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12)
卷七 (12)
1. 衛矛
即鬼箭羽
白話文:
鬼箭羽
此草生於山谷濕處,類蒹葭。葉長三寸許,狹而厚,微有鋸齒,似竹葉,色碧綠。其莖微紫,高尺許。夏月開細花成穗,青白色。其根莖如竹筍,可食。
此草性寒,味微苦。有清熱解毒,利水消腫之效。可用於治療發熱頭暈、喉痛咽腫、小便不利、水腫等症。
苦,寒。破血殺蟲。去蠱疰,消風毒之膚腫。得歸尾、延胡,治兒枕硬痛。配穿山甲,治瘧日發。去赤毛,酥炙。
白話文:
苦寒,具有破血殺蟲功效。可以治療蠱疰,消退因風毒引起的皮膚腫脹。配以歸尾、延胡,能夠治療兒童枕硬疼痛。配以穿山甲,可以治療瘧疾的日發。去除紅毛,酥油炙。
2. 南燭子
即烏米飯
白話文:
烏米飯
烏米,即烏墨也,色黑而紫,形似米。
其味甘、微鹹,性涼,歸肝、腎經。
有益氣養血、烏髮明目、補腎固精、養肝明目的功效。
主治腎虛精虧、血氣不足、鬚髮早白、目暗不明等症。
今人多用烏米治風濕痹痛,亦有奇效。
烏米入藥,可生用、炒用或研粉用。
生用,能清熱涼血;炒用,能補腎養血;研粉用,能烏髮明目。
酸、甘、平、微涼。入足少陰經血分。強筋骨,攝精氣。得桑椹,助腎陰。配生地,治陰火。
白話文:
酸、甘、平性,微涼。歸於足少陰經血分。能夠強筋健骨,收斂精氣。搭配桑椹,可以幫助腎陰。配搭生地黃,可以治療陰火。
潤腸,蜜水拌蒸。去風火,酒拌蒸。補腎,鹽水拌蒸。脾胃虛寒者禁用。(亦有用之而不泄者,以酸斂故也。)
根、葉
止熱。除盜汗,益氣力。燒研,熱水調服一錢,下誤吞銅鐵。
白話文:
根、葉
用於治療熱症,消除盜汗,增強體力。將藥材燒成粉末,用熱水送服一錢,可解毒。
3. 五茄皮
遠志為之使。畏元參、蛇皮。
白話文:
以遠志作為主方,忌用元參、蛇皮。
辛、苦、溫。入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去風濕之在骨節,逐瘀血之在皮膚。除寒痛,止遺瀝,殺陰蟲,療疝氣。得牛膝、木瓜,治腳痹拘攣。配丹皮、當歸、赤芍,治婦人血風勞。飲酒生痰火者,酒浸啜之。肺氣虛,水不足,二者禁用。
白話文:
辛、苦,性溫。歸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能驅除骨節中的風濕,排除皮膚中的瘀血。治療寒痛,止遺漏,殺死陰部寄生蟲,治療疝氣。配伍牛膝、木瓜,治療腳氣拘攣。配伍丹皮、當歸、赤芍,治療婦女血風勞。飲酒生痰火的人,可以將它浸泡在酒中飲用。肺氣虛、水液不足的人,不宜服用。
4. 枸杞子
味甘,微溫而潤。入足少陰,兼厥陰經血分。補肝經之陰,益腎水之陽。退虛熱,益精氣,解消渴,去濕風,強筋骨,利二便,下胸脅氣,療痘風眼,止陰虛腰痛,療肝虛目暗。得麥冬,治乾咳。得北五味,生心液。配椒、鹽,理腎而除氣痛。佐朮、苓,補陰而不滑泄。
白話文:
味道甘甜,微溫而潤澤。藥效可進入足少陰、足厥陰經的血分,滋補肝經的陰液,增益腎水的陽氣。退卻虛熱,增益精氣,消除口渴,祛除濕風,強健筋骨,利尿通便,消除胸脅部位的氣滯,治療痘風眼疾,緩解陰虛腰痛,治療肝虛導致的視力模糊。與麥冬配伍,治療乾咳。與北五味配伍,生長心臟的液體。與胡椒、鹽配伍,調理腎臟並消除氣痛。與山藥、茯苓配伍,滋補陰液而不致滑泄。
甘草湯浸,或好酒浸蒸。恐溫熱,童便拌蒸。大便滑泄,腎陽盛而遺泄,二者禁用。
白話文:
甘草湯浸,或者用好酒浸泡,蒸熟。恐怕溫熱,可以用童便混合蒸。大便滑泄、腎陽盛而遺精,這兩種情況下禁用。
怪症:脅破腸出,臭穢異常,急用香油摸腸送入,煎杞子加人參服之,再吃羊腎粥,十日而效。
白話文:
奇怪的疾病:肋部破裂,腸子外露,散發出難聞的惡臭。緊急用香油塗抹腸子,然後將其送回體內。煎煮枸杞子加上人參,喝下服用。之後再服用羊腎粥。十天之後就見效了。
苗、葉
名天精草
伏砒砂。
甘、苦、涼。清上焦心肺客熱,代茶止渴。
地骨皮
即杞子根皮
制硫黃、丹砂。
白話文:
苗和葉,名為天精草,能夠伏制砒砂,味甘苦性涼,能清上焦心肺的客熱,可以代替茶飲來解渴。
地骨皮,即是枸杞的根皮,能夠制約硫磺和丹砂。
味淡,性寒。入足少陰、手太陰經血分。降肺中伏火,瀉腎虛熱。上除風熱頭風,中平胸脅肝痛,(肝火熄,痛自止。)下利大小腸秘,(熱清便自行。)除無定之虛邪,退有汗之骨蒸。得生地、甘菊,益肝腎陰血。配青蒿,退虛熱。得麥冬、小麥,治骨節虛燔。配紅花研末,敷足趾雞眼,作痛作瘡。君生地,治帶下。(濕熱去也。)
白話文:
味道淡,性涼。歸屬於足少陰、手太陰經的血脈。降低肺中積聚的虛火,祛除腎虛火熱。上能祛除風熱感冒、頭痛,中能平息肝火造成的胸脅疼痛,(肝火熄滅,疼痛自會停止。)下能通利大小腸的阻塞,(熱氣清除,大便自行通暢)去除無定型的虛邪,退去因虛火造成的骨蒸潮熱。配伍生地、甘菊,可以益補肝腎陰血。配伍青蒿,可以退除虛熱。配伍麥冬、小麥,可以治療骨節發燙。配伍紅花研磨成粉,敷在腳趾上的雞眼,可以治療疼痛和瘡口。生地是君藥,可以治療帶下。(濕熱消除即可。)
鮮者,同鮮小薊煎汁洗,治下疳。鮮者搗碎,煎濃湯淋洗惡瘡。膿血不止,更以細白穰貼之即愈。
去骨熱,甘草湯浸一宿,焙乾用。刮去粗皮,取細白穰,可貼瘡。中寒者禁用。
白話文:
新鮮的蒲公英,與新鮮的小薊一起煎取汁液清洗下疳。將新鮮的蒲公英搗碎,煎取濃湯淋洗惡瘡。若膿血不止,再用細白穰覆蓋患處即可治癒。
祛除骨熱,將甘草浸泡一晚,烘乾後使用。颳去粗糙的外皮,取內部細白的纖維,可以貼敷在瘡口上。寒涼體質者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