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3)

1. 黃荊根

即牡荊

防己為之使。畏石膏

白話文:

防己作驅邪的引導。忌用石膏。

苦、微辛。入手少陰經。治心風、頭風,肢體諸風,解肌發汗。用葉並嫩頭搗爛,罨毒蛇螫傷,洪腫發泡。(搗取汁頻塗,亦效。)配荊芥蓽茇,煎水,漱風牙痛。

白話文:

苦味、微辛味。歸屬手少陰經。治療心風、頭風,肢體各類風症,解肌發汗。使用葉子和嫩芽搗碎,敷在毒蛇螫傷處,腫脹起泡。(搗碎後取汁頻繁塗抹,也有效。)與荊芥、蓽茇配伍,煎水,漱口治療風牙痛。

2. 荊瀝

辛、甘。入手少陰經。除風熱,開經絡,導痰涎,行血氣,止消渴,解熱痢。治心悶發熱,頭風旋運目眩,心頭洋洋欲吐,中風失音,痰迷心竅,小兒心熱驚癇。配竹瀝、薑汁,治風熱、風痰。(氣虛不能食者用淡竹瀝,氣實能食者用黃荊瀝。)

白話文:

辛、甘。能入少陰經。能祛風熱,疏通經絡,導出痰液,運行氣血,止消渴,治熱痢。能治療心悶發熱,頭風旋轉頭暈,心頭煩悶欲吐,中風失語,痰迷心竅,小兒心熱驚癇。與竹瀝、薑汁配伍,能治療風熱、風痰。(氣虛不能進食者用淡竹瀝,氣實能進食者用黃荊瀝。)

取瀝法:用新採黃荊莖截尺余長,架於兩磚上,中間燒火炙之,兩頭以器承取。熱服,或入藥中。令人不睡,氣虛食少者忌用。

白話文:

取瀝法:

  1. 使用新鮮採摘的黃荊莖,截取長度一尺左右,架在兩塊磚頭上,中間用火炙燒,兩頭用容器承接取得。

  2. 熱飲,或加入藥物中服用。

  3. 此方可令人不睡,但氣虛、食量少者禁止服用。

3. 蔓荊子

烏頭石膏

白話文:

繁體中文翻譯

惡烏頭,石膏,下之。

現代白話文翻譯

(服用)烏頭後出現不良反應,(可服用)石膏來幫助排泄。

辛、苦、微溫。入足太陽、厥陰經氣分。搜肝風,祛寒濕,除頭痛,止睛疼,利九竅,殺白蟲,治濕痹拘攣,療腦鳴齒痛。配馬藺,治喉痹口噤。配蒺藜,治皮痹不仁。

白話文:

辛、苦,微溫。進入足太陽、厥陰經氣分。搜肝風,祛除寒濕,解除頭痛,治眼疼,通利九竅,殺死寄生蟲,治療濕痹拘攣,治癒腦鳴、牙痛。配合馬藺,治療喉嚨不通、無法開口。配合蒺藜,治療皮膚麻痺不仁。

去膜拷碎,酒蒸用,或酒拌炒用。胃虛,(服之恐致痰疾。)血虛頭痛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去除外膜並搗碎,用酒蒸煮或炒製使用。胃氣虛弱(服用後可能導致痰疾)。血虛引起的頭痛,這兩種情況都不宜服用。

4. 紫荊皮

苦,寒。入足厥陰經血分。活血行氣,消腫解毒。治經水凝澀,療小便不通。配老酒,治產後諸淋。酒拌炒用。

白話文:

味苦,性寒。歸足厥陰經血分。活血行氣,消腫解毒。治療經血凝滯,小便不通。搭配老酒可治療產後諸症。用酒拌炒使用。

5. 木槿根皮

甘、滑、微寒。入手陽明、太陽經。潤燥活血。治赤白帶下,療腸風久痢,除濕熱,利小便,擦頑癬,殺瘡蟲。擦癬,肥皂水浸,或浸汁磨雄黃尤妙。

白話文:

甘味、滑潤、微寒。作用於手陽明、太陽經絡。潤燥活血。治療赤白帶下,治腸風久痢,除濕熱,利小便,擦頑癬,殺瘡蟲。擦癬的時候,用肥皂水浸泡,或浸汁研磨 雄黃尤妙。

甘、平、滑。治症與根皮同。配糯米,治反胃吐食。

白話文:

性味:甘、平、滑。

功效:治療症狀與根皮相同。搭配糯米,治療反胃吐食。

6. 芙蓉花

微辛,平。清肺涼血,散熱解毒。消腫,排膿,止痛。配蓮房炭,治經血不止。得生赤小豆末,和蜜搗塗一切瘡毒。(留頭頻換。)

白話文:

微辛,平性。清肺涼血,散熱解毒。消腫,排膿,止痛。配合蓮房炭,可以治療經血不止。用生赤小豆末和蜂蜜搗勻,塗抹於各種瘡毒上。(塗抹時,需經常更換藥物。)

或鮮搗,或陰乾研末用。

根、葉、皮

治症與花同。

白話文:

或鮮用搗碎,或陰乾後研成粉末使用。

根、葉、皮

治療症狀與花相同。

7. 山茶花

苦、微辛,溫。入血分。治腸風下血,吐咯衄血。研末調麻油,塗湯火傷。入童便、薑汁及酒調服,可代鬱金

白話文:

苦,微辛,溫。歸屬血分。治療腸道風熱引起的便血、吐血、咯血。將藥研成末用麻油調和,塗抹燙傷部位。加入童便、薑汁和酒調服,可代替鬱金使用。

取紅者,陰乾用。

白話文:

取用帶有紅色部位(如藥草的根莖花葉等),陰乾後即可使用。

8. 密蒙花

甘、平、微寒。入足厥陰經。去肝家之燥熱,消風眼之赤脈,青盲及疳氣攻目,亦可施治。配川柏根,治障翳。酒浸,取出曬乾,蜜蒸用。

白話文:

甘、平、微寒。歸於足厥陰經。用於治療肝火的燥熱,消除風眼造成的赤脈,以及青盲及疳氣侵犯眼睛,也可以用它來治療。配伍川柏根,治療障翳。將其浸泡在酒中,取出後曬乾,再用蜂蜜蒸熟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