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6)

1. 蘆根

忌巴豆。

白話文:

忌服巴豆。

甘,寒。入足陽明經。退邪熱,下逆氣,止嘔噦,除煩渴,(甘能益胃,寒能降火。)療便數勞復。解魚鱉肉毒。配竹茹、麥冬,治霍亂煩悶。(熱除嘔自止。)配地骨皮、麥冬、橘皮、生薑,治肺痿骨蒸。

逆水生,黃泡肥厚者良。去須節黃皮,搗汁用。出泥浮水中者,不可用。

白話文:

甘草,味甘,性寒,歸足陽明經。它具有退邪熱、下逆氣、止嘔噦、除煩渴的作用。(甘能益胃,寒能降火。)可治療便數、勞復。解魚、鱉肉毒素。配合竹茹、麥冬,治療霍亂煩悶。(熱除嘔吐自然止。)配合地骨皮、麥冬、橘皮、生薑,治療肺痿骨蒸。

逆水而生,黃色泡囊肥厚的良藥。去除根鬚,搗碎榨汁使用。從泥土中挖出後浮在水上的,不能使用。

2. 甘蕉根

即芭蕉

甘,大寒。入足陽明經。治天行熱狂,除煩悶消渴,解結熱癰痛,療產後血脹。(血熱而脹。)得旱蓮草,治血淋澀痛。搗敷丹毒。

霜降後尤佳,取汁用。多服動冷氣。胃弱脾弱,腫毒系陰分者,禁用。

白話文:

甘草,味甘,性大寒。歸經於足陽明經。功能清熱瀉火,除煩止渴,解毒消腫,止痛。用於治療暑邪化熱引起的狂熱煩躁,煩熱口渴,瘡瘍腫毒疼痛,產後血熱脹痛。(血熱而脹)。又可與旱蓮草同用以治療血淋澀痛。搗爛敷於皮膚,可治療丹毒。

霜降節氣後採收效果最好,取汁服用。服用過量會使體質偏冷。胃、脾虛弱者,以及因陰虛所致的腫毒患者,不應服用。

3. 麻黃

厚朴、白薇為之使。惡辛夷、石葦。

白話文:

以厚朴、白薇為佐藥。不適宜辛夷、石葦。

辛、微苦、溫。入足太陽,兼手太陰經氣分。氣味輕揚,善通腠理,宣達皮毛,大能發汗,去營中寒邪,泄衛中風熱。治傷寒頭項痛,腰脊強,發熱惡寒,體痛無汗,及咳逆斑毒,風水腫脹,是其所宜。余當審症施治。如妄用誤汗,為害不淺。得肉桂,治風痹冷痛。佐半夏,治心下悸病。

白話文:

辛辣、微苦、溫熱。進入足太陽經和手太陰經的氣分。氣味輕揚,能很好地疏通腠理,宣發皮毛,能夠發汗,去除營氣中的寒邪,排出衛氣中的風熱。用來治療傷寒頭痛頭項痛、腰脊強直、發熱惡寒、身體疼痛無汗,以及咳嗽嘔吐、斑毒、風水腫脹,這都是它適應的症狀。我必須審慎診斷,施以治療。如果亂用它來發汗,危害不小。得到肉桂,治療風寒引起的疼痛。佐以半夏,治療心下悸動的疾病。

(寒氣泄也。)佐射干,治肺痿上氣。(寒氣外包,火氣不能達,故痿。)使石膏,出至陰之邪火。(為石膏之使。)

白話文:

(寒氣是泄弱的原因。)佐射干,治療肺痿咳嗽、過度興奮。(寒氣外包,火氣不能到達,所以痿弱。)用石膏,可以排出至陰之邪火。(作為石膏的輔助藥物。)

鐵甲痘極硬不灌漿者,酒煮炒黑煎服,痘即爛,便有生肌。

發汗用莖,折去根節,先煎十餘沸,以竹片掠去浮沫。沫能令人煩,根節能止汗,故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長了堅硬的痘痘,無法自行潰破,可以用酒煮黑豆炒焦後煎服,痘痘就會化膿,然後很快就能癒合。

