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得配本草》~ 卷七 (5)
卷七 (5)
1. 杜仲
惡元參、蛇蛻皮。
辛、甘、淡,氣溫。入足少陰經氣分。除陰下之濕,合筋骨之離,補肝氣而利於用,助腎氣而胎自安。凡因濕而腰膝痠疼,內寒而便多餘瀝,須此治之。得羊腎,治腰痛。配牡蠣,治虛汗。配菟絲、五味,治腎虛泄瀉。配糯米、山藥,治胎動不安。佐當歸,補肝火。入滋補藥,益筋骨之氣血。入祛邪藥,除筋骨之風寒。
去粗皮用。治瀉痢,酥炙。除寒濕,酒炙。潤肝腎,蜜炙。補腰腎,鹽水炒。治痠疼,薑汁炒。內熱,精血燥者,
禁用。腎中之氣不足,因之寒濕交侵,而腰足疼痛,用杜仲溫其氣,燥其濕,而痛自止。故合破故、胡桃、為蟠桃果,治腰膝痠疼之勝藥。若精水不足,內多虛熱者,用此治之,水益燥,火益盛,其痛更甚。如略用錢許,為熟地之使,則又能理氣而使之不滯。
白話文:
杜仲,性味辛、甘、淡,藥性溫和。主要作用於足少陰經的氣分。它可以去除下身的濕氣,幫助斷裂的筋骨癒合,補養肝氣使功能恢復正常,也能幫助腎氣使胎兒安定。
凡是因為濕氣導致腰膝痠痛,或是體內寒氣造成頻尿、尿後滴瀝等症狀,都適合用杜仲來治療。搭配羊腎可以治療腰痛;搭配牡蠣可以治療虛汗;搭配菟絲子、五味子可以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;搭配糯米、山藥可以治療胎動不安;佐以當歸可以補充肝火;加入滋補藥中可以增強筋骨的氣血;加入祛邪藥中可以去除筋骨的風寒。
使用時需去除粗糙的外皮。治療腹瀉痢疾,可以用酥油炙過;去除寒濕,可以用酒炙過;滋潤肝腎,可以用蜂蜜炙過;補養腰腎,可以用鹽水炒過;治療痠痛,可以用薑汁炒過。
若體內有熱、精血虧損的人,不宜使用杜仲。腎中氣不足,導致寒濕侵入而腰腿疼痛,使用杜仲可以溫補氣血、乾燥濕氣,疼痛自然會停止。所以杜仲搭配破故紙、核桃,製成蟠桃果,是治療腰膝痠痛的良藥。若體內精液不足,且多虛熱的人,使用杜仲反而會使體液更加乾燥、火氣更加旺盛,疼痛會更加劇烈。但若少量使用(約一錢左右),作為熟地的輔助藥,則可以理順氣機,使其不會停滯。
2. 椿白皮
苦、澀、微溫。入手足陽明經血分。治血崩赤帶,利肺胃積痰,縮小便,止遺精,去疳䘌,療久痢。得訶子、丁香,治休息痢。配蒼朮、枳殼,治脾毒腸風。配乾薑、川桕,治濕熱帶下。
去粗皮,醋炙或蜜炙,隨症制之。滯氣未盡,脾氣虛寒,真陰不足者,禁用。
香者為椿,臭者為樗。椿皮入血而澀,樗皮入氣而利。俱宜丸散,不入煎藥。
莢
名鳳眼草
清血內髓中之濕熱。
白話文:
椿白皮,味苦、澀,性微溫。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的血分。可以用來治療血崩、赤白帶下,也能夠幫助排除肺和胃部的痰液積聚,減少小便次數,停止遺精,去除小兒疳積,治療長期的痢疾。如果和訶子、丁香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。與蒼朮、枳殼搭配,可以治療因脾臟毒素引起的腸風。與乾薑、川桕搭配,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白帶。
使用時要去除粗糙的外皮,可以用醋或蜂蜜炙烤,具體做法要根據病情而定。如果體內氣機不暢、脾胃虛寒、或體內陰液不足的人,則不應使用。
氣味芳香的稱為椿樹,氣味難聞的稱為樗樹。椿樹的皮作用於血分,且有收澀作用;樗樹的皮作用於氣分,且有疏利作用。兩者都適合製成丸劑或散劑,不適合放入煎藥中使用。
莢
又名鳳眼草
可以清除血液和骨髓中的濕熱。
3. 樗白皮
洗疥瘡風疽,去疳蟲蛔痛。配參末米飲下,治挾熱痢。
白話文:
樗白皮可以洗滌疥瘡、風疽等皮膚病,也能去除疳蟲、蛔蟲引起的疼痛。搭配人參粉末和米湯一起服用,可以治療帶有熱象的痢疾。
4. 乾漆
半夏為之使。畏雞子、紫蘇、杉木、漆姑草、蟹。忌豬脂。
辛,溫。有毒。性急飛竄,能破關節凝結之瘀血。得牛膝,治婦女經閉。(加生地更好。)得蕪荑,治小兒蟲病。
炒煙盡,不宜存性。用鐵漿甘豆湯可解其毒。血枯經閉者,投之立斃。
白話文:
乾漆的藥效,需要半夏來引導才能發揮作用。它害怕雞蛋、紫蘇、杉木、漆姑草和螃蟹,忌諱與豬油一起使用。
乾漆藥性辛辣,性質溫熱,而且有毒。它的藥性快速且容易散開,能破除關節中凝結的瘀血。搭配牛膝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婦女的經閉(如果再加生地黃效果會更好)。搭配蕪荑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小兒的寄生蟲病。
乾漆炒到不再冒煙時,就不宜再繼續炒,應該避免讓它殘留火性。可以使用鐵漿和甘草豆湯來解它的毒性。如果是血虛導致的經閉,使用乾漆會立刻導致死亡。
5. 梓白皮
苦,寒。解熱毒,去三蟲,能引邪下泄。溫病復感寒邪,變為胃啘者,煮汁飲之。配連翹、赤小豆,治溫熱發黃。
白話文:
味苦,性寒。能解熱毒,去除體內寄生蟲,並能引導邪氣向下排出。若是溫病剛好又感染寒邪,導致胃部不適、嘔吐的狀況,可以將梓白皮煮汁飲用。搭配連翹、赤小豆,可以治療因溫熱病引起的黃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