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蜀漆

即常山苗

桔梗為之使。栝蔞為之使。惡貫眾。忌蔥、茗。

辛、苦、溫。有毒。入手足厥陰經。其氣升散,其性飛騰,能開陰伏之氣,能劫蓄結之痰。破血行水,消痞截瘧。得煅雲母、龍骨,治牝瘧獨寒不熱。得牡蠣粉、麻黃、甘草,治牡瘧獨熱不冷。配大黃、葶藶子,療心下伏瘕。甘草拌蒸。生用性升,炒炭稍緩。胃虛,老幼虛弱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蜀漆,就是常山的幼苗。

桔梗和栝蔞可以幫助它發揮藥效。它與貫眾相剋,忌與蔥和茶一起使用。

蜀漆味辛、苦,性溫,有毒。它主要作用於手厥陰經和足厥陰經。它的藥性是向上發散的,且作用迅速,能打開體內潛伏的陰氣,也能去除積聚的痰液。它能破除瘀血,疏通行水,消除腫塊,並能截斷瘧疾的發作。如果與煅燒的雲母和龍骨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女性瘧疾中只有寒冷而沒有發熱的症狀。如果與牡蠣粉、麻黃和甘草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男性瘧疾中只有發熱而沒有寒冷的症狀。與大黃和葶藶子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心下部位潛藏的腫塊。用甘草拌合後蒸製,可以減輕其藥性。生用時藥性上升,炒炭後藥性會稍為緩和。胃部虛弱,年老體弱,或體質虛弱的人,這兩種情況都不能使用蜀漆。

2. 藜蘆

黃連為之使。畏蔥白。惡大黃。反人參、沙參、紫參、丹參、苦參、細辛、芍藥。

辛、苦、寒。吐上膈風涎,暗風癇病,去積年膿血泄痢,殺諸蟲毒,去死肌,(服之吐不止,飲蔥湯即止。)又能通頂令人嚏。得雄黃蜜調,點鼻中息肉。和豬脂調敷反花惡瘡。曬乾研末,入麝香少許,吹鼻,治諸風頭痛。(或入黃連末少許。)生用令人吐。去頭,糯米泔浸,煮透曬乾用。氣血虛者禁服。

白話文:

藜蘆這種藥,需要黃連來引導藥效。它畏懼蔥白,討厭大黃。和人參、沙參、紫參、丹參、苦參、細辛、芍藥這些藥物會產生相反的作用。

藜蘆的味道辛辣、苦澀,藥性寒涼。它可以催吐,清除胸膈以上的風痰,治療暗風癲癇,也能夠清除積年累月的膿血痢疾,殺死各種寄生蟲毒,去除壞死的肌肉。(如果服用後嘔吐不止,喝蔥湯就能止住。)它還能使人打噴嚏,通暢頭頂。如果用雄黃和蜂蜜調和,點在鼻中,可以治療鼻息肉。如果和豬油調和敷在反花惡瘡上,有治療效果。將藜蘆曬乾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,吹入鼻中,可以治療各種風引起的頭痛。(也可以加入少許黃連末。)生用會令人嘔吐。使用時要去除頭部,用糯米泔水浸泡,煮透後曬乾使用。氣血虛弱的人禁止服用。

3. 附子

俗呼黑附子

地膽為之使。畏防風、甘草、人參、黃耆、黑豆、綠豆、烏韭、童溲、犀角。惡蜈蚣。忌豉汁。大辛,大熱。有大毒。入手少陰經,通行十二經絡。主六腑沉寒,回三陰厥逆。雄壯悍烈之性,斬關奪門之氣,非大寒直中陰經,及真陽虛散幾脫,不宜輕用。引補氣藥,追復失散之元陽。

引補血藥,滋養不足之真陰。引發散藥,驅逐在表之風寒。引溫暖藥,祛除在裡之冷濕。得蜀椒、食鹽,下達命門。配乾薑,治中寒昏困。配黑山梔,治寒疝諸痛。配生薑,治腎厥頭痛。配肉果粥丸,治臟寒脾泄。配白朮,治寒濕。配半夏、生薑,治胃中冷痰。配澤瀉、燈心,治小便虛秘。

(兩尺脈沉微者可用。)配煅石膏等分為末,入麝香少許,茶酒任下,治頭痛。合荊芥,治產後瘛瘲。(生用為宜。若血虛生熱、熱生風者,投之立斃。)合肉桂,補命門相火。童便浸,粗紙包煨熟,去皮、臍,切塊,再用川連、甘草、黑豆、童便煎湯,乘熱浸透,曬乾用。或三味煎濃汁,去渣,入附子煮透用。

