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
1. 卷七
2. 木部
(香木類二十一種)
白話文:
(香木類共有二十一種)
3. 柏
柏子仁
辛、平、微涼。入手少陰、足厥陰經氣分。安五臟,寧神志,養心氣,定驚悸,利虛秘,治驚癇。得遠志少許,升腎氣交心。配松子、麻仁,治老人虛秘。
去衣炒研,再將末鋪紙上加重紙覆之,以熨斗文火熨之,三易其紙,俟紙無油痕入藥。煎黃精汁煮炒用,亦妙。痰多,肺氣上浮,大便滑泄,胃虛欲吐,四者禁用。
側柏葉
苦、澀、微溫。入手太陰經血分。養陰清肺,止血和陽,生肌殺蟲。瀉嘔逆火,塗湯火傷。得川連,治尿血。得榴花,研末吹鼻,治鼻衄不止。得乾薑、阿膠、馬通汁,治吐血不止。配白芍,治月水不斷。佐槐花,治下血。
生用,涼。炙用,溫。
白話文:
柏子仁
味辛,性平和,略帶涼性。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的氣分。能安和五臟,安定心神意志,滋養心氣,平定驚慌心悸,潤滑因虛弱引起的便秘,治療驚風癲癇。如果搭配少量遠志,可以提升腎氣,使心腎之氣相互交通。與松子、麻子仁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老年人因虛弱引起的便秘。
將柏子仁去皮後炒過研磨成粉,然後將粉末鋪在紙上,再用另一張紙覆蓋,用熨斗小火熨燙,更換紙張三次,等到紙上沒有油痕後就可以入藥使用。也可以用黃精汁煮炒後使用,效果也不錯。如果痰多、肺氣上浮、大便滑泄、胃虛想吐,這四種情況禁用。
側柏葉
味苦、澀,性微溫。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的血分。能滋養陰氣、清肺熱、止血、調和陽氣、促進肌肉生長、殺滅蟲子。可以瀉掉因火引起的嘔吐,外塗可以治療湯火燙傷。與黃連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尿血。與石榴花一起研磨成粉末吹入鼻腔,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。與乾薑、阿膠、馬通汁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吐血不止。與白芍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月經不止。輔助槐花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下血。
生用,性涼。炙用,性溫。
4. 松
松脂
甘、苦,溫。入手太陰、足陽明經。去風勝濕,除邪下氣。煎膏,生肌止痛、排膿祛風。配生銅屑,摻金瘡出血。炒黑,罨刀傷止血。
血虛者禁用。
松節
苦,溫。燥血中之濕,除骨節間之風。得乳香、木瓜,治轉筋攣急。
松花
甘,溫。潤心肺,除風,止血。配石膏、蒲黃,治產後壯熱。人乳拌蒸,潤肺。多食則上焦發熱。
白話文:
松脂
味道甘甜、苦澀,性溫。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。可以去除風邪,戰勝濕氣,排除體內邪氣並使氣下行。煎煮成膏藥,可以促進肌肉生長,止痛、排除膿液,祛除風邪。搭配生銅屑,可以敷在金瘡出血的傷口上。炒黑後,可以敷在刀傷處止血。
體內血虛的人禁用。
松節
味道苦澀,性溫。可以乾燥血液中的濕氣,去除骨節之間的風邪。搭配乳香、木瓜,可以治療轉筋、抽搐等症狀。
松花
味道甘甜,性溫。可以滋潤心肺,去除風邪,止血。搭配石膏、蒲黃,可以治療產後發高燒。用人乳拌勻蒸煮,可以潤肺。但如果吃太多,會導致上焦部位發熱。
5. 杉木
辛,溫。治風毒奔豚,除心腹脹滿,腳氣衝心。
白話文:
杉木,味道辛辣,性質溫熱。可以用來治療風毒引起的奔豚病(一種腹部氣體上衝的疾病),能消除心腹脹滿的感覺,以及腳氣上衝到心臟的不適症狀。
6. 肉桂
畏生蔥、石脂。
甘、辛、熱。有小毒。入足少陰經,兼足厥陰經血分。補命門之相火,通上下之陰結,升陽氣以交中焦,開諸竅而出陰濁,從少陽納氣歸肝,平肝邪扶益脾土,一切虛寒致病,並宜治之。(端溫營分之裡,與軀殼經絡之病無涉。)得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、大黃、黃芩,調中益氣。
得柴胡、紫石英、乾地黃,療吐逆。蘸雄雞肝,治遺尿。入陽藥,即汗散。入血藥,即溫行。入泄藥,即滲利。入氣藥,即透表。
去皮,勿見火,研末吞。若入藥煎服,必待諸藥煎好投入,煎五六沸,即傾出取服。痰嗽咽痛,血虛內燥,孕婦,產後血熱,四者禁用。
附子救陰中之陽,肉桂救陽中之陽,以桂性輕揚,能橫行達表,走竄百脈也。
桂枝
辛、甘、微熱。入足太陽,兼手太陰經氣分。通血脈,達營衛,去風寒,發邪汗,為內熱外寒之聖劑,治肩臂諸藥之導引。得茯苓,御水氣之上犯以保心。得龍骨,使腎邪由經脈以出表。配黃芩,轉少陽之樞。佐人參,發陰經之陽。佐乾薑,開陽明之結。使石膏,和表邪之郁。
勿經鐵器,甘草汁浸,焙乾用。陰血虛之,素有血症,外無寒邪,陽氣內盛,四者禁用。(傷寒論曰: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。)
白話文:
肉桂
害怕與生蔥、石脂一同使用。
味道甘甜、辛辣,藥性燥熱。有輕微毒性。主要歸屬於足少陰腎經,同時也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血分。能補益命門的相火,疏通上下陰氣的凝結,提升陽氣使之與中焦相交,開通各個孔竅排出陰濁,從少陽經引導氣歸於肝,平息肝邪並扶助脾土的運化。一切因虛寒引起的疾病,都適合使用肉桂來治療。(它主要溫暖營分內的裡,與身體軀幹和經絡的疾病無關。)與人參、甘草、麥門冬、大黃、黃芩一同使用,可以調和中焦,補益氣血。
與柴胡、紫石英、乾地黃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嘔吐。蘸上雄雞肝,可以治療遺尿。與陽性藥物同用,則發汗散邪。與血分藥物同用,則溫通血脈。與瀉藥同用,則滲利小便。與氣分藥物同用,則透散表邪。
使用時要去除樹皮,不要接觸火,研磨成粉末吞服。如果加入藥湯煎煮,必須等到其他藥材都煎好後再投入,煎煮五六次沸騰就取出服用。痰多咳嗽、咽喉疼痛、血虛內熱、孕婦、產後血熱,這四種情況禁止使用。
附子能救治陰寒中的陽氣,而肉桂能救治陽虛中的陽氣。因為肉桂的藥性輕揚,能橫向到達身體表面,走竄於全身經脈。
桂枝
味道辛辣、甘甜,藥性稍微溫熱。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同時也歸屬於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能疏通血脈,到達營衛,祛除風寒,發散邪氣,是治療內熱外寒的良藥,也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肩臂等部位。與茯苓一同使用,可以防止水氣上逆而保護心臟。與龍骨一同使用,可以使腎邪從經脈排出體表。與黃芩一同使用,可以轉動少陽經的樞機。佐以人參,可以發揮陰經的陽氣。佐以乾薑,可以開通陽明經的鬱結。配合石膏,可以調和表邪的鬱滯。
不要接觸鐵器,用甘草汁浸泡後,烘乾使用。陰血虛弱、本身有出血症狀、體表沒有寒邪、體內陽氣過盛,這四種情況禁止使用。(《傷寒論》說:桂枝下咽後,如果陽氣太盛,就會導致死亡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