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)

1. 中風

脈中風浮吉,滑兼痰氣。其或沉滑,勿以風治。或浮或沉而微而虛,扶危治痰風,未可疏。浮遲者吉,急疾者殂。

白話文:

脈象浮起而有力氣,是風邪侵入的徵兆。脈象流利滑動,兼有痰氣。如果脈象下沉且流利滑動,不要用治療風邪的方法來治。脈象有時浮起有時下沉,而且脈象微弱空虛,需要扶正氣並治療痰風,不能疏忽大意。脈象浮起且緩慢,是吉兆。脈象急促快速,是死亡的徵兆。

2. 真中風證

中風者,有真中風、有類中風之分。真中風者,中時卒倒,皆因體氣虛弱,榮衛失調,或喜怒憂思悲驚恐,或酒色勞力所傷,以致真氣耗散,腠理不密,風邪乘虛而入,乃其中也。有中腑、中臟、中血脈、氣虛、血虛之不同,因而治法亦有異也。大抵中腑可治,中臟難醫,有不治之證。

白話文:

中風分為真中風和類中風。真中風是指突然發病倒地,主要原因是身體虛弱,氣血失調,或者因情緒激動、勞累過度而導致真氣耗散,腠理虛弱,風邪趁虛而入。真中風又分中腑、中臟、中血脈、氣虛、血虛等不同類型,因此治療方法也不同。一般來說,中腑者可治,中臟者難治,有的甚至無法醫治。

凡口開手撒、眼合遺尿、吐沫直視、喉如鼾睡、肉脫筋骨痛、髮直、搖頭上攛、面赤如妝、汗綴如珠、痰喘作聲,皆不治也。若動止筋痛,是無血滋筋故痛,曰筋枯不治。

白話文:

凡是:

  • 口張開、手鬆軟無力
  • 眼睛閉合、尿液失禁
  • 吐沫一直流、直視前方
  • 喉嚨像打鼾一樣有聲音
  • 肌肉鬆弛、筋骨疼痛
  • 頭髮直立、搖頭擺腦
  • 臉色赤紅像化妝一樣
  • 汗水密佈像珍珠一樣
  • 痰鳴喘息

這些症狀,都是不治之症。

如果:

  • 活動時筋骨疼痛,是因為沒有血氣滋養筋骨,所以疼痛。
  • 這種病叫做「筋枯」,也是不治之症。

凡卒中昏倒、不醒人事、牙關緊急者,此中風痰也。(宜後方。)先用通關散吹鼻,次用吐法:吐後未醒,急灸百會、人中、頰車、合谷;即服導痰湯攝生飲。俟稍醒,其氣未盡順,痰未盡除,唯當服藿香正氣散加南星、木香防風當歸一、二劑,然後視其中某症,則當以某方治之,慎毋膠柱而鼓瑟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中風昏倒、不省人事、牙關緊閉的,是中風痰症。(適用下列方劑。)先用通關散吹鼻,然後使用催吐法:吐後如果還沒有醒來,趕緊灸百會穴、人中穴、頰車穴、合谷穴;接著服用導痰湯或攝生飲。等到略微清醒後,體內的氣還沒完全順暢,痰也沒完全去除,這時候應該服用藿香正氣散,再加入南星、木香、防風、當歸,服用一、兩劑,之後再視具體症狀,對症下藥,不要死板地使用同一個方劑。

通關散,治中風痰厥、昏迷卒倒、不省人事欲絕者。

牙皂(去皮弦一兩),生半夏藜蘆(各五錢),細辛苦參(各二錢)

白話文:

牙皁(去皮和絃,約 30 克) 生半夏(約 15 克) 藜蘆(約 15 克) 細辛(約 6 克) 苦參(約 6 克)

上為末,每用少許,吹入鼻內,候有嚏可治,無嚏不可治。

秘方,(治症同前。)用巴豆去殼,紙包捶油,去豆不用,用紙捻作條,送入鼻內,或加牙皂末尤良,或用前紙條燒煙燻入鼻內亦可。

白話文:

祕方(治療症狀同前面所述)

使用巴豆,去除外殼,用紙包起來敲打,取出巴豆後不使用。將紙捻成條狀,塞入鼻腔內。或者加入牙皁粉末,效果更佳。或者將前面所提到的紙條點燃後,將煙燻入鼻腔內也可以。

回生丹,海陵王長登亭傳治中風痰厥、不省人事。蔥管藜蘆二兩,用河水一桶,煮為汁,青礞石二兩。火煅通紅,投入汁內。如此數次,濾淨,將雄豬膽十個,取汁攪前汁內,再用重湯煮成膏;候溫,入片腦末一錢五分,裝入瓷罐內,黃蠟封口。每用黃豆大一粒,新汲水化開。男左女右,鼻孔吹進,其痰自吐。若牙關緊不能吐,將口撥開,其痰得出,任下別藥。

白話文:

回生丹

海陵王長登亭傳授治療中風痰厥、昏迷不醒的方法。

材料:

  • 蔥管藜蘆:2兩
  • 河水:1桶
  • 青礞石:2兩
  • 雄豬膽汁:10個
  • 片腦:1錢5分
  • 黃蠟

製作方法:

  1. 將蔥管藜蘆放入河水中煮沸,濾出汁液。
  2. 將青礞石加熱至通紅,放入汁液中反覆煮沸,過濾乾淨。
  3. 將雄豬膽汁加入汁液中攪拌均勻,再用沸水熬煮成膏狀。
  4. 待膏狀物冷卻後,加入片腦,裝入瓷罐中,用黃蠟封口。

使用方法:

取黃豆大小的一粒,用剛汲取的新水化開。男性從左鼻孔吹入,女性從右鼻孔吹入,痰液會自行吐出。

注意事項:

如果患者牙關緊閉,無法吐痰,則用東西撬開嘴巴,讓痰液排出。排出後再服用其他藥物。

秘方,治中風口噤、痰厥、不省人事。用桐油雞翎蘸,掃入喉中,吐痰即活。一方用膽礬一分。為末,溫黃酒調下,以吐痰為度,一方用辰砂、白礬等分,三伏內裝入豬膽內,透風處陰乾,每用一塊,涼水研化灌下。一方用皂角末五分、半夏末三分、白礬末三分為一劑,薑汁調服,探吐後,服加減導痰湯

白話文:

祕方:

適用於: 中風後嘴巴緊閉、痰多昏迷不醒。

做法:

  1. 用桐油沾雞毛,伸入喉嚨中,幫助患者吐出痰液。
  2. 藥方一:使用膽礬一錢,研磨成粉,用溫黃酒調服,直到患者吐出痰液為止。
  3. 藥方二:在三伏天內,將辰砂和白礬等量裝入豬膽內,放在通風處陰乾。每次使用一小塊,用涼水研磨後灌服。
  4. 藥方三:將皁角末、半夏末、白礬末各取五分、三分、三分,用薑汁調服。探吐後,再服用「加減導痰湯」。

加減導痰湯,治中風痰涎壅盛,不能言語,牙關緊急有熱者宜此。

南星,半夏(二藥用牙皂、白礬、生薑煎湯浸透、炒乾),白茯苓(去皮),陳皮(去白),栝蔞仁(去殼),枳實(麩炒),桔梗(去蘆),黃連(薑汁炒),黃芩(去朽),白朮(去蘆,各一錢),人參(去蘆),當歸(酒洗),木香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,

白話文:

