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五

2. 谷部

(麻麥稻粟類十四種)

白話文:

(麻、麥、稻、粟等共十四種穀物)

3. 芝麻

即胡麻,一名巨勝。

甘,平。入足三陰經血分。補精髓,潤五臟,通經絡,滑肌膚。治尿血,祛頭風,敷諸毒不合,並陰癢生瘡。得蔓荊,治熱淋莖痛。得白蜜蒸餌,治百病。配連翹,治小兒瘰癧。嚼生芝麻,綿包與兒咂之,下胎毒。烏色者佳。敷瘡,生嚼。滑痰,生用。逐風,酒蒸。入補,蒸曬。炒食,不生風病。精滑,脾滑,牙疼,口渴,四者禁用。(麻雖潤而偏致口燥。)

秸,淡,寒。燒灰,點痣,去惡肉。配豆腐,治鹽哮。花,甘,寒。潤大腸。身上生肉丁,擦之即愈。配苦參,治瘡疥。

油,甘,微寒。入手陽明經。解天行熱毒,涼血潤燥,生肌止痛。得皮硝少許,治小兒便秘。合白蜜,治難產,兼下死胎。

生榨者良。宜生用,若煎服,與火無異。多服困脾損聲,精滑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芝麻,又名胡麻,也叫巨勝。

味道甘甜,性平。歸入足三陰經的血分。能補養精髓,滋潤五臟,疏通經絡,使肌膚光滑。可以治療尿血,去除頭風,外敷治療各種瘡毒不癒合,以及陰部瘙癢生瘡。搭配蔓荊子,可以治療熱淋引起的陰莖疼痛。用白蜜蒸煮後食用,可以治療多種疾病。與連翹搭配,可以治療小兒瘰癧。將生芝麻嚼碎,用棉布包好給嬰兒吮吸,可以去除胎毒。黑色的芝麻品質較好。外敷瘡瘍時,要生嚼使用。化痰要生用。驅風要用酒蒸。用於補養時,要蒸過後曬乾。炒熟食用,不會引起風病。但精液滑洩、脾虛滑瀉、牙痛、口渴這四種情況要禁用。(雖然芝麻潤燥,但容易導致口乾。)

芝麻秸,味道淡,性寒。燒成灰,可以用來點痣,去除惡性肉瘤。搭配豆腐,可以治療鹽哮。芝麻花,味道甘甜,性寒。可以潤滑大腸。身上長出小肉丁,用芝麻花擦拭可以痊癒。搭配苦參,可以治療瘡疥。

芝麻油,味道甘甜,性微寒。歸入手陽明經。可以解除流行性熱毒,涼血潤燥,促進肌肉生長,止痛。加入少量皮硝,可以治療小兒便秘。與白蜜同用,可以治療難產,並有助於排出死胎。

生榨的芝麻油品質最好。適合生用,如果煎煮服用,效果與火的燥熱性質相似。過量服用會使脾胃困頓、損傷聲音,精液滑洩的人禁用。

4. 亞麻

一名鱉蝨胡麻

甘,微溫。入陽明經。散風熱,解濕毒。

白話文:

亞麻,又名鱉蝨胡麻。

味甘,性微溫。歸入陽明經。可以疏散風熱,解除濕毒。

5. 大麻仁

一名火麻

畏茯苓、牡蠣、白薇。

甘,平。滑利。入足太陰,兼手陽明經血分。理女子經脈,治汗多胃燥,除里結後重,去皮膚頑痹,能催生下乳。合蘇子研汁煮粥,治虛風便秘。同紫菀、杏仁煎服,治大便不利。(肺氣潤,便自利。)以蔥、椒、鹽豉入麻仁粥食之,治風水腹大,腰臍重痛。

去殼研用。多食滑精痿陽髮帶疾。

怪症:腸頭出寸許,痛苦非常,干則自落,又出又落,名截腸。宜於初起麻油浸之,食大麻仁汁數升而愈。

白話文:

大麻仁,又名火麻。

它害怕茯苓、牡蠣、白薇。

味道甘甜,性質平和,有潤滑通利的效果。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脾經,同時也作用於手陽明大腸經的血分。可以調理女性的月經,治療多汗、胃燥,消除腸道內的阻塞和便後肛門墜脹感,去除皮膚頑固的麻木。還能幫助催生和下乳。和大蘇子一起研磨成汁煮粥,可以治療因虛弱引起的便秘。與紫菀、杏仁一起煎服,可以治療大便不順暢(當肺氣潤澤時,大便自然會順暢)。用蔥、花椒、鹽豉加入大麻仁粥一起食用,可以治療因風邪引起的水腫腹大,以及腰部和肚臍部位沉重疼痛。

