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12)
卷七 (12)
1. 衛矛
即鬼箭羽
苦,寒。破血殺蟲。去蠱疰,消風毒之膚腫。得歸尾、延胡,治兒枕硬痛。配穿山甲,治瘧日發。去赤毛,酥炙。
白話文:
衛矛,又名鬼箭羽。
味道苦,藥性寒涼。能破除瘀血、殺滅寄生蟲。可以去除蠱毒和疰病,消除風毒引起的皮膚腫脹。如果搭配當歸尾、延胡索,可以治療產後腹部硬痛。與穿山甲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每天發作的瘧疾。使用時需去除赤毛,並用酥油炙烤。
2. 南燭子
即烏米飯
酸、甘、平、微涼。入足少陰經血分。強筋骨,攝精氣。得桑椹,助腎陰。配生地,治陰火。
潤腸,蜜水拌蒸。去風火,酒拌蒸。補腎,鹽水拌蒸。脾胃虛寒者禁用。(亦有用之而不泄者,以酸斂故也。)
根、葉
止熱。除盜汗,益氣力。燒研,熱水調服一錢,下誤吞銅鐵。
白話文:
南燭子
也就是做烏米飯的材料。
味道酸、帶點甜味,性質平和,稍微偏涼。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的血分。有強壯筋骨、固攝精氣的功效。如果與桑椹一起使用,可以幫助滋養腎陰。與生地黃搭配,可以治療虛火。
可以潤腸通便,用蜂蜜水拌勻蒸熟後食用效果更好。如果想要去除風火,可以用酒拌勻蒸熟後食用。如果想要補腎,可以用鹽水拌勻蒸熟後食用。但是脾胃虛寒的人禁止使用。(也有人吃了南燭子不會腹瀉,是因為它本身帶有收斂的酸味。)
南燭子的根和葉
可以退熱。能止住盜汗,增強體力。將根或葉燒成灰研磨成粉末,用熱水調服一錢,可以幫助排出誤吞的銅鐵等異物。
3. 五茄皮
遠志為之使。畏元參、蛇皮。
辛、苦、溫。入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去風濕之在骨節,逐瘀血之在皮膚。除寒痛,止遺瀝,殺陰蟲,療疝氣。得牛膝、木瓜,治腳痹拘攣。配丹皮、當歸、赤芍,治婦人血風勞。飲酒生痰火者,酒浸啜之。肺氣虛,水不足,二者禁用。
白話文:
五加皮的藥性是,以遠志作為輔助藥物,但要避免與玄參、蛇皮一同使用。
它的味道是辛、苦,藥性溫和,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的氣分。可以去除骨節中的風濕,驅散皮膚中的瘀血。能夠消除寒冷引起的疼痛,止住小便失禁,殺死陰部的寄生蟲,治療疝氣。如果與牛膝、木瓜搭配使用,可以治療腳部麻痹、筋脈拘攣。與牡丹皮、當歸、赤芍搭配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風邪勞損。對於飲酒後產生痰火的人,可以將五加皮浸泡在酒中飲用。但是,肺氣虛弱、體內水分不足的人,這兩種情況下要禁用五加皮。
4. 枸杞子
味甘,微溫而潤。入足少陰,兼厥陰經血分。補肝經之陰,益腎水之陽。退虛熱,益精氣,解消渴,去濕風,強筋骨,利二便,下胸脅氣,療痘風眼,止陰虛腰痛,療肝虛目暗。得麥冬,治乾咳。得北五味,生心液。配椒、鹽,理腎而除氣痛。佐朮、苓,補陰而不滑泄。
甘草湯浸,或好酒浸蒸。恐溫熱,童便拌蒸。大便滑泄,腎陽盛而遺泄,二者禁用。
怪症:脅破腸出,臭穢異常,急用香油摸腸送入,煎杞子加人參服之,再吃羊腎粥,十日而效。
苗、葉
名天精草
伏砒砂。
甘、苦、涼。清上焦心肺客熱,代茶止渴。
地骨皮
即杞子根皮
制硫黃、丹砂。
味淡,性寒。入足少陰、手太陰經血分。降肺中伏火,瀉腎虛熱。上除風熱頭風,中平胸脅肝痛,(肝火熄,痛自止。)下利大小腸秘,(熱清便自行。)除無定之虛邪,退有汗之骨蒸。得生地、甘菊,益肝腎陰血。配青蒿,退虛熱。得麥冬、小麥,治骨節虛燔。配紅花研末,敷足趾雞眼,作痛作瘡。君生地,治帶下。(濕熱去也。)
鮮者,同鮮小薊煎汁洗,治下疳。鮮者搗碎,煎濃湯淋洗惡瘡。膿血不止,更以細白穰貼之即愈。
去骨熱,甘草湯浸一宿,焙乾用。刮去粗皮,取細白穰,可貼瘡。中寒者禁用。
白話文:
枸杞子
味道甘甜,稍微溫和且滋潤。主要進入足少陰腎經,也兼入足厥陰肝經的血分。能補益肝經的陰液,增強腎臟的陽氣。可以退除虛熱,增補精氣,消除口渴,祛除濕風,強健筋骨,通利大小便,降下胸脅的氣逆,治療痘瘡風眼,止住因陰虛引起的腰痛,治療肝虛引起的視力模糊。與麥冬同用,可以治療乾咳。與北五味子同用,可以產生心液。與花椒、鹽一起調配,可以調理腎臟並消除氣痛。與白朮、茯苓一起輔助,可以補陰而不使精液滑脫。
可以用甘草湯浸泡,或者用好酒浸泡後蒸煮。如果擔心太過溫熱,可以用童子小便拌和後蒸煮。如果大便滑泄,或是因為腎陽過盛而導致遺精,這兩種情況都不能使用。
有一種奇怪的病症,腹脅破裂導致腸子外露,散發出異常的惡臭,應急時可用香油塗抹腸子然後送回腹腔,再用枸杞子加人參煎服,然後吃羊腎粥,十天左右即可見效。
枸杞苗、葉
又名天精草。
可以抑制砒霜和砂。
味道甘甜、微苦、性涼。能清除上焦心肺的客熱,可以當茶飲用止渴。
地骨皮
也就是枸杞的根皮。
可以抑制硫磺和丹砂的毒性。
味道淡,性寒。主要進入足少陰腎經和手太陰肺經的血分。能降肺中的伏火,瀉腎虛引起的虛熱。向上可以祛除風熱引起的頭痛,中間可以平息胸脅肝痛(肝火平息,疼痛自然停止),向下可以通利大小腸的便秘(熱邪清除,大便自然通暢)。可以消除無常的虛邪,退除有汗的骨蒸勞熱。與生地、甘菊同用,可以增益肝腎的陰血。與青蒿同用,可以退除虛熱。與麥冬、小麥同用,可以治療骨節虛熱。與紅花一起研成末,敷在腳趾上的雞眼,可以緩解疼痛和促使瘡口癒合。以生地為主藥,可以治療婦女帶下病(濕熱去除)。
新鮮的地骨皮,與新鮮的小薊一起煎汁洗,可以治療下疳。新鮮的地骨皮搗碎,煎成濃湯淋洗惡瘡。如果膿血不止,可以用細白的瓤貼在瘡上即可痊癒。
要去除骨熱,可以用甘草湯浸泡一夜,然後焙乾使用。刮去粗皮,取細白的瓤,可以貼在瘡上。中寒者不能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