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上黨參

甘,平。入手足太陰經氣分。補養中氣,調和脾胃。得黃耆,實衛。配石蓮,止痢。君當歸,活血。佐棗仁,補心。補肺,蜜拌蒸熟。補脾,恐其氣滯,加桑皮數分,或加廣皮亦可。氣滯怒火盛者禁用。

上黨參膏

清肺金,補元氣,開聲音,助筋力。

制膏法:用黨參軟甜者一斤切片,沙參半斤切片,桂圓肉四兩,水煎濃汁,滴水成珠,用瓷器盛貯。每用一酒杯,空心滾水沖服,衝入煎藥亦可。

白話文:

上黨參味甘性平,走手足太陰經的氣分。能補益中氣,調理脾胃。如果和黃耆一起服用,可以固護衛氣;配伍石蓮,則能止瀉;與當歸搭配,可活血;輔以棗仁,則能滋補心氣。若要補肺,可用蜂蜜拌勻後蒸熟;若要補脾,因擔心其氣滯,可加入幾分桑白皮或廣皮。氣滯、肝火旺盛的人禁用。

上黨參膏

能清肺金,補益元氣,改善聲音嘶啞,增強筋骨力量。

製作方法:選用柔軟香甜的上黨參一斤切片,沙參半斤切片,桂圓肉四兩,加水煎煮至濃縮成滴水成珠的膏狀,盛裝於瓷器中保存。每次服用一酒杯,空腹時用滾水沖服,也可以加入其他煎好的藥液中服用。

2. 北沙參

一名白參,一名鈴兒參。

惡防己。反藜蘆。

甘,平,微苦,微寒。入手太陰經。補陰以制陽,清金以滋水。治久咳肺痿,皮熱瘙癢,驚煩,嘈雜,多眠,疝痛,長肌肉,消癰腫。得糯米,助脾陰。配生地,涼血熱。佐柴葛,去邪火。合玄參,止干嗽。

氣味清薄,宜加倍用。肺氣寒,虛氣上浮者,禁用。

白話文:

北沙參,又名白參、鈴兒參。

它不適合與防己同用,也與藜蘆相克。

味道甘甜,性平,略帶苦味和微寒,進入手太陰肺經。能滋陰降火,清肺滋腎。主治久咳、肺癆、皮膚乾燥發癢、驚悸煩躁、胃中嘈雜、嗜睡、疝氣疼痛、增強肌肉、消散癰腫。若與糯米同用,能增強健脾益陰的效果;與生地黃搭配,能涼血清熱;輔以柴胡、葛根,可清解邪熱;與玄參合用,能止咳化痰。

北沙參氣味清淡,使用時宜加倍用量。但肺氣虛寒、虛火上浮者禁用。

3. 薺苨

一名甜桔梗,一名杏參。

甘,寒。入手太陰經。解上焦熱邪,利肺氣,解百藥毒。治咳嗽、消渴、強中,瘡毒疔腫。

白話文:

薺苨,又名甜桔梗、杏參。味甘性寒,走入手太陰肺經。能消除上焦的熱邪,宣通肺氣,解百藥之毒。主治咳嗽、消渴(糖尿病)、陽痿、瘡毒和疔腫。

4. 桔梗

節皮為之使。畏白芨、龍膽草。忌豬肉。伏砒。

辛、苦、平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行表達竅,開提氣血,能載諸藥上浮,以消鬱結。治痰壅喘促,鼻塞,肺癰,乾咳,目赤,喉痹咽痛,齒痛口瘡,胸膈刺痛,腹痛腸鳴。配梔子、大黃,治目赤腫痛。配大力子、大黃,治疫毒。配阿膠,治肺痿。配訶子,治失音。配茴香,燒研敷牙疳臭爛。

配枳殼,利胸膈。君甘草,治少陰咽痛,及肺癰咳嗽吐膿如粳米粥者。入涼膈散,則不峻下。入補血藥,清理咽喉。入治痢藥,開肺氣之鬱於大腸。入治嗽藥,散火邪之鬱於肺中。

刮去浮皮,米泔浸,微炒。若欲專用降劑,此物不宜同用。諸氣上浮,血病火炎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桔梗

