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18)
卷二 (18)
1. 藁本
畏青葙子。惡䕡茹。
辛、苦、溫。入足太陽經氣分。主寒氣客於巨陽,止顛頂痛連齒頰。治腹中急痛,療婦人腫疝。(皆太陽風濕所致。)配木香,治霧露之清邪中於上焦。配蒼朮,治大實心痛。(寒濕故也。)配白芷末,夜擦旦梳,去頭垢白屑。
頭痛挾虛內熱,春夏陽症頭痛者,禁用。
頭痛不有使藥以為之引,則無效。然引經各有專司,勿得混用。陽明當用白芷,少陽應用柴胡,太陰蒼朮為宜,厥陰川芎有效,少陰細辛略用,太陽藁本奏功。
白話文:
藁本
畏懼青葙子,厭惡䕡茹。
味道辛辣、苦澀,性質溫熱。歸屬於足太陽經的氣分。主要治療寒氣侵入足太陽經所引起的疾病,能止住頭頂疼痛,這種疼痛甚至會牽連到牙齒和臉頰。可以治療腹部突然劇烈的疼痛,以及婦女的腫脹疝氣(這些都是太陽經風濕所引起的)。與木香搭配使用,可以治療霧氣和露水等清寒之邪侵襲上焦(胸部以上部位)。與蒼朮搭配使用,可以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腹部脹痛。將藁本搭配白芷磨成粉末,晚上擦在頭上,早上梳頭,可以去除頭皮上的污垢和白色頭屑。
如果頭痛是伴隨著虛弱內熱,或是春夏季節的陽症頭痛,則禁止使用藁本。
治療頭痛如果沒有引經藥來引導藥力,效果就會不佳。然而,各種引經藥都有各自的專責,不能混用。陽明經的頭痛應使用白芷,少陽經的頭痛應使用柴胡,太陰經的頭痛宜使用蒼朮,厥陰經的頭痛使用川芎有效,少陰經的頭痛可少量使用細辛,而太陽經的頭痛則使用藁本才能發揮功效。
2. 白芷
當歸為之使。惡旋覆花。制雄黃、硫黃。
辛,溫。入手足陽明經氣分。其氣芳香,通竅發汗,除濕散風。退熱止痛,排膿生肌。凡鼻淵目淚,頭疼頰熱,眉稜骨痛,牙痛瘡瘻,項生塊磊,崩帶腸風,敗膿腥穢,因風濕致疾者,皆可施治。解砒石、蛇蟲毒。得辰砂,治盜汗不止,(濕熱去也。)並擦風熱牙痛。得荊芥、臘茶,治風寒流涕。
得椿根皮,治濕熱帶下。配黃芩,治眉稜骨痛。(濕熱致痛。)配白芥子、生薑汁,調塗腳氣腫痛。配紅葵根、白芍、枯礬,以蠟化丸,治帶下敗膿。(如膿盡,以他藥補之。)佐蔞仁,治乳癰。和豬血,治血風。
色白氣香者佳。削去皮切碎,用黃精等分拌蒸兩次,曬乾去黃精用。提女人崩帶,炒炭用。去面上䵟斑,生用。其性燥烈而發散,血虛、氣虛者,禁用。癰疽已潰者勿用。
怪症:飢飽失時,不能消化,腹中生鱉,行止無常,人形削瘦者,用白芷為君,合雄黃、白馬尿和丸,童便下三錢,每日不斷,至愈而止。
白話文:
白芷,以當歸作為它的輔助藥。它與旋覆花相剋。可以制約雄黃、硫黃的毒性。
味道辛辣,藥性溫和。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的氣分。它的氣味芳香,能疏通孔竅,幫助發汗,去除體內濕氣,驅散風邪。可以退燒止痛,排除膿液,促進肌肉組織生長。凡是鼻竇炎引起的鼻塞、流涕,眼睛流淚,頭痛、臉頰發熱,眉骨疼痛,牙痛、瘡瘍癰腫,脖子長腫塊,婦女崩漏、帶下、腸風下血,以及因風濕引起的疾病,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還能解砒霜、蛇蟲的毒。
與辰砂同用,可以治療盜汗不止(這表示濕熱已經去除)。也可以用來擦拭因風熱引起的牙痛。與荊芥、臘茶同用,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流涕。
