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履霜集》~ 卷二 (4)
卷二 (4)
1. 小產論
夫婦人懷胎大產,十月已滿,陰陽氣足,兒自折胞而出,此是時至自生,如瓜熟蒂落,粟熟殼開,乃造化自然之妙。小產如摘生瓜,如採生粟,破其皮殼,斷其根蒂,非自然者。蓋胎臟損傷,胞系腐爛,然後墜胎,豈不重於大產?治法尤宜補養形氣,生新血,去瘀血為主。
臧公三曰:丹溪謂產後當大補氣血,雖有雜症,以末治之。誠不易之論也。原夫妊婦向以氣血養胎,而體固不甚厚,況產後大耗氣血,是虛而又虛者也。安得不大補?外此又當通其變而治之。夫胎妊既分,而久積之汙血,須該盡脫。若猶未盡,腹中必硬疼,宜用破血,如救產丸之藥行之。必要惡露驅盡,方用補劑,乃為正治。
救產益母丸
益母草八兩,香附四兩,鹽、酒、童便制,蒼朮四兩,米泔浸炒,澤蘭葉四兩,桃仁四兩,去皮尖,麩炒,雙仁勿用,元胡四兩酒炒,當歸二兩,川芎二兩,牛膝二兩,俱酒炒,炙草二兩。共為末,用大黃膏為丸。
川大黃十兩研細,蘇木三兩,河水十餘碗,煎汁三碗,炒紅花三兩,用黃酒十餘碗,煎汁三碗,黑豆三碗,河水煮煎汁三碗。先將大黃末入鍋,投好醋七八碗攪勻,以文武火煎之。再入醋二次,不住手攪熬成膏,次入紅花、蘇本、黑豆汁,攪大黃膏內,再用文武火煎成膏,將前藥末為丸。每丸曬乾重二錢,收用最效。
治產難、橫生、倒產,胎衣下下,併產後血暈眼花,有語錯亂,心悶口乾,寒熱似瘧,四肢浮腫,癲狂不語,瀉痢腹疼,大小便閉結,下血如湧,胸膈氣滿,嘔吐不安,咳嗽喉中似蟬聲,面黃舌乾,鼻中流血,遍身生黑點血斑。將丸研細末,用黃酒送下一丸。若子死腹中,產母必腹冷脹疼,上則口角嘔沫,下則小便流血,手足冰冷,指甲青黑,急以車前子一錢,去殼炒香研末,同丸熱酒服之,死胎即下。諸症服一兩丸,病愈即止。
繼服大補丸,收功可也。
立效散,治產難胎衣不下。
真芝麻油、蜂蜜、童便各半茶盞,滑石二錢為末,共入一磁壺內,頓二三滾入碗內,加生雞蛋清一個,遂攪即服立產。若橫生逆產,加蔥汁半茶盞,攪勻服之即正產矣,最效。按:藥料不費多錢,能救人子母頃刻,真良方。
芎歸補血飲
當歸、川芎、白朮土炒、白茯苓、陳皮、香附、童便、熟地黃、烏藥、乾薑炒黑、益母草、炙草、牡丹皮。
當歸補血湯
黃耆蜜炒一兩,當歸三錢,水煎丸。
失笑散
五靈脂炒、蒲黃炒各一錢,熱黃酒送下。
白話文:
小產論
女子懷孕生產,十月懷胎期滿,陰陽氣血充足,孩子自然破膜而出,這是順理成章、水到渠成的,如同瓜熟蒂落、穀物成熟殼裂一樣,是自然造化的神奇。小產則如同摘取未熟的瓜果、採收未成熟的穀物,強行破壞其外皮和根蒂,非自然之舉。因為胎兒臟器受損,胎盤腐爛,才會導致小產,這比正常生產更為嚴重。治療方法尤其應該以補益形氣、生成新血、去除瘀血為主。
