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5)

1. 十二經脈歌

(並補瀉溫涼藥)

手太陰肺經脈歌:

手太陰肺中焦生,下絡大腸出賁門,

上膈屬肺從肺系,系橫出腋臑中行,

肘臂寸口上魚際,大指內側爪甲根,

支絡還從腕後出,接次指屬陽明經。

此經多氣而少血,是動則病喘與咳,

肺脹膨膨缺盆痛,兩手交瞀為臂厥。

所生病者為氣咳,喘渴煩心胸滿結。

臑臂之內前臁痛,小便頻數掌中熱。

氣虛肩背痛而寒,氣盛亦疼風汗出。

欠伸少氣不足息,遺矢無度溺變別。

肺臟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,向下連接大腸,穿過賁門而出。向上穿過膈肌,屬於肺臟,從肺系橫向走出腋窩,沿著上臂內側,經過肘部、前臂、腕部,到達魚際穴,再沿著大拇指內側到達指甲根部。分支從手腕後側出來,連接到次指,屬於陽明經。

這個經絡氣盛而血少,容易因為活動而導致喘息咳嗽。如果肺氣不足,就會出現胸悶、脹痛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甚至出現兩手發麻、手臂發涼的臂厥。

肺經生病,主要表現為氣喘咳嗽,口渴、心煩、胸悶,以及手臂內側疼痛、小便頻數、手掌發熱等症狀。

如果肺氣不足,則會出現肩背疼痛、怕冷,或因氣盛而導致疼痛、出汗。此外,也會出現打哈欠、氣短、呼吸困難,大便失控、小便異常等症狀。

治療肺經疾病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,選用補益、瀉下、溫熱、寒涼等不同類型的藥物。

補:人參黃耆天門冬阿膠紫菀山藥五味子、栝蔞、麥門冬百部、白芨、沙參馬兜鈴、白茯苓

白話文:

補益藥材:

  • 人參
  • 黃耆
  • 天門冬
  • 阿膠
  • 紫菀
  • 山藥
  • 五味子
  • 栝蔞
  • 麥門冬
  • 百部
  • 白芨
  • 沙參
  • 馬兜鈴
  • 白茯苓

瀉:葶藶、防風通草枳殼檳榔桑白皮澤瀉琥珀赤茯苓紫蘇葉枳實麻黃杏仁、蘿蔔子。

白話文:

瀉藥:

  • 葶藶
  • 防風
  • 通草
  • 枳殼
  • 檳榔
  • 桑白皮
  • 澤瀉
  • 琥珀
  • 赤茯苓
  • 紫蘇葉
  • 枳實
  • 麻黃
  • 杏仁
  • 蘿蔔籽

溫:乾薑生薑肉桂木香白豆蔻、蘇子半夏橘紅胡椒、川椒。

白話文:

溫熱藥材:

  • 乾薑
  • 生薑
  • 肉桂
  • 木香
  • 白豆蔻
  • 蘇子
  • 半夏
  • 橘紅
  • 胡椒
  • 川椒

涼:片芩、山梔、桔梗石膏枇杷葉玄參、貝母、青黛羚羊角竹瀝

白話文:

清熱降火:黃芩、山梔子、桔梗、石膏、枇杷葉、玄參、貝母、青黛、羚羊角、竹瀝。

本臟報使引經藥:白芷升麻蔥白

白話文:

這個內臟傳遞訊息的藥方是用於疏通經絡,藥材包括:白芷、升麻、蔥白。

肺病飲食宜忌物:《甲乙經》曰:肺病者,宜食黍、雞、肉、桃、蔥,宜辛物,忌苦物。

遠志脈歌:

陽明之脈手大腸,次指內側起商陽,

循指上連出合谷,兩筋歧骨循臂膀,

入肘外臁循臑外,肩端前臁柱骨旁,

從肩下入缺盆內,絡肺下膈屬大腸;

支從缺盆上入頸,斜貫頰前下齒當,

環出人中交左右,上俠鼻孔注迎香。

此經氣盛血亦盛,是動䪼腫並齒痛。

所生病者為鼽衄,目黃口乾喉痹生。

大指次指難為用,肩前臑外痛相仍。

氣有餘兮脈熱腫,虛則寒慄病偏增。

大腸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肺病的人,應該吃小米、雞肉、豬肉、桃子、蔥,可以吃辛辣的食物,但要忌諱苦味的食物。

