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五 (5)
卷五 (5)
1. 蒸餅
甘,平。消食化滯,益氣養脾,和血止汗。利三焦,通水道。得御米殼、白蜜,共炒為末,蜜丸,治下痢腹痛。炒用。
白話文:
甘,性平。消除積食,促進消化,增益元氣,滋養脾胃,調和氣血,止汗。疏通三焦,暢通水道。取雞內金、白蜜,共同炒熟後研成細末,做成蜜丸,用於治療腹痛腹瀉。炒用。
2. 小麥曲
甘,平。調中下氣,消食開胃。通膈氣,消痰逆,除煩破結。
炒用。
白話文:
甘、平。調理體內機能,促進消化,增進食慾。暢通胸膈之氣,化解痰涎逆氣,消除煩躁,化解癥結。
炒用。
3. 六神麯
甘、辛、溫。入足陽明經。調中和胃,化水穀,消積滯。治痰逆,霍亂腹痛,泄痢脹滿,癥結,及產後回乳。得吳萸,治暴泄不止。
白話文:
甘、辛、溫。歸足陽明經。調理中焦、調和胃氣,消化水穀,消散積滯。治療痰逆,霍亂腹痛,腹瀉腹脹,癥結,以及產後回乳。配伍吳茱萸,治療暴瀉不止。
孕婦忌用。造麴法:三伏日,以白麵百斤,青蒿、蒼耳、野蓼各取自然汁三升,杏仁搗泥、赤小豆為末各三升,通和作餅,麻葉或楮葉包罯,如造醬黃法,待生黃衣曬收之。陳久者良。炒黃研用。
白話文:
孕婦禁止服用。製作米麴的方法:在三伏天,取100斤白麵,青蒿、蒼耳、野蓼各取自然汁液3升,杏仁搗成泥,赤小豆磨成末各3升,全部混合做成餅,用麻葉或楮葉包好扎緊,像製作醬黃的方法一樣,等長出黃色的菌衣後曬乾收存起來。存放越久越好。炒黃研磨成粉後使用。
4. 紅曲
甘,溫。入足陽明、太陰經血分。消食活血,治赤白痢。配香附、乳香末,治心腹痛。入六一散,治濕熱痢。煎黃酒服,治血氣痛。煎童便服,治怒傷吐血。
白話文:
甘甜,溫暖。歸屬於足陽明經、太陰經的血部分。消食活血,治療赤白痢疾。配伍香附、乳香末,治療心腹疼痛。加入六一散中,治療濕熱痢疾。煎服黃酒,治療血氣疼痛。煎服童便,治療怒傷吐血。
5. 穀芽
甘,溫。入足陽明、太陰經。快脾開胃,消食下氣,溫中化積,為健脾溫中之聖藥。
白話文:
味甘,性溫。歸足陽明、太陰經。能健脾開胃,消食降氣,溫煦中焦,化解食積,是健脾溫中的良藥。
6. 麥芽
咸,溫。入足陽明經。除痰飲,化癥結。治一切米麥果積,治婦人乳秘成癰。得川椒、乾薑,治谷勞嗜臥。炒黑用。多服傷腎氣。孕婦禁用。
白話文:
鹹味,溫性。歸屬於足陽明經。能夠消除痰液積飲,化解癥結。治療各種米、麥、果實等積食,也用於治療產婦乳汁淤積而形成的乳癰。與川椒、乾薑合用,治療谷勞嗜臥。炒黑後使用。大量服用會損傷腎氣。孕婦禁用。
7. 飴糖
甘,溫。入足太陰經。補中益氣,健脾化痰,潤肺止嗽。治咽痛,止吐血。解附子、草烏頭毒。中滿、吐逆、牙疳及腎病者忌用。
白話文:
甘,溫。歸足太陰經。補中益氣,健脾化痰,潤肺止咳。治療咽喉痛,止吐血。解附子、草烏頭之毒。中滿、噁心嘔吐、牙齦腫痛和腎病患者忌用。
8. 醋
一名苦酒
制四黃、丹砂、膽礬、常山。
白話文:
製作四黃湯:
配料:
- 黃連
- 黃柏
- 黃芩
- 黃耆
- 丹砂
- 膽礬
- 常山
酸、苦,溫。入足厥陰經。散水下氣,散瘀解毒。塗消癰腫,療心腹痛。磨青木香,治卒心痛。磨南星,敷瘰癧,調生大黃,塗腫毒。調釜底墨,敷舌腫脹。調雄黃,塗蛇齧。漬川黃柏,含漱口瘡。
白話文:
酸、苦,溫性。歸於足厥陰經。善於散水下氣,散瘀解毒。可塗抹消散腫脹,用於治療心腹疼痛。磨木香,治卒心痛。磨南星,敷於淋巴結核,調和生大黃,塗抹腫毒。調釜底墨,敷於舌腫脹。調雄黃,塗抹蛇咬傷。浸泡川黃柏,含漱口瘡。
感冒外邪,及脾病手足屈伸不便者,禁用。服茯苓、丹參者忌之。
白話文:
感冒受外邪感染,以及脾臟有病、手腳伸屈不便的人,禁止服用。服用茯苓、丹參的人也禁止服用。
怪症:渾身蝨出數升,血肉俱壞,痛癢異常,但吃冷水,號哭不止,身齒皆黑,舌尖流血不已,此濕熱傷於脾腎也。用鹽醋常服之,自除。
白話文:
奇怪的症狀:全身長滿蝨子,多到可以裝幾升,血肉全壞,非常疼痛和癢,但一吃冷水,就會嚎啕大哭不止,身體和牙齒都變黑,舌尖不停流血,這是濕熱傷害了脾腎所致。用鹽醋經常服用,這種症狀自然會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