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為劉一仁所著,錢樂天得秘本

《醫學傳心錄》~ 火有七說

回本書目錄

火有七說

1. 火有七說

丹溪曰:五行各有一性,惟火有二,曰君火、曰相火。君火者心火也;相火者命門火也,此火出自先天。又有五志之火:大怒氣逆,則火起於肝;悲哀慟中,則火起於肺;醉飽過傷,則火起於脾;房勞過度,則火起於腎;思慮過度,則火起於心。此火出於人為。火之為病,不獨在五臟十二經中,凡氣有餘,莫非火也!諸風眩掉、脅痛、目赤,肝火動也,柴胡、黃連主之。諸痛瘡瘍、口舌生瘡,心火動也,黃連主之。

諸濕腫脹、口瘡口臭,脾火動也,芍藥主之。諸氣膹鬱①,乾咳鼻衄,肺火動也,梔子、黃芩主之。遺精夢泄、赤白便濁,腎火動也,知母主之。目黃、口苦、坐臥不寧,膽火動也,柴胡主之。癃閉淋瀝、赤白帶濁,小腸火動也,木通主之。牙疼齦宣、顴腮頤腫,胃火動也,石膏主之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認為,五行各有其性質,而火性有兩種,一種是君火,一種是相火。君火指的是心火,而相火則是命門火,這股火源自先天。此外,還有五種情志引發的火:極度的怒氣會導致肝火上昇;悲傷情緒過度,則會引發肺火;飲酒過量或飲食過飽,會導致脾火;房事過度,則會產生腎火;過度思考,則會引起心火。這些火源皆出自人類自身。

火病不僅僅發生在五臟和十二經絡中,任何氣體過剩的情況,都可以被視為火。例如,風邪引發的頭暈、脹痛、眼紅,都是肝火旺盛的表現,可以使用柴胡和黃連來治療。疼痛、腫瘤、口腔潰瘍,以及口舌生瘡,通常是由心火引起的,黃連對此有療效。

濕熱引起的腫脹、口腔潰瘍和口臭,是脾火作祟,芍藥能有效對治。氣體鬱滯、乾咳和鼻出血,通常是肺火造成的,可以使用梔子和黃芩來治療。遺精、夢洩、尿頻、尿急、尿液混雜,是腎火作怪,知母能對此有所幫助。黃疸、口苦、坐立不安,是膽火作祟,柴胡可以緩解這種情況。排尿困難、尿頻、尿液混雜,是小腸火旺所致,木通對此有療效。牙痛、牙齦腫脹、面頰腮部腫脹,是胃火引起的,石膏可以治療。

以上所述,皆是中醫對於火病的認識和治療方法。

舌苔喉痛、便秘不通,大腸火動也,黃芩、大黃主之。小便不利、小腹作痛,膀胱火動也,黃柏主之。頭眩、體倦、手足心熱,三焦火動也,柴胡、黃芩主之。陽事頻舉、精溺不止,命門火動也,黃柏主之。凡此皆苦寒之藥,但能瀉有餘之火耳。又按《玉機微義》論曰:若飲食勞傷,內傷元氣,自汗發熱,困倦脈大而無力,氣口大於人迎或一倍、二倍,為陽虛之症,以甘溫之劑除之,如黃耆、人參、甘草之屬。

白話文:

舌頭有苔、喉嚨疼痛、大腸不順暢,這都是大腸有火,可以使用黃芩和大黃來治療。小便困難、小腹疼痛,這是膀胱有火,可以使用黃柏來治療。頭暈、疲倦、手腳心發熱,這都是三焦有火,可以用柴胡和黃芩來治療。性功能過度、尿頻,這是命門有火,黃柏可以治療。所有這些藥物都具有苦寒的特性,主要用來消滅過多的火氣。

再依照《玉機微義》的理論來說,如果因為飲食過量或勞累傷害了身體,導致體內元氣受損,出現自汗、發熱、疲倦、脈搏大而沒有力度的情況,這是陽氣虛弱的症狀。需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調理,例如黃耆、人參、甘草等。

陰微陽強,相火熾盛,以乘陰位,日漸煎熬,為血虛之症,宜滋陰之劑,地黃、天門冬、黃柏、元參、龜板、當歸、知母、五味、鎖陽、牛膝、虎骨.丸服。若心火亢極,鬱熱內實,為陽強之症,以咸冷之劑折之,如大黃、芒硝之屬。若腎水受傷,真陰失守,為無根之火,陰虛之症,以壯水之劑治之,如生地、元參之屬。

若命門火衰,為陽脫之病,陽事不舉,飲食不進,右尺脈遲細無力,命門無火,則如釜底無薪,當以溫熱之劑治之,如附子、乾薑之屬。若胃虛過食生冷,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,為火鬱之症,以升散之劑發之,如升麻、葛根之類。

白話文:

陰弱陽盛,相火旺盛,侵入陰性部位,逐漸加劇對血液的煎熬,表現為血虛的病症,應使用滋補陰液的藥物,如熟地、天門冬、黃柏、玄參、龜板、當歸、知母、五味、鎖陽、牛膝、虎骨,做成丸狀服用。

如果心火過旺,內部鬱熱嚴重,是陽盛的病症,應該用鹹寒的藥物來剋制,如大黃、芒硝等類型的藥物。

若腎水受損,真正的陰液流失,形成無根之火,表現為陰虛的病症,應使用壯大水液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生地、玄參等類型的藥物。

若是命門火力衰減,表現為陽氣散失的病症,性功能下降,飲食減少,右側脈搏遲緩細膩無力,命門無火,就像鍋底無柴,應使用溫熱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附子、乾薑等類型的藥物。

若胃虛而過食生冷,導致陽氣被抑制在脾土中,形成火氣鬱結的病症,應使用發散性的藥物來調理,如升麻、葛根等類型的藥物。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①膹:fen4(音憤)。膹鬱:喘急上逆,否塞不通。

白話文:

"膹鬱"在古代醫學中,指的是喘息急促、上氣不接下氣,並且有氣體在胸中否塞不通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