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草部

(隰草類七十二種)

白話文:

濕地生長的草類,共有七十二種。

2. 菊花

朮、枸杞根、桑根白皮、青葙葉為之使。

白話文:

朮、枸杞根、桑白皮、青葙葉等藥材。

甘,平。入手太陰,兼足少陽經血分。清金氣,平木火。一切胸中煩熱,血中鬱熱,四肢遊風。肌膚濕痹,頭目眩暈者,俱無不治。配石膏、川芎,治風熱頭疼。配杞子,蜜丸,治陰虛目疾。白花,肺虛者宜之。黃花,肺熱者宜之。去心蒂,地骨皮煎汁拌蒸,曬乾用。去風熱,生用。入補藥,酒拌蒸,曬乾用。味苦者傷胃氣,勿用。

白話文:

甘草,性味甘、平。歸經入太陰肺經,兼入足少陽膽經的血分。清肺氣,平抑肝火和心火。一切胸中煩熱,血中鬱熱,四肢遊走疼痛,肌膚濕痹,頭目眩暈等症狀,均能治癒。甘草配伍石膏、川芎,可治療風熱頭痛。甘草配伍枸杞子,做成蜜丸,可治療陰虛目疾。白色花朵的甘草,適合肺虛的人服用。黃色花朵的甘草,適合肺熱的人服用。去心蒂的甘草,與地骨皮煎汁拌勻,蒸熟後曬乾即可使用。甘草能清熱除風,生用即可。甘草用於補益藥物時,以酒拌勻,蒸熟後曬乾即可使用。味道苦的甘草會傷胃氣,不宜使用。

3.

搗爛,可熏洗女人陰腫。

根、葉、配地丁、花粉,消癰毒疔瘡。根能清溲便。

白話文:

根、葉配地丁、花粉,用於消滅癰疽毒疔瘡。根部能清利小便與大便。

4. 苦薏

即野菊

白話文:

野 菊

性微寒,味苦、甘。

入肝、胃二經。

功用:

  • 清肝明目
  • 清熱解毒
  • 利尿消腫
  • 消食化瘀

辛、苦,溫。有小毒。能傷胃氣,只宜搗敷癰毒瘰癧。(冬月用乾者。)連根帶葉搗汁,好酒沖服,散氣破血,並治癰腫疔毒。(再以渣敷之。)

花小,味苦。

白話文:

辛辣、苦澀,溫熱。具有輕微的毒性。能損傷胃氣,只適合搗爛外敷於癰瘡、瘰癧等病症。(冬季使用乾燥的艾草。)連根帶葉搗成汁,用好酒送服,可以散氣活血,並且治療癰腫、疔毒等疾病。(再用渣滓敷於患處。)

花小,味苦。

5. 菴䕡子

荊實、薏苡為之使。

苦、辛,微寒。入足厥陰經血分。散五臟鬱血,行腹中水氣。治閃挫跌撲,療骨節疼痛。產後血痛,童便煮。

白話文:

荊實和薏苡可以作為它的佐使藥材。

藥性

苦、辛,微寒。

歸經

入足厥陰經血分。

功效

  • 散五臟鬱血,去除五臟的鬱結之血。
  • 行腹中水氣,消除腹中的水邪。
  • 治療閃挫跌撲造成的傷勢,緩解骨節疼痛。
  • 產後血痛,可用小便煮服。

6.

苦酒、香附為之使。

白話文:

用苦酒當作引子。

辛、苦,溫。走足三陰,通十二經,兼入奇經脈絡。理氣血,闢諸疫。搜僻處接應之蟲,除寒濕不時之痢。得生薑,治男女下血。得乾薑,驅冷氣。得烏梅,治盜汗。(熱在陰分而汗者,不宜用。)配香附,理氣以治腹痛。佐阿膠,安胎,兼治虛痢。(虛熱而胎不安者,不宜用。

白話文:

辛、苦,溫熱的。運行於足三陰經,通達十二經脈,兼入奇經脈絡,有理氣血、闢除各種瘟疫之效。搜捕並除去偏僻處所的寄生蟲,治療寒濕引起的腹瀉。配合生薑,治療男女下血。配合乾薑,驅除冷氣。配合烏梅,治療盜汗。(熱在陰分而汗出不止的人,不宜使用。)配合香附,理氣以治療腹痛。配合阿膠,安胎,兼治虛痢。(因虛熱而胎不安者,不宜使用。)

)搗汁飲,治一切冷氣。燒灰,吹鼻血不止。產蘄州者為勝。可灸百病,可入煎丸。酒製助其焰,醋炒制其燥火。灸下行,入藥上行。煎

白話文:

  1. 搗碎汁液服用,可以治療一切寒氣。將其燒成灰,可以吹鼻血不止。產於蘄州的艾草質量最好。艾條可以灸治百病,也可以加入藥物中煎煮成丸。用酒浸泡可以助燃,用醋炒制可以減少火氣。艾灸下行,入藥上行。煎煮後服用。

  2. 艾草搗碎成汁服用,可以治療各種寒氣。將艾草燒成灰,可以吹止鼻血。產於蘄州的艾草質量最好。艾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,也可以加入藥物中煎煮成丸。用酒浸泡艾草可以增強其燃燒效果,用醋炒制可以減少其燥熱。艾灸時,艾火的熱力向下傳遞,而藥物的藥性向上運行。將艾草煎煮後服用,可以治療各種疾病。

服宜鮮,灸火宜陳,久搗至柔爛如綿,焙燥用。產後血虛生熱,陰虛火動血燥者,禁用。久服多服,熱氣上衝,併發內毒。

白話文:

在使用藥物方面,宜服食新鮮的藥物,而使用灸火則宜使用陳舊的藥物。將藥物搗碎至柔軟細膩如棉花,然後焙乾備用。產後血虛生熱,陰虛火動、血燥的人,不可以用。長期服用或大量服用,會導致熱氣上衝,併發內臟毒素。

7. 茵陳蒿

伏硇砂。

白話文:

伏[硇砂]

苦,微寒。入足太陽、太陰經氣分。利水燥濕。治瘴瘧,療疝瘕。得附子、乾薑,治陰黃。得白蘚皮,治癇黃如金。配秫米、麥曲釀酒,治攣急。佐大黃、梔子,治濕熱。佐桃仁,治血黃。佐蒼朮、厚朴,治濕黃。佐枳實、山楂,治食積發黃。佐知母、黃柏,治火黃。佐車前子、木通,治黃而小便不利。去根用。勿犯火。熱甚發黃,無濕氣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苦,微寒。可入足太陽、太陰經氣分,有利水、燥濕的功效。能治療瘴氣引起的瘧疾、疝氣及無痛結塊。若與附子、乾薑同用,可治療陰黃。若與白蘚皮同用,可治療癇黃。若與秫米、麥曲一起釀酒,可治療攣急。若與大黃、梔子同用,可治療濕熱。若與桃仁同用,可治療血黃。若與蒼朮、厚朴一同使用,可治療濕黃。若與枳實、山楂同用,可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黃疸。若與知母、黃柏同用,可治療火黃。若與車前子、木通同用,可治療黃疸患者小便不利的症狀。蒲公英應去除根部再使用。蒲公英不可在高溫環境下使用。熱盛而導致黃疸時,且沒有濕氣,蒲公英和白蘚皮均禁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