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)

1. 木部

(香木類二十一種)

2.

白話文:

柏子仁

【注釋】

**【氣味】**甘、平、無毒。

【主治】

  1. **益氣安神:**柏子仁能益氣養心,安神定志,故可治療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症。
  2. **潤腸通便:**柏子仁性滑利,能潤腸通便,故可治療腸燥便祕。
  3. **利水消腫:**柏子仁能利水消腫,故可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
【用法用量】

每日10-15克,煎湯或研末服。

【禁忌】

虛寒體質者慎用。

辛、平、微涼。入手少陰、足厥陰經氣分。安五臟,寧神志,養心氣,定驚悸,利虛秘,治驚癇。得遠志少許,升腎氣交心。配松子、麻仁,治老人虛秘。

白話文:

辛、平、微涼。可通過手少陰、足厥陰經脈與氣血相通。能夠使五臟安寧,使神志安然,養心氣,穩定心神,緩解虛祕,治療驚風癲癇。若再加入適量的遠志,可提升腎氣與心氣相交。若與松子和麻仁搭配一起使用,可治療老年人的虛祕。

去衣炒研,再將末鋪紙上加重紙覆之,以熨斗文火熨之,三易其紙,俟紙無油痕入藥。煎黃精汁煮炒用,亦妙。痰多,肺氣上浮,大便滑泄,胃虛欲吐,四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去衣膜炒過後搗研成末,再將藥末鋪在紙上,在上面加一張紙覆蓋,用熨斗用文火熨燙,共更換三次紙張,等到紙張上沒有油痕,就可以入藥使用了。也可以將炒過的藥材加入黃精汁中煎煮後服用,效果也很讚。但是要注意,如果痰多、肺氣上浮、大便滑泄、胃虛想吐這四種情況,禁止使用這個藥方。

白話文:

側柏葉

**性味:**辛、涼

**歸經:**肺、膀胱

功效:

  1. 固精縮尿:適用於遺精、尿頻、尿失禁等證。
  2. 止血止痛:適用於咯血、吐血、便血、痔血等證。
  3. 清熱解毒:適用於熱毒瘡瘍、外傷出血等證。

用法用量: 煎湯、泡茶、入丸散,6-15 克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風寒感冒者慎用。
  2. 孕婦忌用。

苦、澀、微溫。入手太陰經血分。養陰清肺,止血和陽,生肌殺蟲。瀉嘔逆火,塗湯火傷。得川連,治尿血。得榴花,研末吹鼻,治鼻衄不止。得乾薑阿膠、馬通汁,治吐血不止。配白芍,治月水不斷。佐槐花,治下血。

白話文:

苦澀,微溫。歸入肺、腎經。滋陰清肺,止血和陽,生肌殺蟲。治療嘔吐、反酸火氣上衝,塗抹燙傷。配合川連,治療血尿。配合石榴花,研磨成粉末後吹入鼻中,治療鼻血不止。配合乾薑、阿膠、馬通汁,治療吐血不止。配合白芍,治療月經不斷。配合槐花,治療便血。

生用,涼。炙用,溫。

白話文:

生用,寒性。炙用,溫性。

3.

松脂

白話文:

松脂

此物生於松樹上,夏季割取,黃色而黏稠,具有散寒除濕、止痛消腫、止咳化痰等功效。

可治療風濕、關節疼痛、跌打損傷、咳嗽氣喘等病症。

使用時可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,或煎湯服用。

甘、苦,溫。入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去風勝濕,除邪下氣。煎膏,生肌止痛、排膿祛風。配生銅屑,摻金瘡出血。炒黑,罨刀傷止血。

白話文:

甘、苦的性質,溫和。歸屬於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祛風勝濕,祛除邪氣順氣。煎成油膏,可以生肌止痛、排膿祛風。與生銅屑混合,可以用於治療金瘡出血。炒黑,敷貼在刀傷上止血。

血虛者禁用。

松節

白話文:

ERROR

苦,溫。燥血中之濕,除骨節間之風。得乳香木瓜,治轉筋攣急。

白話文:

中藥中的苦味藥材,性質溫和。它能乾燥血液中的濕氣,並消除骨節間的風濕病痛。如果加上乳香和木瓜,就能夠治療痙攣和抽筋等急症。

白話文:

現代白話文

松花

松花,又稱「松黃粉」、「松脂粉」,為松樹受傷時所產生的樹脂,晾乾後呈淡黃色粉末狀。

藥性

  • 味苦、性涼
  • 入肺經

功效

  • 清熱化痰,止咳平喘
  • 利尿通淋,消腫止痛
  • 活血化瘀,通經止痛
  • 殺蟲止癢,收斂止血

臨牀應用

  • 咳嗽、痰多、氣喘
  • 小便不利、水腫
  • 經痛、跌打損傷
  • 皮膚瘙癢、瘡瘍出血

注意事項

  • 脾胃虛寒者慎用
  •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服

甘,溫。潤心肺,除風,止血。配石膏蒲黃,治產後壯熱。人乳拌蒸,潤肺。多食則上焦發熱。

白話文:

甘,溫。滋潤心肺,疏風,止血。搭配石膏、蒲黃,治療產後發燒。以人乳拌蒸,可潤肺。食用過多會導致上焦發熱。

4. 杉木

辛,溫。治風毒奔豚,除心腹脹滿,腳氣衝心。

白話文:

性味辛、溫。治療風毒導致的奔豚氣(即心悸氣短)、消除心腹脹滿,以及腳氣衝心。

5. 肉桂

畏生蔥、石脂。

白話文:

葳生蔥

畏生蔥,或名大蒜,氣味辛烈,能溫中散寒,殺蟲辟邪,主治風冷咳嗽,霍亂吐瀉,赤白痢疾,腸中積蟲。

石脂

石脂,即天然石油,氣味腥臭,質重堅硬,能鎮痛止血,消腫生肌,主治跌打損傷,刀傷出血,燙傷潰瘍,皮膚瘙癢。

甘、辛、熱。有小毒。入足少陰經,兼足厥陰經血分。補命門之相火,通上下之陰結,升陽氣以交中焦,開諸竅而出陰濁,從少陽納氣歸肝,平肝邪扶益脾土,一切虛寒致病,並宜治之。(端溫營分之裡,與軀殼經絡之病無涉。)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,調中益氣。

白話文:

藥性甘、辛、熱,小毒。歸屬足少陰經,兼歸足厥陰經血分。能補益命門相火,溝通人體上下陰結,升陽氣使中焦運化流通,開通諸竅以排除陰濁,受少陽經氣後歸肝,平息肝臟邪火,扶助脾臟,調理脾土,所有因虛寒導致的疾病,都適合用小茴香來治療。(但要區分調理營分與治療軀殼經絡的病症,二者完全無關。)搭配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、大黃、黃芩,調和中氣,增益氣力。

柴胡紫石英乾地黃,療吐逆。蘸雄雞肝,治遺尿。入陽藥,即汗散。入血藥,即溫行。入泄藥,即滲利。入氣藥,即透表。

白話文:

  1. 柴胡、紫石英、乾地黃,可以治療嘔吐、反酸。

  2. 雄雞肝沾上藥物,可以治療遺尿。

  3. 加入陽性藥物,就會發汗、散風寒。

  4. 加入血行藥物,就會溫暖血脈、促進氣血運行。

  5. 加入瀉下藥物,就會通便、利尿。

  6. 加入疏通氣滯的藥物,就會疏通表層、治療感冒。

去皮,勿見火,研末吞。若入藥煎服,必待諸藥煎好投入,煎五六沸,即傾出取服。痰嗽咽痛,血虛內燥,孕婦,產後血熱,四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去皮,不要看見火,研磨成粉末吞服。如果放入藥物中煎服,一定要等到所有藥物煎好後再投入,煎五、六次沸騰後,立即倒出服用。痰咳咽痛、血虛內燥、孕婦、產後血熱,這四種情況禁用。

附子救陰中之陽,肉桂救陽中之陽,以桂性輕揚,能橫行達表,走竄百脈也。

白話文:

附子可以拯救陰中的陽氣,肉桂可以拯救陽中的陽氣,因為肉桂的性質輕揚,所以能夠橫行遍佈肌膚表面,遍佈身體各條經脈。

白話文:

桂枝

此藥即桂樹之枝幹,乃陽明經之要藥。氣味辛溫,走於表,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之功。

主治:

  • 風寒表證:外感風寒,惡寒發熱,無汗,頭項強痛,脈浮緊。

用法用量:

  • 煎湯:3~6克。
  • 泡水:1~2克。

禁忌:

  • 熱證、陰虛火旺者忌用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桂枝發汗力較強,久服易傷津。
  • 孕婦慎用。

辛、甘、微熱。入足太陽,兼手太陰經氣分。通血脈,達營衛,去風寒,發邪汗,為內熱外寒之聖劑,治肩臂諸藥之導引。得茯苓,御水氣之上犯以保心。得龍骨,使腎邪由經脈以出表。配黃芩,轉少陽之樞。佐人參,發陰經之陽。佐乾薑,開陽明之結。使石膏,和表邪之郁。

白話文:

辛、甘,微熱。歸屬於足太陽經,兼走手太陰經的氣分。能使血脈通暢,營衛調和,祛除風寒,發散邪汗,是治療內熱外寒的有效藥物,也是治療肩臂諸藥的向導。配伍茯苓,可以阻止水氣犯上而保護心臟。配伍龍骨,可以使腎邪通過經脈而透出體表。配伍黃芩,可以轉化少陽經的樞紐。配伍人參,可以發動陰經的陽氣。配伍乾薑,可以打開陽明經的結滯。配伍石膏,可以調和表邪的鬱結。

勿經鐵器,甘草汁浸,焙乾用。陰血虛之,素有血症,外無寒邪,陽氣內盛,四者禁用。(傷寒論曰: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。)

白話文:

不要用鐵器接觸,用甘草汁浸泡刷洗後,再拿去烘乾備用。陰血虛弱、素有血癥、沒有外感寒邪、體內陽氣很盛的人,這四種人都不宜服用桂枝。(傷寒論中說:桂枝服下去以後,如果陽氣過盛,就會死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