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秫米

即糯秫蒸黃者

甘、酸,微溫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治肺瘧,及陽盛陰虛,夜不得眠。及食鵝鴨成瘕,妊娠下黃汁。去寒熱,利大腸。拌沙糖,治久痢。煮鯽魚,治赤痢。(加蔥更好。)杉木水調米粉,敷漆瘡。

炒用入藥不滯。氣滯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糯米蒸熟後呈現黃色。

味道甘甜帶點酸,性質微溫。進入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可以用來治療肺瘧,以及陽氣過盛陰氣不足,導致夜晚無法入睡的情況。也可以治療吃鵝肉、鴨肉後形成的腫塊,以及孕婦下體排出黃色液體。能去除寒熱,使大腸通暢。將糯米拌沙糖,可以治療久痢。用糯米煮鯽魚,可以治療赤痢。(加入蔥效果更好。)用杉木水調和糯米粉,可以敷在漆瘡上。

炒過的糯米入藥不會產生滯礙。氣機不順暢的人禁用。

2. 高梁

即蜀黍,一名蘆粟。

甘、澀,溫。調中益氣,澀腸胃,止霍亂。

根煮汁服,利小便,止喘滿。燒灰酒服,治產難有效。

白話文:

高粱,也就是蜀黍,又名蘆粟。

味道甘甜、帶澀,性溫和。可以調理脾胃,補益氣力,使腸胃收斂,停止上吐下瀉的霍亂。

高粱根煮汁服用,可以利小便,止喘促胸悶。將高粱燒成灰,用酒送服,對於難產有效果。

3. 薏苡仁

俗呼米仁

甘、淡,微寒。入足陽明、手太陰經氣分。除筋骨中邪氣不仁,(筋受寒則急,熱則縮,濕則弛,寒熱皆因於濕也。)利腸胃,消水腫。(合郁李仁更效。)治肺痿肺癰,開心氣,並治腳氣、筋急、拘攣。(陽明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,陽明虛則宗筋縱弛。)利小便熱淋。

殺蛔,墮胎。配附子,治周痹。配桔梗,治牙齒䘌痛。配麻黃、杏仁、甘草,治風濕身疼。佐敗醬,化膿為水。蘸熟豬肺,治肺損咯血。

微炒用,治疝氣。引藥下行,鹽水煮,或用壁土炒。治瀉痢,糯米拌炒。治肺癰、利二便,生用。腎水不足,脾陰不足,氣虛下陷,妊婦,四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俗稱米仁。

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歸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能去除筋骨中因邪氣侵襲導致的麻木不仁(筋受寒會拘急,受熱會收縮,受濕會鬆弛,寒熱的變化都是因為濕邪引起的)。它能幫助腸胃消化,消除水腫(和郁李仁一起使用效果更好)。可以治療肺痿、肺癰,使心氣舒暢,也可以治療腳氣、筋脈拘急、痙攣(陽明經主導潤養宗筋,宗筋主導約束骨骼並使關節活動靈活,陽明經虛弱則宗筋鬆弛無力)。它能通利小便、治療小便淋瀝澀痛。

能殺蛔蟲,也能導致墮胎。搭配附子,可以治療周身痹痛。搭配桔梗,可以治療牙齒疼痛。搭配麻黃、杏仁、甘草,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身體疼痛。佐以敗醬草,能使膿液化為水狀排出。用它蘸熟豬肺食用,可以治療肺部損傷引起的咯血。

稍微炒過使用,可以治療疝氣。引導藥性下行,可以用鹽水煮,或者用灶心土炒。治療腹瀉痢疾,可以用糯米拌炒。治療肺癰、通利大小便,可以生用。但腎水不足、脾陰不足、氣虛下陷、以及孕婦,這四種情況禁用。

4. 御米

即罌粟子

甘,平。治瀉痢,逐邪熱,潤燥解毒。療反胃噎食,祛胸中痰滯。

多食利二便,動膀胱氣。

得醋、烏梅、橘皮良。

酸、澀、微寒。入足少陰經。止久嗽久痢,固脫肛,澀遺精,止心腹筋骨諸痛。得烏梅為末,治久嗽自汗。得大棗、烏梅,治水瀉不止。得陳皮、烏梅,治熱痢便血。配厚朴,治久痢不止。(忌生冷。)配檳榔為末,治小兒赤白痢。(赤痢蜜服,白痢沙糖服,忌口。)

