,當以傷風治法,先以小柴胡湯止嘔,嘔止而大便仍不行,再與大承氣下之,即《傷寒論》先與小柴胡湯以解外,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,同一用藥之例。
且病能解食,七八日更發熱云云,玩一更字,可見此證先必發熱無汗,病解是得柴胡發汗而解,其為外感風寒無疑,與鬱冒證之自然汗出不發熱者不同,惟嘔與不便與鬱冒相似,故類及之,以見實證從實治,不必因產後而顧慮也。
然則鬱冒無治乎?馮夢瞻雲頭汗過多,謂諸症亡陽,若產後陰氣太虛,正喜其亡陽與陰齊等,此薛氏之謂可勿藥而愈也,薛氏此言似有病語,實則本諸《金匱》產婦喜汗出一語,此喜字,即勿藥有喜之意,間有不得不服藥者,不過養血滋陰,其方自可意會,仲景不言者,無庸言也,孰意不言,後人意遂不知,至吳鞠通氏始稍有發明,亦可見古書之難讀矣。
白話文:
產後鬱冒是指產後出現的一種病症。古籍中曾將小柴胡湯列為產後第一方,這是不正確的解讀。
《金匱要略》原文描述產後鬱冒的症狀:脈搏微弱,嘔吐,吃不下東西,大便乾燥,但頭上卻出汗。其原因是血虛導致陰氣不足,陽氣獨盛,所以頭會出汗。大便乾燥、嘔吐、吃不下東西,可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如果病情好轉後七八天又發熱,這是因為胃部積熱,需要服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原文應分兩段理解。第一段描述產後鬱冒的症狀和病機,第二段則討論大便乾燥、嘔吐等症狀,並與外感風寒導致的類似症狀作區分。產後鬱冒的大便乾燥、嘔吐,應以益陰補血為主,不必急於通便止嘔。如果因外感風寒引起這些症狀,則應先用小柴胡湯止嘔,嘔吐止住後大便仍不通,再用大承氣湯通便。這與《傷寒論》中先用小柴胡湯解表,後用柴胡加芒硝湯的治療方法類似。
七八天後再次發熱的症狀,表明這是外感風寒,與產後鬱冒的自然汗出不發熱不同,只是症狀相似才被列在一起。 此處強調實證應實治,不應因為是產後就有所顧慮。
那麼,產後鬱冒是否不需要治療呢?有人認為頭汗過多是陽氣不足,但產後陰氣虛弱,適度的陽氣不足反而有助於陰陽平衡,這也是為何有些產婦能自行痊癒的原因。 古代醫書中提到的「喜汗出」並非真的喜愛出汗,而是指這種汗出是恢復陰陽平衡的表現,不需要刻意治療。若確實需要用藥,也只是補血滋陰,具體用方可自行推測,不必拘泥於古籍的簡略記載。 古籍的含蓄表達使得後世難以理解,直到吳鞠通才有所闡明,可見古書的閱讀難度。
3. 旋覆花湯
《金匱》旋覆花湯,治婦人半產漏下。自來注者皆不曉其義,或遂疑為錯簡,以方中無溫補藥也,惟尤在徑云「肝病不宜溫補。解其鬱聚,即所以補;行其血氣,即所以溫。」王晉三注云「旋覆花湯,通劑也,治半產漏下,及通因通用法」。
二注頗悟立方之旨,蓋方為氣實血熱者立,其治半產漏下,未必果能勝任,以之調理氣血,實無出其方右者,旋覆旋轉大氣,全蔥通調營氣,新絳引氣藥於血脈中以奏功,絕不用歸地等陰膩之品,而實為女科第一妙方。惟葉天士頗知採用,蓋深悟氣為血帥之理也。晉三自謂嘗於此方採用新絳、青蔥,加理氣血之品,移治鬱結傷中,胸脅疼痛等證。
予謂此方之妙在旋覆、青蔥,不在新絳,新絳不妨代其他血藥,若旋覆旋轉大氣,則非他氣藥所能代,晉三採用此方,既加理氣之品,何以反去旋覆,既加理血之品,何必又用新絳,未免輕重倒置矣。
白話文:
旋覆花湯
《金匱要略》裡的旋覆花湯,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出血不止。古來的注解都未能理解其用意,甚至懷疑是抄寫錯誤,因為方劑中沒有溫補的藥物。只有尤在徑說:「肝病不宜溫補。疏通其鬱結,就是補益;運行其血氣,就是溫暖。」王晉三則注解說:「旋覆花湯,是通利之劑,治療產後出血不止,以及因不通而導致的各種病症,都適用此通利的方法。」
這兩種注解都較為理解此方的用意。此方是針對氣機阻滯、血熱的患者而設的,雖然治療產後出血不止,效果未必每次都能成功,但用它來調理氣血,確實沒有比它更好的方子了。旋覆花能使大氣運行,蔥能通調營氣,新絳則能引導藥物作用於血脈之中,完全不用像生地黃等陰寒滋膩的藥物,實為婦科第一妙方。葉天士也善於運用此方,因為他深知氣血之間「氣為血帥」的道理。王晉三自稱曾用此方,加入新絳、蔥,並添加理氣活血的藥物,治療氣鬱血滯導致的胃脘脹痛、胸脅疼痛等症狀。
