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二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5)

1. 痰飲

一儒者體肥,仲夏患痰喘,用二陳、芩、連、桔梗,痰喘益甚,加桑皮、杏仁,栝蔞,盜汗氣促;加貝母、枳殼,不時發熱,飲食漸減,脈大而無力。余以為脾肺虛寒,用八味丸以補土母,用補中益氣湯以接中氣而愈。

一男子飲食素少,忽痰壅氣喘、頭搖目札、揚手擲足,難以候脈。視其面色黃中見青,此肝木乘脾土,如小兒慢驚之症。先用六君子、柴胡、升麻而愈;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而痊。

張秋官面赤作渴,痰盛頭暈,此腎虛水泛為痰。用六味丸而愈。

白話文:

[痰飲]

一個讀書人,身材肥胖,仲夏時節患上了痰喘,用了二陳湯、黃芩、黃連、桔梗,痰喘卻加重了,又加了桑白皮、杏仁、栝樓,出現盜汗、呼吸急促;接著又加了貝母、枳殼,時不時發熱,食慾也漸漸下降,脈象有力卻虛弱。我認為他是脾肺虛寒,便用八味丸來補益脾土,用補中益氣湯來調理中氣,最後治癒了。

一個男子平時飲食很少,突然痰多氣喘,頭暈目眩,手舞足蹈,脈搏難以診斷。觀察他的面色,黃中帶青,這是肝氣犯脾的症狀,類似小兒慢驚風。先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、升麻治療,然後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,最終痊癒。

張秋官面色發紅口渴,痰多頭暈,這是腎虛水液泛濫化為痰飲。用六味地黃丸治療後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