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雌黃

畏黑鉛、胡粉、芎藭、地黃、獨帚、益母、羊不食草、地榆瓦松五加皮冬瓜汁。

白話文:

  1. 畏黑鉛:害怕黑鉛。

  2. 胡粉:怕胡粉(一種礦物顏料)。

  3. 芎藭:怕芎藭(一種中藥)。

  4. 地黃:怕地黃(一種中藥)。

  5. 獨帚:怕獨帚(一種中藥)。

  6. 益母:怕益母(一種中藥)。

  7. 羊不食草:怕羊不食草(一種中藥)。

  8. 地榆:怕地榆(一種中藥)。

  9. 瓦松:怕瓦松(一種中藥)。

  10. 五加皮:怕五加皮(一種中藥)。

  11. 冬瓜汁:怕冬瓜汁(這是錯誤的,冬瓜汁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)。

辛,平,有毒。入肝經陰分,得陰土之精。為搜陰邪之嚮導,功用略同雄黃。搜肝殺蟲,解毒祛邪。得輕粉、豬脂研,敷牛皮頑癬。醋和雞子黃調,塗烏癩蟲瘡。納豬膽套指,治天蛇疔毒。冬瓜汁、益母、地榆、地黃俱可制。陰虛血燥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辛辣、平性,有毒。歸肝經陰分,得到陰土的精華。是清除陰邪的嚮導,功效略同於雄黃。清除肝臟的寄生蟲,解毒祛邪。用輕粉、豬脂研磨,敷在牛皮癬上。用醋和雞蛋黃調勻,塗在烏癩蟲瘡上。放入豬膽套在手指上,治療天蛇疔毒。冬瓜汁、益母、地榆、地黃都可以制約。陰虛血燥的人禁用。

2. 石膏

一名寒水石,一名細理石

白話文:

一別名為「寒水石」,一別名為「細理石」。

雞子為之使。畏鐵。惡莽草巴豆、馬目毒公。

白話文:

雞子可以解毒,但害怕鐵。不喜莽草、巴豆、馬目毒公這些草本植物。

甘、辛、淡寒。入足陽明、手太陰、少陽經氣分。解肌發汗,清熱降火,生津止渴。治傷寒疫症,陽明頭痛,發熱惡寒,日晡潮熱,狂熱發斑,小便濁赤,大渴引飲,舌焦鼻乾,中暑自汗,目痛牙疼。得甘草、薑、蜜,治熱盛喘嗽。得桂枝,治溫瘧。得荊芥白芷,治胃火牙疼。

白話文:

甘、辛、淡,性微寒。歸足陽明、手太陰、少陽經氣分。能發散表寒、清熱除火、生津止渴。用於治療傷寒疫病、陽明頭痛、發熱惡寒、下午發潮熱、高燒發斑、小便混濁發紅、非常口渴想喝水、舌頭乾枯鼻孔乾澀、中暑自汗、眼睛痛牙痛。蜀椒搭配甘草、薑、蜂蜜,治療熱盛所致的喘咳。搭配桂枝,治療溫瘧。搭配荊芥、白芷,治療胃火牙痛。

蒼朮,治中暍。得半夏,達陰降逆。得黃丹,摻瘡口不斂。(生肌止痛。)配川芎、炙甘草,蔥白、茶湯調下,治風邪眼寒。配牡蠣粉,新汲水服,治鼻衄頭痛。(並滴鼻內。)配蔞仁、枳殼、郁李仁,滌鬱結之熱。使麻黃,出至陰之火。(麻黃止用二三分。)

白話文:

  1. 取得蒼朮,用於治療中暑。

  2. 取得半夏,用於疏通陰陽、降逆。

  3. 取得黃丹,用於治療傷口不癒合。(具有生肌止痛的功效。)

  4. 配以川芎、炙甘草、蔥白、茶湯一起服用,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感冒。

  5. 配以牡蠣粉、新汲水一起服用,用於治療鼻衄頭痛。(並滴入鼻腔內。)

  6. 配以蔞仁、枳殼、郁李仁,用於清除鬱結之熱。

  7. 使用麻黃,用於引出體內的陰火。(麻黃的用量只需二三分即可。)

石膏、凝水石各四兩,芒硝一斤,共研末,用生甘草煎汁一升五合,入前藥同煎,不住手攪令消熔,入青黛四兩和勻,傾盆結成碧雪,研末,或含或吹,或水調服,治狂熱諸症。瑩白潔淨,文如束針,軟者良。發表生用,清熱煅用,勿疑過寒而概用火煅。立夏前過服白虎湯,令人小便不禁。

白話文:

石膏和凝水石各四兩,芒硝一斤,一起研磨成細末。用生甘草煎煮的汁液一升五合,加入前面所說的藥物一起煎煮,不停地攪拌使藥物融化,加入四兩青黛攪拌均勻,倒入容器中凝結成碧綠色的藥膏,研磨成細末,可以含在口中或吹入鼻中,也可以用水調服,用於治療狂熱等症狀。石膏應潔白乾淨,晶體呈針狀,柔軟的質地較好。發汗時生用,清熱時煅用,不要懷疑太寒而概括用火煅燒。在立夏之前過量服用白虎湯,會導致小便失禁。

胃弱氣虛,血虛發熱者,禁用。火炎土燥,非苦寒之劑所除。經曰:甘先入脾。又曰:以甘瀉之。故甘寒之品,祛胃火生津液之上劑也。傷寒時疫,熱邪溢於陽明經者,非此不除。況生石膏味辛而散,使邪氣外達於肌膚。若誤用芩、連,苦燥而降,反令火邪內結,漸成不治之症。

白話文:

對於胃弱氣虛、血虛發熱的人,禁用此藥。火盛土燥,不是苦寒的藥物所能去除的。經典上說:甘味先進入脾臟。又說:用甘味瀉火。因此,甘寒的中藥,是祛除胃火、生津液的最佳治療方法。傷寒時疫,熱邪溢於陽明經者,非此藥不能去除。再說生石膏味辛且能散發,使邪氣從肌膚外溢出來。如果誤用黃芩、黃連,苦燥而下降,反而使火邪內結,漸漸變成無法醫治的疾病。

勿以川連、石膏、葛根、釵斛、竹茹等味悉除胃火,概混治之。蓋胃經之氣,涼則行,熱則滯,氣為熱所滯,致失升降之令,而食不化,宜用葛根升之散之。邪火伏於陽明氣分,宜用生石膏疏之。熱火入於胃府,升之火氣益烈,疏之結不可解,宜用川連導之使下。釵斛但清胃中虛火,竹茹專主胃府虛痰。

白話文:

不要因為川連、石膏、葛根、釵斛、竹茹等藥物都能夠清除胃火,就誤以為可以概括性地混在一起治療胃火。因為胃經的氣在涼的時候流通順暢,在熱的時候會滯留不暢。氣被熱氣阻滯,就會失去升降的正常運行,導致食物不能夠消化,這種情況下應該使用葛根來升散胃氣。邪熱壅滯在陽明經氣分佈區域,則應該使用生石膏來疏泄熱氣。火熱深入胃中,升散藥物只會加重火氣,疏泄藥物也無法解開胃氣的鬱結,這時需要使用川連來導引熱火下降。釵斛只能清胃中的虛火,竹茹專主治胃府的虛痰。

此固各有攸當,分別用之,庶為得法。

白話文:

此方法各有所適用的對象,分別使用它們,纔是合乎法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