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履霜集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通經論

婦人壯盛經閉者,此血實氣滯,宜專攻也,救產丸主之。虛弱經閉者,此血枯宜專補也,大補丸主之。半虛半實經閉者,宜攻補兼施之。有積塊經閉者,宜養血破積也,通經丸與救產丸主之。王節齋曰:經閉不通,多有脾胃損傷而致者,不可便認作經閉血瘀,輕用通經破血之藥通之。

須審其脾胃如何?若因飲食勞倦,損傷脾胃,少食惡食,泄瀉疼痛,或因誤服汗下攻克之藥,傷其中氣,以致血少而不行者,致宜補養脾胃,脾旺則能生血,而經通矣。丹溪曰:婦人經閉,看因何所致?而用何方以治之,不可執一。《內經》云:損其肺者,益其氣。損其心者,益其榮衛。

損脾者,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。損其肝者,緩其中。損其腎者,益其精。許鶴年曰:脾胃虛弱,不能生血而經閉者,四君子或六君子加當歸、川芎。虛寒者,加砂仁、炮姜。脾胃鬱火,銷鑠其血而經閉者,加味歸脾湯。肝脾血燥,自汗盜汗,內耗其血而經閉者,加味逍遙散。

脾胃氣血虛弱,內熱脯而經閉者,八珍湯加童便、丹皮。肺氣虛損,不能行血而經閉者,補中益氣湯。腎水虛弱,不能生肝木,血虛發熱,損傷真陰而經閉者,六味地黃丸。

臧公三曰:經云:婦人之癆,起於經閉,因血虛不榮經絡故也。蓋血虛則發熱,發熱則心傷,不能養脾,故不嗜食。脾虛則金虧,故咳嗽。金虧則腎水虛衰,木氣不榮,益發燥熱。或以為血熱,用涼藥解。不知血熱則行,血涼則凝,遂成敗症。當養脾胃滋陰血,血足而熱自退,則火不刑金,金不受克,則腎水有資,氣血漸充,經脈自通。若用破血之藥,反傷脾土,金愈虧水愈竭,骨蒸癆瘵之症成,而大費調理矣。

雖然,又當通其變治之,如服滋補藥不效,壯盛者宜服救產丸通之。何也?勞傷經閉,亦有瘀血也。瘀血不去,則新血不生,則經水不行矣。

通經益母丸

益母草上截用八兩,香附米三兩,七制,桃仁三兩去皮尖,曬乾麩炒,雙仁勿用,紅花三兩酒炒,當歸四兩酒洗,白芍四兩酒炒,白朮四兩土炒,白茯苓四兩乳拌蒸透,粉甘草三兩蜜水拌炒,陳皮三兩,丹皮三兩去骨,丹參三兩酒洗,共為末煉蜜為丸,丸重三錢,服法同前。

白話文:

通經論

婦女壯盛體質,月經閉止,這是因為血瘀氣滯,應該著重疏通,救產丸可以治療。體虛的婦女月經閉止,這是因為血虛,應該著重補血,大補丸可以治療。半虛半實的婦女月經閉止,應該同時採取攻邪補虛的方法治療。有積塊導致月經閉止的,應該養血化瘀,通經丸和救產丸可以治療。王節齋說:月經閉止不通,大多是因為脾胃受損造成的,不能一概而論為血瘀,輕易使用通經破血的藥物。

必須仔細診察脾胃的狀況。如果因為飲食勞累,損傷了脾胃,導致食慾不振、厭食、腹瀉腹痛,或者因為服用錯誤的汗藥、攻下藥,損傷了脾胃之氣,以致血少而月經不通,就應該著重補益脾胃,脾胃強健就能生血,月經自然就通了。朱丹溪說:婦女月經閉止,要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,再用相應的方劑治療,不能死守一種方法。《內經》說:肺氣受損,就益其氣;心氣受損,就益其榮衛;脾氣受損,就調整飲食,使寒溫適度;肝氣受損,就使之平和;腎氣受損,就益其精。許鶴年說:脾胃虛弱,不能生血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加當歸、川芎;如果兼有虛寒,再加砂仁、炮薑;如果脾胃有鬱火,灼傷血液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加味歸脾湯;如果肝脾血燥,自汗盜汗,耗損血液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加味逍遙散;

如果脾胃氣血虛弱,內有熱邪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八珍湯加童便、丹皮;如果肺氣虛損,不能運行血液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腎水不足,不能滋養肝木,血虛發熱,損傷陰液而導致月經閉止的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。

