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三 (4)
卷之三 (4)
1. 痢疾
脈:痢脈多滑,按之虛絕,尺微無陰,澀則少血,沉細者生,洪弦者死。
痢疾不分赤白,俱作濕熱治之明矣。赤屬血、白屬氣,赤白相兼,膿血雜痢,皆因脾胃失調,飲食停滯,積於腸胃之間多。其暑濕傷脾,故作痢疾,起於肚腹疼痛,大便裡急後重,小水短赤不長,身涼脈緩者易治,身熱脈弦急者難治。痢疾初起一二日,元氣壯實者,先用玄白散,虛弱者,用芍藥湯疏通積滯。
三四日以後,元氣漸弱,調和飲食加減治之。如不止,服參歸芍藥湯調理脾胃、補益元氣。久不愈,方可服人參養臟湯加減治之。切不可驟用粟殼等藥,止塞太早,恐內積氣未盡,成休息痢,亦恐毒攻上,胸腹飽悶作疼,噁心嘔噦發呃,難治,因毒氣攻胃故也。先水瀉,後膿血者,是腎傳脾,難愈;先膿血,後水瀉者,是脾傳腎,易愈。
又有痢下鮮血者,如塵腐色者,如屋漏水者,大孔如竹筒者,嘔噦發呃、煩躁身熱者,俱難治也。如魚腦髓者,身熱脈數大,半生半死也。大抵治痢疾一二日,元氣未虛,治宜疏通積滯,此通因通用之法;三四日後,不可疏通,恐元氣虛也,當清熱解毒、調養脾胃為主。經云:行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。
若大腸積滯壅實而後重,法當疏導之,若大腸氣虛下陷而後重,法當升補之。
初下痢者,不分赤白,皆濕熱也。壯盛人初痢宜利之。
玄白散,治痢疾初起,裡急後重,腹痛膿血窘迫,壯盛人一劑即愈。
牽牛(赤痢用黑、白痢用白,赤白相雜,黑白兼用,半生半炒搗碎),生地黃,赤芍,歸尾,檳榔,枳殼(去瓤,麩炒),莪朮(煨),黃連(各一錢),大黃(二錢),暑月加香薷(一錢,炒)
上銼一劑,水煎,空心溫服,以利二三次為度。
虛弱人初痢宜清之。
芍藥湯
芍藥(二錢),木香(一錢),當歸(一錢),枳殼(去穰,一錢),黃芩(去朽,一錢),檳榔(一錢),黃連(二錢),甘草(五分)
上銼一劑,水煎溫服。
下痢稍久者,宜調和也。
調和飲
白芍(三錢),當歸(一錢),川芎(二錢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二錢),桃仁(一錢),升麻(五分)
上銼一劑,水煎,空心服。如紅痢依本方;如白痢,用吳茱萸一錢、芩連用酒炒,赤白痢加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香附各一錢。
痢因熱積而氣滯者,宜清熱順氣也。
立效散,治赤白痢疾,膿血相兼,裡急後重,疼痛,一服立止。
淨黃連(四兩,酒洗,吳茱萸三兩同炒,去茱萸不用),陳枳殼(二兩,去穰,麩炒)
上二味為細末,每服三錢,空心,黃酒調下;泄瀉,米湯下;噤口痢疾,陳倉米湯送下。
下痢發熱不退者,腸胃中有風邪也。
倉廩散,治痢疾赤白,發熱不退,腸胃中有風邪熱毒及時行瘟疫,沿門闔境,皆下痢噤口者,服之神效。即人參敗毒散加黃連、陳倉米三百粒,薑棗煎服。如痢後手足痛加檳榔、木瓜;噤口痢加陳倉米一撮、石蓮肉七枚。
白話文:
痢疾
把脈時,痢疾的脈象通常是滑脈,但按下去卻感覺虛弱無力。寸關脈可能正常,但尺脈卻微弱且沒有陰氣。如果脈象澀滯,表示體內血液不足。脈象沉細的,表示病情還可以救治;如果脈象洪大而弦急,表示病情危重。
痢疾不論是赤痢(血痢)還是白痢(氣痢),都應該以濕熱來治療,這是很明確的。赤痢多與血有關,白痢多與氣有關。如果是赤白痢交雜,或是膿血混合的痢疾,大多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,飲食停滯在腸胃之間累積造成的。因為暑濕侵犯脾臟,所以會發生痢疾,初期會感到肚子疼痛,想大便卻又解不出來,或是解不乾淨,小便短少而且顏色偏紅。如果身體感到涼冷,脈搏緩慢,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治療;反之,如果身體發熱,脈搏弦急,就比較難治療。痢疾初期一兩天,如果患者元氣比較強,可以先使用玄白散;如果比較虛弱,就用芍藥湯來疏通體內積滯。