臧公說:「丹溪先生認為產後應該大力補益氣血,即使有其他併發症,也應以主要的治療為主。這的確是不可更改的論斷。」孕婦本來就依靠氣血來孕育胎兒,身體本身並不強壯,況且生產後氣血消耗巨大,更是虛上加虛。怎麼能不大補呢?除此之外,還應根據產後變化進行治療。胎兒娩出後,長時間積聚的污血必須完全排出。如果污血未盡,腹部必然會硬痛,應當使用破血的藥物,例如救產丸等。必須等到惡露排盡,才能服用補藥,這才是正當的治療方法。
救產益母丸
益母草八兩、香附四兩(鹽、酒、童便製)、蒼朮四兩(米泔浸炒)、澤蘭葉四兩、桃仁四兩(去皮尖,麩炒,雙仁不用)、元胡四兩(酒炒)、當歸二兩、川芎二兩、牛膝二兩(俱酒炒)、炙甘草二兩。共研為末,用大黃膏製成丸劑。
川大黃膏
川大黃十兩(研細)、蘇木三兩、水十餘碗(煎汁三碗)、紅花三兩(黃酒十餘碗煎汁三碗)、黑豆三碗(水煮煎汁三碗)。先將大黃末放入鍋中,加入好醋七八碗攪勻,用文武火煎熬。再加入醋二次,不停攪拌熬成膏狀,然後加入紅花、蘇木、黑豆汁,攪入大黃膏中,再用文武火煎熬成膏,再將前述藥材研末製成丸劑。每丸曬乾後重二錢,療效最佳。
此丸可治療生產困難、橫位生產、胎位不正、胎盤不下,以及產後血暈、眼花、神志錯亂、心悶口乾、寒熱如瘧疾、四肢浮腫、癲狂不語、瀉痢腹痛、大小便不通、出血不止、胸膈氣悶、嘔吐不安、咳嗽喉中如蟬鳴、面黃舌乾、鼻出血、全身長出黑點血斑等症狀。將丸藥研成細末,用黃酒送服一丸。如果孩子死在腹中,產婦必然腹部冷痛脹滿,口中吐沫,小便出血,手腳冰冷,指甲青黑,應當立即用車前子一錢(去殼炒香研末),與此丸同用熱酒服用,死胎即可排出。各種症狀服用一至兩丸,病癒即可停止。
之後服用大補丸,鞏固療效。
立效散(治產難胎衣不下)
真芝麻油、蜂蜜、童便各半茶盞,滑石二錢(研末),一起放入磁壺內,煮沸二三滾後倒入碗內,加入生雞蛋清一個,攪勻立即服用,即可促進生產。如果胎位不正,加蔥汁半茶盞,攪勻服用即可糾正胎位,療效最佳。按:藥材費用不高,卻能迅速挽救母子性命,真是良方。
芎歸補血飲
當歸、川芎、白朮(土炒)、白茯苓、陳皮、香附、童便、熟地黃、烏藥、乾薑(炒黑)、益母草、炙甘草、牡丹皮。
當歸補血湯
黃耆(蜜炒一兩)、當歸(三錢),水煎服。
失笑散
五靈脂(炒)、蒲黃(炒)各一錢,熱黃酒送服。
2. 產後類中風論
夫產後類中風有二:肝經血虛者,其外症遍身手足俱熱,面赤渴飲,口鼻中氣熱,小便黃赤。內經云:肝主筋而納血。產後陰血去多,陽火熾盛,筋無血養,以致手足屈伸不止,俗云發搐是也。治宜六味丸料,加益母草煎服,似補肝血。肝經氣虛者,其外症遍身四肢俱冷,面黃不渴,口鼻中氣寒,小便清白。
內經云:脾為太陰而主四肢。四肢俱冷,由元陽衰弱,無氣以溫之也。產時去血過多,氣無所附,以致陽隨陰衰,故四肢冷,亦發搐不止。脾胃虛陷者,補中益氣湯。脾胃虛寒者,十全大補湯。
薛立齋曰:產後類中風者,因產時去血過多,則陰精枯竭,火盛金衰木旺,無制而生風,故發搐不止,皆內傷氣血,非外感風寒也。當大補氣血,宜八珍湯加丹皮,以生陰血,不可祛風之藥。