使用時要去殼研磨。吃太多會導致遺精、陽痿和毛髮疾病。

奇怪的病症:腸子頭部伸出約一寸左右,非常痛苦,乾燥後會自行脫落,之後又會再次伸出脫落,這種病叫做「截腸」。在剛開始發病時,宜用麻油浸泡患處,並服用數升大麻仁汁就能痊癒。

6. 小麥

畏漢椒、蘿蔔。

甘,微寒。入手少陰、足太陰經氣分。養心補脾,助五臟,厚腸胃。除煩渴咽燥,止吐血漏血。利小便,收虛汗。治心熱不睡,陰虛骨蒸。敷癰腫損傷。得通草,治五淋。調海藻,消癭瘤。略炒研細,以京墨汁或藕節汁調服,止內損吐血。

新麥性熱,陳麥和平。產北地者佳。去皮即溫,補虛養氣。連皮用,除煩熱。炒研,治瀉痢。新者勿用。(壅氣助濕熱也。)

浮小麥

甘,涼。除骨蒸虛熱,止虛汗盜汗。

水淘浮起者。焙用。

麩皮

甘,涼。入手陽明經。除熱,調中消穀,止痢止痛,散血。得牡蠣,止產後虛汗。和醋炒熱,熨走氣作痛,並罯跌撲損傷。

小粉

甘,涼。入手少陰經。和五臟,調經絡。得米醋熬膏,攤紙中剪一孔,貼癰腫未破者神效。(粉先炒黃色,後入醋熬。)

最易滯膈,宜合通氣藥用。隔年小粉,愈久者愈佳。

麥苗

辛,寒。入手少陰、太陽經氣分。解時疾,除煩悶,退膈熱,去酒疸。

麥奴

辛,寒。入手少陰經。治陽毒溫毒,熱渴狂煩及溫瘧。

麥穗將熟,上有黑黴者,為麥奴。

白話文:

小麥

害怕漢椒、蘿蔔。

味道甘甜,性質稍微寒涼。歸入心經、脾經的氣分。能滋養心臟,補益脾臟,幫助五臟功能,增強腸胃功能。可以消除煩躁口渴、咽喉乾燥,止吐血、漏血。能利小便,收斂虛汗。可以用來治療心熱導致的失眠,以及陰虛引起的骨蒸潮熱。外敷可以治療癰腫和跌打損傷。與通草同用,可以治療五淋病。與海藻同用,可以消除癭瘤。稍微炒過後磨成細粉,用墨汁或藕節汁調和服用,可以止內傷吐血。

新收的小麥性質偏熱,陳年的小麥性質平和。北方產的品質最好。去掉麩皮後性質偏溫,能補虛養氣。連著麩皮一起用,可以消除煩熱。炒過磨成粉,可以用來治療腹瀉痢疾。新收的小麥不要用(會造成氣滯,助長濕熱)。

浮小麥

味道甘甜,性質涼。可以消除骨蒸引起的虛熱,止虛汗和盜汗。

用水淘洗後浮在水面上的小麥。需要焙乾後使用。

麩皮

味道甘甜,性質涼。歸入手陽明經。可以清熱,調理腸胃幫助消化,止痢止痛,散瘀血。與牡蠣同用,可以止產後虛汗。用醋炒熱後熨燙可以治療氣滯疼痛,也可以敷在跌打損傷處。

小粉

味道甘甜,性質涼。歸入手少陰經。可以調和五臟,疏通經絡。與米醋熬成膏狀,攤在紙上剪個洞貼在未破的癰腫上,效果非常好(粉先炒成黃色,再加入醋熬)。

最容易導致胸膈脹悶,適合與通氣的藥物一起使用。隔年的小粉,年份越久越好。

麥苗

味道辛辣,性質寒涼。歸入手少陰、太陽經的氣分。可以解時疫,消除煩悶,退散胸膈的熱,去除黃疸。

麥奴

味道辛辣,性質寒涼。歸入手少陰經。可以治療陽毒溫毒,發熱口渴,狂躁,以及溫瘧。

麥穗快成熟時,上面長了黑黴的,就是麥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