南星、半夏(用牙皁、白礬、生薑煎湯浸泡,炒乾後使用) 白茯苓(去皮) 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 栝蔞仁(去殼) 枳實(用麩皮炒香) 桔梗(去蘆) 黃連(用薑汁炒製) 黃芩(去掉腐爛部分) 白朮(去蘆),各一錢 人參(去蘆),當歸(用酒洗過) 木香,各五分 甘草,三分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,臨服入竹瀝、薑汁同服。

白話文:

喝下一劑湯藥,裡面有兩片生薑,用開水沖泡,在喝之前加入竹瀝和薑汁一起服用。

攝生飲,治一切卒中,不論中風、中寒、中暑、中濕及痰厥、氣厥之類,不省人事,初作即用此,無熱者用此。

白話文:

「攝生飲」,用於治療一切突然發病的情況,不論是中風、中寒、中暑、中濕,以及痰厥、氣厥等導致昏迷不省人事的狀況。在發病初期即可使用此方,無熱症狀者皆可服用。

南星(濕紙裹,煨),半夏(薑湯泡),木香(各一錢五分),蒼朮(生),細辛,石菖蒲,甘草(生。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南星(用濕紙包起來,煨熟) 半夏(用薑湯泡軟) 木香(各一錢五分,約2.25公克) 蒼朮(生曬,未經處理的) 細辛 石菖蒲 甘草(生曬,未經處理的。各一錢,約1.5公克)

上銼一劑,生薑七片,水煎溫服。痰盛加全蠍炙二枚,仍先用通關散搐鼻。若牙噤者,用烏梅肉揉和南星、細辛末,以中指蘸藥擦牙自開。

白話文:

先煎服一劑以下藥物:生薑七片,用水煎煮取汁,溫熱服用。

如果痰液很多,再加入炙烤過的全蠍子兩枚,在用通關散吹鼻子。

如果牙關緊閉,用烏梅肉搗爛,與南星、細辛研磨成細末混合,用中指蘸取藥物塗抹牙齒,可以幫助張開牙關。

初中風邪,麻木疼痛者,風濕氣也,(宜後方)。

烏藥順氣散,治男婦一切風氣攻注四肢,骨節疼痛、肢體頑麻、手足癱瘓、言語謇澀、筋脈拘攣,宜先服此藥疏通氣道,然後進以風藥。蓋治風先理氣,氣順則痰消,徐理其風,庶可收效。理氣者,氣滯、氣鬱、肩膊麻痛之類,此七情也,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烏藥順氣散

功用: 治療男女一切風氣侵襲身體四肢,導致骨節疼痛、四肢麻木、手腳癱瘓、說話不清、筋脈抽搐等症狀。

用法: 先服用此藥疏通氣道,再用風藥治療。

原理: 風病的治療要先理氣,氣順則痰消,再慢慢治療風氣,這樣才能達到效果。此藥能理氣,適用於氣滯、氣鬱、肩膊麻痛等由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引起的症狀。

烏藥,陳皮(各二錢),麻黃(去節),川芎白芷,桔梗,枳殼(去穰,麩炒。各一錢),殭蠶(炒去絲),乾薑(炮,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

白話文:

烏藥、陳皮(各 12 克) 麻黃(去掉節)(12 克) 川芎、白芷、桔梗、枳殼(去核,炒麩)(各 6 克) 殭蠶(炒去絲)(2.5 克) 乾薑(炮製)(3 克) 甘草(炙烤)(1.8 克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中風一身俱麻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麥門冬,久患左癱右瘓,去麻黃加天麻、防風、羌活、半夏、南星、木香、當歸,口眼喎斜加姜炒黃連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竹瀝、薑汁,遍身疼痛加當歸、官桂、乳香沒藥;臂痛加羌活、防風、薄桂、蒼朮、紫蘇,背心痛,合行氣香蘇散加蒼朮、半夏、茯苓;腳膝浮腫加牛膝、獨活五加皮,腰痛加牛膝、杜仲、角茴,眼眩加細辛、細茶,四肢冷痹加附子、官桂;癱瘓二、三年不能行者,合和獨活寄生湯,婦人血風加防風、薄荷、荊芥;胸隔脹滿加枳實、莪朮,虛汗,去麻黃加黃耆,中風面目十指俱麻,乃氣虛也,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烏藥、麥門冬。

白話文:

原古文: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、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中風一身俱麻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麥門冬,久患左癱右瘓,去麻黃加天麻、防風、羌活、半夏、南星、木香、當歸,口眼喎斜加姜炒黃連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竹瀝、薑汁,遍身疼痛加當歸、官桂、乳香、沒藥;臂痛加羌活、防風、薄桂、蒼朮、紫蘇,背心痛,合行氣香蘇散加蒼朮、半夏、茯苓;腳膝浮腫加牛膝、獨活、五加皮,腰痛加牛膝、杜仲、角茴,眼眩加細辛、細茶,四肢冷痹加附子、官桂;癱瘓二、三年不能行者,合和獨活寄生湯,婦人血風加防風、薄荷、荊芥;胸隔脹滿加枳實、莪朮,虛汗,去麻黃加黃耆,中風面目十指俱麻,乃氣虛也,用補中益氣湯加木香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烏藥、麥門冬。

服用以下一劑藥方:生薑三片、大棗一枚,煎水溫服。中風全身麻痹時,添加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川芎、麥門冬;若長年患有左癱右瘓,則去除麻黃,添加天麻、防風、羌活、半夏、南星、木香、當歸;口眼歪斜時,添加姜炒黃連、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竹瀝、薑汁;全身疼痛時,添加當歸、肉桂、乳香、沒藥;手臂疼痛時,添加羌活、防風、薄桂、蒼朮、紫蘇;後背疼痛時,結合行氣香蘇散,添加蒼朮、半夏、茯苓;腳膝浮腫時,添加牛膝、獨活、五加皮;腰痛時,添加牛膝、杜仲、茴香;視力模糊時,添加細辛、細茶;四肢冷痺時,添加附子、肉桂;癱瘓二、三年無法行走時,結合獨活寄生湯;女性月經不調時,添加防風、薄荷、荊芥;胸隔脹滿時,添加枳實、莪朮;虛汗時,去除麻黃,添加黃芪;中風導致面部和十指麻痹時,是氣虛所致,應使用補中益氣湯,添加木香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吳茱萸、麥門冬。

風中腑者,多著四肢,手足拘急不仁,面加五色,惡風寒為在表也。

疏風湯,治風中在腑,惡風寒、拘急不仁,先用此解表,後用愈風湯調理而痊。

白話文:

疏風湯

治療風邪侵襲體內的疾病,症狀包括怕冷、身體僵硬麻木。使用此方劑祛除表證,然後再用愈風湯調理身體,達到治癒效果。

當歸,川芎,白茯苓(去皮),陳皮,半夏(薑製),烏藥,香附,白芷,羌活,防風(各八分),細辛,桂枝,甘草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川芎、白茯苓(去皮)、陳皮、半夏(薑製)、烏藥、香附、白芷、羌活、防風(各 1.6 克) 細辛、桂枝、甘草(各 0.6 克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熱服。

風中臟者,多滯九竅,唇緩、失音、耳聾、鼻塞、目瞀、二便閉塞,為在裡也。其半身不遂、口眼喎斜、語言謇澀,或癱瘓不伸,或舌強不語、痰涎壅盛、不省人事、牙關緊急,此皆中臟也;若大便閉結者,先服滋潤湯,後服愈風湯調理。

白話文:

