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七 (3)
卷之七 (3)
1. 癖疾
錢仲陽云:癖塊者,僻於兩脅;痞結者,否於中脘。此因乳哺失調,飲食停滯,邪氣相搏而成。或乳母六淫七情所致,古人多用克伐。痞癖既久,飲食減少,脾氣必虛,久而不愈,必先以固胃氣為主,使養正則積自除。若欲直攻其結,不唯不能善消,抑且損其脾土。凡脾土虧損,必變症百出矣,當參各類及隨兒症而主治之。
白話文:
錢仲陽說:癖塊指的是發生在兩側肋骨下的腫塊;痞結指的是發生在腹部正中部位的腫塊。這些都是因為哺乳時調理不當,飲食停滯,邪氣互相碰撞而形成的。或者是由於乳母受到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和七情的影響所致。古代醫家多用攻伐的方法治療。痞癖時間久了,飲食就會減少,脾氣肯定會虛弱。長期不治癒,必須先以固固胃氣為主,使自身得到滋養,那麼積塊就會自行消除。如果想直接攻破腫塊,不僅不能有效化解,還會損傷脾胃。如果脾胃受損,必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併發症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,並針對不同的症狀主治。
若癖塊日久,元氣脾胃俱虛,宜朝服補中益氣湯,夕服千金消癖丸,間與混元丹,兼服治之,獲效者多矣。
白話文:
如果長期的胃部腫塊導致元氣和脾胃虛弱,早上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可以服用千金消癖丸,偶爾與混元丹交替服用,綜合治療。有很多患者通過這種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癖者,生於皮裡膜外也。
淨腑湯,治小兒一切癖塊、發熱口乾、小便赤、或泄瀉。
白話文:
癖就是生長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的病變。
淨腑湯用來治療小孩所有的痞塊、發熱口乾、小便色赤、或者腹瀉的症狀。
柴胡,白茯苓(去皮),豬苓,澤瀉,三稜(醋炒),莪朮(醋炒),山楂(去核。各一錢),黃芩,白朮(去蘆),半夏(薑製),人參(各八分),胡黃連,甘草(各三分)
白話文:
柴胡、白茯苓(去皮)、豬苓、澤瀉、三稜(醋炒)、莪朮(醋炒)、山楂(去核),各一錢; 黃芩、白朮(去蘆)、半夏(薑製)、人參,各八分; 胡黃連、甘草,各三分。
上銼一劑,薑棗煎服。
肥兒丸,治癖如神(方見疳疾。)
千金消癖丸,治小兒癖疾、積塊,有殊效。
白話文:
上方銼好一劑,用生薑和紅棗煎煮服用。
肥兒丸,治療癖症如同神效,方子見於疳疾部分。
千金消癖丸,治療小兒癖疾、積塊,有特別好的效果。
蘆薈,阿魏(另為糊),青黛,木香,厚朴(姜炒),檳榔,陳皮(去白穰。各一錢),麥芽(炒,四錢),使君子(去殼),胡黃連,山楂肉,香附(水浸),三稜(醋炒),莪朮(煨,醋炒。各二錢),水紅花子(微炒),神麯(炒。各四錢),人參(去蘆),茯苓(去皮),白朮(去蘆。各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
白話文:
蘆薈、阿魏(製成糊狀)、青黛、木香、厚朴(炒薑)、檳榔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,各一錢)、麥芽(炒,四錢)、使君子(去殼)、胡黃連、山楂果肉、香附(泡水)、三稜(醋炒)、莪朮(煨熟,醋炒,各二錢)、紅花子(略微炒)、神曲(炒,各四錢)、人參(去根鬚)、茯苓(去皮)、白朮(去根鬚,各三錢)、甘草(炙烤,一錢)
