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為劉一仁所著,錢樂天得秘本

《醫學傳心錄》~ 氣有九論

回本書目錄

氣有九論

1. 氣有九論

氣者,一身之主。內無七情所傷,外無寒暑所犯,則一氣周流百骸疏暢。如有七情所干、寒暑所犯,則疾病生焉。《內經》云: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驚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寒則氣收,熱則氣泄,九氣不同,為病亦異。張子和論之詳矣,予不復論。

如以氣虛、氣實論之,夫實者,邪氣實也;虛者,正氣虛也。氣虛為病,或精神短少,或倦怠嗜臥,或少進飲食,或眩暈,或痿躄,或自汗,或泄瀉,或遺脫,諸病生焉。審其症候,診其脈息,果然氣虛,則人參、黃耆、白朮之類必當用用也。若夫心痛、脅痛、小腹氣痛,此則邪氣阻遏①,正氣不行,故作痛耳。

白話文:

氣是人身的主宰。如果內在不受七情的傷害,外在不受寒暑的侵襲,那麼氣就可以周流全身,使身體各部位都得到舒暢。但如果受到七情的影響或是寒暑的侵害,就會產生疾病。《內經》提到:怒會使氣上漲,喜會使氣緩和,悲會使氣消沈,恐會使氣下降,驚會使氣混亂,勞累會使氣消耗,思慮會使氣凝結,寒會使氣收縮,熱會使氣洩漏,九種不同的氣態會導致不同的病症。張子和對此有詳細的論述,這裡不再重複。

若從氣虛或氣實的角度來看,實是指邪氣的充盛,虛是指正氣的不足。氣虛會導致各種疾病,如精力不足,疲倦嗜睡,進食減少,頭暈目眩,肌肉萎縮,自汗,腹瀉,尿失禁等。根據症狀和脈搏,如果確診為氣虛,通常會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等補氣的藥物。對於心痛、脅痛、小腹痛等,這是因為邪氣阻塞,正氣無法流通,所以會感到疼痛。

邪氣何也?或寒、或熱、或痰、或食、或血是也。法當先去其邪,則正氣流通,痛不作矣。大抵氣屬陽,調氣之藥必用溫散,如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茴香、藿香、白豆蔻、陳皮、香附、砂仁之類。如病日久,則氣從火化,而溫熱之劑,又不可單投,必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之類為主,少加熱藥為之嚮導。又聞,氣者血之先,血者氣之配,氣既病焉,則血不得以獨利,故亦從而病焉。

白話文:

邪氣指的是什麼?它可能包括寒冷、熱度、痰、飲食過量或是血塊等。原則上,應該首先去除這些邪氣,這樣身體的正氣就能流通,疼痛就會消失。大體上來說,氣屬於陽,調整氣的藥物必定要用溫和且能疏散的藥材,例如沈香、木香、丁香、茴香、藿香、白豆蔻、陳皮、香附、砂仁等類型的藥材。如果疾病持續時間長了,那麼氣就可能會轉變為火,這時溫熱的藥物就不能單獨使用,必須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等清熱解毒的藥材為主,並且加入一些溫熱藥物來引導。此外,聽說氣是血的前導,血是氣的輔助,如果氣生病了,那麼血也不能單獨得到好處,因此也會一同生病。

是以治氣藥中必加理血之品,如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紅花、桃仁之類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①遏:e4(音扼〕。阻止。

白話文:

因此在治療氣的藥方中,必須加入一些能夠調理血液的藥材,例如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紅花、桃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