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三 (10)
卷三 (10)
1. 淡竹葉
根名碎骨子
甘、淡、寒。葉,去煩熱,利小便,清心。根,能墮胎、催生。
此非淡竹之葉,另是一種,近時藥店中所用俱是此草。其功用雖大同小異,然根能破血,娠婦忌用,不可不識。
白話文:
淡竹葉的根又名碎骨子。
味道甘甜、清淡,性寒。葉子的功效是去除煩躁發熱,幫助小便順暢,使心神清靜。根的功效是能墮胎、催生。
這裡說的淡竹葉並非一般竹子的葉子,而是另一種植物,現在藥店裡用的都是這種草。它的功效雖然和真正的淡竹葉大致相同,但是它的根能夠破血,所以懷孕的婦女要禁止使用,務必認識清楚。
2. 葵子
黃芩為之使。
甘、淡、寒。滑。入足太陰經氣分。滑腸達竅,下乳滑胎,消腫,通關格,利二便。根葉同功。得砂仁,治乳癰。配牛膝,下胞衣。拌豬脂,通關格。(大小便不通欲死者。)拌人乳,利大便。秋種過冬,至春作子,名冬葵子,入藥用。若春葵子,不宜入藥。氣虛下陷,脾虛腸滑,二者禁用。怪症:有人手足忽長倒生肉刺,如錐,痛不可忍,但食葵菜即愈。
白話文:
黃芩可以增強它的藥效。
味道甘甜、平淡、性寒,有滑利的作用。歸屬於足太陰脾經的氣分。能夠滑利腸道,疏通孔竅,有下乳、滑胎、消腫、通利關格(大小便不通)、通利大小便的功效。根和葉的功效相同。搭配砂仁可以治療乳癰。搭配牛膝可以幫助排出胎盤。用豬油拌合可以治療關格(大小便不通,嚴重到快要死的情況)。用人乳拌合可以幫助排便。秋天種植,過冬後,到春天結出種子,稱為冬葵子,可以入藥使用。如果是春天結的種子,則不適合入藥。氣虛下陷、脾虛腸滑的人,這兩種情況都禁用。有個怪病:有人手腳忽然長出倒生的肉刺,像錐子一樣,痛到無法忍受,只要吃葵菜就會好。
3. 蜀葵花
甘,寒。赤者治赤帶,白者治白帶。赤者治血燥,白者治氣燥。
白話文:
蜀葵花,味道甘甜,性寒涼。紅色的蜀葵花可以治療赤帶(女性白帶呈紅色或帶血絲的狀況),白色的蜀葵花可以治療白帶。紅色的蜀葵花可以治療血燥(體內血液陰液不足的狀況),白色的蜀葵花可以治療氣燥(體內氣虛陰液不足的狀況)。
4. 燈籠草
一名酸漿
伏白礬。煮三黃。煉硝、硫。
苦,寒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利濕熱,治咽痛,消痰嗽。
入滋陰清火藥,療虛人咳嗽。
白話文:
這種草藥又名酸漿。
可以和白礬一起伏(研磨)成粉末,或是與三黃(黃芩、黃連、黃柏)一同煮製,也可以和硝石、硫磺一起煉製。
味道苦,性寒,歸肺經,能清泄氣分濕熱,可以治療喉嚨痛,消除痰和咳嗽。
加入滋陰清火的藥方中,可以治療體質虛弱的人的咳嗽。
5. 敗醬
即苦菜
苦,平。入足厥陰,兼入足陽明經。破血排膿。去疽痔,除癰腫。配米仁、附子,下腹癰。
入四物,治惡露不止。
白話文:
敗醬,也就是苦菜。
味道苦,藥性平和。主要歸屬於足厥陰肝經,也兼入足陽明胃經。能破除瘀血、排出膿液。可以治療疔瘡、痔瘡,消除癰腫。搭配薏苡仁和附子,可以治療下腹部的癰腫。
加入四物湯中,可以治療產後惡露不止。
6. 款冬花
得紫菀良。杏仁為之使。畏貝母、麻黃、辛夷、黃芩、黃耆、連翹、青葙。惡玄參、皂莢、硝石。
辛,溫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開痰止嗽,下氣除煩。卻喉痹,療肺痿。配白薇、貝母、百部,治鼻塞。配川連,敷口疳。燒煙以筒吸菸之,治久嗽。
去蒂、梗、殼,甘草水浸一宿,曬乾用。蜜水拌更潤。陰虛火動,肺氣虛咳,二者禁用。
白話文:
款冬花和紫菀一起使用效果很好。杏仁可以引導它的藥效。它害怕貝母、麻黃、辛夷、黃芩、黃耆、連翹、青葙這些藥材。它厭惡玄參、皂莢、硝石這些藥材。
款冬花,味辛,性溫。作用於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它能開解痰液,停止咳嗽,使氣下行,消除煩躁。可以治療喉嚨腫痛,也能治療肺萎病。和白薇、貝母、百部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鼻塞。和黃連一起使用,可以敷治口瘡。燒成煙,用管子吸入,可以治療長久咳嗽。
使用時要去除花蒂、花梗、外殼,用甘草水浸泡一個晚上,曬乾後使用。用蜂蜜水拌過後會更滋潤。陰虛火旺,肺氣虛弱咳嗽的人,這兩種情況下都不能使用。
7. 決明子
耆實為之使。惡大麻子。
甘、苦,微寒。入足厥陰經。除肝熱,和肝氣。凡因血熱,以致頭風、鼻衄、腫毒、目翳赤淚、唇口青色者,均得此而愈。得生甘草,治發背初起。配地膚子,治青盲雀目。
白話文:
決明子,它的藥性需要耆實來引導。它不適合與大麻子一起使用。
味甘、苦,性微寒。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。能夠清除肝臟的熱氣,調和肝氣。凡是因為血熱所引起的頭痛、流鼻血、癰腫瘡毒、眼睛出現翳障、紅腫流淚、嘴唇發青等症狀,都可以透過使用決明子來治癒。如果搭配生甘草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背部初期的疔瘡。如果搭配地膚子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青盲症和夜盲症。
8. 地膚子
苦、甘,寒。入足太陽經氣分。利膀胱水,去皮膚熱。除客熱丹腫,療㿗疝溲數,煎洗一切瘡疥。得生地,治風熱赤眼。得甘草,治虛熱。配生薑、熱酒,治雷頭風腫。佐地榆、黃芩,治血痢。佐白朮、肉桂,治狐疝陰㿗。(忌生蔥、桃、李。)
葉,苦、寒。煎湯洗浴,去皮間風熱。頻洗眼,除雀盲澀痛。搗汁服,治泄瀉淋症。
白話文:
地膚子,味苦、味甘,性寒。主要作用於足太陽膀胱經的氣分。能幫助膀胱排除水液,去除皮膚上的熱邪。可以消除外來的熱毒引起的丹毒腫痛,治療疝氣、小便次數頻繁等問題,煎煮後清洗可以治療各種瘡疥。
與生地黃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眼睛發紅。與甘草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虛熱症狀。搭配生薑、熱酒,可以治療雷頭風腫。輔佐地榆、黃芩,可以治療血痢。輔佐白朮、肉桂,可以治療狐疝、陰㿗(陰部疼痛)。(禁忌與生蔥、桃子、李子一起使用。)
地膚子的葉子,味苦,性寒。煎湯清洗身體,可以去除皮膚間的風熱。經常清洗眼睛,可以消除夜盲症和眼睛乾澀疼痛。搗汁服用,可以治療腹瀉和淋病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