風邪侵犯臟腑時,常常堵塞九竅,嘴脣發麻、說話困難、耳聾、鼻子不通氣、眼睛發花、大小便不通,這是因為風邪在體內所致。如果出現半身不遂、嘴角眼角歪斜、說話含糊不清、或癱瘓不能活動、或舌頭強硬不能說話、痰液壅塞、昏迷不醒、牙關緊閉等症狀,說明風邪深入臟腑。如果出現大便乾結等症狀,應先服用滋潤湯,再用愈風湯調理。

滋潤湯,治風中在臟,大便閉結。

當歸,生地黃,枳殼(去穰),厚朴(去皮),檳榔大黃火麻仁杏仁(去皮。各一錢),熟地,羌活(各七分),紅花(三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生地黃、枳殼(去除果肉)、厚朴(去除樹皮)、檳榔、大黃、火麻仁、杏仁(去除外皮)——以上各一錢(三克) 熟地、羌活——以上各七分(兩克) 紅花——三分(一克)

上銼一劑,水煎,空心溫服。如元氣虛弱,用蜜導法導之(方見傷寒)。

風中臟腑俱病者,藥必兼用,先表而後通也,然後服愈風湯調理。

愈風湯,治一切風症卒中、初中、中腑、中臟及臟腑俱中,以上數者,先宜本經藥治之,後用此方調理。

人參(去蘆,一錢二分),白朮(去蘆,一錢二分),白茯苓(去皮,一錢),當歸(酒洗,一錢二分),川芎(八分),白芍(酒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薑製,一錢),枳實(麩炒,七分),防風,羌活(各七分),甘草(三分)

白話文:

人蔘(去除根鬚,一錢二分),白朮(去除根鬚,一錢二分),白茯苓(去除外皮,一錢),當歸(用酒洗淨,一錢二分),川芎(八分),白芍(用酒炒過,一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用薑汁炮製,一錢),枳實(用麥麩炒過,七分),防風(七分),羌活(七分),甘草(三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,臨臥入竹瀝、薑汁、磨木香調服。

風中血脈者,外無六經之形症,內無便溺之阻隔,肢不能舉,口不能言,為在中也,宜:

養榮湯,治風中血脈,四肢不舉、口不能言及痰迷心竅、不省人事、舌強不能言語、痰涎壅盛、口眼喎斜、半身不遂。

白話文:

養榮湯

治療: 風邪侵襲血脈,導致四肢癱瘓、言語不清、痰迷心竅、昏迷不醒、舌頭僵硬說不出話、痰液壅盛、口齒歪斜、半身不遂。

當歸,川芎(去毛),白芍(酒炒),生地黃,麥門冬(去心),遠志甘草水泡去骨),石菖蒲(去毛),陳皮,烏藥,白茯苓(去皮),枳實(麩炒),半夏(用生薑、牙皂、白礬煎水浸二三日),南星(同上制),黃連(薑汁炒),防風,羌活,秦艽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川芎(去掉鬚毛)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生地黃、麥門冬(去掉心)、遠志(用甘草水泡軟,去掉種子)、石菖蒲(去掉鬚毛)、陳皮、烏藥、白茯苓(去掉外皮)、枳實(用麩子炒過)、半夏(用生薑、牙皁、白礬煎水浸泡兩三天)、南星(同上處理)、黃連(用薑汁炒過)、防風、羌活、秦艽、甘草(分量相等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、竹茹一團、水煎,入童便、竹瀝、薑汁少許同服。

省風清痰轉舌湯,治口眼喎斜、舌強難治。

陳皮(二錢),半夏(薑製,一錢),枳實(去殼,三分,麩炒),黃芩(酒炒,三分),防己(一錢),防風(一錢),全蠍(洗去鹽,七分),南星(薑製,二分),甘草(五分),白茯苓(八分),蟬蛻(八分),天麻(四分)

白話文:

陳皮(2錢) 半夏(用薑製過,1錢) 枳實(去殼,3分,用麩炒過) 黃芩(用酒炒過,3分) 防己(1錢) 防風(1錢) 全蠍(洗掉鹽,7分) 南星(用薑製過,2分) 甘草(5分) 白茯苓(8分) 蟬蛻(8分) 天麻(4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、竹茹一團,水煎服,為丸服亦可。

風中經絡者,則口眼喎斜也。(宜後方。)

清痰順氣湯,治口眼喎斜。

南星(薑製),栝蔞仁,貝母,陳皮,蒼朮(米泔浸,炒),官桂,防風,荊芥,黃芩(酒炒),黃連(酒炒),半夏(薑製),甘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南星(經過薑汁炮製)、栝蔞子、貝母、陳皮、蒼朮(用米湯浸泡後炒製)、官桂、防風、荊芥、黃芩(用酒炒製)、黃連(用酒炒製)、半夏(經過薑汁炮製)、甘草(各味藥材等份)

上銼,生薑三片,水煎,臨服入木香、沉香末各五分同服。

青龍散,治男子諸風,口眼喎斜、左癱右瘓、半身不遂、語言謇澀、口流涎水及婦人產後諸風、小兒急慢驚風並治。

白話文:

「青龍散」用於治療男性各種中風症狀,如口眼歪斜、左側癱瘓右側完好、半身不遂、言語不清、流口水等;同時也治療女性產後中風症狀,以及小兒急性和慢性的抽搐。(引自《金匱要略》)

川烏,南星,定粉,半夏,殭蠶,川芎,熟地黃,草烏(各四錢),蚯蚓,白芷(各二錢),白附子(二錢五分)

白話文:

川烏、南星、定粉、半夏、殭蠶、川芎、熟地黃、草烏(各 12 克) 蚯蚓、白芷(各 6 克) 白附子(7.5 克)

上俱生用。火上隔紙微炒,為細末,每服二錢或六釐,小兒二釐。初服有汗,再服無汗,臨臥黃酒調下,如前症候,先服烏藥順氣散,不可見風,戒色欲、厚味一月,其病可愈。

白話文:

上面所列的藥材均為生藥材。將藥材放在火上,隔著紙輕輕翻炒,炒至成細末。每服藥量為二錢或六釐,兒童為二釐。第一次服用後會出汗,第二次服用後就不會出汗了。在睡前用黃酒送服。如果症狀如前所述,先服用烏藥順氣散,服用期間不能見風,戒除房事、厚味食品一個月,病症即可痊癒。

一方外用白鱔一條,裝入竹管內,尾上用針深刺出血,血攤絹帛上,乘熱貼在病人如歪向左貼右邊,歪向右貼左邊,立時即正,正即洗去,效。

白話文:

取一條外敷用的白鱔,放入竹管內,用針深刺其尾部放血。將血滴在布上,趁熱敷在病人身上。若歪向左側,就貼在右側,若歪向右側,就貼在左側。馬上就能矯正姿態,糾正後立即洗去,效果很好。

左半身不遂、手足癱瘓者,屬血虛與死血也。(宜後方。)

加減潤燥湯,治中風左半身不遂、手足癱瘓及語言費力、呵欠噴嚏、面目口眼喎斜寬弛、頭目眩暈、痰火熾盛、筋骨時痛、頭或痛、心悸。

白話文:

加味潤燥湯

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左側身體癱瘓、四肢麻痺、言語困難、打噴嚏打呵欠、面部口眼歪斜鬆弛、頭暈目眩、痰火旺盛、筋骨時常疼痛、頭痛或心悸的症狀。