白話文:
產後類中風主要分兩種:
第一種是肝經血虛,症狀是全身手腳發熱、臉紅口渴、呼吸灼熱、小便黃赤。這是因為肝臟主司筋脈,並儲藏血液。生產後陰血流失太多,陽火旺盛,筋脈缺乏血液滋養,導致手腳抽搐不止。治療方法是用六味地黃丸,再加入益母草煎服,以滋補肝血。
第二種是肝經氣虛,症狀是全身四肢冰冷、臉色發黃不渴、呼吸冰冷、小便清澈。這是因為脾臟主司四肢,四肢冰冷是因元氣衰弱,缺乏溫煦之氣所致。生產時失血過多,氣血不足,導致陽氣隨陰氣衰弱,因此四肢冰冷,也會有抽搐不止的情況。治療方法:脾胃虛弱者用補中益氣湯;脾胃虛寒者用十全大補湯。
薛立齋認為:產後類中風是因為生產時失血過多,導致陰精耗竭,陽火過盛,肝木太旺,失去了金的制約而導致氣血失調,因此抽搐不止。這都是內在氣血虧虛所致,不是外感風寒。治療應當大補氣血,宜用八珍湯加上丹皮,以滋養陰血,不可使用祛風的藥物。
3. 產後真中風論
夫產後氣血內虛,外為風寒濕乘虛而入皮膚經絡,則毛孔閉塞,陽氣鬱結,九竅不利,以致頭疼身疼,發熱惡寒。若傷於風,重感於寒,則四肢筋脈拘攣,無汗而惡寒。若傷於風,重感於濕則四肢筋脈軟弱,有汗而發熱。若風入於臟,則心神不寧,恍惚驚悸,隨所傷而為病。
開目為陽風,閉目為陰風。產後得此,乃氣血極虛之危症也,急以十全大補湯,大補氣血,稍佐以祛風之劑。無汗惡寒,加荊芥穗、防風各一錢。有汗發熱,加荊芥穗、軟防風各五分。痰盛加半夏一錢。心悸加白茯苓、遠志各一錢。多服求應,忌服食寒涼。
臧公三曰:產後類中風者,固宜專補氣血。即真中風者,亦當補氣血,微加祛風之藥。《內經》云:風乃氣血之虛象也。縱有外來風邪,亦是乘虛而入,若專治風,是速其危也。
白話文:
產後真中風論
產後女性氣血虛弱,外邪風寒濕趁虛而入,侵犯皮膚經絡,導致毛孔閉塞,陽氣鬱結,九竅不通,出現頭痛、身痛、發熱、惡寒等症狀。如果主要受風邪侵襲,兼受寒邪影響,則四肢筋脈拘緊,無汗且惡寒。如果主要受風邪侵襲,兼受濕邪影響,則四肢筋脈鬆軟,出汗且發熱。如果風邪侵入臟腑,則會導致心神不安、神志恍惚、驚悸,病情表現會隨受邪情況而異。
眼睛睜開是陽虛型中風,眼睛閉合是陰虛型中風。產後出現這種情況,是氣血極度虛弱的危急症狀,應立即服用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,再略加一些祛風的藥物。若無汗惡寒,可加入荊芥穗、防風各一錢;若有汗發熱,可加入荊芥穗、防風各五分;痰多者加半夏一錢;心悸者加白茯苓、遠志各一錢。需多服用以求見效,忌食寒涼食物。
臧公說:產後類似中風的症狀,固然應該著重補益氣血。即使是真正的中風,也應該補益氣血,稍微加入一些祛風的藥物。《內經》說:風邪是氣血虛弱的表現。即使有外來的風邪,也是因為身體虛弱才得以入侵。如果只治療風邪,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