與椿樹根皮同用,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婦女帶下。與黃芩同用,可以治療眉骨疼痛(因濕熱導致的疼痛)。與白芥子、生薑汁調和塗抹,可以治療腳氣腫痛。與紅葵根、白芍、枯礬一起,用蠟做成藥丸,可以治療婦女帶下且有膿液的症狀(如果膿液排盡,就要用其他藥物來補養身體)。配合蔞仁,可以治療乳房癰腫。與豬血同用,可以治療血風(皮膚瘙癢)。
以顏色潔白、氣味芳香的為佳品。要削去外皮,切碎,與黃精等份混合,蒸兩次,曬乾後去除黃精再使用。用於治療婦女崩漏、帶下時,要炒炭後使用。用於去除臉上的黑斑,則要生用。它的藥性燥烈且發散,因此血虛、氣虛的人禁用。癰疽已經潰爛的人也不要使用。
有個奇特的病症:因飢飽不規律,導致消化不良,腹中像長了鱉一樣,行動不正常,身體消瘦,可以用白芷為主藥,搭配雄黃、白馬尿做成藥丸,用童子小便送服三錢,每天堅持服用,直到痊癒為止。
3. 白芍藥
須丸、(一作雷丸)烏藥、沒藥為之使。畏硝石、鱉甲、小薊。惡石斛、芒硝。反藜蘆。
酸、苦、微甘,微寒。入手足太陰、足厥陰經血分。瀉木中之火,土中之木,固腠理,和血脈,收陰氣,退虛熱,緩中止痛,除煩止渴。治脾熱易飢,瀉痢後重,血虛腹痛,胎熱不安。得乾薑,治年久赤白帶下。得犀角,治衄血咯血。配香附、熟艾,治經水不止。配川芎,瀉肝。
配薑、棗,溫經。配川連、黃芩,治瀉痢。配甘草,止腹痛並治消渴引飲。(肝火瀉,胃熱解也。)君炒柏葉,治崩中下血。佐人參,補氣。佐白朮,補脾。用桂枝煎酒浸炒,治四肢痘瘡癢𤹀。(脾虛也。)研末酒服半錢,治痘脹痛,或地紅血散。
伐肝,生用。補肝,炒用。後重,生用。血溢,醋炒。補脾,酒炒。滋血,蜜炒。除寒,姜炒。多用,伐肝。少用,斂陰。(收少陰之精氣。)
脾氣虛寒,下痢純血,產後,(恐伐生生之氣。若少用,亦可斂陰。)三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白芍藥,需要雷丸(也稱雷丸)、烏藥、沒藥來引導藥效。忌與硝石、鱉甲、小薊一起使用。厭惡石斛、芒硝。與藜蘆相剋。
味道酸、苦,帶點甘味,性質稍微寒涼。歸入手足太陰脾經、足厥陰肝經的血分。能瀉肝木的火氣,以及脾土中的木氣,固守皮膚紋理,調和血脈,收斂陰氣,退除虛熱,緩解腹部疼痛,消除煩躁並止渴。可以治療脾胃有熱導致容易飢餓、瀉痢後裡急後重、血虛引起的腹痛、胎熱不安等症狀。與乾薑搭配,可以治療久年的赤白帶下。與犀角搭配,可以治療流鼻血、咳血。與香附、熟艾搭配,可以治療月經不止。與川芎搭配,可以瀉肝火。
與生薑、紅棗搭配,可以溫暖經脈。與黃連、黃芩搭配,可以治療瀉痢。與甘草搭配,可以止腹痛並治療消渴引飲(這是因為肝火下降,胃熱消解的緣故)。以炒過的柏葉為主藥,可以治療崩漏下血。輔助人參,可以補氣。輔助白朮,可以補脾。用桂枝煎煮後浸泡白芍藥再炒過,可以治療四肢痘瘡引起的癢痛(這是因為脾虛的緣故)。將白芍藥研成粉末,用酒送服半錢,可以治療痘疹脹痛,或是局部發紅有血滲出的情況。
生用白芍藥,能平息肝火。炒用白芍藥,能補肝。治療裡急後重,要用生白芍藥。治療出血,要用醋炒白芍藥。補脾,要用酒炒白芍藥。滋養血液,要用蜜炒白芍藥。去除寒氣,要用薑炒白芍藥。多用白芍藥,能平息肝火。少用白芍藥,能收斂陰氣(即收斂少陰的精氣)。
脾氣虛寒,下痢排出純血,以及產後(擔心會損傷生生之氣。若少量使用,也可以收斂陰氣。)這三種情況下禁用白芍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