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2)

1. 前胡

半夏為之使。畏藜蘆。惡皂莢。

辛、苦、微寒。入手足太陰、陽明、足厥陰經氣分。功端下氣降火,清肺熱,散風邪。化痰熱,定喘嗽,止嘔逆,除煩悶,治小兒疳熱。得桔梗,治熱痰咳逆。去皮及髭丫,甜竹瀝浸潤,曬乾用。氣虛逆滿,病非外邪實熱者,禁用。

白話文:

前胡的藥性是辛、苦,味道微寒。它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足太陰脾經、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,以及足厥陰肝經的氣分。

它的主要功效是往下導氣、降火,清除肺部的熱氣,驅散外來的風邪。此外,它也能化解痰熱,平定喘咳,止住嘔吐,消除煩躁悶亂的感覺,還可以治療小兒因疳積引起的發熱。如果與桔梗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因熱痰引起的咳嗽和嘔吐。

使用前胡時,應去除其外皮和髭鬚狀的分叉部位,並用甘甜的竹瀝浸潤後曬乾使用。

對於氣虛引起的胸悶脹滿,以及疾病不是因為外來的邪氣或實熱引起的,則不宜使用前胡。

2. 防風

畏萆薢。惡乾薑、藜蘆、白蘞、芫花。制黃耆。殺附子毒。

辛、甘,性溫。太陽經本藥,又入手足太陰、陽明經,又隨諸經之藥所引而入。治風去濕之要藥,此為潤劑。散風,治一身盡痛,目赤冷淚,腸風下血。去濕,除四肢癱瘓,遍體濕瘡。能解諸藥毒。得白朮、牡蠣,治虛風自汗。得黃耆、白芍,止自汗。配白芷、細茶,治偏正頭風。

配浮小麥,止自汗。配炒黑蒲黃,治崩中下血。配南星末、童便,治破傷風。配白芨、柏子仁,等分為末,人乳調,塗小兒解顱。(一日一換。)佐陽起石、禹餘糧,治婦人胞冷。

產青州者良。上部病,用身。下部病,用梢。止汗,麩炒。叉頭者,令人發狂。叉尾者,發人痼疾。元氣虛,病不因風濕者,禁用。

子,療風更優。

白話文:

翻譯內容:

防風這種藥材,害怕與萆薢一起使用。不適合與乾薑、藜蘆、白蘞、芫花等藥材同時使用。可以制約黃耆的藥性。能夠解除附子的毒性。

味道辛辣、甘甜,藥性溫和。是太陽經的根本藥物,也能夠進入手足太陰、陽明經,並且會隨著其他藥材的引導而進入不同的經絡。是治療風邪、去除濕氣的重要藥物,屬於滋潤類的藥材。可以驅散風邪,治療全身疼痛、眼睛紅腫流淚、腸風下血等症狀。可以去除濕氣,治療四肢癱瘓、全身濕疹等病症。還可以解除各種藥物的毒性。與白朮、牡蠣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虛弱引起的自汗。與黃耆、白芍一起使用,可以止自汗。與白芷、細茶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偏頭痛和正頭痛。

與浮小麥一起使用,可以止自汗。與炒黑的蒲黃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崩漏下血。與南星粉末、童子尿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破傷風。與白芨、柏子仁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人乳調和塗抹,可以治療嬰兒囟門未閉合的狀況。(一天換一次藥。)配合陽起石、禹餘糧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胞宮寒冷。

以產自青州的防風品質最好。治療上半身疾病時,使用根部以上的部位。治療下半身疾病時,使用根部的末梢部位。如果要止汗,則需要用麩皮炒過。根部有分叉的,會使人發狂。尾部有分叉的,會使人病情加重。元氣虛弱,且不是因為風濕引起的疾病,禁用此藥。

防風的種子,治療風邪的效果更佳。

3. 獨活

蠡實為之使。

辛、苦、微溫。入足少陰經氣分。治本經伏風,頭痛喘逆,目眩齒痛,下焦寒濕,兩足痛痹,腰腹疼痛,奔豚疝瘕。君地黃,治風熱齒痛。使細辛,療少陰頭疼。

切片,拌淫羊藿蒸,曬乾用,或去皮焙用。陰虛者禁用。(為補血之使,亦能舒筋活絡,但不宜久用。)盛夏不宜輕用。

羌活治遊風,獨活理伏風。羌活散營衛之邪,獨活溫營衛之氣。羌活有發表之功,獨活有助表之力。

白話文:

獨活的藥效,需要搭配蠡實才能發揮其功效。

它的味道是辛辣、苦澀,性質稍微溫熱。主要作用於足少陰經的氣分。能夠治療足少陰經潛藏的風邪,引起的頭痛、呼吸急促、頭暈目眩、牙齒疼痛,以及下焦寒濕導致的雙腳疼痛麻木、腰腹疼痛、奔豚(腹部氣體上衝)和疝氣等病症。可以搭配地黃使用,治療風熱引起的牙痛。搭配細辛使用,治療足少陰經引起的頭痛。

將獨活切片後,與淫羊藿拌合蒸過,曬乾後使用,或者去皮後烘烤使用。陰虛體質的人不宜使用。(獨活可以作為補血的輔助藥,也能夠舒筋活絡,但不適合長期使用。)盛夏時節也不宜輕易使用。

羌活主要治療遊走不定的風邪,獨活主要治療潛藏在體內的風邪。羌活能夠驅散營衛之氣的邪氣,獨活能夠溫養營衛之氣。羌活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,獨活具有輔助發汗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