補:粟殼、牡蠣、木香、蓮子、肉豆蔻、訶子、倍子、龍骨榛子、砂糖、糯米、石蜜、棕櫚子

白話文:

滋補:

  • 粟殼
  • 牡蠣
  • 木香
  • 蓮子
  • 肉豆蔻
  • 訶子
  • 倍子
  • 龍骨
  • 榛子
  • 砂糖
  • 糯米
  • 石蜜
  • 棕櫚子

瀉:大黃芒硝、牽牛、巴豆、枳殼、枳實、桃仁、檳榔、蔥自、麻子仁、續隨子、榧實。

白話文:

瀉下藥:大黃、芒硝、牽牛、巴豆、枳殼、枳實、桃仁、檳榔、蔥白、麻子仁、續隨子、榧實。

溫:人參、乾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半夏、生薑、胡椒、丁香、糯米、桃花石。

白話文:

能溫補的藥材:人參、乾薑、肉桂、吳茱萸、半夏、生薑、胡椒、丁香、糯米、桃花石。

涼:條芩、槐花黃連、大黃、胡黃連梔子連翹、芒硝、苦參、石膏。

白話文:

具有清涼性質的藥材:

  • 條芩
  • 槐花
  • 黃連
  • 大黃
  • 胡黃連
  • 梔子
  • 連翹
  • 芒硝
  • 苦參
  • 石膏

本腑報便引經藥:葛根、升麻、白芷(行上)、石膏(行下)。

足陽明胃經脈歌:

胃足陽明交鼻起,下循鼻外下入齒,

還出俠口繞承漿,頤後大迎頰車裡,

耳前髮際至額顱,支下人迎缺盆底,

下膈入胃絡脾宮,直者缺盆下乳內;

一支幽門循腹中,下行直合氣沖逢,

遂由髀關抵膝臏,胻跗中指內關同;

一支下膝注三里,前出中指外關通;

一支別走足跗指,大指之端經盡矣。

此經多氣復多血,是動欠伸面顏黑,

悽悽惡寒畏見人,忽聞木音心驚惕,

登高而歌棄衣走,甚則腹脹仍賁響。

凡此諸疾皆骭厥,所生病者為狂瘧。

濕淫汗出鼻流血,口喎唇裂又喉痹。

膝臏疼痛腹脹結,氣膺伏兔䯒外廉。

足跗中指俱痛徹,有餘消穀溺色黃。

不足身前寒振慄,胃房脹滿食不消。

氣盛身前皆有熱。

胃腑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經絡理論中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,以及胃經相關的病症和治療方法。葛根、升麻、白芷、石膏等藥物可用於治療胃經相關的病症,其中葛根、升麻、白芷走上,石膏走下。

補: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、蓮肉、炙甘草芡實、山藥、陳皮、半夏、糯米、蜂蜜、砂糖、白糖荔枝、林禽、棗子、山楂麥芽、神麯。

白話文:

滋補食材:

  • 白朮
  • 人參
  • 黃耆
  • 蓮子
  • 炙甘草
  • 芡實
  • 山藥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
  • 糯米
  • 蜂蜜
  • 砂糖
  • 白糖
  • 荔枝
  • 野禽
  • 紅棗
  • 山楂
  • 麥芽
  • 神曲

瀉:大黃、硝石、牽牛、巴豆、枳實、厚朴、枳殼、三稜莪朮

白話文:

瀉下藥物:大黃、硝石、牽牛子、巴豆、枳實、厚朴、枳殼、三稜、莪朮。

溫: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生薑、丁香、木香、藿香砂仁、益智、香附川芎、胡椒、辛夷、肉豆蔻、草豆蔻、白豆蔻、吳茱萸、香薷、糯米、諸糖。

白話文:

溫性的藥物:

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生薑、丁香、木香、藿香、砂仁、益智、香附、川芎、胡椒、辛夷、肉豆蔻、草豆蔻、白豆蔻、吳茱萸、香薷、糯米、各種糖類。

涼:石膏、山梔、大黃、玄明粉寒水石、黃連、生地黃知母黃芩石斛玉屑、連翹、滑石、葛根、蘆根

白話文:

具有清涼降熱作用的中藥:

  • 石膏
  • 山梔子
  • 大黃
  • 玄明粉
  • 寒水石
  • 黃連
  • 生地黃
  • 知母
  • 黃芩
  • 石斛
  • 玉屑
  • 連翹
  • 滑石
  • 葛根
  • 蘆根