當歸(一錢二分),川芎(一錢),白芍(酒炒,二錢),生地黃(酒炒,八分),熟地黃(薑汁炒,八分),白朮(去蘆,一錢),白茯苓(去皮,一錢),南星(薑汁炒,一錢),半夏(薑汁炒,一錢),陳皮(鹽水洗,八分),桃仁(去皮,六分),紅花(酒洗,四分),天麻(一錢),羌活(六分),防風(六分),黃芩(酒炒,八分),酸棗仁(炒,八分),黃柏(去皮,酒炒,三分),薄桂(六分),甘草(炙,四分),牛膝(去蘆、酒洗、八分)

白話文:

當歸(6克),川芎(5克),白芍(酒炒,10克),生地黃(酒炒,4克),熟地黃(薑汁炒,4克),白朮(去蘆,5克),白茯苓(去皮,5克),南星(薑汁炒,5克),半夏(薑汁炒,5克),陳皮(鹽水洗,4克),桃仁(去皮,3克),紅花(酒洗,2克),天麻(5克),羌活(3克),防風(3克),黃芩(酒炒,4克),酸棗仁(炒,4克),黃柏(去皮,酒炒,1.5克),肉桂(3克),甘草(炙,2克),牛膝(去蘆,酒洗,4克)

上銼一劑,水煎,入竹瀝、薑汁少許,溫服。手不遂,倍黃芩、薄桂;足不遂,倍黃柏、牛膝。

上半身不遂、手足癱瘓者,屬氣虛與濕痰也。(宜後方。)

加減除濕湯,治中風右半身不遂、手足癱瘓及筋骨疼痛。

人參(去蘆,八分),白朮(去蘆,一錢二分),白茯苓,當歸(酒洗。各一錢),川芎(八分),赤芍(一錢),陳皮(去白,一錢),半夏(薑製,一錢),蒼朮(米泔制,一錢),烏藥(一錢),枳殼(麩炒,一錢),白芷(九分),桔梗(八分),黃連(酒炒,一錢),黃芩(酒炒,一錢),羌活(一錢),防風(八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(去掉鬚根,8分) 白朮(去掉皮,1錢2分) 白茯苓(1錢) 當歸(用酒洗,1錢) 川芎(8分) 赤芍(1錢) 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,1錢) 半夏(用薑炮製,1錢) 蒼朮(用米湯浸泡,1錢) 烏藥(1錢) 枳殼(用麩皮炒,1錢) 白芷(9分) 桔梗(8分) 黃連(用酒炒,1錢) 黃芩(用酒炒,1錢) 羌活(1錢) 防風(8分) 甘草(5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身痛加薑黃;腳痛加牛膝、防己、威靈仙

白話文:

現在開立第一劑藥方:

  • 生薑三片,放入水中煮,溫熱後服用。
  • 如果身體疼痛,可以加入薑黃。
  • 如果腳部疼痛,可以加入牛膝、防己、威靈仙。

左右手足皆癱瘓,此血氣之大虛也。(宜後方。)

加味大補湯,黃耆(蜜炙),人參(去蘆),白朮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(酒洗),川芎,白芍(酒炒),大附子(麵裹煨去皮臍),沉香,木香(各三分),川烏,牛膝(去蘆,酒洗),杜仲(去蘆,酒洗),木瓜,防風(去蘆),羌活,獨活,薏苡仁(各五分),肉桂,甘草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加味大補湯

  • 黃耆(先用蜂蜜炙過)
  • 人參(去掉蘆頭)
  • 白朮(去掉蘆頭)
  • 白茯苓(去掉外皮)
  • 當歸(用酒洗淨)
  • 川芎
  • 白芍(用酒炒過)
  • 大附子(用麵團包裹,煨熟後去掉外皮及臍)
  • 沉香
  • 木香(各取三分)
  • 川烏
  • 牛膝(去掉蘆頭,用酒洗淨)
  • 杜仲(去掉蘆頭,用酒洗淨)
  • 木瓜
  • 防風(去掉蘆頭)
  • 羌活
  • 獨活
  • 薏苡仁(各取五分)
  • 肉桂
  • 甘草(各取三分)

上銼一劑,薑棗煎服。

中風手足癱瘓、口喎語澀等症,屬血虛而火盛者,宜清補也。(宜後方。)

奪命還真丹,治中風半身不遂、手足癱瘓、口眼喎斜、語言謇澀、一切諸風痰火,氣鬱濕熱疼痛,驚癇之疾。

白話文:

奪命還真丹,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身體一側癱瘓、手腳癱瘓、嘴巴和眼睛歪斜、說話不清、各種風、痰、火、氣滯、濕熱導致的疼痛,以及驚厥癲癇等疾病。

當歸(酒洗,一兩),川芎(五錢),白芍(酒炒,一兩),熟地黃(五錢),生地黃(五錢),人參(去蘆,七錢),白朮(去蘆,七錢半),陳皮(去白,五錢),白茯苓(去皮,一兩),半夏(薑製,一兩),枳殼(麩炒,一兩),桔梗(去蘆,一兩),木香(七錢五分),官桂(五錢),全蠍(去毒,五錢),天麻(七錢五分),防風(去蘆,一兩),殭蠶(炒,五錢),羌活(一兩五錢),獨活(七錢五分),藁本(七錢五分),細辛(三錢),薄荷葉(一兩),菊花(五錢),知母(一兩),軟石膏(一兩),柴胡(一兩),黃芩(五錢),黃連(五錢),地骨皮(五錢),蔓荊子(五錢),菟絲子(酒製,七錢五分),小茴(酒炒,一兩),杜仲(酒炒,一兩),麻黃(一兩),蛤蚧(酥炙,一兩),甘草(一兩)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

當歸(一兩,用酒洗過),川芎(五錢),白芍(一兩,用酒炒過),熟地黃(五錢),生地黃(五錢),人參(七錢,去掉根須),白朮(七錢半,去掉根須),陳皮(五錢,去掉白色內膜),白茯苓(一兩,去掉外皮),半夏(一兩,用生薑製過),枳殼(一兩,用麩皮炒過),桔梗(一兩,去掉根須),木香(七錢五分),官桂(五錢),全蠍(五錢,去掉毒刺),天麻(七錢五分),防風(一兩,去掉根須),殭蠶(五錢,炒過),羌活(一兩五錢),獨活(七錢五分),藁本(七錢五分),細辛(三錢),薄荷葉(一兩),菊花(五錢),知母(一兩),軟石膏(一兩),柴胡(一兩),黃芩(五錢),黃連(五錢),地骨皮(五錢),蔓荊子(五錢),菟絲子(七錢五分,用酒製過),小茴(一兩,用酒炒過),杜仲(一兩,用酒炒過),麻黃(一兩),蛤蚧(一兩,酥油烘焙過),甘草(一兩)

當歸(一兩,用酒洗過),川芎(五錢),白芍(一兩,用酒炒過),熟地黃(五錢),生地黃(五錢),人參(七錢,去掉根須),白朮(七錢半,去掉根須),陳皮(五錢,去掉白色內膜),茯苓(一兩,去掉外皮),半夏(一兩,用生薑製過),枳殼(一兩,用麩皮炒過),桔梗(一兩,去掉根須),木香(七錢五分),桂皮(五錢),全蠍(五錢,去掉毒刺),天麻(七錢五分),防風(一兩,去掉根須),殭蠶(五錢,炒過),羌活(一兩五錢),獨活(七錢五分),藁本(七錢五分),細辛(三錢),薄荷葉(一兩),菊花(五錢),知母(一兩),石膏粉(一兩),柴胡(一兩),黃芩(五錢),黃連(五錢),地骨皮(五錢),蔓荊子(五錢),菟絲子(七錢五分,用酒製過),茴香(一兩,用酒炒過),杜仲(一兩,用酒炒過),麻黃(一兩),蛤蚧(一兩,酥油烘焙過),甘草(一兩)