我認為此方妙用在於旋覆花和蔥,不在新絳。新絳可以換成其他活血藥物,但旋覆花使大氣運轉的功能,卻是其他理氣藥物無法取代的。王晉三使用此方,既添加了理氣藥物,為何又去掉旋覆花?既添加了活血藥物,為何又用新絳?這未免本末倒置了。
4. 女疝
張子和云「女子血瘤,月事不行,行後小腹有塊,或時動移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此女子之疝也。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。」予按《金匱》婦人門有繞氣寒疝之語,是女子稱疝古書有之,子和未深考耳。
王肯堂《醫鏡》云「婦人小腹近陰處,並結脹痛,或皮肉頂起如雞子頭者,乃寒氣聚於厥陰所致,是為陰疝,宜以官桂為主治,佐以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大小茴香、香附、烏藥之類煎之,磨沉香五分,空心服。」又王漢皋《醫存》云「婦人兩胯忽生軟核如雞子大,兼之臍旁引痛者,乃女疝也,非魚口便毒,用四物加疝藥。」。
白話文:
張子和說:「女子患血瘤,月經不通,月經來後小腹有腫塊,有時會移動,外陰突出,肛門長痔瘡,這就是女子的疝氣。只是女子不稱之為疝氣,而稱之為瘕。」我認為,《金匱要略》中婦人篇提到繞氣寒疝,說明古代確實有女子患疝氣的記載,張子和沒有深入研究而已。
王肯堂在《醫鏡》中說:「婦女小腹靠近陰部的地方,腫脹疼痛,或者皮膚隆起像雞蛋大小,這是寒氣聚集在厥陰經脈引起的陰疝,應該以官桂為主藥治療,輔以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大腹皮、大小茴香、香附、烏藥等煎服,再將沉香磨成粉末五分,空腹服用。」王漢皋在《醫存》中也說:「婦女兩胯突然長出柔軟的腫塊,像雞蛋那麼大,並且伴隨臍旁牽引疼痛,這就是女疝,不是魚口(指一種陰道疾病)或便毒,要用四物湯加上治療疝氣的藥物。」
5. 二便俱從前陰出
喻氏治姜宜人奇證,二便俱從前陰出,病起脫血之後,斷為血脫氣亂,然後水穀舍故趨新,舍寬趨隘,又謂幽門以滲血之故,釀為穀道,闢為坦徑云云。此說殊涉含糊,以愚度之,必是脫血之後,有離經未盡之血阻塞直腸,使糞穢不得從其故道,勢必另闢一門穿漏而出,非由氣亂而然,亦與幽門無涉。
又按張石頑治一婦產後驚駭,五六日惡露不行,腹脹喘滿,大便從前陰出,以芎歸湯加莪朮、肉桂、焦楂,一服惡露通,而二便如常。又治一女方四歲,新秋患血痢而稀糞出於前陰,作冷熱不調食積治,與五苓散,服香連丸,二劑而愈。觀此兩案,亦是瘀阻直腸之症,一系腸垢所瘀,一系惡露連累,但俱屬暴病,與姜氏之得於久病者虛實不同,故皆治愈。雖然治愈,而所以然之故,石頑亦未知也。
又有大腸生癰,以致糞穢從前陰漏出者,王仲言《揮塵餘話》載李生治一婦,腸中痛不可忍,大便從小便出,切脈時覺芤脈見於腸部,作腸癰治以雲母膏為丸,黃耆湯下,下膿血數升而愈。此與瘀阻症同,蓋癰腫亦能致直腸阻塞也,若無阻塞,則糞穢斷無舍故趨新、舍寬趨隘之理。姜氏之證,若用補血通瘀,或者亦有生理,恨不起喻氏而質之。
近有一女子生而無糞門,大便從前陰出,年已十八九矣,此正喻氏所謂舍故趨新、舍寬趨隘者,然竟習以為常,至今無恙,亦一奇也。按方書云「小兒初生無糞門者死。一云必假物以開之。」曾親見一小兒,初生無糞門,大便不得出,腹脹如臌,青筋隆起,已垂斃矣。檢《醫宗金鑑》有銀針挑撥之法,一時無善手術者,乃延東醫某君,以刀開之,糞出而愈。
白話文:
本文討論的是一種罕見的疾病:大小便都從陰道排出。
古代醫家喻氏認為此症是因出血後,氣血紊亂,導致食物殘渣改走陰道排出,認為是幽門滲血造成的。作者則認為這是因為出血後殘留的血塊阻塞直腸,糞便被迫另尋出口,而非氣血失調或幽門問題。
張石頑的兩個病例,一個是產後驚嚇導致惡露不行,大便從陰道排出;另一個是四歲女孩血痢,稀便從陰道排出。這兩個病例都因瘀血阻塞直腸,但因病程較短,與喻氏所述久病的病理不同,故而都能治癒。張石頑自己也未完全明瞭其病機。
此外,直腸長癰也能導致糞便從陰道排出,這也是因腫脹阻塞直腸所致。作者提及一個病例,患者腸癰導致大便從尿道排出,用雲母膏加黃耆湯治療後痊癒。
最後,作者提到一個天生無肛門的女子,大小便終生從陰道排出,卻活到十八九歲,身體無恙,這也印證了「舍故趨新,舍寬趨隘」的說法。但作者也指出,嬰兒天生無肛門的情況通常會致死,需要手術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