本腑報使引經藥:葛根、升麻、白芷(行上)、石膏(行下)。

胃病飲食宜忌物:飛來子云:虛寒宜辛甘,忌苦;實熱宜苦淡,忌甘。

足太陰脾經脈歌:

太陰脾起足大趾,上循內側白肉際,

核骨之後內踝前,上腨循胻脛膝里,

股內前廉入腹中,屬脾絡胃與膈通,

俠喉連舌散舌下,支絡從胃注心宮。

此經氣盛而血衰,是動其病氣所為。

食入即吐胃脘痛,更兼身體痛難移。

腹脹善噫舌本強,得後餘氣快然衰。

所生病者舌亦痛,體重不食亦如之。

煩心心下仍急痛,泄水溏瘕寒瘧隨。

不臥強立股膝腫,疽發身黃大指痿。

脾臟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本腑報使引經藥:葛根、升麻、白芷用來疏散上焦,石膏用來清熱降下。

胃病飲食宜忌:虛寒胃病要吃辛甘食物,忌食苦味;實熱胃病要吃苦淡食物,忌食甘味。

足太陰脾經脈歌:脾經從足大趾開始,沿內側白肉際向上行,經過足跟骨之後、內踝前,沿著脛骨內側、膝蓋內側向上,到達大腿內側前緣,進入腹腔,連接脾臟,並與胃和膈肌相通。經脈沿著喉嚨,連接舌頭,分散到舌頭下方,一部分分支從胃通往心臟。脾經氣盛血衰,容易引起各種疾病。患者食入即吐、胃脘痛,全身疼痛難忍,腹脹、善於噯氣、舌頭强硬,但稍後氣衰乏力。生病時舌頭也疼痛,身體沉重,食慾不振。煩躁不安,心下急痛,瀉水、溏瀉、瘕病、寒瘧也相繼出現。不能平躺,站立時大腿、膝蓋腫脹,發生癰疽,身體發黃,大拇指萎縮。

脾臟的補瀉藥物有溫熱和寒涼之分。

補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炙甘草、山藥、芡實、陳皮、酒芍、升麻(少用)、柴胡(少用)、南棗、枸杞、白茯苓、蜂蜜、砂糖、甘蔗牛肉

瀉:枳殼、枳實、巴豆、葶藶、青皮、大黃、山楂、神麯、麥芽、防風。

白話文:

補品:
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黃耆
  • 炒甘草
  • 山藥
  • 芡實
  • 陳皮
  • 酒芍藥
  • 升麻(少量)
  • 柴胡(少量)
  • 紅棗
  • 枸杞
  • 白茯苓
  • 蜂蜜
  • 砂糖
  • 甘蔗
  • 牛肉

溫:丁香、木香、乾薑、生薑、附子、官桂、砂仁、豆蔻、川芎、益智、茱萸、胡椒、花椒、藿香、良薑紅豆、糯米、晚米、甜酒。

白話文:

溫熱性質:

  • 丁香
  • 木香
  • 乾薑
  • 生薑
  • 附子
  • 桂皮
  • 砂仁
  • 豆蔻
  • 川芎
  • 益智仁
  • 吳茱萸
  • 胡椒
  • 花椒
  • 藿香
  • 良薑
  • 紅豆
  • 糯米
  • 晚米(糯米)
  • 甜酒

涼:黃連、連翹、大黃、黃芩、寒水石、石膏、山梔、芒硝、西瓜綠豆、苦茶、玄明粉。

白話文:

降火涼性的藥材:黃連、連翹、大黃、黃芩、寒水石、石膏、山梔子、芒硝、西瓜、綠豆、苦茶、玄明粉。

本臟報使引經藥:升麻、酒浸白芍藥。

脾病飲食宜忌物:《甲乙經》曰:脾病者,宜食粳米、牛肉,宜甘,忌酸。

手少陰心經脈歌:

手少陰脈起心中,下膈直與小腸通;

支者還從肺系走,直上喉嚨系目瞳;

直者上肺出腋下,臑後肘內少海從。

臂內後廉抵掌中,銳骨之端注少衝。

多氣少血屬此經,是動心脾痛難任。

渴欲飲水咽乾燥,所生臑痛目如金。

脅臂之內後廉痛,掌中有熱向經尋。

心臟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本臟病症使用引經藥:升麻、酒浸白芍。

脾臟病症飲食宜忌:根據《甲乙經》,脾臟病患者適合食用粳米、牛肉,宜甘味,忌酸味。

手少陰心經脈絡歌訣:

