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4)

1. 大豆黃卷

得前胡、杏仁、牡蠣、天雄、鼠屎、石蜜、諸膽汁良。惡海藻龍膽、五參。

甘,平。入足少陰經氣分。除胃熱,療濕痹。配大黃、橘皮、青蔥,治水腫喘急。以井華水浸黑大豆,候生芽五寸,陰乾用。

黑殼

研末,調香油,敷皮瘡。

白話文:

大豆黃卷

適合與前胡、杏仁、牡蠣、天雄、鼠屎、石蜜、各種動物膽汁一同使用,效果良好。不宜與海藻、龍膽、五參一同使用。

味甘,性平。歸屬於足少陰經的氣分。可以清除胃熱,治療濕痹。搭配大黃、橘皮、青蔥,可以治療水腫和喘急。將黑豆用井水浸泡,等它長出五寸長的芽,然後陰乾使用。

黑豆殼

磨成粉末,用香油調和,可以外敷於皮膚瘡瘍。

2. 赤小豆

甘、酸。入手少陰、太陽經。行水散血,消腫排膿。通乳汁,下胞衣。得鯉魚,治腳氣。得通草,下心氣。得杏仁,泄肉裡濕熱。配雞子白,敷痘後癰毒。配苧根末,治癰疽神效。佐桑皮,去水腫。合黃蠟,治水穀積痢。

多服泄津液,令人枯燥。

白話文:

赤小豆,味甘、酸。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陽膀胱經。它能利水消腫、活血散瘀,消除腫脹並排出膿液。還可以幫助疏通乳汁,促進胎盤排出。與鯉魚一同食用,可以治療腳氣病。與通草一同使用,可以降心火。與杏仁一同使用,可以排除肌肉組織內的濕熱。與雞蛋白混合外敷,可以治療痘瘡痊癒後的癰腫毒瘡。與苧麻根末混合使用,對於治療癰疽有神奇的療效。與桑樹皮一同使用,可以去除水腫。與黃蠟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因水穀不化引起的痢疾。

但若過量服用,會導致身體津液流失,使人變得乾燥。

3. 綠豆

反榧子殼。忌同鯉魚、鮓食。

甘,寒。入手少陰、足陽明經氣分。解熱毒,除煩渴,利小便,厚腸胃,消腫脹,散風火。能調和五臟,行十二經脈。解一切藥草、牛馬、金石諸毒。得大麻仁,消血痢。配赤小豆,解痘毒。

連皮用。

敷癰腫,消丹毒。配乳香三分之一,燈心研勻,生甘草湯常下一錢,治疽毒內攻。

撲爛痘,治損傷,炒紫色水調敷。

甘,平。解酒毒,利三焦。(花解酒毒更效。)

甘,寒。解熱毒,退目翳。配甘菊、穀精、粟泔、柿餅,煮乾,單食柿餅,每日三服,治痘後目翳,半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綠豆:

不能和榧子殼一起食用。忌諱和鯉魚、醃製魚肉一起吃。

味道甘甜,屬性寒涼。主要作用於手少陰經、足陽明經的氣分。可以解除熱毒,消除煩躁口渴,促進小便,增厚腸胃,消除腫脹,散除風火。能夠調和五臟,運行十二經脈。可以解各種藥草、牛馬、金屬礦物等毒素。與大麻子仁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血痢。和赤小豆一起使用,可以解痘瘡的毒素。

連皮使用。

綠豆粉:

外敷可以治療癰腫,消除丹毒。配上三分之一的乳香,加上燈心草一起研磨均勻,用生甘草湯送服一錢,可以治療疽毒向內侵襲。

將綠豆粉撲在破裂的痘瘡上,治療跌打損傷,炒過變成紫色的綠豆粉用水調和後外敷。

綠豆芽:

味道甘甜,屬性平和。可以解除酒毒,疏通三焦。(綠豆花解酒毒的效果更好。)

綠豆皮:

味道甘甜,屬性寒涼。可以解除熱毒,消除眼翳。和甘菊花、穀精草、米湯、柿餅一起煮乾,只吃柿餅,每天吃三次,可以治療痘瘡後的眼翳,半個月就能痊癒。

4. 豇豆

甘,平。入足太陰、少陰經氣分。調營衛,療虛瀉。得鹽少許,補腎氣。

脾氣虛者炒用。氣滯便結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味甘,性平。歸入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的氣分。能調和營衛之氣,治療虛弱引起的腹瀉。加入少許鹽,能補益腎氣。

脾氣虛弱的人適合炒熟後食用。若是因為氣機不暢導致便秘的人則不適合食用。

5. 白扁豆

甘、淡。入足太陰經氣分。調和脾胃,通利三焦,化清降濁,消暑除濕。治霍亂,療嘔逆,止泄瀉,解消渴;配花粉,治消渴飲水;配龍芽,療腸風下血;配香薷,治寒熱吐瀉;合綠豆,解熱毒痢。

炒研用。恐氣滯,同陳皮炒。治吐瀉,醋製。止濕火吐血,炒炭。

單食多食,壅氣傷脾。

米飲調末,治赤白帶下。入鹽少許,療血崩不止。

搗汁,治霍亂吐瀉轉筋。罨蛇咬毒。

白話文:

白扁豆

味甘,性平淡。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脾經的氣分。可以調和脾胃功能,疏通三焦,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,消除暑氣,去除濕氣。可以用於治療霍亂,緩解嘔吐,停止腹瀉,解除口渴。搭配花粉可以治療糖尿病口渴;搭配龍芽可以治療腸風下血;搭配香薷可以治療寒熱引起的嘔吐腹瀉;與綠豆同用可以解熱毒引起的痢疾。

通常炒過後磨成粉使用。擔心藥性會阻滯氣機,可以與陳皮一起炒過。治療嘔吐腹瀉,可以用醋製過。要止濕火引起的吐血,可以炒成炭使用。

單獨食用或過量食用,容易阻礙氣機運行,傷害脾胃。

白扁豆花

用米湯調和花末服用,可以治療婦女赤白帶下。加入少量鹽,可以治療血崩不止。

白扁豆葉

將葉子搗爛取汁,可以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和轉筋。也可以敷在蛇咬的傷口上解毒。

6. 刀豆

甘,平。溫中下氣。利腸胃,治呃逆。炒炭,止吐血。

白話文:

味甘,性平和。能溫暖中焦、降逆氣。能疏利腸胃,治療打嗝。炒過炭化後,可以止吐血。

7. 谷部

(造釀類十三種)

白話文:

(釀造類共有十三種)

8. 淡豆豉

得醋良。

苦,寒。入手太陰經。調中下氣,發汗解肌。治傷寒溫瘧,時行熱病,寒熱頭痛,煩躁滿悶,發斑嘔逆,懊憹不眠,及血痢腹痛。得薤白,治痢疾。配蔥白煎,發汗。(肘後用代麻黃湯。)配生梔子,探吐煩悶。佐杏仁,開膈氣。

傷寒時症,宜下不宜汗者禁用。

怪症:肉出如錐、痛癢非常、不能飲食、此血壅也。若不速治,潰膿不已,服豆豉湯則愈。

外用赤蔥皮燒灰淋洗之。

白話文:

用醋浸泡過的淡豆豉效果更好。

味道苦,性寒。歸肺經。可以調理腸胃,使氣向下運行,幫助發汗、解除肌肉的緊張。可以用來治療傷寒、溫瘧、流行性熱病、因寒熱引起的頭痛、煩躁胸悶、發疹、嘔吐、心煩不安難以入睡,以及血痢腹痛。如果搭配薤白,可以治療痢疾。和蔥白一起煎煮,可以幫助發汗(《肘後方》中用來代替麻黃湯)。和生梔子一起使用,可以催吐來解除煩悶。搭配杏仁,可以開解胸膈之氣。

傷寒時症,如果適合用瀉法而不是發汗法,則禁用淡豆豉。

有一種怪病:肌肉長出像錐子一樣的東西,疼痛難忍、不能進食,這是因為血瘀造成的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會潰爛化膿不止,服用豆豉湯就能治好。

外用可以將赤蔥皮燒成灰,用水淋洗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