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)

1. 類中風證

類中風者,則常有之。有中寒、中暑、中濕、中火、中氣、食厥、勞傷、房勞、痰厥、血暈、中惡卒死等症,皆類中風者甚多,各有治法,不可作風治。如用風藥,誤之甚矣。

白話文:

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中風的疾病。比如著涼、中暑、受潮、上火、脾胃虛弱、飲食不當引起的厥症、過度勞累、縱慾過度、痰液引起的厥症、貧血、中毒死亡等疾病,它們都屬於類似中風的病症。針對這些疾病,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,不能像治療中風一樣治療它們。如果使用治療中風的藥物,那後果可就嚴重了。

中於寒者。謂冬月卒中寒氣,昏冒口噤、肢攣惡寒,脈浮緊也。(宜後方。)

其症或口吐涎沫,重則四肢僵直,先用熱酒、薑汁各半盞灌之,稍醒後,隨用附子理中湯。若不急治,舌短囊縮而死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流口水、嚴重的話四肢僵直的症狀。先用半盞熱酒和半盞薑汁灌下去,稍微清醒後,再服用附子理中湯。如果不緊急治療,舌頭會縮短、喉嚨會收縮,導致死亡。

附子理中湯,治中寒厥倒。

大附子(炮去臍),乾薑吳茱萸(炮),官桂,人參當歸陳皮厚朴(姜炒),白朮(去蘆),甘草(炙)

白話文:

巴戟天(炮製去除肚臍,並切成小塊)、乾薑、吳茱萸(炮製)、肉桂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厚朴(用生薑炒過)、白術(去掉蘆葦根)、甘草(炙製)

上銼生薑、棗子,水煎熱服。

中於暑,謂夏月卒暴炎暑,昏冒痿厥,吐瀉喘滿也。(宜後方。)

十味香薷飲,(方見中暑。)

中於濕者,丹溪所謂東南之人多由濕土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。

清燥湯,(方見痿躄,依本方加竹瀝、薑汁。)

白話文:

清燥湯:(方子見於痿痺篇,依據本方加入竹瀝和薑汁。)

中於火者,河間所謂肝木之風內中,六經之邪外侵,良由五志過極,火盛水衰,熱氣怫鬱,昏冒而卒僕也。(宜後方。)用六味地黃丸四君子湯獨參湯之類,內有恚怒傷肝、火動上炎者,用小柴胡湯之類。

白話文:

因火熱而得病,就如河間醫師所說的肝木之氣在內,六經邪氣在外侵犯。這是由於五志過於激動,火氣旺盛而水氣衰弱,熱氣鬱結,導致昏迷而突然仆倒。(宜用後文列出的方劑治療。)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、四君子湯、獨參湯等藥方。如果內有憤怒傷肝、火氣上炎的情況,可以使用小柴胡湯等藥方。

六味地黃丸、四君子湯,(俱見補益。)

白話文:

六味地黃丸和四君子湯,(都屬於補益的方劑)。

中於氣者,由七情過極,氣厥昏冒,或牙關緊急也。(宜後方。)

中氣症,因與人相爭,暴怒氣逆而暈倒者,此名中氣。氣脈多沉,風脈多浮;風中身溫有痰涎,氣中身冷無痰涎。先用薑湯灌,救蘇後,即用木香順氣散,或藿香正氣散

白話文:

中氣病是指因為和人爭吵,情緒激動,導致氣逆而昏倒的情況。

特徵:

  • 氣脈(氣的運行)多沉悶
  • 風脈(風氣的運行)多浮淺

辨別方法:

  • 風邪侵襲的身體發熱,有痰液
  • 中氣病的身體寒冷,無痰液

治療方法:

  • 先灌入薑湯急救,恢復意識後
  • 服用木香順氣散或藿香正氣散疏通氣脈

木香順氣散,治中氣暈倒。

木香(另研),砂仁(各五分),烏藥香附青皮(去穰),陳皮,半夏(姜炒),厚朴(姜炒),枳殼(麩炒。各一錢),官桂,乾薑,甘草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木香(磨成粉)和砂仁(各 0.6 克),烏藥、香附、青皮(去皮)、陳皮、半夏(與薑同炒)、厚朴(與薑同炒)、枳殼(與麩皮同炒,各 1.5 克),肉桂、乾薑、甘草(各 0.3 克)

上銼一劑,生薑三片水煎,木香調服。氣不轉加蘇子沉香

白話文:

把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,取出一劑,和三片生薑一起用清水煎煮,加入木香粉調和服用。如果氣滯不暢,可以再加入蘇子粉和沉香粉。

藿香正氣散,治中風調理平和之劑。(方見霍亂。)

白話文:

藿香正氣散,是一種治療中風、調理身體虛弱的藥方。(具體藥方請參閱霍亂條目。)

食厥者,過於飲食,胃氣自傷,不能運化,故昏冒也。(宜後方。)先用姜鹽湯多灌,探吐之後,服六君子湯。凡中卒倒、口噤不能言、目不識人、四肢不舉等症,多者飲食過度,變為異常,必須審問明白。若果因飲食之後,或著氣惱,另煎鹽湯灌之,探吐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暴飲暴食,導致胃氣受傷,無法運化食物,因此出現昏迷的症狀。(宜採用以下處方。)首先用薑鹽湯灌服,幫助嘔吐後,再服用六君子湯。所有突然倒地、口不能言、眼神呆滯、四肢癱瘓等症狀,大多是飲食過量所致,產生異常變化,必須仔細詢問清楚。如果是因飲食後或生氣所致,另煎鹽湯灌之,誘發嘔吐後即可痊癒。

