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9)
卷七 (9)
1. 巴豆
一名剛子
得火良。芫花為之使。畏大黃、藜蘆、黃連、蘆筍、醬豉、豆汁、冷水。
惡蓑草、牽牛。
辛,熱,有毒。剛猛之性,走氣潰堅。盪滌腸胃之積滯,驅除臟腑之陰霾,片刻間靡不奏效。得杏仁,治積滯泄痢。得硼砂、杏仁、牙皂,水丸服,治痰哮。燃燈吹滅,以煙燻鼻,治中風痰厥。
不去膜傷胃,不去心傷腎。炒熟,令煙盡至黑色,去油極盡用。用之不當,臟腑潰爛。中其毒,綠豆汁解之。
白話文:
巴豆,又名剛子。
用火處理過效果更好。芫花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。它害怕與大黃、藜蘆、黃連、蘆筍、醬油、豆漿、冷水一起使用。
它厭惡與蓑草、牽牛花一起使用。
巴豆的味道辛辣,藥性燥熱,而且有毒。它藥性剛烈猛烈,能快速推動氣的運行,並能攻破堅硬的積塊。它能徹底清除腸胃中積聚的食物殘渣,驅散臟腑中的陰寒之氣,效果非常迅速。與杏仁同用,可以治療因積食引起的腹瀉。與硼砂、杏仁、牙皂一同製成水丸服用,可以治療痰多氣喘。點燃巴豆後吹熄,用冒出的煙燻鼻子,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痰厥。
使用巴豆時,若不去除外膜會傷害胃,若不去除種子中心部分則會傷害腎。要炒熟,直到冒出的煙完全消失並變成黑色,並盡量去除油分後才能使用。如果使用不當,會導致臟腑潰爛。如果中毒,可以用綠豆汁來解毒。
2. 大風子
辛,熱,有毒。行水破血。取油治瘡疥,有殺蟲劫毒之功。得苦參,治風癩。
去殼。日久油黃勿用。最傷血分,內服害目失明,不可不慎。
白話文:
大風子,味道辛辣,藥性溫熱,且帶有毒性。它能促進體內水分運行,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。取其油脂可治療瘡疥等皮膚病,具有殺蟲和解除毒素的作用。若與苦參搭配使用,可治療麻風病。
使用時需去除外殼。若放置過久,油脂呈現黃色就不可使用。此藥最傷血分,內服會損害眼睛,導致失明,不可不謹慎。
3. 木部
(灌木類二十種)
白話文:
(灌木類共有二十種)
4. 桑
桑根白皮
即桑根皮
桂心、續斷、麻子為之使。忌鐵。
甘、辛、寒。入手太陰經氣分。瀉肺火,降肺氣,利二便,祛痰嗽,散瘀血,殺寸蟲。又皮主走表,治皮裡膜外之水腫,除皮膚風熱之燥癢。得糯米,治嗽血。配茯苓,利小便。
疏散清熱,生用。入補肺藥,蜜水拌炒。肺虛,小便利者,禁用,根出土生者,有毒殺人。
桑椹
甘,涼。入足少陰經血分。補水生津。和血脈,利五臟,通關竅,解酒毒。入糯米釀酒,治水腫脹滿。得生熟地,治陰虛火動。
清小腸之熱,生用。通關節,酒蒸曬。補腎陰,熟地汁拌蒸曬。胃寒,大便滑,二者禁用。
桑葉
甘,寒。入手足陽明經。清西方之燥,瀉東方之實。去風熱,利關節,疏肝,止汗。
得生地、麥冬,治勞熱。配生地、阿膠,治嗽血。
陰乾,芝麻研碎拌蒸用。肝燥者禁用。
桑枝
甘、苦、平。入手太陰經。治風濕,通關節,除肺咳,利小便,散寒消食。得桂枝,治肩背痹痛。配益母,煎膏,治紫白瘢風。
切碎炒香。治風濕,酒蒸。消食,煅炭。氣虛者禁用。
桑霜
即桑樹炭
辛,寒。治噎食積塊。外用能鑽筋透骨,為抽疔拔毒之品。配川連,洗目赤腫。配豬膽汁,塗熱毒。(中留一孔,以出毒氣。)
取東引桑根帶皮煅炭亦可用。
白話文:
桑根白皮
就是桑樹的根皮。
桂心、續斷、麻子可以加強它的藥效,要避免接觸鐵器。
味道甘甜帶辛,性質寒涼。主要作用在肺經的氣分。能瀉肺火,降低肺氣,使大小便順暢,化解痰液咳嗽,消除瘀血,殺死寸蟲。此外,桑根皮主要走表,能治療皮膚下的水腫,去除皮膚因風熱引起的乾燥搔癢。搭配糯米可以治療咳血。搭配茯苓可以利尿。
如果要疏散清熱,直接生用。如果要補肺,則用蜂蜜水拌炒。肺虛、小便多的人不宜使用。從土裡長出來的桑根有毒,會致命。
桑椹
味道甘甜,性質涼潤。主要作用在腎經的血分。能補水生津,調和血脈,使五臟功能順暢,通暢關竅,解除酒毒。用糯米釀酒可以治療水腫脹滿。搭配生地、熟地可以治療陰虛火旺。
如果要清小腸的熱,直接生用。如果要通關節,用酒蒸後曬乾。如果要補腎陰,用熟地汁拌蒸後曬乾。胃寒、大便稀軟的人不宜使用。
桑葉
味道甘甜,性質寒涼。主要作用在胃經和肺經。能清除西方燥熱之氣,瀉東方實熱之氣。能祛除風熱,使關節靈活,疏通肝氣,止汗。
搭配生地、麥冬可以治療虛勞發熱。搭配生地、阿膠可以治療咳血。
將桑葉陰乾後,與芝麻磨碎拌勻蒸熟使用。肝燥的人不宜使用。
桑枝
味道甘甜帶苦,性質平和。主要作用在肺經。能治療風濕,使關節靈活,消除肺咳,利尿,驅散寒氣,幫助消化。搭配桂枝可以治療肩背疼痛。搭配益母草煎成膏狀可以治療紫白瘢風。
切碎炒香後使用。治療風濕時,用酒蒸。幫助消化時,煅燒成炭使用。氣虛的人不宜使用。
桑霜
也就是桑樹炭。
味道辛辣,性質寒涼。可以治療食物積滯引起的噎食。外用能深入筋骨,是拔除疔瘡毒素的良藥。搭配川連可以清洗紅腫的眼睛。搭配豬膽汁可以塗抹熱毒引起的皮膚病。(在塗抹處中間留一個孔,讓毒氣排出。)
也可以用向東生長的桑根帶皮煅燒成炭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