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8)

1. 癘風

癧風者,天刑之疾。陰陽肅殺之氣砭人肌膚、傷人肢體,初起白屑雲頭紫黑疙瘩、流膿;甚者,鼻崩肉陷,致死危矣。初見雲頭皮木就當施治。患者屏絕欲情、清淡飲食,十活一二,否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白癜風是一種天生的嚴重疾病。由於陰性和陽性的寒氣內侵,傷及皮膚和肢體,初期會出現白色鱗屑,紫黑色的腫塊,流膿;嚴重的會導致鼻子破損,肉體腐爛,危及生命。在早期看到白色鱗屑時就應該立即治療。患者需要戒斷**,飲食清淡,這樣纔能有十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機會活下來,否則很難治癒。

通天再造飲

鬱金(五錢),皂角刺(黑大者),大黃(煨。各一兩),白牽牛(頭尾六錢,半生半炒)

白話文:

鬱金(25克),皁角刺(黑色的大的,50克),大黃(炒過的,50克),白牽牛(頭尾各30克,一半生的,一半炒過的)
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。日未出時,無灰酒送下,面東服之。當日必利下惡物,或臭不可近,或蟲或膿如蟲。口黑色,乃是多年;赤色,乃是近者。數日後,又進一服,無蟲乃止。

白話文:

用藥量為五錢,極細碎。在太陽未出來的時候,用蒸餾酒送服,面向東方服藥。當天會有惡物排出,可能發出惡臭,或有蟲、膿液等類似蟲子的物質。如果口發黑,表示病程已久;如果發紅,表示病程較近。幾天後,再服用一劑藥,如果沒有排出蟲子,就停止服藥。

白話文:

**地骨皮:**味苦,性寒,歸肺經。具有清熱涼血、利尿排膿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、瘡瘍腫毒、尿路感染等。

苦參: 味苦,性寒,歸肝經、大腸經。具有清熱燥濕、殺蟲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、痢疾、皮膚瘙癢、蟲咬瘡等。

荊芥: 味辛,性微溫,歸肺經、膀胱經、肝經。具有解表發汗、散風清熱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頭痛、鼻塞、蕁麻疹等。

細辛: 味辛,性熱,歸肺經、膀胱經。具有溫肺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鼻塞流涕、牙痛、頭痛等。

防風: 味辛,性微溫,歸膀胱經、脾經。具有解表散風、透疹止癢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、麻疹、皮膚瘙癢等。

蒼耳子: 味苦,性溫,歸肝經、腎經。具有祛風散寒、通竅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頭痛、鼻塞、咽喉腫痛等。

上銼片,水煎熏洗遍身,血出為效。如洗,務要寬湯浸洗良久方佳,多洗數次為妙。

灸法,治大風斷根方。於大母指筋骨縫間約半寸,灸三炷香,以出毒氣。

2. 諸瘡

防風通聖散,治諸瘡腫毒神效。(方見中風。)

隔蒜灸法,治一切惡瘡毒、大痛或不痛、或麻木。如痛者,灸至不痛;不痛者,灸至知痛而止。其毒隨火而散。蓋火有暢達之義,此從治之法也,大有回生之驗。用大蒜頭切三文錢厚,安瘡頭上,用艾壯與蒜上灸之三壯,換蒜復灸。未成者即消,已成者即敗,大勢不能為害。如瘡大,用大蒜搗爛攤瘡上,將艾鋪上燒之,蒜敗再換。如不痛或不作膿,不起發或陰毒痛,更宜多灸。灸而仍不痛、不作膿者不治,此氣血虛也。

白話文:

隔蒜灸法

治療一切惡性瘡毒、疼痛或不痛,或麻木。如果有疼痛的,灸到不痛為止;沒有疼痛的,灸到有痛感為止。毒素會隨著灸火的熱力而消散。

這是因為灸火有暢通經絡的作用,所以這種治療方法能發揮很大的回生效果。

取一個大蒜瓣,切成三文錢硬幣的厚度,放在瘡口上,然後用艾灸在蒜瓣上灸三壯,換一個蒜瓣再灸。沒有形成膿瘡的,就會消散;已經形成膿瘡的,就會潰敗,不會造成大的危害。

如果瘡口比較大,可以將大蒜搗爛敷在瘡口上,然後在上面鋪上艾草條點燃,蒜瓣變黑後再換。

如果瘡口不痛或不化膿,不起發或有陰毒痛,需要多灸。但如果灸後仍然不痛、不化膿的,就不治了,因為這是氣血虛弱的表現。

蔥熨法,治虛怯人患腫塊,或痛或不痛,或風襲於經絡、肢體疼痛,或四肢筋攣骨痛;又治流注、跌撲損傷腫痛、棒打刺痛及婦人吹乳、陰症腹痛、手足厥冷並治。

白話文:

蔥熨法

用蔥治療身體虛弱、免疫力差的人出現的腫塊,有時會痛,有時不會痛。這種腫塊可能是因風寒侵襲經絡穴位導致的,也可能是身體的肢體骨骼疼痛、四肢筋骨抽搐疼痛。

此外,蔥熨法還可以用於治療流注(風濕痺痛)、跌打損傷導致的腫痛、棍棒敲打引起的刺痛、產婦因乳房脹痛導致的吹乳、婦科陰症導致的腹痛、手腳冰冷等症狀。

用蔥頭細切杵爛,炒熱敷患處,冷則易之再熨,腫痛即止,如神。

豆豉餅,治瘡瘍腫硬不潰及潰而不斂,並一切頑瘡惡瘡。

用江西豆豉為末,以唾調作餅子三文錢厚,置患處上,將艾壯灸之,干則易之。如瘡勢大及發背,用水漱口水調作餅,覆患處,以艾鋪餅上灸之。如未成即消,已成即敗,其毒勢易愈。如不效者,氣血虛也。

白話文:

把江西豆豉磨成粉末,用唾液調成三文錢硬幣厚度的餅子,敷在患處,用艾灸點燃燻烤。當餅子變乾時更換。如果是嚴重的瘡口或發背,要用漱口水和豆豉粉調成餅子,敷在患處,用艾灸餅敷在患處燻烤。如果瘡口還沒成形就消失了,或已經成形後又消失,說明毒性較弱,容易痊癒。如果無效,說明氣血虛弱。

一切無名腫毒

洪寶丹,治一切腫毒,敗血消腫,及湯燙火燒、金瘡打撲,血出不止並效。

白話文:

洪寶丹這個藥方,可以治療各種腫毒、血毒,消腫止痛,還有治療燙傷、火傷、外傷、瘀傷,以及血流不止等症狀。

天花粉(三兩),白芷(二兩),赤芍(二兩),鬱金(一兩)

白話文:

天花粉:30克 白芷:20克 赤芍:20克 鬱金:10克

上為末,熱毒用茶調,冷用酒調,塗患處。衄血不止,冷水調塗頸項上。此藥最絕血路。

三白散,治一切腫毒、諸瘡疼痛。

白芨(一兩),白蘞(一兩),白礬(煅,五錢)

白話文:

白芨(50克),白蘞(50克),白礬(煅燒過的,25克)

上為細末,用時入藥於水碗中即沉底,外用桑皮紙托水搭於患處。熱則再易。連搭連易,直待其腫處冰冷,將藥敷上,立時即消。

白話文:

藥材上半部是細碎部分,使用時加入藥水中,它會立刻沉入碗底。外用時,用桑皮紙託著藥水,敷在患處。如果藥水變熱了,就換新的。反覆敷換藥水,直到腫脹處變得很冰涼,然後敷上藥材,腫脹立刻就會消退。

千金消毒散,治一切惡瘡、無名腫毒、發背疔瘡、便毒初發,脈洪數弦實、腫甚欲作膿者。

白話文:

「千金消毒散」用於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、不明原因的腫毒、背上發作的毒瘡、便祕發作初期,脈搏洪數弦實、腫脹嚴重、即將化膿的情況。

連翹黃連,赤芍(各一錢),歸尾(一兩),金銀花(一兩),皂角刺,牡蠣大黃,天花粉,芒硝(各三錢。)

白話文:

連翹、黃連、赤芍(各6克),歸尾(30克),金銀花(30克),皁角刺、牡蠣、大黃、天花粉、芒硝(各9克)。

上銼,酒、水各半煎服。

祛毒湯,治一切無名腫毒、疼痛初起神效。

貝母,穿山甲(土炒成珠),殭蠶(各一錢),大黃(三錢,半生半熟)

上銼作劑,水煎熱,用好生酒一盞攪勻,空心熱服。渣再煎服,以利為度。

一切惡瘡洗法:

洗毒湯,治一切惡瘡疥癩。

地膚子(即掃帚子),用升半煎湯頻浴,數次漸愈。

滌法,洗諸般惡毒。

艾葉,細茶,蔥白,桃柳枝花椒

白話文:

艾草、細茶葉、蔥白、桃樹枝和柳樹枝、花椒。

上銼,水煎,入鹽少許,頻洗。

3. 杖瘡

一、杖後,即飲童便和酒一鍾,以免血攻心;再用熱豆腐鋪在杖紫色處,其氣如蒸,其腐即紫,復易之。須得紫血散盡,轉淡紅色為度。

白話文:

打完板子後,立刻喝一盅童便和酒,以防止血液衝上頭部;再用熱豆腐敷在被打得發紫的地方,豆腐會像蒸過一樣發熱變色,變紫了就換掉。直到發紫的血跡散盡,變為淡紅色纔算好。

又方,用鳳仙花科連根帶葉搗爛塗患處,如干,又塗。一夜血散即愈。如冬月無鮮的,秋間收起陰乾的為末,水調塗搽上亦效。一名金鳳花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方法是使用鳳仙花的根莖葉搗爛後塗抹患處。如果乾了,就再塗抹。一晚上後,瘀血散開就會痊癒。如果在冬天沒有新鮮的花,可以在秋天收取並陰乾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塗抹也能有效。這種花又名金鳳花。

又方,並打傷皮不破內損者,用蘿蔔搗爛奄之。

又方,用豬膽汁塗之亦好。

又方,用綠豆粉微炒、雞子清調塗上。

又方,用隔年風化石灰不拘多少,取新汲水一碗,銀簪子順攪千餘下如膏,鵝翎刷上患處即佳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方法,使用存放了一年以上的風化石灰,數量不限。取一碗新汲取的水,用銀簪子順時針攪拌一千多次,直到變成糊狀。然後用鵝毛筆刷塗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
烏龍解毒散(以杖之後服此。),如人受杖責,不拘輕重,致於伏不能起動者,及疔甲爛肉連腿腫、面青、疼痛難忍、晝夜無眠、渾身憎寒壯熱、神魂驚怖,此藥可治,即時可止疼痛,善能動履及疔甲痛腫,其效如神。

白話文:

烏龍解毒散(打完仗後服用此藥)

適用於各種程度的杖刑,導致起不來、動彈不得;以及疔瘡、爛肉遍佈腿部腫脹,面部青紫,劇烈疼痛難忍,晝夜失眠,全身畏寒高熱,精神恍惚的情況。此藥可治療以上症狀,立即止痛,並能幫助傷者走路和緩解疔瘡腫痛,效果如神。

木耳四兩,入淨沙鍋內炒焦存性為末。每服五錢,熱黃酒一碗調服。服藥後,坐待少時,其藥力行開至杖瘡上,從肉裡面往外透,如針刺癢甚,不時流血水。或以藥水洗淨,貼上膏藥,其杖處疼痛腫硬次日即消。

白話文:

使用 4 兩黑木耳,放入乾淨的砂鍋中炒焦,保留它的藥性,然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五錢,用熱黃酒一碗調和服用。服藥後靜坐片刻,藥效會發揮到皮肉受杖刑的地方,從肉裡往外透出,會有像針刺般的劇烈瘙癢感,還會不時滲出血水。可以用藥水清洗乾淨,貼上膏藥,受杖刑部位的疼痛、腫脹和硬塊會在第二天消退。

散破毆斑痕方,用熱麻油、黃酒各二碗,同煎數沸服。服畢,臥火燒熱地上一夜,疼止消腫無痕。有打傷人者,仇家陰令術士以此治之,次日驗,即無一毫傷痕。

白話文:

破腫散瘀痕方

將熱麻油和黃酒各兩碗,一起煎煮到沸騰幾次後飲用。飲用完畢,躺在火爐上燒熱的地上過一夜,腫痛就會消失,痕跡也會消除。有人毆打別人受傷,仇家暗中指使術士用此方治療,第二天檢查,就看不到一點傷痕。

散救法方

土鱉(一個,瓦上焙乾為末),沉香末(二分),銀硃(五分)

上三味為末,合一處。刑後,隨用好酒溫調服,消腫去毒止疼神效。隔宿不用。

退血止疼痛飲,治杖後腫,瘀血不散,血氣攻心,或憎寒壯熱。

白話文:

當歸尾、赤芍藥、生地黃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連翹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薄荷、枳殼、桔梗、知母、石膏、車前子、甘草

上銼劑,水煎溫服。

生血補氣湯,治杖後潰爛久不愈者。

人參白朮(炒),茯苓當歸白芍熟地黃陳皮香附,貝母(各等分),桔梗,甘草(二味減半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炒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陳皮、香附、貝母(以上各等份)、桔梗、甘草(兩味減半)

上銼劑,水煎服。寒熱往來,加柴胡地骨皮;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;膿清加黃耆;膿多加川芎;肥肉遲生,加白蘞肉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碎成粉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可以加入柴胡和地骨皮;口乾時,可以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;膿液清稀時,可以加入黃耆;膿液過多時,可以加入川芎;如果肥肉長得比較慢,可以加入白茯苓和肉桂。

棒瘡疔甲膏,止疼痛、收血水、消腫、去疔甲。

乳香沒藥孩兒茶雄黃(各三錢),輕粉(一錢),官粉(一兩),黃蠟(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乳香:3 錢
  • 沒藥:3 錢
  • 孩兒茶:3 錢
  • 雄黃:3 錢
  • 輕粉:1 錢
  • 官粉(滑石粉):1 兩
  • 黃蠟:1 兩

先將豬脂入鍋煉出油冷定,卻將諸藥研成細末,入油攪勻,隨將黃蠟化開投入一處,又攪勻,用油單紙攤成膏藥貼患處,量大小貼之。極能去疔甲、收膿水、消腫止痛。(內宜用木耳散。)先用此藥水洗,好的便快。防風、荊芥、苦參、各等分,煎水洗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豬油放入鍋中熬煉成油,冷卻後將各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油中攪拌均勻。然後將黃蠟化開加入其中,繼續攪拌均勻。用油紙攤開,將藥膏塗抹在患處,根據患處大小,貼上適當的藥膏。

此藥膏能有效治療瘡癰、排出膿液、消腫止痛。(內敷時用木耳散配合使用。)先用此藥水清洗傷口,能加快康復。

防風、荊芥、苦參藥水配方:

防風、荊芥、苦參,各等份。煎水後用於清洗傷口。

生肌散,(用前藥水洗後,摻藥。)

乳香,沒藥,孩兒茶,各等分為細末摻上,即止痛生肌。

去疔甲方,用雞子清加麝香少許,銀簪打成稀水,照疔甲處輕輕用簪子尖點上,上不多時,其疔甲化爛取去,上散藥,外貼膏藥。一日一換。化盡死肉之後,三四日換一次,不數日如初。

白話文:

去除疔瘡的藥方:

材料:雞蛋清、少許麝香、銀簪

做法:

  1. 將銀簪敲打成稀薄的液體。
  2. 在疔瘡處輕輕用簪尖點上液體。
  3. 不久後,疔瘡會化為膿爛,取掉膿爛部分。
  4. 撒上散狀藥粉,外面貼上膏藥。

用法:

  • 每天更換一次膏藥和藥粉。
  • 等到所有壞死的組織都化掉後,每三到四天更換一次膏藥和藥粉。
  • 不久後,疔瘡就會恢復如初。

鬱金膏,貼一切腫毒杖瘡。

生豬脂(熬去渣淨油一斤),鬱金(四兩),生地黃(忌犯鐵器),咀片入豬油內煎枯,去藥渣,又入淨黃蠟半斤化開,又入好潮腦一兩,瓷罐收入。每用一兩,加官粉二錢,熔化攪勻,攤油單紙上貼之。

白話文:

將生豬油熬製成純淨的油脂(一斤),加入鬱金(四兩)和生地黃(注意避免接觸鐵器),將藥材切片後放入豬油中煎至乾枯,去除藥渣。再加入融化好的淨黃蠟(半斤)和上好的麝香(一兩)。將這些材料放入瓷罐中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取一兩藥膏,加入官粉(二錢),熔化後攪拌均勻,塗抹在油紙上使用。

乳香,沒藥,密陀僧自然銅(燒紅淬二次),地龍(即蚯蚓,焙乾),木鱉子(去殼),花椒(各等分。)

白話文:

乳香、沒藥、密陀僧、純銅(燒紅後淬火兩次)、蚯蚓(烘烤乾燥)、木鱉子(去殼)、花椒(各取相等份量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一丸,以酒化下。或臨刑方用,打不覺痛,任打,血不浸心,妙不可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