去筋膜,蜜炙、醋炒俱可用。加烏梅合用,乃為得法。濕熱瀉痢、痰嗽,凡初起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[御米]

就是罌粟的種子。

味道甘甜,性平和。可以治療腹瀉痢疾,驅除體內的邪熱,滋潤乾燥並能解毒。還能治療反胃、噎食,以及消除胸中的痰液積滯。

如果吃太多,會使大小便順暢,並影響膀胱的氣運行。

[罌粟殼]

和醋、烏梅、橘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

味道酸澀,性質微寒。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。能夠止住長期的咳嗽和痢疾,鞏固脫肛,收斂遺精,並能止住心腹和筋骨的各種疼痛。與烏梅一起磨成粉末,可以治療長期咳嗽並伴隨自汗的症狀。和紅棗、烏梅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水瀉不止。和陳皮、烏梅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熱性痢疾並伴有便血。搭配厚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長期痢疾不止。(忌吃生冷的食物。)和檳榔一起磨成粉末,可以治療小兒的赤白痢。(赤痢用蜂蜜服用,白痢用砂糖服用,服用期間要忌口。)

使用時要去除筋膜,用蜂蜜炙烤或用醋炒都可以。和烏梅一起使用,效果更好。如果是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、痰咳,凡是剛開始發作的都不能使用。

5. 阿芙蓉

一名阿片

忌醋。

酸、澀、溫。微毒。入足少陰經。澀精固腸。配香連丸,治久痢不止。

即罌粟花津液,其結青苞時,午後以針刺外面青皮,勿損裡面硬皮,或三五處,次早津出,竹刀刮取,陰乾用。

白話文:

阿芙蓉,又名阿片。

忌與醋同食。

味道酸、澀,性質溫和,帶有微毒。歸屬於足少陰腎經。具有收斂精氣、固澀腸道的功效。搭配香連丸,可以治療久瀉不止的病症。

阿芙蓉就是罌粟花的花汁液,當罌粟花結出青色花苞時,在下午用針刺破花苞外面的青皮,注意不要傷到裡面的硬皮,可以刺三到五個地方。隔天早上會有汁液滲出,用竹刀刮取,放在陰涼處晾乾後使用。

6. 谷部

(豆類七種)

白話文:

(豆類共有七種)

7. 黑大豆

得前胡、杏仁、牡蠣、烏喙、諸膽汁、石蜜良。惡五參、龍膽。忌蓖麻子、厚朴。並忌食豬肉。

甘,寒。入足少陰經。補腎鎮心,調中下氣,去風活血,治水消脹。治陰毒,(腸脅疼痛如打。)搗敷一切腫毒。解百毒。得甘草,解百毒。配赤小豆、綠豆末,醋調塗痘後毒。佐花粉,治腎渴。煮黃酒,治便血。拌牛膽,療目暗。生平,炒食熱,煎食寒,作豉冷。去皮炒熟,酒沃之,飲其汁,活血。

炒炭,酒淋服,祛風。氣不順者禁用。小者名馬料豆。鹽水煮,清水下,尤能補腎。

白話文:

黑大豆,味甘,性寒,歸腎經。能補腎、安定心神,調理腸胃、降氣,祛風活血,利水消腫。可治療陰毒病(症狀是腸脅疼痛如被打),搗碎外敷可治療各種腫毒,能解各種毒。搭配甘草,能解百毒。搭配赤小豆、綠豆粉,用醋調和後塗抹,可治療痘瘡後的餘毒。搭配花粉,可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。用黃酒煮食,可治療便血。用牛膽汁拌食,可治療眼睛昏暗。生用性平,炒熟後食用性熱,煎煮食用性寒,製成豆豉後性冷。將黑豆去皮炒熟,用酒浸泡後飲用汁液,可以活血。

炒至炭化後,用酒淋過服用,能祛除風邪。氣機不順的人不宜使用。黑大豆中小顆粒的又稱為馬料豆。用鹽水煮過,再用清水沖洗,更能補腎。

禁忌: 不可與前胡、杏仁、牡蠣、烏喙、各種膽汁、石蜜同用。忌與五參、龍膽同用。忌與蓖麻子、厚朴同用。並忌食豬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