三四天之後,元氣會逐漸虛弱,此時要調整飲食,並根據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可以服用參歸芍藥湯來調理脾胃,補益元氣。如果拖很久都沒好,才能考慮服用人參養臟湯加減來治療。切記不可馬上使用罌粟殼等止瀉藥,過早止瀉可能會讓體內積滯未完全排出,形成休息痢(反覆發作的痢疾),也可能導致毒素向上侵襲,造成胸腹飽悶疼痛,噁心嘔吐,甚至打嗝等難以治療的症狀,這是因為毒氣侵犯胃部所導致的。如果是先拉水便,之後才出現膿血便,這是腎傳到脾臟,比較難治;如果是先拉膿血便,之後才拉水便,這是脾臟傳到腎臟,比較容易治療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,痢疾拉出來的是鮮血,或是像腐敗的灰塵一樣,或是像屋簷滴下來的水一樣,或是大便有如竹筒般粗大,且伴隨噁心嘔吐、煩躁發熱等症狀,這些都很難治療。如果大便像魚腦髓一樣,且身體發熱、脈搏快速有力,則表示病情在半生半死之間。總而言之,治療痢疾,在一兩天內,如果元氣尚未虛弱,治療原則應該是疏通體內積滯,這是「通因通用」的方法。到了三四天之後,就不能再用疏通的方法,因為可能會耗損元氣,這時應該以清熱解毒、調養脾胃為主。《內經》有說:「行血則便膿自愈,調氣則後重自除。」意思是活血可以使膿血便自然痊癒,調理氣機則可以消除裡急後重的感覺。
如果因為大腸積滯壅塞而導致裡急後重,應該用疏導的方法來治療;如果因為大腸氣虛下陷而導致裡急後重,則應該用提升和補益的方法來治療。
痢疾初期,不論是赤痢或白痢,都是濕熱引起的。對於身體強壯的人,初期的痢疾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
玄白散,可以用來治療痢疾初期,出現裡急後重、腹痛、膿血便等症狀,對於身體強壯的人,服用一劑通常就會痊癒。
- 牽牛子(赤痢用黑色的,白痢用白色的,赤白痢交雜則黑白兼用,一半生用一半炒過,搗碎),生地黃,赤芍,當歸尾,檳榔,枳殼(去瓤,麩炒),莪朮(煨),黃連(各一錢),大黃(二錢),暑熱的月份可以加香薷(一錢,炒)。
- 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煎煮,空腹溫服,以瀉兩三次為宜。
對於身體虛弱的人,初期的痢疾應該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。
芍藥湯
- 芍藥(二錢),木香(一錢),當歸(一錢),枳殼(去穰,一錢),黃芩(去朽,一錢),檳榔(一錢),黃連(二錢),甘草(五分)。
- 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煎煮,溫服。
痢疾時間稍久,應該以調和的方法來治療。
調和飲
- 白芍(三錢),當歸(一錢),川芎(二錢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二錢),桃仁(一錢),升麻(五分)。
- 將以上藥材切碎,加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果是紅痢,就按照這個方子;如果是白痢,則加入吳茱萸一錢,黃芩和黃連要用酒炒過;如果是赤白痢交雜,則加入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香附各一錢。
痢疾是因為熱積導致氣滯,應該以清熱順氣的方法來治療。
立效散,可以治療赤白痢疾,膿血交雜,裡急後重,疼痛等症狀,服用一劑通常就能立即止住。
- 淨黃連(四兩,用酒洗過,與吳茱萸三兩一同炒,去掉吳茱萸不用),陳枳殼(二兩,去穰,麩炒)。
- 將以上兩味藥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黃酒調服;如果是泄瀉,則用米湯調服;如果是噤口痢(想吐又吐不出來),則用陳年倉米湯送服。
下痢發熱不退,表示腸胃中有風邪。
倉廩散,可以治療赤白痢疾,發熱不退,腸胃中有風邪熱毒,以及流行性瘟疫導致的痢疾,在整個地區,家家戶戶都拉肚子、噤口的時候,服用此藥有奇效。此藥方就是在人參敗毒散的基礎上加入黃連、陳年倉米三百粒,用薑棗煎煮服用。如果是痢疾後手腳疼痛,可以加檳榔、木瓜;如果是噤口痢,則加入陳年倉米一小撮、石蓮肉七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