上為末,將阿魏一錢,白水和麵打糊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四五十丸,米飲、白湯吞下。
益兒餅,治小兒癖疾。
白話文:
將阿魏研磨成粉末,用一錢的阿魏粉和白水調和麵粉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用米湯或白開水吞服。
水紅花子,使君子(去殼),山楂肉(各五錢),白朮(去蘆,四錢),檳榔(一錢半),木香(一錢),神麯(炒,二錢半)
上為末,入黃蠟、面,水和作煎餅吃。
至寶丸
白話文:
水紅花子、使君子(去殼)、山楂肉(各 5 錢) 白朮(去蘆,4 錢) 檳榔(1.5 錢) 木香(1 錢) 神麯(炒,2.5 錢)
真阿魏(二錢),蘆薈,天竺黃,胡黃連,雄黃,穿山甲(炒),沉香,白草烏(泡),硇砂,沒藥(各二分)
白話文:
真阿魏(12 克),蘆薈,天竺黃,胡黃連,雄黃,穿山甲(炒製),沉香,白草烏(浸泡),硇砂,沒藥(各 1.2 克)
上為極細末,用好酒和成一塊,入銅鍋內,再入酒半茶鍾,熬成膏。勿令火大,恐傷藥方,量可丸取出。丸如豌豆大,每丸黃酒送下。十歲以上,服二丸,臨臥時服。待其自然汗出,三日服一次。重者,五七服,輕者,二三服,熱即退、塊亦消。須要忌口。如服後熱不止,可後服金花丸;如羸弱不進食者,可先服平胃散。
癖疾方
白話文:
將藥粉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上好的酒調和成一塊,放入銅鍋中,再加入半杯酒,熬煮成膏狀。切勿用大火,以免損傷藥性。待量足夠後,取出製成藥丸。藥丸大小如同豌豆,每服兩丸,用黃酒送服。十歲以上者服用,睡前服用。等待藥物自然發揮作用,出汗為止。每隔三日服用一次。病重者服用五至七次,病輕者服用二至三次,即可退燒消腫。服用期間須注意飲食禁忌。若服用後仍無法退燒,可再服用金花丸;若身體虛弱進食困難,可先服用平胃散。
麝香(二分),全蠍(去毒),斑蝥(去頭、翅、足),紅娘子(去頭、尾、足翅,女人用、男子去),阿魏,蠓蟲(去足翅),血竭,雄黃,硇砂,蘆薈,木香,當歸尾(酒浸),三稜(醋煮),莪朮(醋煮),香附米(炒),白豆蔻(去皮),蘿蔔子(炒,各一錢)
白話文:
- 麝香:2 錢
- 全蠍:去除毒性
- 斑蝥:去除頭、翅膀、腳
- 紅娘子:去除頭、尾、腳和翅膀,女性使用時保留,男性使用時去除
- 阿魏
- 蠓蟲:去除腳和翅膀
- 血竭
- 雄黃
- 硇砂
- 蘆薈
- 木香
- 當歸尾:浸泡在酒中
- 三稜:用醋煮熟
- 莪朮:用醋煮熟
- 香附米:炒熟
- 白豆蔻:去皮
- 蘿蔔子:炒熟,每種各 1 錢
上為細末,醋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或酒、或溫水下。壯盛者可服。
癖疾方
白話文:
上面用細末製作成用醋做黏合劑的丸子,形狀如梧桐子一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可用酒或溫水送服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。
蘆薈(五分),阿魏(五分),急性子(即小桃紅子),水紅花子(一錢),黑白牽牛(共一錢),猴(燒灰一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三分,黃酒送下,三帖全好。
癖疾方
白話文:
蘆薈(2.5 克),阿魏(2.5 克),急性子(即蜀葵的種子,1 錢),茜草根(5 克),黑白牽牛子(各 5 克),烏猴的骨頭(燒成灰後,5 克)
