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蓀醫話(卷一) (18)
谷蓀醫話(卷一) (18)
1. 腎藏精
《內經》謂腎藏精,證以近人生理學上之研究,則藏精者自是睪丸,而腎內無精,古說是不能成立。不知《內經》之所謂精,不在有形之質,而在無形之氣。有形生於無形,無形者生命之根,不可損失;有形者旋去旋生,源源不絕。徐洄溪比之於井泉,井道不可不革,故適度之交媾,不但不傷人,且於衛生有益,而強制則反能為害。故曾千里《說夢》謂好色未必夭壽,寡欲未必永年,自謂得之於目見。
予觀古人記載,如孫逢年畜妓妾二百餘人,晚年衰憊,齒皆□齲,空虛如樓閣,而舊好不衰。見《長安箋記》。又吳中孫太卿,平生未嘗一夕脫於姬妾,飲酒百鐘不醉,年九十餘猶日行數十里。見《蘇談》。紀曉嵐、袁簡齋諸名流皆享青年,而好色不變,雖由稟賦之奇,然亦見此事之果不傷人。
予謂此論於古人立言之旨,不無刺謬,而理之所存,不必掩飾也。
白話文:
腎臟儲藏精氣。《黃帝內經》說腎臟藏精,從現代生理學角度看,精子儲存在睪丸,腎臟裡並沒有精子,所以古人的說法站不住腳。但《內經》說的「精」,並非指有形的精子,而是指無形的精氣。有形的東西來自無形的精氣,無形的精氣是生命的根本,不能損耗;有形之物會不斷消亡再生,生生不息。徐洄溪將其比作井泉,井道不能堵塞,所以適度的性生活,不僅不會傷身,反而有益於健康,而過度縱慾則反而有害。因此曾國藩在《說夢》中說好色不必然短命,寡慾不必然長壽,這是他親眼所見的結論。
我觀察古人的記載,例如孫逢年蓄養二百多名妓妾,晚年雖然衰弱,牙齒都蛀空了,身體虛弱得像空樓閣,但性能力卻沒有衰退(原文缺字,推測為衰退)。見於《長安箋記》。還有吳中的孫太卿,一生沒有一天離開過姬妾,飲酒百杯不醉,九十多歲還能每天走幾十里路。見於《蘇談》。紀曉嵐、袁枚等名流都享有青春年華,且好色不改,雖然這與他們的先天稟賦有關,但也說明性生活並非一定傷身。
我认为这种说法对古人的论述有所曲解,但其中的道理不必刻意隐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