臧公三說:經書上說:婦女的癆病,始於月經閉止,是因為血虛不能濡養經絡造成的。因為血虛則發熱,發熱則傷及心臟,不能滋養脾臟,所以沒有食慾;脾虛則肺金受損,所以咳嗽;肺金受損則腎水虛衰,肝木不榮,更加燥熱。有些人認為是血熱,就用涼藥治療,卻不知道血熱則行,血涼則凝,反而加重病情。應該養護脾胃,滋養陰血,血足則熱自退,則火不克金,金不受克,則腎水有源,氣血漸充,經脈自然通暢。如果用破血的藥物,反而傷及脾土,肺金更加虛弱,腎水更加虧虛,就會導致骨蒸癆瘵等症狀,治療起來就更加費力了。

雖然如此,也應該根據情況靈活應變,如果服用滋補藥物無效,壯盛體質的婦女,可以用救產丸疏通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勞損導致月經閉止,也可能有瘀血,瘀血不去,新血就不能生成,月經自然就不通了。

通經益母丸

益母草上部八兩,香附米三兩(七次炮製),桃仁三兩(去皮尖,曬乾麩炒,去雙仁),紅花三兩(酒炒),當歸四兩(酒洗),白芍四兩(酒炒),白朮四兩(土炒),白茯苓四兩(乳汁拌蒸透),炙甘草三兩(蜜水拌炒),陳皮三兩,丹皮三兩(去骨),丹參三兩(酒洗),共研為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三錢,服法同前。

2. 止血論

丹溪曰:血從上竅口鼻出者,皆是陽盛陰虛,有升無降,血隨氣上,越出上竅,治法宜補陰抑陽,氣降則血自歸經矣。

許鶴年曰:婦人血崩有二:一因虛,一因熱。虛則下陷,四物加參、術之類。熱則妄行,四物加芩、連之類。若虛熱,宜服止血湯。但崩後氣血必虧,大補為主。

龔西園曰:婦人交腸病,謂糞從小便出,尿自大便出也。乃夏月伏暑而致,須用五苓散加牛膝、車前子、木通,俱令大小便各歸本臟即安。

臧公三曰:失血之症,非止一端,大概俱是熱症,但有新舊虛實之不同,或妄有寒者誤也。若新起屬實熱者,宜養血清火,止血丸主之。若日久屬虛熱者,宜溫補氣血,大補丸主之。若瘀血停滯腹疼者,宜疏通之,救產丸主之。蓋虛實不同,故治法有所異也。

止血益母丸

益母草上截用八兩,大薊用四兩陰乾,香附三兩,用童便制,丹參三兩,條芩四兩,去皮酒炒,熟地黃八兩,杵膏忌鐵,萸肉四兩去核,乾山藥四兩酒炒,白茯苓三兩,去皮蒸熟,丹皮三兩,去骨酒洗,澤瀉三兩去淨毛,煉蜜為丸,丸重三錢,服法同上。

止血湯

當歸頭一錢五分,川芎八分,白朮一錢土炒,炙草一錢,白芍一錢五分炒,黃芩八分酒炒,生地一錢酒洗,乾薑四分炒黑,升麻五分,棕灰六分存性,空心煎服。

白話文:

止血論

葉桂(丹溪)說:出血從頭面部竅穴(口鼻)出來的,都是因為陽氣過盛、陰氣不足,氣血上衝,沒有下降的趨勢,血液隨著氣往上走,從竅穴溢出。治療方法應該補益陰氣、抑制陽氣,氣機下降了,血液自然就會回到經絡了。

許鶴年說:婦女血崩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因身體虛弱導致的,一種是因體內有熱邪導致的。虛弱導致血崩,是氣血下陷,治療用四物湯加人參、白術等藥材。熱邪導致血崩,是血行妄動,治療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等藥材。如果兼有虛弱和熱邪,就應該服用止血湯。但血崩之後,氣血必定虧損,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大補氣血。

龔翔(龔西園)說:婦女的腸道疾病,指的是糞便從尿道排出,尿液從肛門排出。這大多是夏天中暑引起的,需要服用五苓散,再加入牛膝、車前子、木通,讓大小便都回到各自應有的器官,就能痊癒。