牛黃(四分),雄膽(四分),血竭(一錢),蘆薈(四分),爐甘石(五分),天竺黃(五錢),黃蠟(五錢),淨皮硝(一兩),蜂蜜(四兩)
白話文:
牛黃(0.25 克),雄膽(0.25 克),血竭(3 克),蘆薈(0.25 克),爐甘石(0.5 克),天竺黃(15 克),黃蠟(15 克),淨皮硝(30 克),蜂蜜(120 克)
上將蠟化開,與蜂蜜一處,滾熟住火,傾入細瓷碗內,涼冷後,將群藥為細末,方入蜜蠟內攪勻。每日常服。先服用箸頭蘸吃,後多服不怕,十日全消。忌醋冷油膩之物。
又方
白話文:
將上好的蠟燭融化,與蜂蜜混合,加熱煮沸並繼續煮熟,倒入細緻的瓷碗中。冷卻後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加入融化的蠟和蜂蜜中攪拌均勻。每天服用,一開始可以用筷子頭沾取食用,之後可以逐漸增加用量,十天後就能完全消除病症。服用此方期間忌食醋類、冷飲和油膩食物。
核桃仁(一斤),檳榔(二十個),硇砂(一錢),大黃(一兩)
白話文:
核桃仁(500 克) 檳榔(20 顆) 研細的石英(5 克) 大黃(50 克)
上三味為細末,入桃仁,水煮一炷香。水滾時,陸續入皮硝半斤,香盡硝亦盡,止食桃仁亦好。
清香散,治癖疾生牙疳、潰爛臭穢。
白話文:
將以下的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桃仁,用水煮約一刻鐘。水沸後,陸續加入半斤的芒硝,直到香味消失芒硝也完全溶解,只吃桃仁也可以。
清香散,用於治療癖疾引起的牙疳、潰爛及異味。
乳香,沒藥,孩兒茶,輕粉(炒),象皮(炒灰),象牙(焙黃),紅褐(炒灰),珍珠(焙黃),海巴(焙乾。各等分)
白話文:
乳香、沒藥、孩兒茶、輕粉(炒製)、象皮(炒成灰末)、象牙(烘焙至黃色)、紅褐(炒成灰末)、珍珠(烘焙至黃色)、海巴(烘焙至乾燥。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搽患處,立時痛止,生肌如神。
桃花散,治癖氣上攻,牙腮腐爛。
白話文:
上面的藥物磨成細粉,塗在患處,立刻就能止痛,促進肉芽生長效果神奇。
桃花散,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牙齦和腮部潰爛。
桃花信一塊,桑柴火內燒紅,淬入細茶濃滷內。如此七次,去信,將茶滷入雄黃一塊,研末入滷內,用雞翎頻掃患處。止痛生肌,立時見效。
克堅膏,專治小兒癖塊、發熱羸瘦。
白話文:
取一片桃花心木,用桑柴火燒紅後,淬入濃濃的細茶汁中。重複此步驟七次後,取出桃花心木,將茶汁加入一塊雄黃,研磨成粉末後加入茶汁中。用雞毛反覆刷在患處。可以止痛生肌,效果立竿見影。
木鱉子,穿山甲,川烏,甘遂,甘草,當歸,上各八錢,先用真香油一斤入鍋內,將前藥熬成灰,濾去渣,再慢火熬,滴水不散,方下黃丹八兩,熬滴水成珠,方下細藥入內,再不見火,蘆薈,阿魏,硼砂,皮硝,水紅花子(各五錢),硇砂(三錢),麝香(一錢)
白話文:
木鱉子、穿山甲、川烏、甘遂、甘草、當歸,每種各 8 錢。
首先將這些藥材放入一斤真香油中煎熬成灰燼,過濾渣滓,再用文火慢慢熬煮,直到滴水不散為止。
然後加入 8 兩黃丹,繼續熬製,直到滴水成珠。
最後加入細藥:
- 蘆薈、阿魏、硼砂、皮硝、水紅花子(各 5 錢)
- 硇砂(3 錢)
- 麝香(1 錢)
將這些細藥放入藥罐中,關火。
上為細末,入內攪勻不熬,攤為膏藥。貼時,先用皮硝水洗皮膚,以膏貼癖。二三日後,覺肚內疾作疼,四五日發癢,糞後有膿血之物是其驗也。
白話文:
把藥物磨成細粉末,放入內部攪拌均勻,不煎煮,攤平製成藥膏。貼藥時,先用皮硝水清洗皮膚,然後將藥膏貼上。兩三天後,會感覺腹部疼痛,四五天後會發癢,排便後有膿血,這是藥膏發揮作用的標誌。
抓癖膏(李滄溪傳),香油(半斤),桐油(半斤),生豬腦子(半斤),男子血餘(灰水洗淨,不拘多少),桃仁(四兩),白蠟(四錢)
白話文:
捉癖膏(李滄溪傳承祕方)
- 芝麻油(250 克)
- 桐油(250 克)
- 生豬腦(250 克)
- 男子月經血(用清水洗淨,用量不限)
- 桃仁(120 克)
- 白蠟(12 克)
上俱下鍋內,文武火熬的腦子盡,用布絹濾去渣,次下飛過黃丹十四兩,熬成膏,待溫下:胡黃連、香白芷、蘇木、紅花、三稜、莪朮(各三錢)、當歸尾、硇砂(各五錢)、麝香(一錢半)。各為細末,照分兩重羅,入前膏內攪勻收貯。勿令泄氣。如有積塊,先用皮硝煎水洗患處,令淨,次用生薑擦之,方用絹帛攤藥貼上;貼後,用熱鞋底炙熱熨之五七十遍,覺內熱方可。如貼後,癖即消縮如神。
白話文:
將上述的所有藥物放入鍋中,用大火小火交替熬煮,直到腦髓全部化開,用布絹過濾掉渣滓。接著加入研磨成細末的黃丹十四兩,繼續熬煮成膏狀,待溫熱後加入:
- 胡黃連、香白芷、蘇木、紅花、三稜、莪朮(各三錢)
- 當歸尾、硇砂(各五錢)
- 麝香(一錢半)
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細末,過兩層紗布,加入先前的膏狀物中攪拌均勻,然後收好儲存,避免藥物揮發。
如果患處有硬塊,先用皮硝煎水清洗患處,清潔乾淨後,用生薑擦拭,再用絹帛將藥膏攤開敷上。敷藥後,用熱鞋底炙熱熨燙五十到七十遍,感覺到內部發熱即可。敷藥後,硬塊就會像神跡般縮小消失。
灸法,穴在小兒背脊中,自尾骶骨將手揣摸脊骨兩傍有血筋發動處兩穴。每一穴用銅錢三文壓在穴上,用艾炷安孔中,各灸七壯。此是癖之根,貫血之所。灸之,瘡即發,即可見效。灸不著血筋,則瘡不發,而不效矣。
化癖如神散,治痞塊積聚。
白話文:
灸法:穴位位於小兒後背中間,從尾骨開始,用手沿著脊椎兩側觸摸,找到有血脈跳動的兩個穴位。
每個穴位用三個銅錢壓住,在穴位上放置艾柱,各灸七壯(一次性燒掉七根艾條)。
這些穴位是癖疾的根源,也是氣血貫通的地方。灸之,瘡口即可潰破,效果顯著。如果灸不到血脈,瘡口不會潰破,效果也不好。
蟾酥,黃蠟(各二錢),羚羊角,牛黃(各五分),麝香(三分),巴豆肉(一錢),硇砂,冰片(各一分)
白話文:
蟾蜍皮,黃蠟(各 4 克),羚羊角,牛黃(各 1 克),麝香(0.6 克),巴豆仁(2 克),研細的砂石,冰片(各 0.2 克)
上為末,丸如菜子大。每用一丸,用扁頭針,或患處刺破皮入之,用膏藥貼上。一伏時揭起,其癖化膿血出盡,服調理脾胃藥。
白話文:
研磨成細末,搓成小如油菜籽的丸子。每次使用一丸,用扁頭針或在患處刺破皮膚插入,用膏藥貼上。過一段時間揭開,患處會化膿出血,用調理脾胃的藥物調理身體。
一小兒,患痞癖,服檳榔、蓬朮、枳實、黃連之類,痞益甚。余曰:此脾經血虛痞也,不可克伐。遂用六君子加當歸數劑,胃氣漸復,諸症漸愈;乃朝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、柴胡,夕用異功散加當歸、芍藥而愈。(方見補益。)
白話文:
一個孩子,患有腹部痞滿的毛病,吃了檳榔、蓬朮、枳實、黃連等藥物,痞滿的症狀反而加重了。我說:這是脾經血虛造成的痞滿,不能用克伐的方法治療。於是使用了六君子湯加當歸,服用了幾劑後,孩子的胃氣逐漸恢復,各種症狀也逐漸好轉;早上服用了五味異功散加升麻、柴胡,晚上服用了異功散加當歸、芍藥,最後痊癒。(具體方劑請參閱補益類的書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