六君子湯

人參(七分),白朮(去蘆),白茯苓(去皮),陳皮,半夏(薑汁製。各一錢),香附(一錢二分),木香,砂仁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(七克),白朮(去掉蘆葦),白茯苓(去掉外皮),陳皮,半夏(用薑汁製成。各一克),香附(一克二),木香,砂仁(各五分),甘草(三分)

上銼生薑三片、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

勞傷者,過於勞役,耗損元氣,脾胃虛衰,不任風寒,故昏冒也。(宜後方。)

補中益氣湯,治氣虛卒倒。(方見內傷。)

房勞者,因腎虛精耗,氣不歸元,故昏冒也。(宜後方。)

六味地黃丸,(方見補益。)

痰厥者,皆因內虛受寒,痰氣阻塞,手足厥冷麻痹,眩暈欲倒,脈沉細也。(宜後方。)

加味二陳湯,治痰厥暈倒。

陳皮,半夏(薑製),白茯苓(去皮),當歸,枳實(麩炒),桔梗(去蘆),杏仁(去皮尖。各一錢),良薑,砂仁(各七分),木香,官桂,甘草(各三分)

白話文:

陳皮、薑製半夏、去皮白茯苓、當歸、麩炒枳實、去蘆桔梗、去皮尖杏仁(各一錢),良薑、砂仁(各七分),木香、官桂、甘草(各三分)

上銼一劑,生薑煎服。氣逆加蘇子;元氣虛弱去枳實。

血暈者,皆因平日去血過多,虛而成血暈,脈微澀也。(宜後方。)

加味四物湯,治血虛眩暈卒倒,不可艾灸,驚哭叫動,動則乘虛而死。

白話文:

加味四物湯,用於治療因血氣虛弱引起的眩暈、突然昏倒,且無法艾灸,見驚恐時大叫大動,一動就因氣虛而暈倒甚至死亡。

當歸,川芎白芍(炒),生地黃熟地黃黃耆(蜜炙),人參,白朮(去蘆),陳皮,白茯苓(去皮),荊芥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(炒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耆(蜜炙)、人參、白朮(去蘆)、陳皮、白茯苓(去皮)、荊芥、甘草(炙),各等分。

上銼,棗二枚、烏梅一個,水煎服。飽悶加香附、砂仁,去黃耆、白朮。

卒中暴厥者,卒然不省人事也。其症因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厥冷、肌膚粟起、頭面青黑、精神不守、錯言妄語、牙緊口噤、昏不知人、頭旋暈倒,此中惡卒厥,客忤飛屍,鬼擊吊死開喪入廟登塚,多有此病也。宜艾灸臍中百壯,以皂角末搐鼻,或半夏末亦可,或研韭汁灌耳中即活,或以蘇合香丸灌之,俟稍醒用調氣散平胃散服之,或藿香正氣散亦可。

白話文:

突然昏迷的人,叫作卒中暴厥。得病的原因是接觸了邪惡之氣,所以突然手腳冰冷、皮膚上起了像米粒一樣的疹子、臉色青黑、意識不清、胡言亂語、牙關緊閉、口不能言、昏迷不知人事、頭暈倒地。這是非正常死亡的厲鬼作崇,因為厲鬼遭受冒犯,或者撞上吊死鬼、開喪之家的棺材、進入廟宇或登上墳頭,這種病就很多了。可以使用艾條在肚臍眼裡灸一百壯,用皁角末燻鼻子,或者用半夏末燻也可以,或者搗碎韭菜汁灌到耳朵裡就能救活,或者用蘇合香丸灌下去,等病人稍微清醒後,服用調氣散和平胃散,或者藿香正氣散也可以。

調氣散

白豆蔻,丁香檀香,木香(各二錢),藿香,甘草(炙。各八錢),砂仁(四錢)

白話文:

白荳蔻、丁香、沉香、木香(各 10 克) 藿香、甘草(炙用,各 40 克) 砂仁(20 克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沸湯點服。

蘇合香,治男婦中風中氣,牙關緊閉、口眼喎斜、不省人事並傳屍,骨蒸勞瘵,卒暴心疼,鬼魅瘴瘧,小兒急,慢驚搐,婦人產後中風,赤白痢疾,一切氣暴之症,最能順氣化痰。

白話文:

蘇合香丸

用於治療男女中風、氣喘、牙關緊閉、口眼歪斜、昏迷不醒,類似中屍;骨頭發熱、身體衰弱、突然心痛、中邪或瘧疾、小兒急驚風、慢驚風、婦人生產後中風、血痢、白痢等各種急症,能有效順氣化痰。

沉香,木香,丁香,白檀香,安息香(酒熬膏),麝香,香附米,白朮,訶子肉,蓽茇硃砂犀角鎊(各一兩),乳香,片腦,蘇合香油(入息香膏內。各五錢)

白話文:

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白檀香、安息香(用酒熬成膏狀)、麝香、香附米、白朮、訶子肉、蓽茇、硃砂、犀牛角粉末(以上各一兩)

乳香、片腦、蘇合香油(加入沉香膏中。各五錢)

上將各味咀成片,為細末,入腦、麝、安息香、蘇合香油同藥攪勻,煉蜜為丸,每丸重一錢,用蠟包裹。每用大人一丸、小兒半丸,去蠟皮,以生薑自然汁化開擦牙關,另煎薑湯少許,調藥灌下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各種藥材搗碎成粉末,加入腦麝香、安息香和蘇合香油,與藥粉攪拌均勻。用煉製的蜜漿做成藥丸,每個藥丸重一錢,用蠟包裹起來。

服用時,將藥丸剝開,用新鮮薑汁化開後塗抹在牙牀上。另煎煮少許薑湯,調和藥丸灌服,效果神妙。對於大人,每次服用一丸;對於小孩,每次服用半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