回陽,童便制。壯表,麵裹煨。一法或蜜炙用,或蜜煎用。中其毒者,生甘草、犀角、川連,煎湯服之可解。

怪症:兩足心凸腫,頭黑硬如釘,脛骨生碎孔,骨髓流出不止,身發寒顫,但思吃酒,不想飲食,此肝腎冷熱相吞也。用製附子研末調塗,內服韭子湯,效。

世人僅見陽虛無熱者,投之有起死之功,而不知陰虛火動者,下咽無救死之法。何竟以附子為補劑,虛弱者非此不可。因見水虧火炎,滋陰多不見效,動以為寒涼傷胃,溫補可除大熱,必須參、附,然後見功。涼補既久,暫投一二,或者暫覺爽健。豈知內火一起,變害非常,即使復進涼補,求日前之安泰而不可得。

又見傷寒陽症,時疫火症,大半手足厥逆,舌苔粉白,喜熱飲,大惡寒涼,錯認為內真寒、外假熱,進附、桂以助命門之火,且曰浮游之火,附、桂引之,而火自歸元,因之枉殺人命,不可勝指。

白話文:

附子

俗稱黑附子。

地膽是它的輔助藥。它害怕防風、甘草、人參、黃耆、黑豆、綠豆、烏韭、童子尿、犀角。它厭惡蜈蚣。忌用豆豉湯。它的味道極辛辣,藥性極熱,而且有劇毒。它進入手少陰腎經,可以通行全身十二經絡。主要治療六腑的嚴重寒冷,以及使三陰經氣逆亂而導致的四肢冰冷。它藥性雄猛強悍,具有開關破門的力量,如果不是大寒邪氣直接侵入陰經,以及真陽虛弱將要散失殆盡的危急情況,不應該輕易使用。

用它來引導補氣藥,可以追回散失的元陽之氣。用它來引導補血藥,可以滋養不足的真陰之精。用它來引導發散藥,可以驅逐體表感受到的風寒。用它來引導溫暖藥,可以祛除體內深處的冷濕。與蜀椒、食鹽一同使用,可以使藥力下達到命門。與乾薑搭配,可以治療因體內寒冷而導致的昏迷。與黑山梔搭配,可以治療因寒氣引起的疝氣疼痛。與生薑搭配,可以治療因腎氣虛弱引起的頭痛。與肉果粥丸搭配,可以治療因臟腑寒冷引起的脾虛腹瀉。與白朮搭配,可以治療寒濕。與半夏、生薑搭配,可以治療胃中因寒冷引起的痰液。與澤瀉、燈心草搭配,可以治療因虛弱引起的排尿困難。

(如果兩手脈象沉微,表示陽氣衰弱,可以使用附子。)將煅石膏等份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用茶或酒送服,可以治療頭痛。與荊芥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產後抽搐。 (附子最好生用。如果因為血虛而導致發熱,或因熱而生風,誤用附子會立即喪命。) 與肉桂一起使用,可以補充命門的相火。用童子尿浸泡,用粗紙包裹煨熟,去掉外皮和頂端,切成塊,再用川連、甘草、黑豆、童子尿煎湯,趁熱浸泡透,曬乾使用。也可以用這三種藥材煎成濃汁,去渣,放入附子煮透使用。

附子能使陽氣恢復,用童子尿處理可以增強其回陽效果。要使藥力作用於體表,可以用麵粉包裹煨熟。也可以用蜂蜜炙烤或煎煮後使用。如果中毒,可以用生甘草、犀角、川連煎湯服用來解毒。

還有一些怪病:比如兩腳底板腫脹凸起,頭部發黑堅硬如釘子,小腿骨骼出現碎裂孔洞,骨髓不斷流出,身體發冷顫抖,只想喝酒,不想吃飯,這是肝腎因寒熱交互影響導致的疾病。可以用炮製過的附子研成粉末調敷患處,同時內服韭菜子湯,會有療效。

世人只看到陽虛沒有發熱的患者,使用附子有起死回生的功效,卻不知道陰虛火旺的患者,誤用附子會無藥可救。為什麼會把附子當成補藥呢?虛弱的人不是非用附子不可。因為看到水液虧損,虛火上炎的情況,使用滋陰藥往往沒有效果,就認為是寒涼藥傷了脾胃,用溫補藥可以去除虛熱,必須用人參、附子才能見效。長期使用寒涼補藥後,暫時使用一兩劑附子,或許會感覺暫時舒服一些。哪知道體內的虛火一旦被激發,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,即使再用寒涼藥,也無法恢復到之前的安穩狀態。

還有人看到傷寒的陽症、時疫的火症,大多會出現手腳冰冷、舌苔發白、喜歡熱飲、極度怕冷的情況,就誤認為這是體內真寒、體外假熱的表現,於是就使用附子、肉桂來助長命門的火氣,而且說這些是虛浮的火,用附子、肉桂就能引火歸元,結果因此枉送人命,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