手少陰心經起於心臟,穿過膈肌直通小腸;

分支從肺部經絡運行,直上喉嚨連接眼球;

主幹沿著肺部向上,經腋窩、手臂後側至肘內少海穴。

沿手臂內側後緣抵達手掌,穿過食指末端銳骨至少衝穴。

此經多氣少血,容易導致心脾疼痛難忍。

口渴欲飲,咽喉乾燥,容易產生肩臂疼痛、眼球發紅。

脅肋、手臂內側後緣疼痛,手掌發熱,需循經尋找病灶。

心臟病症使用補瀉溫涼藥:

補:人參、天竺黃、金屑、銀屑、麥門冬、遠志、山藥、川芎、當歸、羚羊角、紅花、炒鹽。

白話文:

滋補:人參、薑黃、金粉、銀粉、麥門冬、遠志、山藥、川芎、當歸、羚羊角、紅花、炒鹽。

瀉:枳實、葶藶、苦參、貝母、玄胡索、杏仁、鬱金、黃連、前胡、半夏。

白話文:

瀉下類藥材:枳實、葶藶、苦參、貝母、玄胡索、杏仁、鬱金、黃連、前胡、半夏。

溫:藿香、蘇子、木香、沉香乳香石菖蒲

白話文:

溫暖藥物:藿香、蘇子、木香、沉香、乳香、石菖蒲。

涼:黃連、牛黃竹葉、知母、山梔、連翹、珍珠、蘆根、玄明粉、貝母、犀角

本臟報使引經藥:獨活細辛

白話文:

具有涼性特性的中藥:

  • 黃連
  • 牛黃
  • 竹葉
  • 知母
  • 山梔
  • 連翹
  • 珍珠
  • 蘆根
  • 玄明粉
  • 貝母
  • 犀角

心病飲食宜忌物:《甲乙經》曰:心病者,宜食麥、羊肉、杏、韭,宜苦物,忌咸物。

白話文:

心臟疾病宜忌食物:

《甲乙經》記載:

宜食:

  • 麥子
  • 羊肉
  • 杏子
  • 韭菜
  • 苦味食物

忌食:

  • 鹹味食物

手太陽小腸經脈歌:

手太陽經小腸脈,小指之端起少澤,

循手外廉出踝中,循臂骨出肘內側。

上循臑外出後廉,直過肩解繞肩胛,

交肩下入缺盆內,向腋絡心循咽嗌。

下膈抵胃屬小腸,一支缺盆貫頸頰,

至目銳眥卻入耳,復從耳前仍上頰。

抵鼻升至目內眥,斜絡於顴別絡接。

此經少氣還多血,是動則病痛咽嗌。

頜下腫兮不可顧,肩如拔兮臑似折。

所生病兮主肩臑,耳聾目黃腫腮頰。

肘臂之外後廉痛,部分尤當細分別。

小腸腑補瀉溫涼藥:

補:牡蠣、石斛、甘草梢

瀉:海金沙、大黃、續隨子、蔥白、荔枝、紫蘇。

白話文:

手太陽小腸經脈從小指末端少澤穴開始,沿著手外側邊緣向上,經過手腕外側,沿著手臂骨頭外側到達肘部內側,再向上沿著手臂外側後邊緣,穿過肩關節,繞過肩胛骨,進入鎖骨窩,接著沿著腋窩連接心臟,並循行咽喉。向下穿過橫膈膜,到達胃部,連接小腸。其中有一支從鎖骨窩穿過頸部,到達面頰,再到眼角外側,進入耳朵,從耳前回到面頰,到達鼻樑,向上升至眼角內側,斜向顴骨,再與其他經脈相連接。這條經脈氣虛血盛,運動時容易引起咽喉疼痛,以及下巴腫脹、肩部疼痛、手臂痠痛等症状。常見的疾病包括肩部和手臂疼痛、耳聾、眼睛發黃、面頰腫脹、肘部和手臂外側疼痛等,需要根據具體部位和症状進行辨證施治。

補益小腸可以使用牡蠣、石斛、甘草梢等藥物;瀉小腸可以使用海金沙、大黃、續隨子、蔥白、荔枝、紫蘇等藥物。

溫:巴戟、茴香、大茴香、烏藥益智仁

白話文:

溫補:巴戟、茴香、大茴香、烏藥、益智仁。

涼:木通、黃芩、滑石、黃柏、通草、山梔、車前子、茅根、豬苓、澤瀉、芒硝。

白話文:

清涼降火藥物:木通、黃芩、滑石、黃柏、通草、山梔、車前子、茅根、豬苓、澤瀉、芒硝。

小腸報使引經藥:藁本羌活(行上)、黃柏(行下)。

白話文:

小腸傳導藥物的導引藥:藁本(上行)、羌活(上行)、黃柏(下行)。

足太陽膀胱經脈歌:

足經太陽膀胱脈,目內眥上起額尖,

支者巔上至耳角,直者從巔腦後懸。

絡腦還出別下項,仍隨肩膊俠脊邊,

抵腰膂腎膀胱內,一支下與後陰連,

貫臀斜入委中穴,一支膊內左右別,

貫胛俠脊過脾樞,臀內後廉膕中合,

下貫腨內外踝後,京骨之下指外側。

此經血多氣猶少,是動頭痛不可當。

項如拔兮腰似折,髀樞痛徹脊中央。

膕如結兮腨如裂,是為踝厥筋乃傷。

所生瘧痔小指廢,頭囟項痛目色黃。

腰尻膕腳疼連背,淚流鼻衄及癲狂。

膀胱腑補瀉溫涼藥:

補:橘核、龍骨、續斷、菖蒲、益智仁。黃芩。

白話文:

足太陽膀胱經脈從眼內角上方開始,向上經過額頭尖端,一支分佈到頭頂,到達耳廓;另一支從頭頂直下,沿著後腦勺下行。然後連接腦部,再從頸項分出,沿著肩膊,緊貼脊柱兩側下降,到達腰部,進入腎臟和膀胱內部。一支向下連接到肛門,穿過臀部,斜行進入委中穴。另一支從肩胛骨內側分出,沿著脊柱兩側下行,經過脾樞穴,到達臀部內側後緣,在膕窩與另一支匯合,向下穿過小腿內外踝後方,到達足跟下方,沿著足外側下行。這條經脈氣血運行時,如果出現氣血不足,就會導致頭痛、項部疼痛、腰部痠痛、髀樞疼痛、膕窩疼痛、小腿肌肉疼痛等症狀。此外,還會出現瘧疾、痔瘡、小指麻木、頭頂痛、項部疼痛、眼睛發黃、腰部疼痛、臀部疼痛、膕窩疼痛、腳部疼痛、背部疼痛、流淚、鼻出血、癲狂等疾病。治療膀胱經的疾病,可以用溫涼性的中藥來補瀉,常用的補藥有橘核、龍骨、續斷、菖蒲、益智仁和黃芩等。

瀉:芒硝、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車前子、瞿麥、木通、萱草根

白話文:

驅逐體內水濕的藥物:芒硝、豬苓、澤瀉、滑石、車前子、瞿麥、木通、萱草根。

溫:茴香、肉桂、烏藥、沉香、蓽澄茄山茱萸

白話文:

具溫熱性質的藥材:茴香、肉桂、烏藥、沉香、蓽澄茄、山茱萸。

涼:黃柏、知母、防己、滑石、地膚子、石膏、甘草梢、生地黃。

白話文:

清熱:黃柏、知母、防己、滑石、地膚子、石膏、甘草梢、生地黃。

膀胱報使引經藥:藁本、羌活(行上)、黃柏(行下)。

足少陰腎經脈歌:

足經腎脈屬少陰,小指斜趨湧泉心,

然骨之下內踝後,別入跟中腨內侵。

出膕內廉上股內,貫脊屬腎膀胱臨;

直者屬腎貫肝膈,入肺循喉舌本尋;

支者從肺絡心內,仍至胸中部分深。

此經多氣而少血,是動病飢不欲食。

喘嗽唾血喉中鳴,坐如欲起面如垢。

目視䀮䀮氣不足,心懸如飢常惕惕。

所生病者為舌乾,口熱咽痛氣賁逼。

股內後廉並脊疼,心腸煩痛疸而澼。

痿厥嗜臥體怠惰,足下熱痛皆腎厥。

腎臟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膀胱經的引經藥有藁本、羌活(向上走)、黃柏(向下走)。

