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潔、施雯、洪煒全

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0)

1. 楮實子

一名谷實

白話文:

原文:

一名谷實

翻譯:

一類糧食作物

甘,平。入足太陰經氣分。益顏色,充肌膚,利陰氣,通九竅,逐水明目。得茯苓,治水臌。得大腹皮,除水腫。調井水,治喉痹。

白話文:

甘甜,性平。歸足太陰經氣分。增進氣色,令肌膚飽滿,有益於陰氣,通暢九竅,利水,明目。配伍茯苓,治療水腫脹滿。配伍大腹皮,消除水腫。以井水調服,治療喉嚨腫痛。

水浸,浮者去之,酒拌蒸,焙乾用。久服、多服,成骨軟痿症。脾胃陰虛,腎水不足,口舌乾燥,俱禁用。

樹汁

甘,平。治天行病後脹滿,塗癬及蠍螫犬咬傷。

樹皮

逐水。

樹葉

煎湯洗惡瘡癮疹。煎汁如餳,空腹一日三服,治水腫。

白話文:

樹汁

味道甘,性質平和。用於治療天花病後腹脹、塗抹癬和蠍子螫咬、狗咬傷。

樹皮

有逐水的功效。

樹葉

煎成湯汁可以用於清洗惡瘡、癮疹。煎汁後像稀飯一樣,空腹時一天服用三次,可以治療水腫。

警告:

長時間或大量服用樹汁會導致骨質軟化、痿症。脾胃虛寒、腎水不足、口舌乾燥的人羣均應禁用。

2. 山梔

苦,寒。入手太陰經血分。主屈曲下行。瀉三焦之鬱火,導痞塊中之伏邪,最清胃脘之血熱。心煩懊憹,顛倒不眠,臍下血滯,小便不利,皆此治之。得滑石,治血淋溺秘。得良薑,治寒熱腹痛。得柏皮,治身熱發黃。配連翹,治心經留熱。(心熱則赤淋。)佐柴胡白芍,治肝膽鬱火。使生地、丹皮,治吐衄不止。

白話文:

苦,寒涼。歸屬於足太陰經血分。主治筋肉屈曲、下行。瀉除三焦鬱火,引導痞塊中的邪氣,最能清胃脘熱血。心煩、懊惱、顛倒不眠,臍下血滯,小便不利,都用它來治療。配合滑石,治療血淋、溺祕。配合良薑,治療寒熱腹痛。配合柏皮,治療身熱發黃。配連翹,治療心經鬱熱。(心熱則赤淋。)配柴胡、白芍,治療肝膽鬱火。配生地、丹皮,治療吐血、衄血不止。

微炒去皮,水煎二十枚,治吃飯不化直出。上焦、中焦,連殼。下焦,去殼。洗去黃漿炒用。瀉火,生用。止血,炒黑。內熱,用仁。表熱,用皮。淋症,童便炒。退虛火,鹽水炒。劫心胃火痛,薑汁炒。熱痛,烏藥拌炒。清胃血,蒲黃炒。邪在表,虛火上升,二者禁用。

白話文:

  • 將白芍稍微炒過並去掉外皮,以水煎煮二十枚,可治療吃飯後食物無法消化,直接排出體外的情況。

  • 若要治療上焦(胸腔以上部位)和中焦(胃部及腹部),連同白芍殼一起使用。

  • 若要治療下焦(腹部以下部位),則要去除白芍殼。

  • 在使用前,先將白芍清洗並去除黃色的汁液,再以炒過的方式使用。

  • 若要瀉火,使用生白芍。

  • 若要止血,將白芍炒至黑色。

  • 若要治療內熱,使用白芍仁。

  • 若要治療表熱(身體表面發熱),使用白芍皮。

  • 若要治療淋症(小便頻繁、疼痛),將白芍用童便炒過。

  • 若要退虛火(虛弱體質引起的發熱),將白芍用鹽水炒過。

  • 若要緩解心胃火痛,將白芍用薑汁炒過。

  • 若要治療熱痛,將白芍與烏藥一起炒過。

  • 若要清胃血,將白芍與蒲黃一起炒過。

  • 如果邪氣在體表,虛火上升,則勿使用以上兩種方法。

山梔、丹皮、白芍、龍膽,皆瀉肝家之火,其中卻自有別。蓋肝喜散,遏之則勁,宜用梔子以清其氣,氣清火亦清。肝得辛為補,丹皮之辛,從其性以醒之,是即為補,肝受補,氣展而火亦平。肝氣過散,宜白芍制之,平其性即所以瀉其火,使之不得自逞。火盛肝氣必實,龍膽苦以泄其氣,寒以制其火,故非實膽草勿用。

