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24)
卷二 (24)
1. 莎草香附子
俗呼香附
得芎藭、蒼朮、醋、童便良。
辛、微苦。入足厥陰及手少陽經氣分。通行十二經及奇經八脈氣分。通兩脅,解諸郁,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。(氣滯則血不生,疏之即所以生之。)治一切血凝氣滯所致等症。得夏枯草,治睛痛。(肝氣疏不痛。)得黑川梔、川連,降鬱火。得藿香、甘草,治妊娠惡阻。得海藻,治㿗疝。
得參、耆,治虛怯。(補之不滯,則氣自生。)得茯神,交心腎。(心腎之氣不滯則交。)得川芎、蒼朮,治諸郁頭痛。得歸、地,補陰血。(氣滯則血不生。)得真艾葉,暖子宮,治心腹諸痛。得紫蘇,散外邪。配廣木香,疏中氣。配厚朴、半夏,決壅脹。配沉香,升降諸氣。
配檀香,理氣醒脾。配荔枝核,治血氣刺痛。配細茶,治頭痛。
生用,上行胸膈、外達皮膚。熟用,下走肝腎、外徹腰足。解血鬱,生用。止血,炒黑。理腎氣,青鹽水炒。氣滯,酒炒。消肝積,醋炒。化痰消核,薑汁炒。散痞,童便炒。潤燥,鹽水炒。入涼補藥,童便浸煮乾炒炭用。癰腫瘡瘍,煎湯代茶。久服助火耗血散氣。氣虛作脹,血虛內熱,月事先期,精血枯閉,皆禁用。
香附、川芎、薄荷、木賊、天麻、紫草、柴胡,皆入肝經以散肝氣,而其間亦當分別施治。
柴胡表肝經之風熱,川芎升肝經之血氣,香附解肝經之鬱結,木賊散肝經之寒邪,天麻通肝臟之血脈,薄荷去肝經之風火,紫草敗肝中之熱毒。治之各有攸當,勿得雜投以傷肝氣。
白話文:
香附子
俗稱香附。
與川芎、蒼朮、醋、童便一起使用效果更好。
味道辛辣,略帶苦味。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氣分。可以通行全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的氣分。能疏通兩脅,解除各種氣機鬱結,引導補血藥到達氣分而產生血液(氣機鬱滯則血液不能生成,疏通氣機即能產生血液)。能治療一切因血瘀氣滯引起的各種病症。與夏枯草同用,可治療眼睛疼痛(肝氣疏通則不會疼痛)。與黃連、梔子同用,可以降低鬱結的火氣。與藿香、甘草同用,可治療妊娠期間的嘔吐。與海藻同用,可治療疝氣。
與人參、黃耆同用,可治療虛弱(補氣而不阻滯,則氣自然產生)。與茯神同用,可使心腎之氣交通(心腎之氣不滯則可交通)。與川芎、蒼朮同用,可治療各種氣鬱引起的頭痛。與當歸、地黃同用,可補益陰血(氣機鬱滯則血液不能生成)。與艾葉同用,能溫暖子宮,治療心腹各種疼痛。與紫蘇同用,能驅散體表外邪。配伍廣木香,可疏通中焦的氣機。配伍厚朴、半夏,能消除壅塞脹滿。配伍沉香,能調暢全身氣機的升降。
配伍檀香,能調理氣機、振奮脾胃。配伍荔枝核,能治療氣血刺痛。配伍細茶,能治療頭痛。
生用,藥性向上走,可以到達胸膈、外達皮膚。熟用,藥性向下走,可以到達肝腎、外徹腰足。解除血瘀,適合生用。止血,適合炒黑使用。調理腎氣,適合用青鹽水炒。治療氣滯,適合用酒炒。消除肝臟積聚,適合用醋炒。化痰消核,適合用薑汁炒。驅散痞塊,適合用童便炒。潤燥,適合用鹽水炒。加入涼補藥,適合用童便浸泡後煮過,再乾燥炒炭使用。治療癰腫瘡瘍,可用煎湯代替茶飲用。長期服用會助長火氣、耗損血液、耗散氣機。氣虛導致腹脹,血虛內熱,月經提前,精血枯竭閉經,這些情況都禁止使用。
香附、川芎、薄荷、木賊、天麻、紫草、柴胡,都歸屬於肝經,可以疏散肝氣,但它們之間也應區別使用。
柴胡疏散肝經的風熱,川芎升發肝經的血氣,香附解除肝經的鬱結,木賊疏散肝經的寒邪,天麻疏通肝臟的血脈,薄荷去除肝經的風火,紫草清除肝臟的熱毒。它們的治療各有側重,不能混雜使用,以免損傷肝氣。
2. 藿香
辛、甘,微溫。入足太陰、陽明經氣分。溫中快氣,理脾和胃,為吐逆要藥。治上中二焦邪氣壅滯,霍亂吐瀉,心腹絞痛,去惡氣,療水毒,除飲酒口臭。得滑石,治暑月吐瀉。(加丁香,尤效。)配豆仁,治飲酒口臭。廣產者良。葉主散,莖主通。胃弱胃熱而嘔,陰虛火旺者,禁用。
白話文:
味道辛辣、帶點甘甜,性質稍微溫熱。藥性歸屬於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氣分。它能溫暖中焦、疏通氣機,調理脾胃功能,是治療嘔吐的重要藥物。可以治療上焦和中焦的邪氣阻滯,像是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、心腹絞痛等症狀,能去除身體的穢氣、治療水濕引起的疾病、消除飲酒後的口臭。與滑石同用,可以治療暑熱引起的嘔吐腹瀉。(如果加上丁香,效果更好。)搭配豆蔻仁,可以治療飲酒後的口臭。產於廣東的藿香品質較好。藿香葉主要用於發散,藿香莖主要用於疏通。但如果因為胃虛弱、胃有熱而導致嘔吐,或是屬於陰虛火旺體質的人,則不適合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