上三十七味為末,煉蜜為丸如彈子大,金箔為衣。每服一丸,細嚼茶酒任下。如中風癱瘓癩疾,茶酒下,如遍身筋骨疼痛及心氣痛及不省人事,熱醋下;如洗頭風及暗風,茶清下;如驚癇口吐涎沫,溫酒下,如婦人胎前產後、經水不調,酒煎香附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 37 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像彈珠大小的丸子,再包裹上金箔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後,視情況搭配不同的飲品服用。如果身體中風、癱瘓、患有麻風等疾病,則搭配茶酒服用;如果全身筋骨疼痛、心臟疼痛、神志不清,則搭配熱醋服用;如果患有頭痛頭暈、暗病,則搭配清茶服用;如果發生驚厥、口吐白沫,則搭配溫酒服用;如果女性在懷孕前或產後、經期不調,則搭配香附湯(用酒煎煮)服用。

按:上方以羌活愈風湯為本,最能行導諸經,滋養氣血,使陰陽無偏勝。久服,大風悉去,始終調理之良劑也。

中風手足癱瘓、舌強言謇等症,屬虛熱者,宜滋補也。(宜後方。)

健步虎潛丸,治中風癱瘓、手足不能動、舌強謇於言。

黃耆(鹽水炒),當歸(酒洗),枸杞子(酒洗),龜板(酥炙,一兩),知母(人乳汁、鹽、酒炒),牛膝(去蘆,酒洗),白朮(去蘆),白芍(鹽、酒炒),生地黃,熟地黃,虎脛骨(酥炙),杜仲(薑、酒炒),人參(去蘆二兩),破故紙(鹽、酒炒、一兩),麥門冬(水泡去心,一兩),白茯苓(去皮、木),木瓜,石菖蒲(去毛),酸棗仁,遠志(甘草水泡去心),薏苡仁(炒),羌活(酒洗)獨活(酒洗),防風(酒洗。

白話文:

  • 黃耆(用鹽水炒)
  • 當歸(用酒洗)
  • 枸杞子(用酒洗)
  • 龜板(用酥炙,1兩)
  • 知母(用人乳汁、鹽和酒炒)
  • 牛膝(去除蘆頭,用酒洗)
  • 白朮(去除蘆頭)
  • 白芍(用鹽和酒炒)
  • 生地黃
  • 熟地黃
  • 虎脛骨(用酥炙)
  • 杜仲(用薑和酒炒)
  • 人參(去除蘆頭,2兩)
  • 破故紙(用鹽和酒炒,1兩)
  • 麥門冬(用清水浸泡,去除中心,1兩)
  • 白茯苓(去除外皮和木質)
  • 木瓜
  • 石菖蒲(去除毛髮)
  • 酸棗仁
  • 遠志(用甘草水浸泡,去除中心)
  • 薏苡仁(炒過)
  • 羌活(用酒洗)
  • 獨活(用酒洗)
  • 防風(用酒洗)

各一兩),黃柏(人乳汁、鹽、酒炒,二兩),五味子,沉香,大附子(童便浸透,麵裹煨去皮臍,切四片,又將童便浸煮乾。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各一兩:黃柏(用人乳汁、鹽、酒炒過,二兩) 五味子、沉香、大附子(浸泡在童便中,用麵粉包裹後烘烤,去除外皮和肚臍,切成四片,再用童便浸泡煮乾。各五錢)

上為末,煉蜜和豬脊髓五條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溫湯或酒送下。

中風手足癱瘓、半身痿弱不能動履等症,屬虛寒者,宜溫補也。(宜後方。)

鹿角霜丸,治虛損半身痿弱,或二三年不能動履者。

黃耆(蜜水炒,三兩),人參(去蘆,二兩),白茯苓(去皮,三兩),白朮(去蘆,二兩),當歸(酒洗,三兩),川芎(二兩),白芍(酒炒、二兩),熟地黃(酒蒸,二兩),蒼朮(米泔水浸,二兩),肉桂(一兩),破故紙(酒炒,二兩),小茴(酒炒,一兩),肉蓯蓉(酒洗,兩半),木瓜(一兩五錢),牛膝(去蘆,一兩),杜仲(酒炒,二兩),檳榔(一兩),木香(二錢),烏藥(炒,一兩半),續斷(一兩),虎脛骨(酥炙,兩半),防風(一兩半),羌活(一兩),獨活(一兩),甘草(生,五錢),大附子(童便浸濕,和麵包煨,去皮尖,一兩鹿角霜一斤),川烏(炮、去皮尖,一兩半)

白話文:

黃耆(用蜂蜜水炒,三兩),人參(去掉根須,二兩),白茯苓(去掉外皮,三兩),白朮(去掉根須,二兩),當歸(用酒清洗,三兩),川芎(二兩),白芍(用酒炒,二兩),熟地黃(用酒蒸,二兩),蒼朮(用大米水浸泡,二兩),肉桂(一兩),破故紙(用酒炒,二兩),小茴香(用酒炒,一兩),肉蓯蓉(用酒清洗,兩半),木瓜(一兩五錢),牛膝(去掉根須,一兩),杜仲(用酒炒,二兩),檳榔(一兩),木香(二錢),烏藥(炒過,一兩半),續斷(一兩),虎脛骨(用酥油烤,兩半),防風(一兩半),羌活(一兩),獨活(一兩),甘草(生用,五錢),大附子(用童便浸濕,用麵包包裹煨製,去掉皮尖,一兩鹿角霜一斤),川烏(炮製後,去掉皮尖,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好酒煮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米湯、酒亦可下。

中風手足癱瘓等症,屬風寒濕痹者,宜祛除也。(宜後方。)

蜜桃酥,治男婦久患風寒濕痹,左癱右瘓。

當歸,川芎,白芍,生地黃(各一兩),人參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,三錢),白朮(去蘆),陳皮,半夏(姜炒),厚朴(姜炒),蒼朮(米泔浸二日),香附,枳殼(去穰。各一兩),烏藥,砂仁,杏仁(去皮尖),木香,沉香(各五錢)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五味子,破故紙,小茴,牛膝(去蘆),枸杞子,川椒,何首烏,肉蓯蓉,川烏(泡去皮尖),草烏(泡去皮尖。

白話文:

  • 當歸 1 兩
  • 川芎 1 兩
  • 白芍 1 兩
  • 生地黃 1 兩
  • 人參(去蘆)
  • 白茯苓(去皮)3 錢
  • 白朮(去蘆)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(姜炒)
  • 厚朴(姜炒)
  • 蒼朮(米泔浸 2 天)
  • 香附 1 兩
  • 枳殼(去瓤)1 兩
  • 烏藥 5 錢
  • 砂仁 5 錢
  • 杏仁(去皮尖)5 錢
  • 木香 5 錢
  • 沉香 5 錢
  • 天門冬(去心)
  • 麥門冬(去心)
  • 五味子
  • 破故紙
  • 小茴
  • 牛膝(去蘆)
  • 枸杞子
  • 川椒
  • 何首烏
  • 肉蓯蓉
  • 川烏(泡去皮尖)
  • 草烏(泡去皮尖)

各五錢),細辛,白芷,麻黃,防風,羌活,獨活,乾薑,官桂,甘草(各一兩),五加皮(五錢),小紅棗(八兩),北蜜(八兩)胡桃肉(八兩,泡去皮),真酥油(八兩)

白話文:

細辛、白芷、麻黃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乾薑、官桂、甘草各一兩;五加皮五錢;小紅棗八兩;北蜜八兩;胡桃肉八兩(泡去皮);真酥油八兩

