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6)

1. 白薇

畏黃耆、乾薑、大棗、山茱萸、大黃、大戟、乾漆。

苦、咸、寒。陽明衝任之藥。利陰氣,下水氣。治風溫灼熱,自汗身重,多眠鼻鼾,語言難出,及溫瘧血厥,熱淋遺尿。得白芍,治血淋熱淋,及婦人遺尿。(不拘胎前產後。)配貝母、冬花、百部,治肺實鼻塞。配石膏、竹茹、甘草、桂枝,治胎前虛煩嘔逆。佐人參、當歸、甘草,治血厥。

(出汗過多,血少陽氣獨上,氣塞不行,故身如死。氣過血還,陰陽復通,故移時方寤。婦人尤多此症。)

去須酒洗,或糯米泔浸一宿,蒸用。血虛氣弱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白薇,性味苦、鹹,屬性寒涼。是作用於陽明經和衝任二脈的藥物。它能幫助陰氣運行,排除體內多餘的水濕之氣。可以用來治療風熱病引起的發熱、自汗、身體沉重、嗜睡、打鼾、說話困難,以及溫瘧、血厥(暈厥)、熱淋(小便熱痛)、遺尿等症狀。

如果和白芍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血淋、熱淋,以及婦女的遺尿(不論懷孕前或產後)。和貝母、款冬花、百部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肺實引起的鼻塞。和石膏、竹茹、甘草、桂枝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孕婦的虛煩嘔吐。和人參、當歸、甘草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血厥(暈厥)。

(出汗過多,導致體內血液不足,陽氣獨自上浮,氣機阻塞不通,因此身體如同死亡一般。等到氣血運行恢復,陰陽重新調和,才能過一段時間甦醒。這種情況在婦女中尤其常見。)

使用時需要去除鬚根,用酒洗淨,或者用糯米泔水浸泡一晚,然後蒸熟使用。血虛氣弱的人禁止使用。

2. 白前

一名嗽藥

忌豬羊肉、菘菜、飴糖。

辛、甘、微寒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下胸脅逆氣,咳嗽上氣,呼吸喉中作水雞聲。(痰氣壅盛也。)配紫菀、半夏、大戟,治久咳上氣。(體腫、短氣、脹滿,晝夜不得臥,喉中常作水雞聲。)配桔梗、桑皮,治久嗽吐血。佐蒼朮,治濕腫。焙研為末,溫酒服二錢,治久嗽㗇呷不得眠。

去頭須,以生甘草水浸一宿,焙用。

味苦者非真也。似牛膝粗長而堅直易斷者,白前也。短小柔軟而能彎不斷者,白薇也。氣虛,虛痰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白前,又名嗽藥。

禁忌與豬肉、羊肉、大白菜、麥芽糖一起食用。

味道辛辣、甘甜,性質稍微寒涼。藥效進入手太陰肺經的氣分。能使胸脅間逆行的氣下降,治療咳嗽、氣喘、呼吸時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。(這是因為痰和氣壅塞的緣故。)搭配紫菀、半夏、大戟,可以治療長久咳嗽、氣喘。(症狀包括身體腫脹、呼吸短促、腹脹滿悶,日夜無法躺臥,喉嚨常常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。)搭配桔梗、桑白皮,可以治療久咳吐血。輔助蒼朮,可以治療濕氣引起的水腫。將白前烘烤研磨成粉末,用溫酒送服二錢,可以治療久咳不停、氣喘吁吁導致無法入睡的情況。

使用時要去除頭部和鬚根,用生的甘草水浸泡一個晚上,再烘烤後使用。

味道苦的不是真正的白前。外形類似牛膝,粗長而堅硬、容易折斷的是白前。短小柔軟、可以彎曲而不易折斷的是白薇。氣虛、虛痰的患者,這兩種藥物都禁止使用。

3. 草部

(芳草類三十一種)

白話文:

(芳香類草本植物共三十一種)

4. 當歸

畏菖蒲、生薑、海藻、牡蒙。惡䕡茹、濕面。制雄黃。

甘,辛,溫。入手少陰、足厥陰、太陰經血分,血中氣藥。行血和血,養營調氣,去風散寒。療瘧痢痘疹,癰疽瘡瘍,止頭痛、心腹、腰脊、肢節,筋骨諸痛。(皆活血之功。)得茯苓,降氣。配白芍,養營。配人參、黃耆,補陰中之陽。配紅花,治月經逆行。(從口鼻出,先以好京墨磨汁服,止之。

)君黃耆,治血虛發熱。(症似白虎,但脈不長實,誤服白虎湯即死。)佐荊芥,治產後中風。佐柴、葛,散表。入瀉白散,活痰。入失笑散,破血。合桂、附、吳茱萸,逐沉寒。同大黃、芒硝,破熱結。

頭止血,(上行。)尾破血,(下行。)身和血,酒洗。吐血,醋炒。脾虛,粳米或土炒。治痰,薑汁炒。止血、活血,童便炒。恐散氣,芍藥汁炒。大便滑泄,自汗,(辛散氣。)肺虛,(辛歸肺,肺氣散也。)肝火盛,(歸性溫。)吐血初止,(歸動血。)脾虛不食,(恐其散氣潤腸。)六者禁用。

當歸,言血之當歸經絡也。正使血之有餘者,不至泛溢於外。如血虛而用之,則虛虛矣。惟得生地、白芍以為之佐,亦有活血之功。

白話文:

當歸畏懼菖蒲、生薑、海藻、牡蒙。厭惡䕡茹、濕面。能制雄黃。

當歸味甘、辛,性溫。歸入手少陰心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太陰脾經的血分,是血中的氣藥。能運行血液、調和血液,滋養營血、調理氣機,祛風散寒。能治療瘧疾、痢疾、痘疹,以及癰、疽、瘡、瘍等,能止頭痛、心腹痛、腰背痛、肢體關節痛,以及筋骨疼痛。(這些都是活血的功效。)與茯苓同用能降氣。與白芍同用能滋養營血。與人參、黃耆同用能補陰中之陽。與紅花同用能治療月經逆流。(指經血從口鼻流出,先用好的京墨磨汁服用,可以止住。)

當歸作為輔助藥,配黃耆能治療血虛發熱。(症狀類似白虎湯證,但脈象不是長實有力,如果誤服白虎湯就會死亡。)配荊芥能治療產後中風。配柴胡、葛根能疏散表邪。加入瀉白散能活血化痰。加入失笑散能破血。與桂枝、附子、吳茱萸同用能驅逐沉寒。與大黃、芒硝同用能攻破熱結。

當歸頭部能止血(藥性向上走)。尾部能破血(藥性向下走)。身部能調和血液,用酒洗過後使用。治療吐血,用醋炒過後使用。治療脾虛,用粳米或土炒過後使用。治療痰,用薑汁炒過後使用。止血或活血,用童子小便炒過後使用。怕其散氣,用白芍藥汁炒過後使用。大便滑瀉、自汗時不宜使用(因為其辛散氣)。肺虛時不宜使用(因為其辛味歸肺,肺氣會被耗散)。肝火旺盛時不宜使用(因為其性溫)。吐血剛停止時不宜使用(因為其會動血)。脾虛食欲不振時不宜使用(因為怕其散氣和潤腸)。以上六種情況要禁用。

當歸,意思是使血歸於它應該歸屬的經絡。它能讓血有餘時,不至於過度外溢。如果血虛而使用,反而會使虛證更加嚴重。只有配合生地、白芍作為輔助藥,才會有活血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