足少陰腎經從小指開始,沿著腳內側斜行至湧泉穴,再沿著腳跟內側上行至內踝後方,進入跟腱,並向內延伸到膕窩內側。之後沿著大腿內側上行,貫穿脊柱,連接腎臟和膀胱。主幹經脈繼續向上,穿過肝臟和膈肌,進入肺臟,沿著喉嚨和舌頭循行。分支經脈則從肺臟連接到心臟,並深入胸腔。

腎經氣多血少,容易出現以下症狀:運動時容易感到疲倦,食慾不振,喘咳、吐血、喉嚨發出鳴聲,坐著想要站起來時感到無力,臉色發白,眼睛無神,氣不足,心神不寧,像是飢餓一般,總是不安。

常見病症包括舌頭乾燥、口乾舌燥、咽喉疼痛、呼吸急促、大腿內側和脊柱疼痛、心臟和腸胃疼痛、黃疸、尿液混濁、四肢無力、嗜睡、身體虛弱、腳底發熱、疼痛,這些都屬於腎虛的症狀。

治療腎虛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溫補或涼瀉藥。

補:知母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熟地黃龜板虎骨覆盆子、牛膝(少用)、杜仲(少用)、鎖陽、山藥、鹿茸、枸杞、當歸、肉蓯蓉、山茱萸。

瀉:豬苓、澤瀉、琥珀、苦茗、白茯苓、木通。

白話文:

滋補:地骨皮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龜板、虎骨、覆盆子、牛膝(用量少)、杜仲(用量少)、鎖陽、山藥、鹿茸、枸杞、當歸、肉蓯蓉、山茱萸。

溫: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沉香、破故紙、柏實、烏藥、硫黃、鍾乳、胡蘆巴白馬莖、狗肉、陽起石、諸酒、鰻魚、五味子、巴戟天

白話文:

溫熱藥材:

  • 附子
  • 乾薑
  • 肉桂
  • 沉香
  • 破故紙
  • 柏實
  • 烏藥
  • 硫黃
  • 鍾乳
  • 胡蘆巴
  • 白馬莖
  • 狗肉
  • 陽起石
  • 各種酒類
  • 鰻魚
  • 五味子
  • 巴戟天

涼:黃柏、知母、生地黃、地骨皮牡丹皮、玄參。

白話文:

涼性藥材:黃柏、知母、生地黃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玄參。

腎臟報使引經藥:獨活、肉桂、鹽、酒。

腎病飲食宜忌物:《甲乙經》曰:腎病者,宜食大豆、豕肉、粟、藿,宜咸物,忌甘物。

手厥陰心包絡經脈歌:

手厥陰心主起胸,屬包下膈三焦宮,

支者循胸出脅下,脅下連腋三寸同,

仍上抵腋循臑內,太陰少陰兩經中,

指透中衝支者別,小指次指絡相通。

此經少氣原多血,是動則病手心熱。

肘臂攣急腋下腫,甚則胸脅支滿結。

心中澹澹或大動,善笑目黃面赤色。

所生病者為煩心,心痛掌熱病之則。

心包絡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腎臟的使者藥物,引經藥物有:獨活、肉桂、鹽、酒。

患有腎病的人,飲食方面應該吃些大豆、豬肉、小米、豆葉,可以吃鹹的食物,但忌食甜的食物。《甲乙經》裡是這麼說的。

手厥陰心包絡經脈歌:

手厥陰心經從胸部開始,屬於包絡,下達膈肌,連通三焦。

它的分支沿著胸部,從腋窩下方出來,腋窩下方到腋窩上方三寸的地方,與手太陰、手少陰經脈相連。

繼續往上到腋窩,沿著手臂內側,經過手太陰、手少陰經脈之間。

指尖穿過中衝穴,分支再分出,小指和無名指上的經脈互相連通。

這個經脈氣血不足,但血量較多,因此容易因活動而出現手掌發熱的症狀。

手肘、手臂僵硬、腋窩腫脹,嚴重時胸部和脅肋部位會脹滿而感到憋悶。

心煩意亂,或者心神不安,喜歡笑,眼睛發黃,臉色發紅。

容易出現的病症是心煩,心痛,手掌發熱,這些都是病症的表現。

心包絡的補瀉藥物,溫涼藥物:

補:黃耆、人參、肉桂、蓯蓉、胡蘆巴、鹿血、菟絲子、沉香、故紙、狗肉、諸酒。

瀉:大黃、芒硝、枳殼、黃柏、山桅子、烏藥。

白話文:

補益:黃耆、人參、肉桂、補骨脂、胡蘆巴、鹿血、菟絲子、沉香、故紙、狗肉、各種酒類。

溫: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沉香、膃肭臍、川芎、益智、豆蔻、補骨脂、狗肉、茴香、硫黃、烏藥、鍾乳、柏子仁、燒酒。

白話文:

暖身藥物:

  • 附子
  • 乾薑
  • 肉桂
  • 沉香
  • 膃肭臍
  • 川芎
  • 益智
  • 豆蔻
  • 補骨脂
  • 狗肉
  • 茴香
  • 硫黃
  • 烏藥
  • 鍾乳
  • 柏子仁
  • 燒酒

涼:黃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山梔、柴胡、石膏、滑石、臘雪、玄明粉、寒水石。

白話文:

涼性藥物:黃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山梔、柴胡、石膏、滑石、臘雪、玄明粉、寒水石。

心包絡報使引經藥: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
手少陽三焦經脈歌:

手經少陽三焦脈,起自小指次指端,

兩指歧骨手腕表,上出臂外兩骨間,

肘後臑外循肩上,少陽之後交別傳,

下入缺盆膻中分,散絡心包膈里穿;

支者膻中缺盆上,上項耳後耳角旋,

屈下至頤仍注頰,一支出耳入耳前,

卻從上關交曲頰,至目內眥乃盡焉。

此經少血還多氣,是動耳鳴喉腫痹。

所生病者汗自出,耳後痛兼目銳眥。

肩臑肘臂外皆疼,小指次指亦如廢。

三焦補瀉溫涼藥:

補:人參、黃耆、藿香、益智、炙甘草、白朮、桂枝

瀉:枳殼、枳實、青皮、蘿蔔子、烏藥、神麯、澤瀉。

白話文:

心包絡的引經藥有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小指和次指末端,沿著手腕外側的兩指歧骨向上走,經過手臂外側兩骨之間,到肘後外側,再循肩膀上行,與少陽經脈交匯後分開傳行,下入鎖骨上窩,在膻中穴分開,一部分散布到心包絡,一部分穿過膈肌進入腹腔。另一部分從膻中穴和鎖骨上窩向上走,經過頸部、耳後、耳角,再彎曲向下到達下巴,然後又從下巴到臉頰,最後從耳前上行,經過上關穴,與足少陽經脈交匯,到達目內眥才結束。此經脈氣血以氣為主,容易出現耳鳴、喉嚨腫痛、風寒濕痺等病症。患者會自發出汗,耳後疼痛,眼角銳利,肩、肘、臂外側疼痛,小指和次指無力。補三焦經的藥物有:人參、黃耆、藿香、益智、炙甘草、白朮、桂枝。瀉三焦經的藥物有:枳殼、枳實、青皮、蘿蔔子、烏藥、神麴、澤瀉。

溫:附子、丁香、益智、仙茅、蓽澄茄、厚朴、乾薑、茴香、菟絲子、沉香、茱萸、胡椒、補骨脂。

白話文:

具有溫熱性質的藥材:

  • 附子
  • 丁香
  • 益智仁
  • 仙茅
  • 蓽澄茄
  • 厚朴
  • 乾薑
  • 茴香
  • 菟絲子
  • 沉香
  • 茱萸
  • 胡椒
  • 補骨脂

涼:石膏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、滑石、木通、車前子、龍膽草、地骨皮、知母。

三焦報使引經藥,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
足少陽膽經脈歌:

足脈少陽膽之經,始從兩目銳眥生,

抵頭循角下耳後,腦空風池次第行。

手少陽前至肩上,交少陽右上缺盆,

支者耳後貫耳內,出走耳前銳眥循。

一支銳眥大迎下,合手少陽抵䪼根,

下加頰車缺盆合,入胸貫膈絡肝經。

屬膽仍從脅裡過,下入氣衝毛際縈,

橫入髀厭環跳內,直者缺盆下腋膺。

過季脅下髀厭內,出膝外廉是陽陵,

外輔絕骨踝前過,足跗小指次指分。

一支別從大指去,三毛之際接肝經。

此經多氣而少血,是動口苦善太息。

心脅疼痛難轉移,面塵足熱體無澤。

所生頭痛連銳眥,缺盆腫痛並兩腋。

馬刀挾癭生兩旁,汗出振寒痎瘧疾。

胸脅髀膝至胻骨,絕骨踝後及諸節。

膽腑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涼性藥材包括石膏、黃芩、黃柏、山梔、滑石、木通、車前子、龍膽草、地骨皮、知母。