上共四十四味,俱銼片,用生絹袋盛之。用好酒一大金華壇浸藥三日,封固放鍋內懸胎煮三個時辰,取出埋土中三日出火毒。每日空心服三盞,日進三服。其藥渣曬乾為末,本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錢丸,空心本酒下。

白話文:

所有共 44 味藥材,全部切碎放入生絲袋中。用一大壇好酒浸泡藥材三天,封口後放入鍋中懸吊煮三小時,取出後埋入土中三天以去除火毒。每天早上空腹服藥三次,每次三小碗。將藥渣曬乾磨成粉末,用浸泡藥材的酒調成糊狀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三錢丸,用浸泡藥材的酒送服。

仙傳藥酒,治男婦左癱右瘓、口眼喎斜、手足頑麻、筋骨疼痛、一切諸風、痔漏、寒濕腳氣、疝氣、十膈五噎、胎前產後、子宮久冷、赤白帶下、不受胎孕、經水不調、氣滯痞塊,其功不能盡述。

白話文:

《仙傳藥酒方》中記載的藥酒配方,可以治療男女出現半邊癱瘓、臉部歪斜、手腳麻木、筋骨疼痛等各種風濕疾病、痔瘡、腳氣、疝氣、各種胸悶、喉嚨阻塞、懷孕生產前後問題、子宮虛寒、白帶或血帶異常、不孕症、月經不調、氣滯脹悶等症狀。其功效之多,難以一一細數。

茯神(去皮木),陳皮,枳殼(去穰),青皮(去穰),牛膝(去蘆),熟地黃,肉蓯蓉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,山藥吳茱萸,防風,人參(去蘆),沉香,廣木香,丁香,乳香(去蘆,各七錢),沒藥,宿砂,小茴,大茴,紅豆,白朮(去蘆),草果,黃芩,杏仁,甘草,豬苓,黃耆,三稜,莪朮,半夏(薑製),南星(薑製),牡丹皮,檳榔,青木香,官桂,大腹皮澤瀉,天門冬(去心),梔子紅曲白花蛇(砂土炒。

白話文:

  • 茯苓:去皮,曬乾
  • 陳皮:曬乾的橘子皮
  • 枳殼:去瓤,曬乾
  • 青皮:去瓤,曬乾
  • 牛膝:去蘆葦根,曬乾
  • 熟地黃:曬乾的生地黃
  • 肉蓯蓉:曬乾的肉蓯蓉
  • 白茯苓:去皮,曬乾
  • 當歸:曬乾的當歸
  • 山藥:曬乾的山藥
  • 吳茱萸:曬乾的吳茱萸
  • 防風:曬乾的防風
  • 人參:去蘆葦根,曬乾
  • 沉香:曬乾的沉香
  • 廣木香:曬乾的廣木香
  • 丁香:曬乾的丁香
  • 乳香:去蘆葦根,各七錢,曬乾
  • 沒藥:曬乾的沒藥
  • 宿砂:曬乾的宿砂
  • 小茴:曬乾的小茴香
  • 大茴:曬乾的大茴香
  • 紅豆:曬乾的紅豆
  • 白朮:去蘆葦根,曬乾
  • 草果:曬乾的草果
  • 黃芩:曬乾的黃芩
  • 杏仁:曬乾的杏仁
  • 甘草:曬乾的甘草
  • 豬苓:曬乾的豬苓
  • 黃耆:曬乾的黃耆
  • 三稜:曬乾的三稜
  • 莪朮:曬乾的莪朮
  • 半夏:用薑汁炮製的半夏
  • 南星:用薑汁炮製的南星
  • 牡丹皮:曬乾的牡丹皮
  • 檳榔:曬乾的檳榔
  • 青木香:曬乾的青木香
  • 官桂:曬乾的桂皮
  • 大腹皮:曬乾的大腹皮
  • 澤瀉:曬乾的澤瀉
  • 天門冬:去中心,曬乾
  • 梔子:曬乾的梔子
  • 紅曲:曬乾的紅曲
  • 白花蛇:在砂鍋中用土炒制的蛇

各五錢),荊芥穗,蒼朮,川烏(火炮),白芍,桂皮,知母(酒洗),細辛,貝母(去心),麻黃(去節),麥門冬(去心),草烏(火炮。各三錢),藿香山楂,白芷,白附子,軟石膏,羌活,薄荷,木瓜,木通葛根山茱萸(去核),獨活(各四錢),香附,破故紙(炒),虎脛骨(酥炙),天麻,枸杞子,川芎(六錢),良薑(二錢半),川椒(二錢)

白話文:

各5克:荊芥穗、蒼朮、川烏(炮製)、白芍、桂皮、知母(用酒洗過)、細辛、貝母(去心)、麻黃(去節)、麥門冬(去心)、草烏(炮製)各3克:藿香、山楂、白芷、白附子、軟石膏、羌活、薄荷、木瓜、木通、葛根、山茱萸(去核)、獨活各4克:香附、破故紙(炒過)、虎脛骨(酥炙過)、天麻、枸杞子、川芎6克,良薑2.5克,川椒2克

上七十四味,修合一處,將藥絹袋裝盛,外用蜂蜜、核桃仁、紅棗去子各一斤,同小黃米燒酒,共裝入一大壇內,竹葉封固。七日下鍋煮三炷香取出,土埋二七去火毒,每早用一小鐘,久服有功,四十以上者方可用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七十四種藥材混合在一起,裝入藥袋中。另外準備蜂蜜、核桃仁、去核紅棗各一斤,以及小黃米和燒酒,一起放入一個大壇中,用竹葉封緊。七天後放入鍋中煮三炷香的時間後取出,埋入土中二十七天,以去除火毒。每天早晨服用一小杯,長期服用有效,但僅適用於四十歲以上的人羣。

中風一切實熱,舌強口噤、譫妄驚狂、二便閉澀者,宜解表而通里也。(宜後方。)

防風通聖散,治中風一切風熱,大便閉結、小便赤澀、頭面生瘡、眼目赤痛,或熱生風舌強口噤,或鼻生紫赤、風刺隱疹而為肺風,或成風厲而世呼為大風,或腸風而為痔漏,或腸鬱而為諸熱譫妄驚狂,並皆治之,神效。

白話文:

防風通聖散,治療中風引起的各種風熱症狀,包括:大便不通、小便發紅刺痛、頭面生瘡、眼睛發紅疼痛。此外,還能治療熱證引起的風舌強口不能言語、鼻子發紫變紅、風刺導致的隱疹轉為肺風、風厲導致的被稱為大風的疾病、腸胃風熱導致的痔瘡和漏膿、腸胃鬱熱導致的神經錯亂、胡言亂語、發狂等症狀。服用此藥效用顯著。

防風,川芎,當歸,白芍,連翹,薄荷,麻黃(各四分),石膏,桔梗,黃芩(各八分),白朮,桅子,荊芥(各三分),滑石(二錢二分),芒硝(四分),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防風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連翹、薄荷、麻黃:各 4 克 石膏、桔梗、黃芩:各 8 克 白朮、桅子、荊芥:各 3 克 滑石:22 克 芒硝:4 克 甘草:10 克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其大黃、芒硝、麻黃三味,對症旋入。自利去硝黃,自汗去麻黃。

一飲酒中風,身熱頭疼如破者,加黃連、蔥白煎服立愈,慎勿用麻黃、桂枝解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喝了酒後中風,身體發熱,頭疼劇烈,如同要裂開一般,此時應添加黃連、蔥白煎服,即可立竿見影。但切記不可使用麻黃、桂枝來解除症狀。

