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0)

1. 禹餘糧

牡丹為之使。制五金三黃。甘,寒。重澀。入手足陽明經血分。固下焦。治煩滿、癥瘕、腸泄、下痢,四肢不仁,骨節疼痛,久遠痔瘻。配赤石脂,治大腸咳嗽。(嗽即遺矢。)配赤石脂、牡蠣粉、烏賊骨、伏龍肝,治崩中漏下。

丹皮同煮,曬乾用,或火煅醋淬用。

白話文:

禹餘糧

牡丹皮是它的藥材。能制約五金(金屬)和三黃(指黃連、黃柏、黃芩)。性味甘、寒,質地沉重澀滯。進入手足陽明經的血分。能固攝下焦。主治腹部脹滿、癥瘕積聚、腸道泄瀉、下痢、四肢麻木不仁、骨節疼痛、久治不癒的痔瘡和廔管。與赤石脂搭配,治療大腸咳嗽(咳嗽即遺尿)。與赤石脂、牡蠣粉、烏賊骨、伏龍肝搭配,治療崩漏下血。

牡丹皮可與其他藥材同煮,曬乾後使用,或者用火煅燒後再用醋淬煉使用。

2. 空青

畏菟絲子。

甘、酸、寒。涼肝除熱。其殼磨翳,其漿點青盲內障。

產銅坑,腹中空、破之有漿者良。

白話文:

空青

空青害怕菟絲子。它味甘酸,性寒,具有清肝瀉熱的功效。空青的殼可以磨去翳障,其汁液可以治療青盲和內障。

上好的空青產自銅礦坑,其腹中空虛,剖開後有汁液者為佳。

3. 砒石

一名信石,一名人言。

生者名砒黃,煉者名砒霜,尤烈。畏冷水、綠豆、醋、青鹽、蒜、硝石、水蓼、常山、益母、獨帚、菖蒲、水律、菠蔆、萵苣、鶴頂草、三角酸、鵝不食草。

辛、苦、咸、大熱。大毒。治痰癖,除寒哮。外用蝕敗肉,殺諸蟲。中其毒者,綠豆可解。

煅,醋淬七次,研,水飛曬乾用。

大熱之性,雖可除寒消癖,必須煅過,配綠豆末和諸藥服之,每日約服一二釐而止。豆末亦每日約服二錢,以制其毒。不然,久服之肌肉燥裂,毒氣交併,卒致後禍而不可解。

白話文:

砒石,又名信石、人言。

生砒石叫砒黃,煉製後的叫砒霜,毒性更烈。它害怕冷水、綠豆、醋、青鹽(食鹽)、大蒜、硝石(硝酸鉀)、水蓼、常山、益母草、獨帚(掃帚草)、菖蒲、水律(一種植物)、菠菜、萵苣、鶴頂草、三角酸(一種植物)、鵝不食草。

砒石味辛、苦、鹹,性大熱,劇毒。可以治療痰飲積聚、寒咳哮喘。外用可以腐蝕壞死組織,殺死各種蟲子。如果中毒,可以用綠豆解毒。

使用前需煅燒,並用醋淬鍊七次,研磨成粉,用水飛法(將藥粉與水混合,再沉澱取藥粉)曬乾後才能使用。

砒石性大熱,雖然可以去除寒邪、消除積聚,但必須經過煅燒處理,並且要與綠豆粉和其他藥物一起服用,每天服用量約一到二釐(極少量)。綠豆粉也要每天服用約二錢(約7.5克),以減輕毒性。否則,長期服用會導致肌肉乾裂,毒氣聚集,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

4. 礞石

得焰硝良。

甘、咸,平。入足厥陰經氣分。平肝下氣。除結熱,治驚癇、積痰。得薄荷自然汁、生蜜調下,治急驚痰熱。(慢驚脾虛者,木香湯熟蜜調下。)配大黃末,除橫結之痰。配赤石脂,療積痰久痢。青者佳。如無星點,不入藥。入硝石等分,煅至硝盡,色如金為度,研末,水飛曬乾用。脾虛氣弱,發熱聲啞,痰血夾雜者,禁用。

礞石燥可除濕,老痰卻非所宜。但諸藥下過,滑潤痰滯,而隱伏之處未必能到。惟此性橫而悍,其於腸胃曲折倚伏之處,無不迅掃其根,使穢濁膩滯之痰,不得稍留胃底,故此品有滾痰之名。然痰之滯,有血虛不能潤、氣虛不能送,因之黏滯胃府,托宿腸中,關門之內,竟作貯痰之器,如用礞石降之,則痰因燥而愈澀,氣因降而益衰,終將凝結於中而莫解,烏可不審。

白話文:

礞石

礞石的藥性與硝石相合效果很好。味道甘鹹,性平,進入足厥陰經的氣分,能平肝降氣,去除積聚的熱邪,治療驚癇(癲癇)、痰積。用薄荷的鮮汁和蜂蜜調和後服用,可以治療急性驚癇引起的痰熱。(慢性驚癇且脾胃虛弱者,可用木香湯加熟蜂蜜調和後服用。)配伍大黃末,可以去除橫阻的痰。配伍赤石脂,可以治療痰積引起的久痢。青色的礞石最好,如果沒有星點狀的花紋,就不能入藥。與硝石等量混合,煅燒至硝石完全燒盡,顏色像黃金為度,研磨成粉末,用水飛法過篩,曬乾後使用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,出現發熱、聲音嘶啞,痰中帶血的患者,禁用。

礞石性燥可以除濕,但對於老年性的痰飲卻不適合。很多藥物雖然可以潤滑痰滯,但隱藏在深處的痰飲不一定能清除。而礞石性子剛烈,能快速清除腸胃曲折部位的痰飲,不讓污濁黏膩的痰滯留在胃中,因此礞石有「滾痰」之名。但是痰飲的滯留,也可能是因為血虛不能滋潤、氣虛不能運送,導致痰飲黏滯在胃部,停留於腸道,甚至積聚在腸道深處。如果使用礞石使其下降,反而會因為礞石燥性使痰飲更加黏稠,氣機也因下降而更衰弱,最終導致痰飲凝結難以化解,所以必須謹慎使用。

5. 花乳石

一名花蕊石

酸、澀、平。入厥陰經血分。化血為水。摻金瘡、跌撲損傷、犬咬至死者。得川芎、甘菊、防風、白附子、大力子、炙甘草為末,每服臘茶下五分,治多年障翳。配黃丹,摻腳縫出水。配童便,治產婦惡血奔心,胎死腹中,胎衣不下。

硫黃四兩、乳石一兩為末,坭固曬乾,入瓦罐內坭封烘乾,火煅為末,水飛曬乾,瓷瓶收用。內火逼血妄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花乳石

味酸澀,性平,歸屬厥陰經的血分,能使瘀血轉化成水液。可用於治療金瘡、跌打損傷、犬咬致死等症狀。將其與川芎、甘菊、防風、白附子、大力子、炙甘草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臘茶送服,可治療多年眼疾。若與黃丹混合,敷於腳縫,可治療腳縫出水。與童便混合,則可治療產婦惡露不止、胎死腹中、胎盤不下等症狀。

製備方法:取硫黃四兩、花乳石一兩研磨成粉,用泥土包裹曬乾後,放入瓦罐中用泥土封好烘乾,再用火煅燒成粉末,用水飛法過濾後曬乾,最後用瓷瓶保存。內火旺盛、血液妄行的人禁止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