三焦經的引經藥是柴胡和川芎(上行)、青皮(下行)。

足少陽膽經從眼角外側開始,經頭頂、耳後、耳前、面頰、鎖骨上窩,入胸腔,連接肝經,沿著身體兩側下行,經臀部、膝蓋外側、腳踝前側,最後分為兩支,一支到達小指,另一支到達大拇指。

膽經氣多血少,容易出現口苦、嘆氣、心脅疼痛、面部發黑、腳熱、頭痛、鎖骨腫痛、兩腋腫痛、甲狀腺腫大、發汗、寒熱、胸脇、膝蓋、腳踝等部位的疼痛。

治療膽腑的藥物,要根據情況選用溫、涼藥材。

補:當歸、山茱萸、酸棗仁、五味子、諸酒、胡椒、辣菜、雞肉烏梅

白話文:

補氣血補養類: 當歸、山茱萸、酸棗仁、五味子、各種酒類、胡椒、辛辣蔬菜、雞肉、烏梅

瀉:柴胡、青皮、黃連、白芍、川芎、木通。

溫:乾薑、生薑、肉桂、陳皮、半夏。

涼:黃連、黃芩、柴胡、竹茹、龍膽草。

膽腑報使引經藥:柴胡、川芎(上行)、青皮(下行)。

足厥陰肝經脈歌:

厥陰足脈肝所終,大指之端毛際叢,

足跗上廉太衝分,踝前一寸入中封。

上踝交出太陰後,循膕內廉陰股沖,

環繞陰器抵小腹,俠胃屬肝絡膽逢。

上貫隔里布脅肋,俠喉頏顙目系同,

脈上巔會督脈出,支者還生目系中,

下絡頰裡還唇內,支者便從膈肺通。

此經血多氣少焉,是動腰疼俯仰難。

男疝女人小腹腫,面塵脫色及咽乾。

所生病者為胸滿,嘔吐洞泄小便難。

或時遺溺並狐疝,臨證還須仔細看。

肝臟補瀉溫涼藥:

白話文:

瀉藥包括柴胡、青皮、黃連、白芍、川芎、木通。溫藥包括乾薑、生薑、肉桂、陳皮、半夏。涼藥包括黃連、黃芩、柴胡、竹茹、龍膽草。柴胡、川芎屬於上行引經藥,青皮屬於下行引經藥,用於治療膽腑疾病。足厥陰肝經起於大腳趾的末端,沿著足內側上行,經過大腿內側,環繞生殖器,再上行至胸部,最終與督脈相連。肝經氣血不足會導致腰痛、腹部腫脹、面色蒼白、咽乾等症狀。肝臟的補瀉藥物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溫涼藥物。

補:木瓜、阿膠、沙參、橘核、酸棗仁、青梅薏苡仁、山茱萸、豬肉、羊肉、雞肉、諸酒、諸醋。

瀉:柴胡、黃連、白芍、川芎、黃芩、青皮、青黛。龍膽草。

白話文:

補益:木瓜、阿膠、沙參、橘子核、酸棗仁、青梅、薏苡仁、山茱萸、豬肉、羊肉、雞肉、各種酒、各種醋。

溫:木香、肉桂、吳萸、楊梅桃子、杏子、李子

白話文:

溫性食材:木香、肉桂、吳茱萸、楊梅、桃子、杏子、李子。

涼:黃連、黃芩、龍膽草、車前子、胡黃連、柴胡、草決明、羚羊角。

肝臟報使引經藥:柴胡、川芎(行上)、青皮(行下)。

肝病飲食宜忌物:《甲乙經》曰:肝病者,宜食麻、犬肉、李、韭,宜酸物,忌辛物。

白話文:

涼性藥材有:黃連、黃芩、龍膽草、車前子、胡黃連、柴胡、草決明、羚羊角。

用於疏肝的引經藥有:柴胡、川芎(向上調理)、青皮(向下調理)。

肝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:適合食用芝麻、狗肉、李子、韭菜,宜吃酸性的食物,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