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23)
卷二 (23)
1. 鬱金
辛、苦、寒。入手少陰、厥陰經。涼心散郁,破血下氣。治血氣心腹諸痛,婦人經脈逆行,吐血衄血,產後血敗衝心,失心顛狂,痰迷心竅,痘毒入心,挑生蠱毒。得甘草、豬心血、冰片,治痘毒入心。得明礬,治痰癡。配蔥白,治尿血。配升麻,治挑生蠱毒。(嶺南有挑生之害於飲食中者,魚肉能反生於人腹中,須此解之。
)佐藜蘆,決風痰壅滯。佐槐花,解熱毒。調韭汁、薑汁、童便,治逆經。沖淡竹瀝,降痰火。(氣降火亦降。)搗末用,或磨汁用。陰虛火炎,氣虛脹滯,吐血不關氣鬱者,禁用。
白話文:
味辛、苦,性寒。主要作用於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。具有清涼心火、疏散鬱結、活血化瘀、降氣的功效。
可以治療因氣血不順導致的胸腹疼痛、婦女經期不調、吐血、流鼻血、產後惡露積滯衝心、精神失常、癲狂、痰迷心竅、痘瘡毒素入心、以及挑生蠱毒等病症。
搭配甘草、豬心血、冰片,可以治療痘瘡毒素入心;搭配明礬,可以治療痰多癡呆;搭配蔥白,可以治療尿血;搭配升麻,可以治療挑生蠱毒。(嶺南地區有人在食物中下蠱,導致魚肉在人腹中反生,需要用鬱金來解毒。)
輔佐藜蘆,可以疏通風痰壅滯;輔佐槐花,可以解熱毒;用韭菜汁、薑汁、童子尿調和,可以治療經血逆流;用淡竹瀝沖服,可以降痰火。(氣降則火也降。)
可以搗成粉末服用,也可以磨成汁服用。
陰虛火旺、氣虛脹滯、吐血並非因氣鬱導致的情況,不宜使用鬱金。
2. 蓬莪朮
音述,一名蒁藥。
得醋、酒良。
辛、苦、溫。入足厥陰經氣分。破氣中之血。凡氣血凝結作痛者俱效。配木香,療冷氣攻心。使阿魏,治小兒盤腸。(積邪破也。)
此物極堅硬難搗,須麵裹煨透,乘熱搗之。以醋炒,或以酒炒,能引入血分。或磨用,宜合參、術,不損元氣。
病患積塊,攻之始破其結,補之益助其邪。然攻之不得其方,致令元氣日虧,積聚愈逞,醫者每致束手。當此惟有外用散氣消積膏藥,內用補氣滋陰等劑,庶幾攻補並得其效,莪朮非可輕進也。
白話文:
蓬莪朮,又名蒁藥。
用醋或酒炮製效果更好。
味道辛辣、苦澀,性質溫和。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的氣分。能破除氣中的瘀血。凡是因氣血凝結而引起的疼痛都有效。搭配木香,可以治療冷氣攻心。配合阿魏,可以治療小兒盤腸(即積滯不消)。(這是因為它能破除積聚的邪氣。)
這個藥材非常堅硬難搗碎,必須用麵包裹後煨透,趁熱搗碎。用醋炒,或用酒炒,能將藥性引入血分。也可以磨成粉使用,但最好搭配人參、白朮,才不會損傷元氣。
對於患者體內的積塊,用攻下的方法初期可以破除它的結聚,但用補益的方法反而會助長邪氣。然而,如果攻下不得法,反而會導致元氣日漸虧損,積聚的情況更加嚴重,讓醫生常常感到束手無策。這時,只能外用能散氣消積的膏藥,內服補氣滋陰的藥劑,這樣或許能使攻補兼施而產生效果,蓬莪朮不可輕易使用。
3. 荊三稜
苦,平。入足厥陰經血分。破血中之氣。散一切血積氣結,症癖堅硬作痛,消腫,通乳,墮胎。得丁香,治反胃噁心。(血膈。)配大黃,治痃癖。
赤眼、毒眼,磨汁搽。蛇虎傷,為末摻。欲其入氣,火泡。欲其入血,醋炒。真氣虛、素有血症者,禁用。怪症:渾身燎泡如棠梨狀,每個出水,有石一片如指甲大,其泡復生,抽盡肌肉即死。急用三稜、莪朮各五兩,為末,分三服,酒調連進治之,愈。
破積非猛烈之藥不奏功,然必身體壯健,飲食如常,用此攻之,積自消散。若元氣不足,中氣不運,以成積塊者,攻之無不速斃。東垣五積方,皆用人參助其元氣、健其脾胃,但使癥瘕漸次消磨,不專用克削之藥,意深慎也。務宜斟酌用之。
白話文:
荊三稜,味道苦,性平。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的血分。可以破除血液中的氣滯,散開各種因血瘀氣結造成的腫塊,像是腹部硬塊疼痛、腫脹,還能疏通乳汁,以及墮胎。如果搭配丁香,可以治療反胃噁心(血膈)。配上大黃,可以治療痃癖(腹部腫塊)。
眼睛紅腫、發炎,可以將荊三稜磨成汁塗抹。被蛇或老虎咬傷,可以將荊三稜磨成粉撒在傷口上。如果想要讓藥性入氣分,可以用火烤過;如果想要讓藥性入血分,則用醋炒過。真氣虛弱、原本就有血液疾病的人,禁止使用。有一種怪病:全身起水泡,像棠梨一樣,每個水泡都會流出水,裡面還有一片指甲大小的石頭,水泡會不斷長出來,等到肌肉都被抽乾就會死亡。緊急情況可以用三稜、莪朮各五兩,磨成粉,分三次用酒調和連續服用,可以治好。
要破除積塊,不用猛烈的藥物效果不明顯,但必須身體強壯、飲食正常,才能用這類藥物攻破積塊,使之消散。如果本身元氣不足,脾胃運化功能差,導致積塊形成,用猛烈的藥物反而會加速死亡。李東垣的五積方,都使用了人參來幫助元氣、健脾胃,目的是讓腫塊慢慢消散,而不是只用強力的藥物來削弱,用意非常謹慎。所以使用荊三稜一定要仔細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