使用藥材莖部時,要先折去根節,然後煎煮十多次沸騰,再用竹片把浮沫舀掉。因為浮沫會讓人煩躁不安,根節會阻礙發汗,所以要除去。

或蜜拌炒用亦可。惟冬月在表真有寒邪者宜之。凡服麻黃藥,須避風一日,不爾,病復作難療。用麻黃汗不止,冷水浸頭髮,用牡蠣、糯米粉撲之。寒邪在裡,脈不浮緊有力,傷風有汗,素有血症,真陰內虛,衛氣不足,春時瘟疫,發熱惡寒,無頭疼身痛拘急等症,皆禁用。(時症亦有頭疼身痛拘急者,宜細察之。)

白話文:

可以用蜂蜜拌著麻黃炒來使用,也可以直接使用。但是,在冬天感冒,有明顯寒邪的患者才適合服用。凡是服用麻黃藥,服藥後一天內要避免吹風,否則,感冒可能會復發,難以治療。如果服用麻黃藥後汗流不止,可以用冷水浸泡頭髮,再用牡蠣粉、糯米粉撲在頭上。如果寒邪在體內,脈搏不浮緊有力,傷風後有汗,本身有血癥,真陰內虛,衛氣不足,春天流行瘟疫,發熱怕冷,沒有頭痛、身體疼痛、拘急等症狀,都禁止服用麻黃藥。(流行性感冒也有頭痛、身體疼痛、拘急的症狀,需要仔細辨別。)

根、節。甘,平。引補氣之藥外至衛分而止汗。得黃耆、牡蠣、小麥,治諸虛自汗。配黃耆、當歸,治產後虛汗。和牡蠣粉、粟粉等分為末,生絹袋盛貯,盜汗出即撲,手摩之。夏月止汗,雜粉撲之。折去莖,不可和入同用。莖能發汗,故去之。麻黃,惟身首拘急而痛,六脈浮緊有力,可用。

白話文:

麻黃的根和莖。味道甘甜,性情平和。可以引導補氣藥物到達衛分而止汗。與黃耆、牡蠣、小麥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各種虛汗。與黃耆、當歸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產後虛汗。將麻黃根與牡蠣粉、粟粉等分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生絹袋子盛裝起來,盜汗一出就撲粉,用手搓揉。夏天止汗,可以用雜粉撲粉。把麻黃的莖折斷,不能與其他藥物一起使用。麻黃的莖能發汗,所以要把它去掉。麻黃只適用於身體和頭部拘急疼痛,六脈浮緊有力的情況。

蓋北地霜降後,受嚴寒之正氣,為真正傷寒,初起邪在太陽經,用此升散寒氣,是其所宜。若但感冒寒濕,或時邪疫症,惡寒發熱者,用之則衛氣大傷,津液乾燥,立斃而不可救。況驍悍之藥,過汗則心血動,吐衄不止。過表則真氣傷,汗出無了,猝成大患。惟寒水溢於肌膚,遍身腫脹,用此發汗,使水氣外泄,亦劫奪之一法也。

白話文:

在北方霜降節氣之後,受到嚴寒正氣的侵襲,就會得真正的傷寒病。這個時候,邪氣在太陽經,可以使用升散寒氣的藥物,這是適當的。但是,如果只是普通的感冒寒濕,或者是由時邪疫症引起的惡寒發熱,使用升散寒氣的藥物,就會傷了衛氣,讓津液乾燥,甚至會導致突然死亡,無法救治。況且,過度使用這些猛烈的藥物,會導致過度發汗,汗水裡面可能會含有心血,從而導致吐血不止。如果過度逼迫體表發汗,就會損傷真氣,汗水甚至可能出個不停,突然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只有當寒水溢出到肌膚上,導致全身腫脹時,才能使用這些藥物發汗,讓水氣排出體外,這也是一種治癒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