一風寒於肺,咳嗽喘急,每一兩加半夏、桔梗、紫菀(各二錢)

一、解利四時傷寒,內外兩傷,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、蔥白十根、豆豉一合,生薑五錢、水一大碗,煎五七沸,溫服一半,以鵝翎探之即吐,吐後更服一半,汗出立解。

白話文:

治腹瀉四季感冒,裡外受傷,每劑加益元散一兩,蔥白十根,豆豉一合,生薑五錢,水一大碗,煎煮五至七次滾開,溫服一半,用鵝毛探喉嚨讓患者嘔吐,嘔吐後再服另一半,汗出立癒。

一頭旋胸熱、鼻塞濁涕時下,每一兩加薄荷、黃連各二錢半。《內經》云:膽移熱於腦,則辛頞鼻淵,鼻淵者,濁涕下不已也。王注曰:腦液下滲,則為濁涕,涕下不已,如彼水泉,故曰鼻淵也。此為足太陽與陽明脈俱盛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頭頂有旋毛,胸口發熱,鼻塞有渾濁鼻涕流出時,每次加入薄荷、黃連各二錢半。

《內經》說:膽熱上移到腦部,就會出現辛辣鼻息和鼻淵(鼻淵是指渾濁鼻涕不斷流出)。

王注說:腦液滲漏,就會形成渾濁鼻涕,鼻涕流個不停,就像泉水不斷湧出,所以稱為鼻淵。這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經和陽明胃經都太盛的緣故。

一、風熱上攻,頭目昏眩悶痛,痰喘咳嗽,去麻黃、芒硝、加菊花、人參、砂仁、寒水石

白話文:

當風邪和熱氣上攻時,會導致頭部昏沉、疼痛,並伴有痰喘和咳嗽。治療時,可以去除麻黃和芒硝,並添加菊花、人參、砂仁和寒水石。

一、耳鳴因酒遏者,加柴胡、枳殼、桔梗、青皮、南星、荊芥。

一眼目赤腫,風熱爛弦,內外瘴翳、羞明怕日、倒睫出淚、兩瞼赤爛、紅筋瘀血,加菊花、細辛、羌活、獨活、蒺藜、木賊、蔓荊子、草決明、玄參、蟬蛻、生薑煎服。

白話文:

如果只有一隻眼睛發紅腫脹,這是因為風熱導致眼部的血管破裂,眼內外都有感染,使得眼睛畏光怕曬,睫毛倒生導致流淚,上下眼瞼發紅潰爛,布滿血絲,可以加入菊花、細辛、羌活、獨活、蒺藜、木賊、蔓荊子、草決明、玄參、蟬蛻、生薑一起煎服來治療。

一、小便淋閉,去麻黃加滑石、連翹煎藥湯調木香末二錢;麻黃主表,不宜里故去之。

一、腰脅走注疼痛,加芒硝、石膏、當歸、甘草,一服各二錢,調車前子末、海金沙末各一錢。《內經》云:腰者腎之府。

白話文:

腰部兩側疼痛,可加入芒硝、石膏、當歸、甘草,每味藥兩錢,攪拌車前子末和海金沙末,各一錢。

《內經》說:腰部是腎臟的住所。

一、破傷風者,如在表則辛以散之,在裡則苦以下之兼散之,汗下之後,通利血氣祛除風邪者,每一兩內加荊芥穗、大黃各二錢,調全蠍末一錢、羌活末一錢。

白話文:

一、破傷風: 如果症狀表現於體表,使用辛散藥物驅散;如果症狀表現於體內,使用苦寒藥物瀉下兼驅散;在發汗和瀉下後,為了暢通氣血、祛除風邪,每兩藥中加入荊芥穗和大黃各二錢,調入全蠍末一錢、羌活末一錢。

一、小兒諸風抽搐、急慢驚風、大便閉結、邪熱暴甚、腸胃乾澀、寢汗咬牙、目睛上竄、睡語不安、轉筋驚悸、肌肉蠕動,每一兩加大黃一錢、梔子二錢,調茯苓末二錢。

白話文:

對於小兒出現的各種風症導致的抽搐、急性或慢性的驚風、大便不通、體內熱邪嚴重、腸胃乾燥、睡覺時出汗並咬牙、眼睛向上翻、睡覺時說胡話、睡眠不安、抽筋受驚、肌肉抽動等症狀,每兩劑藥中加入生大黃一錢、梔子二錢,並調和茯苓粉二錢服用。

一、肌肉蠕動者,調羌活末一錢。經曰:肌肉蠕動,命曰微風。

一、打撲傷損,肢節疼痛、腹中惡血不下,每一兩加當歸、大黃各三錢半,調乳香、沒藥各二錢。

一、癰疽惡瘡腫毒,本方一兩,倍連翹、當歸,加黃連、茯苓、黃耆、人參、木香、白芷、金銀花牡蠣各半兩,名滕黃飲子。如瘡在上,加當歸用酒浸。

白話文:

對於惡性腫瘤和毒瘡,使用本方藥劑一兩,再增加兩倍的連翹和當歸,並加入等量的黃連、茯苓、黃耆、人參、木香、白芷、金銀花和牡蠣,名為「滕黃飲」。如果腫瘤位於上半身,需增加當歸並浸泡於酒中。

一、發斑熱,本方一兩,加黃連五錢。

一勞汗當風,汗出為鼓,郁乃痤,勞出於玄府,脂液所凝,去芒硝倍加芍藥、當歸,發散玄府之風,當調其榮衛,俗云風刺。一生隱疹,或赤或白,麻黃、豆豉、蔥白出其汗,麻黃去節,並去芒硝咸走血而內凝,故不發汗,還依前方中加四物湯黃連解毒湯,三藥合而服之,日二服,故《內經》曰:以苦發之,謂熱在肌表達內也。一氣逆者,調木香末一錢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當身體勞累出汗時,遇風吹後汗孔閉塞,汗液無法排出,會導致痤瘡。如果過度勞累,體內陰津耗損,油脂凝結成塊,可以用芒硝和芍藥、當歸加倍,發散體內鬱風。同時也需要調理氣血,俗稱"風刺"。

  2. 長期出現皮疹,有的發紅有的發白,可以用麻黃、豆豉、蔥白來發汗祛除。麻黃去節,並去除芒硝,因為它們會使血液向內凝結,所以不能用來發汗。還需要根據上述方法,加入四物湯和黃連解毒湯,三種藥一起服用,每天兩次。

  3. 《內經》中說:"以苦發之,謂熱在肌表達內也。"這意思是,如果身體內熱,會發作於皮膚。如果出現氣逆,可以服用木香末一錢。

一痢後鶴膝風良驗。

中三十六種風症者,宜專攻也,(俱宜後方)。

愈風丹,治三十六種風。

蒼朮(酒浸),香白芷,南川烏(火炮),南草烏(火炮。各四兩),天麻,當歸(酒洗),防風,何首烏(火炮),荊芥穗,麻黃(去根節),石斛(去根,酒洗),甘草(各一兩),南芎(五錢)

白話文:

蒼朮(泡過酒),香附子,南川烏(炮製過),南草烏(炮製過。各4兩),天麻,當歸(泡過酒),防風,何首烏(炮製過),荊芥穗,麻黃(去除根節),石斛(去除根,泡過酒),甘草(各1兩),南芎(5錢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茶清下。勿見風,忌豬肉、雀肉三日。急悶風,茶清下,產後咳嗽肺風,紅花湯下;遍身筋骨疼痛,乳香湯下;腰疼耳聾腎氣風,荊芥湯下;眉毛脫落大風,天麻湯下;口發狂言氣心風,硃砂湯下;十指斷裂,鹽湯下;飲食無味,皂角湯下;遍身疥癬肺風,茶下;口眼喎斜,茶湯下;迎風冷淚,米泔湯下;手足皮腫,天麻湯下;大腸下血,燒獨蒜湯下,心胸悶、胸膈噎塞,薑湯下;發狂吐沫,荊芥湯下;婦人黃腫,當歸湯下;五般色淋,鹽湯下;鼻生赤點,蔥湯下;手足熱困,蘇木湯下;發須脫落,鹽湯下;小兒臍風撮口,硃砂湯下;耳作蟬聲,川椒湯下;口吐酸水,茴香湯下;膀胱疼痛,艾醋湯下;起坐艱難,地黃湯下;偏正頭痛,茶湯下;眼跳熱癢,米湯下;小兒急慢驚風,金煎湯下;手足麻痹,石榴皮湯下;小兒吐蟲,皂角湯下;婦人赤白帶下,甘草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材料研磨細緻,加入蜂蜜製成彈珠大小的丸劑。

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一丸,睡前用清茶送服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避免接觸風寒。
  • 服用後三天內忌食豬肉和鳥肉。

不同症狀的特殊服用方法:

  • 呼吸急促、胸悶:用清茶送服。
  • 產後咳嗽、肺氣過盛:用紅花湯送服。
  • 全身筋骨疼痛:用乳香湯送服。
  • 腰痛、耳聾、腎虛引起的風氣:用荊芥湯送服。
  • 眉毛脫落、嚴重風氣:用天麻湯送服。
  • 口齒不清、突然發狂:用硃砂湯送服。
  • 十指斷裂:用鹽湯送服。
  • 食慾不振:用皁角湯送服。
  • 全身疥癬、肺氣過盛:用清茶送服。
  • 口眼歪斜:用清茶送服。
  • 感冒後流清鼻涕:用米泔水送服。
  • 手足皮膚腫脹:用天麻湯送服。
  • 大腸出血:用燒過的蒜頭湯送服。
  • 胸悶、胸膈阻塞:用薑湯送服。
  • 發狂、吐沫:用荊芥湯送服。
  • 女性水腫:用當歸湯送服。
  • 五種顏色的尿液:用鹽湯送服。
  • 鼻子上有紅點:用蔥湯送服。
  • 手足發熱:用蘇木湯送服。
  • 頭髮脫落:用鹽湯送服。
  • 小孩臍風、嘴角抽搐:用硃砂湯送服。
  • 耳鳴如蟬叫:用川椒湯送服。
  • 嘔吐酸水:用茴香湯送服。
  • 膀胱疼痛:用艾草醋湯送服。
  • 起坐困難:用地黃湯送服。
  • 頭痛:用清茶送服。
  • 眼皮跳動、眼睛發癢:用米湯送服。
  • 小孩急慢驚風:用金煎湯送服。
  • 手腳麻痺:用石榴皮湯送服。
  • 小孩吐蟲子:用皁角湯送服。
  • 女性白帶或血帶:用甘草湯送服。

補遺方

秘傳藥酒,治癱瘓腿疼、手足麻癢不能移動者。

當歸,白芍(炒),生地黃,牛膝,秦艽,木瓜,黃柏(鹽炒),杜仲(姜炒),防風,陳皮(各一兩),南芎,羌活,獨活(各八錢),白芷(七錢),檳榔(五錢),肉桂,甘草節(蜜炙。各三錢),油松節(五錢),久痛加虎脛骨酥炙八錢、蒼朮一兩炒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炒白芍、生地黃、牛膝、秦艽、木瓜、鹽炒黃柏、姜炒杜仲、防風、陳皮(各 60 克) 南芎、羌活、獨活(各 48 克) 白芷(42 克) 檳榔(30 克) 肉桂、蜜炙甘草節(各 18 克) 油松節(30 克)

如果疼痛時間較長,則再加入: 虎脛骨酥炙(48 克) 炒蒼朮(60 克)

上銼入絹袋內,入南酒或無灰酒,重湯煮一炷香為度。早晚隨量飲之,不忌諸物。

絨花散,大梁李滄溪傳治左癱右瘓。

鱉甲(醋炙九次),鹿茸,乳香,沒藥,絨花樹皮(即夜合花根)

白話文:

  • 鱉甲(用醋炙烤九次)
  • 鹿茸
  • 乳香
  • 沒藥
  • 絨花樹皮(即夜來香根)

上五味各為細末,各二錢合一處研勻,分為二服,五更黃酒送下,一服五錢,男子至重者,二服出汗,女人至重,止用一服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述的五種藥材都磨成細粉,每種各兩錢,混合後研磨至均勻,分成兩份,於凌晨五點時食用,一次食用五錢,搭配黃酒送服。對於男性來說,最重症狀者服下兩份便會發汗,女性最重症狀者只要服下一份便能發揮神奇效果。

獨神丹,治癱瘓疼痛,手足攣拳。

用淮安陳曲一塊,將四面削去各一指厚,用中心的打碎、砂鍋內炒去濕氣,為細末,用福建黑糖等分,入石臼內搗勻,再用生薑汁熬熟,旋添入內,搗如泥丸,作彈子大,收貯瓷器內,每服細嚼。病在上者,晚上用黃酒下;病在下者,五更用牛膝煎酒送下一丸;如全身有病,早晚如引送下,剋日奏效。

白話文:

使用一塊淮安陳曲,將四個面各刨去一指厚的皮。使用中間的曲塊,打碎後放入砂鍋中翻炒去除水分,研磨成細末。與等量的福建黑糖一同放入石臼中搗勻。再使用生薑汁加熱煮熟,分次加入石臼中,搗成像泥丸一樣的丸子,做成彈珠大小。將丸子儲放在瓷器中。每次服用時細嚼慢嚥。如果是上半身不適,晚上用黃酒送服丸子;如果是下半身不適,在凌晨用牛膝煎煮的酒送服一丸;如果全身不適,早晚都用酒送服丸子,幾天就能見效。

秘方,治癱瘓如神。

牛骨內髓一碗,煉熟蜜一斤,二味濾過,入炒麵一斤、炒乾薑末三兩。四味攪勻,丸如彈子大,一日服三四丸,細嚼酒下,大效。

白話文:

煮熟的牛骨髓一碗,煉製的熟蜜一斤,將這兩種食材過濾,加入炒熟的麵粉一斤、炒乾的薑末三兩。將這四種材料攪拌均勻,搓成像彈珠大小的丸子,每天服用三四丸,細細咀嚼後用酒送服,效果顯著。

神仙外應膏,治左癱右瘓、筋骨疼痛、手足拘攣。

川烏一斤為細末,用隔年陳醋入砂鍋內慢火熬如醬色,敷患處。如病有一年,敷後一日發癢;如病二年,二日發癢。癢時令人將手拍癢處,以不癢為度。先用升麻、皮硝、生薑煎水洗患處,然後敷藥,不可見風。

白話文:

把一斤川烏研磨成細末,用隔年的陳醋放入砂鍋中用小火熬成醬色。塗抹於患處。如果患病只有一年,塗抹後一天就會發癢;如果患病兩年,則兩天發癢。發癢時請人拍打患處發癢的地方,直到不癢為止。先用升麻、皮硝、生薑煎水清洗患處,然後塗抹藥物,注意不要吹到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