白話文:

山梔、丹皮、白芍和龍膽,都是清瀉肝火的中藥,但它們之間也有區別。肝臟喜舒暢,如果遏制它,反而會使它更加強盛,所以應該用山梔子來清肝氣,氣清了肝火也就清了。肝臟以辛味為補,丹皮的辛味,可以順著肝臟的特性來疏醒它,這就是補肝的方法,肝臟得到補益,氣就會舒展,肝火也就平息了。肝氣過於疏散,應該用白芍來制約它,平息它的特性,這樣也就瀉除了肝火,使它不能自行逞強。肝火旺盛,肝氣必實,龍膽苦以泄其氣,寒以制其火,所以不是真正的龍膽草不要使用。

如不審其究竟,而混投之,是伐其生生之氣,即使火氣悉除,而人已憊矣。

白話文:

若不仔細研究病因,而胡亂用藥,就會損害人體生髮之氣,即使火氣全消,人也已經疲憊不堪了。

3. 酸棗仁

防己

白話文:

惡防己

原典: 惡防己,苦,寒,無毒。

現代白話文: 惡防己,味道苦,性寒,無毒。

酸,平。入足厥陰,兼入手少陰經血分。收肝脾之液,以滋養營氣。斂心膽之氣,以止消渴。補君火以生胃土,強筋骨以除痠痛。得人參茯苓,治盜汗。(無火可用。)得生地、五味子,斂自汗。(心火盛不用。)配辰砂、乳香,治膽虛不寐。(有火勿用。)配地黃、粳米,治骨蒸不眠。(棗仁只用一錢。)

白話文:

酸味,性平。流入足厥陰經,同時進入手少陰經的血脈中。能斂藏肝脾的津液,以滋養營氣。收斂心膽之氣,以止消渴。補益君火,以生胃土,強壯筋骨,以消除痠痛。若配以人參、茯苓,可治療盜汗。(此時不宜用火)。若配以生地、五味子,可斂藏自汗。(心火旺盛者不宜使用)。若配以辰砂、乳香,可治療膽虛不寐。(有火氣者勿用)。若配以地黃、粳米,可治療骨蒸不眠。(棗仁只用一錢)。

去殼,治不眠。炒用,治膽熱不眠。生用,止煩渴虛汗。醋炒,醒脾。臨時炒用恐助火,配二冬用。肝旺煩躁,肝強不眠,(服之肝氣斂,火益盛。)心陰不足,致驚悸者。(血本不足,斂之益增煩躁。)俱禁用。

白話文:

  • 去殼:治療失眠。

  • 炒用:治療膽熱失眠。

  • 生用:止煩渴虛汗。

  • 醋炒:醒脾。

  • 臨時炒用:由於擔心助火,應與二冬一起使用。

  • 肝旺煩躁、肝強不眠:服用後肝氣斂,火益盛,禁用。

  • 心陰不足,導致驚悸:血本不足,斂之益增煩躁,禁用。

世醫皆知棗仁止汗,能治不眠。豈知心火盛、汗溢不止,膽氣熱、虛煩不眠,陰虛癆瘵症,有汗出上焦而終夜不寐者,用此治之,寐不安,而汗更不止。

白話文:

世人皆知棗仁能止汗,也能治療不眠症。但他們卻不知心火旺盛、汗水不止,膽氣過熱、煩躁不眠,陰虛癆瘵症狀,有汗出上焦而整夜無法入睡的人,用棗仁來治療,不但無法安眠,汗水也止不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