臧玉衡(臧公三)說:出血症的病因並非單一,總體來說都是熱症,但有新舊、虛實之分,誤認為是寒症的都是錯誤的。如果病程短,屬於實熱,應該養血清熱,用止血丸主治。如果病程長,屬於虛熱,應該溫補氣血,用大補丸主治。如果瘀血停滯,腹部疼痛,應該疏通瘀血,用救產丸主治。總之,由於虛實不同,治療方法也就有所不同。

止血益母丸

益母草(上半部)八兩,大薊四兩(陰乾),香附三兩(用童尿炮製),丹參三兩,黃芩四兩(去皮,酒炒),熟地黃八兩(搗成膏狀,忌用鐵器),吳茱萸肉四兩(去核),山藥四兩(酒炒),白茯苓三兩(去皮,蒸熟),丹皮三兩(去皮,酒洗),澤瀉三兩(去淨毛),煉蜜製成丸劑,每丸重三錢,服用方法同上。

止血湯

當歸尾一錢五分,川芎八分,白朮一錢(土炒),甘草一錢,白芍藥一錢五分(炒),黃芩八分(酒炒),生地黃一錢(酒洗),乾薑四分(炒黑),升麻五分,煅石灰(棕灰)六分(存性),空腹服用。

3. 赤白帶下論

丹溪曰:婦人帶下,脈宜遲緩虛小,不宜急疾緊大。或因六淫七情,或因產育房勞,或因膏梁厚味,或因服燥熱之藥,致脾胃虧損,滲入膀眺,流為稠物,故云帶也。帶有青紅黑白黃之殊,皆應五臟之色。中焦之濕熱薰蒸,則帶為腥腐之氣。凡此皆宜壯脾胃升陽氣為主,佐以各經見症之藥,俱酌加炒山梔,以解中焦之濕熱。

若傷心經,則帶色紅,逍遙散加黃連、山梔。若傷脾經,則帶色黃,六君子湯或歸脾湯加柴胡、山梔。若傷肝經,則帶色青,逍遙散加丹皮、山梔。若傷肺經,則帶色白,補中益氣湯加白茯苓、山梔。若傷腎經,則帶色黑,六味地黃丸。若氣血俱損,八珍湯。許鶴年曰:赤帶濕熱傷血分,血不足則生熱,熱逼血而錯經妄行,加味四物湯以養血。

白帶濕熱傷氣分,氣不足則生濕,濕滯氣而痰積,加味六君子湯以補氣。赤白相兼者,氣血內虛,加味八珍湯,以補氣血。

臧公三曰:脾氣不足,則不能過化津液而生濕。脾血不足,則不能滋潤一身而生熱。濕熱傷其氣血,以致陰虛陽弱,榮血不升,衛氣下陷,滲入膀胱為稠物,名之曰帶。健脾氣則濕消,養脾血則熱退,而帶有不愈者鮮矣!

白話文:

婦人白帶或赤帶,脈象應是遲緩虛弱,不應是快速有力。這些帶下,可能是因為外邪入侵、情緒影響、生產或房事過度、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或服用燥熱藥物,導致脾胃虛損,濕濁滲入膀胱,形成稠厚的液體,這就是帶下。帶下顏色有青、紅、黑、白、黃之分,都反映了五臟的狀況。中焦濕熱蒸騰,就會使帶下有腥臭味。治療原則應以健脾益胃、升提陽氣為主,並根據不同臟腑的症狀用藥,並酌情加入炒山梔子來清解中焦濕熱。

若傷及心經,帶下顏色發紅,可用逍遙散加黃連、山梔子。若傷及脾經,帶下顏色發黃,可用六君子湯或歸脾湯加柴胡、山梔子。若傷及肝經,帶下顏色發青,可用逍遙散加丹皮、山梔子。若傷及肺經,帶下顏色發白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白茯苓、山梔子。若傷及腎經,帶下顏色發黑,可用六味地黃丸。若氣血都虧損,則可用八珍湯。

赤帶是濕熱傷及血分,血虛則生熱,熱迫血行而導致經期紊亂,可用加味四物湯來養血。白帶是濕熱傷及氣分,氣虛則生濕,濕邪阻滯氣機而形成痰飲,可用加味六君子湯來補氣。赤白帶兼見者,是氣血兩虛,可用加味八珍湯來補氣血。

總之,脾氣不足,則無法運化水液,容易產生濕邪;脾血不足,則無法滋養全身,容易產生虛熱。濕熱傷及氣血,導致陰虛陽弱,血液不能上榮,衛氣下陷,滲入膀胱形成稠厚的帶下。因此,只要健脾益氣,滋養脾血,就能消除濕熱,帶下自然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