桔梗的藥性平和,辛味苦味,歸於手太陰肺經,能運行氣血,疏通表裡,提升氣機,並能幫助其他藥物上行,消除鬱結。可用於治療痰多氣喘、鼻塞、肺膿腫、乾咳、眼睛紅腫、咽喉腫痛、牙痛口腔潰瘍、胸膈刺痛、腹痛腸鳴等症狀。

與梔子、大黃同用,治療眼睛紅腫疼痛;與大力子、大黃同用,治療瘟疫;與阿膠同用,治療肺陰虛弱;與訶子同用,治療失音;與茴香同用,研磨後燒熱敷治牙齒腐爛。

與枳殼同用,能疏通胸膈;與甘草同用,治療少陰經咽喉痛以及肺膿腫咳嗽咳出膿痰如米粥者。在涼膈散中使用,則不會峻下;配伍補血藥,能清理咽喉;配伍治療痢疾的藥物,能疏通肺氣鬱結於大腸的情況;配伍治療咳嗽的藥物,能散去鬱結於肺部的火邪。

使用桔梗前需刮去外皮,用米湯浸泡,再略炒。如果要使用專門的瀉下藥,則不宜與桔梗同用。對於各種氣往上逆,以及血瘀火盛的病症,都不宜使用桔梗。

5. 黃精

一名仙人餘糧,一名龍銜,一名救窮草。

忌梅實。

甘,平。入足太陰經。補中氣,潤心肺,安五臟,填精髓,助筋骨,下三蟲。得蔓菁,養肝血。配杞子,補精氣。洗淨砂泥,蒸曬九次用。陰盛者服之,致泄瀉痞滿。氣滯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黃精又名仙人餘糧、龍銜、救窮草。

它不能和梅子一起服用。

味道甘甜,性平,歸入足太陰脾經。能補益中氣,滋潤心肺,安定五臟,補充精髓,強健筋骨,殺滅腸道寄生蟲。若與蔓菁同用,可養護肝血;與枸杞子同用,則能補益精氣。使用前需洗淨泥沙,再蒸曬九次後才能服用。陰氣過盛的人服用,可能會導致腹瀉和痞滿;而氣滯的人則禁止服用。

6. 萎蕤

一名玉竹

畏滷咸。

甘,平。入手足太陰、少陰經。柔潤補虛,善息肝風。治虛勞寒熱痁瘧,風溫自汗灼熱,頭疼目痛眥爛,男子濕注腰疼,小便頻數失精,一切虛損挾風濕諸症。用代參、地,大有殊功。得薄荷、生薑,治目痛昏暗。得芭蕉根、滑石,治卒淋。得葵子、龍膽草、茯苓、前胡,

治小兒癇病後身面虛腫。配赤芍、當歸、黃連,煎湯熏洗眼赤澀痛。

竹刀刮去皮節,蒸用。止嗽,蜜水拌蒸。去風,酒拌蒸。

白話文:

萎蕤,又名玉竹。

它怕鹽。

味甘,性平,走手足太陰、少陰經。具有滋陰潤燥、補益虛損的功效,尤其善於平息肝陽上亢引起的風證。能治療虛勞引起的寒熱、瘧疾,風溫病引起的汗多、灼熱,頭痛、眼痛、眼角潰爛,男性因濕邪下注引起的腰痛,小便頻繁、遺精,以及各種因虛損兼夾風濕引起的疾病。用它代替人參、黃芪,療效也相當好。 與薄荷、生薑同用,可治療眼睛疼痛昏暗;與芭蕉根、滑石同用,可治療急性尿閉;與葵子、龍膽草、茯苓、前胡同用,可治療小兒癲癇病後引起的顏面浮腫。 與赤芍、當歸、黃連同用,煎湯熏洗,可治療眼睛紅腫疼痛。

使用時需用竹刀刮去外皮的節,然後蒸煮服用。若要止咳,可用蜜水拌勻後蒸;若要祛風,可用酒拌勻後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