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谷蓀醫話》~ 谷蓀醫話(卷一) (16)

回本書目錄

谷蓀醫話(卷一) (16)

1. 虛勞

《內經》論病去而濟者,必養必和,待其來復,「待」字之義微矣。《醫碥》云:內傷以有咳嗽為重,如肝腎之火,其初止病下焦,未遽上干也。久而炎熾,乃及於脾,則病重矣。魏玉磺云:凡損證脈見右左厥厥然如豆,按之梗指,其病不起,以肺金敗也,按此似今之所謂肺癆病,考《醫門法律》治癆虛,取用燥、降、收之品,殊有合於肺癆之治法。

白話文:

虛勞

《內經》說,疾病痊癒後,一定要調養身體,使陰陽平和,等待自然恢復。這裡的「待」字,其含義很微妙。《醫碥》說:內傷以咳嗽為最嚴重,例如肝腎的虛火,初期只傷及下焦,還未向上蔓延。時間久了,火勢旺盛,就會影響到脾臟,病情就會加重。魏玉璜說:凡是損傷的症狀,脈象表現為左右手都厥冷,像豆子一樣,按壓時感覺阻塞,這種病很難痊癒,是因為肺金受損。這看起來像是現在所說的肺癆病。《醫門法律》治療虛勞,使用燥、降、收的藥物,這和治療肺癆的方法非常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