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秦艽
菖蒲為之使。畏牛乳。
辛、苦、溫。入手足陽明經氣分,去風濕寒痹,療黃疸酒毒,舒筋養血。(皆祛濕之功。)得肉桂,治產後中風。得牛乳,治傷寒煩渴,及發背初起,並治五種黃疸。(一種誤食鼠糞作黃,多涕痰,目有赤脈,憔悴面赤噁心者是也。)配阿膠、艾,治胎動不安。佐柴胡,治風濕骨蒸。(風入骨,故熱。)
左紋者良,右紋者髮腳氣。以布刷去黃白毛,童便浸一宿,炒乾用。
腎虛便多,血虛筋痛,二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秦艽這種藥材,以菖蒲作為它的輔助藥物。並且畏懼與牛奶一起使用。
它的味道是辛辣、苦澀,藥性是溫熱的。主要進入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氣分,能去除風濕引起的寒痺疼痛,治療黃疸和酒精中毒,也能舒緩筋骨、滋養血液(以上都是它祛除濕氣的功效)。與肉桂同用,可以治療產後中風。與牛奶同用,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煩渴,以及背部生瘡的初期,並能治療五種黃疸(其中一種是因為誤食鼠糞造成的黃疸,症狀是多涕痰、眼睛有紅絲、面色憔悴發紅且噁心)。與阿膠、艾草一同使用,可以治療胎動不安。配合柴胡,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骨蒸(因為風邪進入骨骼,所以會發熱)。
左邊有紋路的秦艽品質較好,右邊有紋路的則會引發腳氣。使用時,要用布刷去表面的黃白色絨毛,再用童子尿浸泡一晚,然後炒乾使用。
腎虛導致小便次數過多,以及血虛導致筋骨疼痛的狀況,這兩種情況下禁用秦艽。
2. 柴胡
半夏為之使。畏女菀、藜蘆。惡皂莢。
苦、微辛,微寒。入足少陽、厥陰經。在經主氣,在臟主血。宣暢氣血,散郁調經,升陽氣,平相火。治傷寒瘧疾,寒熱往來,頭角疼痛,心下煩熱,嘔吐脅疼,口苦耳聾,婦人熱入血室,小兒痘症疳熱,散十二經瘡疽熱痛。
得益氣藥,升陽氣。得清氣藥,散邪熱。得甘草,治餘熱伏暑。得硃砂、獖豬膽汁,治小兒遍身如火。配人參,治虛勞邪熱。配決明子,治眼目昏暗。佐地骨皮,治邪熱骨蒸。和白虎湯,療邪熱煩渴。行厥陰,川連為佐。行少陽,黃芩為佐。
產銀州銀縣者良。外感,生用,多用。升氣,酒炒,少用。下降用梢,上升用根。有汗咳者,蜜炒。癆疳,用銀柴胡。犯火便無效。太陽病,(用此引盜入門。)病入陰經。(用此重傷其表。)病在肝腎,(用此經絡不合。)陰虛火動痰喘,(宜清不宜升。)虛寒嘔吐,(愈升則愈吐。
)五者皆禁用。怪症:腸胃極癢難忍,扒搔不得,或伸噫,小便之餘,略覺可忍,此火氣鬱結也。用柴胡為君,合芍藥、山梔、花粉,重劑投之自愈。
本經柴胡並未言及治勞,而勞熱症誤用之,害人不淺。然有一種虛勞,復受邪熱,因邪熱而愈成勞損者,柴胡在所必需。今人知勞熱禁用之論,概不敢使,此又不知權變者也。
白話文:
柴胡需要半夏來引導藥效。它怕女菀和藜蘆,厭惡皂莢。
柴胡味苦,帶點辛辣,藥性微寒。它主要作用於足少陽經和足厥陰經。在經絡中,它主導氣的運行;在臟腑中,它主導血的運行。柴胡能疏通氣血,散開鬱結,調理月經,提升陽氣,平息相火。它可以治療外感發熱、瘧疾、寒熱交替、頭部兩側疼痛、心中煩熱、嘔吐、胸脅疼痛、口苦、耳聾、婦女發燒進入血室、小兒痘疹、疳積發熱,以及散解全身十二經絡的瘡瘍熱痛。
與補氣藥同用,可以提升陽氣。與清熱藥同用,可以驅散邪熱。與甘草同用,可以治療餘熱未清的伏暑。與硃砂和公豬膽汁同用,可以治療小兒全身發熱如火。搭配人參,可以治療虛勞邪熱。搭配決明子,可以治療眼睛昏暗。配合地骨皮,可以治療因邪熱引起的骨蒸發熱。與白虎湯同用,可以治療邪熱引起的煩渴。若要引藥力進入足厥陰經,需要黃連輔助;若要引藥力進入足少陽經,則需要黃芩輔助。
產於銀州的柴胡品質最好。外感疾病,要用生的柴胡,且用量要多。若要升提陽氣,要用酒炒過的柴胡,且用量要少。若要使藥力向下走,則用柴胡的枝梢;若要使藥力向上走,則用柴胡的根部。有汗咳嗽的病人,要用蜜炒過的柴胡。如果是虛勞疳積,則要用銀柴胡。若是患有火氣盛的病症,則柴胡就無效了。罹患太陽病時,使用柴胡會引導邪氣進入體內(如同引盜入室)。如果病邪侵入陰經,使用柴胡會加重表症。如果疾病在肝腎,使用柴胡會因經絡不合而無效。陰虛火旺引起的痰喘,應該清降而不是升提,虛寒嘔吐的病人,越升提反而會吐得更厲害。以上五種情況,都不適合使用柴胡。
有一種怪病:腸胃非常癢,難以忍受,抓撓也無濟於事,打嗝或小便後,會稍微覺得好一點,這是因為火氣鬱結。此時要以柴胡為主藥,搭配芍藥、山梔子和花粉,重劑投藥,就能痊癒。
《本草經》並沒有提到柴胡可以治療虛勞,但是如果誤用在虛勞發熱的病症上,會害人不淺。然而,有一種虛勞,是先受到邪熱侵襲,因為邪熱而加重虛勞損耗的,這種情況就必須用到柴胡。現在的人知道虛勞發熱不能用柴胡,就完全不敢用,這也是不懂得變通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