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四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0)

1. 石斛

即金釵石斛

陸英為之使。畏殭蠶、雷丸。惡凝水石、巴豆。

甘、淡、微寒。入足太陰、少陰,兼入足陽明經。清腎中浮火,而攝元氣。除胃中虛熱,而止煩渴。清中有補,補中有清,但力薄必須合生地奏功。配菟絲,除冷痹。(精氣足也。)佐生地,厚腸胃。(濕熱去也。虛寒者用之,泄瀉不止。)佐以川芎搐鼻,治睫毛倒入。使以生薑煎服,治陰濕餘瀝。

光澤如金釵,股短,中實味甘者佳。鹽水拌炒,補腎兼清腎火、清胃火,酒浸亦可,熬膏更好。長而中虛味苦者為木斛,用之損人。

白話文:

石斛,也就是金釵石斛。

陸英這種藥材可以作為它的使藥。它害怕殭蠶、雷丸。它厭惡凝水石、巴豆。

石斛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它主要進入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,也兼入足陽明胃經。可以清除腎中的虛火,並幫助收攝元氣。可以去除胃中的虛熱,並止住煩躁口渴。它既有清熱的功效,也有補益的作用,但藥力比較薄弱,必須配合生地黃才能發揮功效。如果與菟絲子搭配,可以去除因寒冷導致的麻痹(代表精氣充足)。如果輔助生地黃,可以增強腸胃的功能(代表濕熱已去除。如果虛寒的人服用,可能會導致腹瀉不止)。如果搭配川芎研磨成粉吸入鼻中,可以治療睫毛倒插。如果用生薑煎服,可以治療陰部濕冷及小便淋漓不盡。

石斛以表面光澤如金釵,莖短,內部飽滿且味道甘甜的為上品。用鹽水拌炒,可以同時補腎,並清除腎火、胃火。也可以用酒浸泡,熬製成膏效果更好。如果莖長而內部空虛且味道苦澀的,是木斛,服用後會對身體有害。

2. 釵斛

苦,寒。入足陽明、太陰經。胃火熾盛,嘈雜善飢,營中蘊熱,煩悶多汗,大有清解之功。

白話文:

味道苦,性寒涼。歸屬於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。對於胃火過於旺盛、胃中不適且容易感到飢餓、體內有熱而導致煩躁悶熱、容易出汗等情況,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。

3. 骨碎補

一名猴姜

忌羊肉、羊血、蕓薹菜。

辛、苦、溫。入足少陰經。堅腎固齒。治耳鳴久瀉,痿痹折傷,去骨中毒風。佐六味煎服,療齒痛。入豬腎煨食,治久瀉。燒炭存性,米飲或酒服,治腸風失血。瓦鍋慢火炒黑為末,擦齒痛出血神效。去毛,蜜拌蒸曬。擦齒,炒黑。敷傷處,粥調。

白話文:

別名又叫猴姜。

要忌吃羊肉、羊血和油菜。

味道辛辣、苦澀,藥性溫和。歸屬於足少陰腎經。能強壯腎臟、鞏固牙齒。可以用來治療耳鳴、長期腹瀉、肢體痿軟無力、跌打損傷,以及去除骨頭中毒所引起的風症。搭配六味地黃丸一起煎服,可以治療牙痛。和豬腎一起燉煮食用,可以治療長期腹瀉。將它燒成炭後保留藥性,用米湯或酒沖服,可以治療腸風下血。用瓦鍋小火慢炒至黑,磨成粉末,擦在牙痛出血的地方有奇效。要先去除上面的毛,用蜂蜜拌勻後蒸過再曬乾。擦牙的時候,要炒至黑色。敷在傷處時,用粥調勻。

4. 石葦

一名石皮

石菖蒲良。滑石、杏仁、射干為之使。制丹砂、礬石。

甘、苦、微寒。入足太陽,兼入手太陰經。通膀胱,清肺火。治淋瀝遺溺,療癰疽發背。配檳榔、薑湯,治氣熱咳嗽。配滑石末,治淋痛。

去黃毛、梗,微炙。治發背,酒調服。除煩熱,羊脂炒。黃毛射人肺,令人咳,不可療。真陰虛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石葦,又名石皮。

它的藥性比石菖蒲好。滑石、杏仁、射干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。可以制煉丹砂、礬石。

味道甘、苦,藥性微寒。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也兼入足太陰肺經。能疏通膀胱,清除肺部的火氣。可以用來治療小便淋漓不盡、遺尿,以及治療癰疽、發背等皮膚疾病。搭配檳榔、薑湯,可以治療因氣熱引起的咳嗽。搭配滑石粉,可以治療小便疼痛。

使用時要去除黃色的絨毛和莖梗,稍微烤過。治療發背時,可以用酒調和後服用。想要去除煩熱,可以用羊脂炒過。它的黃毛如果進入肺部,會引起咳嗽,難以治癒。陰虛體質的人禁用。

5. 金星草

一名七星草

制三黃、砂汞、礬石。

苦,寒。涼血解熱,通淋。製藥毒。配乾薑,治熱毒下血。其星可敷腳膝爛瘡。

年老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金星草,又名七星草。

可以調製三黃(黃芩、黃連、黃柏)、砂汞(硫化汞)、礬石。

味道苦,屬性寒涼。有涼血退熱、疏通小便的作用。可以解藥毒。搭配乾薑,可以治療熱毒引起的下血。它的星狀部分可以敷在腳和膝蓋上的潰爛瘡口。

年紀大的人禁用。

6. 景天

一名慎火草

可煅硃砂。

苦、酸、寒。有小毒。入手少陰經。解熱毒,祛遊風,治赤眼,療帶下。配鹽搗汁,塗風疹。入醋搗,塗丹毒。

白話文:

景天,又名慎火草。

可以和硃砂一起燒製。

味道苦澀、酸,性寒,帶有小毒。歸入手少陰經。能解熱毒,去除遊走性風邪,治療紅眼病,治療婦女白帶過多。搭配鹽搗爛取汁,塗抹風疹。用醋搗爛,塗抹丹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