龔廷賢

《萬病回春》~ 卷之五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5)

1. 腳氣

脈:脈弦者風;濡弱者濕;洪數者熱;遲澀者寒,微滑者虛;牢堅者實。結則因氣;散則因優,緊則因怒;細則因悲。

白話文:

脈象:

  • 脈弦緊的:風邪入侵
  • 脈濡弱的:濕邪入侵
  • 脈洪大快速的:熱邪入侵
  • 脈遲緩不暢的:寒邪入侵
  • 脈微滑的:氣血虛弱
  • 脈牢固堅硬的:邪氣實盛

脈象形態與情緒的關係:

  • 結脈:因氣鬱所致
  • 散脈:因舒暢而致
  • 緊脈:因發怒所致
  • 細脈:因悲傷所致

麻是風,痛是寒,腫是濕。足內踝骨紅腫痛者,名曰繞蹕風。足外踝骨紅腫痛者,名曰穿踭外。兩膝紅腫痛者,名曰鶴膝鳳。兩腿胯痛者,名曰腿肞風。

白話文:

麻木是風邪入侵,疼痛是寒邪侵襲,腫脹是濕邪停留。腳踝內側紅腫疼痛叫做繞蹕風,腳踝外側紅腫疼痛叫做穿踭外,雙膝紅腫疼痛叫做鶴膝鳳,雙腿髖骨疼痛叫做腿肞風。

腫者,名濕腳氣。濕者,筋脈弛長而軟,或浮腫,或生臁瘡之類,謂之濕腳氣。宜利濕疏風。不腫者,名乾腳氣。干即熱也,筋脈蜷縮攣痛、枯細不腫,謂之乾腳氣。宜潤血清燥。

白話文:

腫脹型腳氣

腫脹的腳氣,也稱濕腳氣。濕氣使筋脈鬆弛、伸長變軟,可能出現浮腫或長出水泡等症狀,這就是濕腳氣。治療原則是利濕疏風。

不腫脹型腳氣

不腫脹的腳氣,也稱乾腳氣。乾就是熱的意思。筋脈蜷曲收縮,伴隨疼痛和抽筋,皮膚枯萎變細不腫脹,這就是乾腳氣。治療原則是潤血清熱。

無汗走注為風勝。風者脈浮,汗而愈也。拘急掣痛為寒勝,寒者脈遲,溫而愈也。腫滿重痛為濕勝,濕者脈細,滲而愈也。燥渴便實為熱勝,熱者脈數,下而愈也。

腳氣腫痛初發者,宜先導其滯也。

白話文:

不發汗卻流動不止,表示風邪過盛。風邪導致脈浮動,發汗就會痊癒。拘緊抽痛,表示寒氣過盛。寒氣導致脈遲緩,溫熱就會痊癒。腫脹疼痛沉重,表示濕氣過盛。濕氣導致脈細弱,利尿就會痊癒。口渴便祕,表示熱氣過盛。熱氣導致脈搏快速,瀉下就會痊癒。

羌活導滯湯,治腳氣初發,一身盡痛,或肢節腫痛,便溺阻隔,用此導引後,服當歸拈痛湯,以徹其邪。

白話文:

羌活導滯湯,用於治療腳氣病的初期,全身疼痛,或肢體關節腫痛、小便和大便不通暢。使用此湯導引後,再服用當歸拈痛湯,以徹底去除邪氣。

羌活,獨活,當歸(各二錢),防己(一錢半),大黃(酒炒,四錢),枳實(炒,一錢)

上銼一劑,水煎空心服。

腳氣腫屬濕熱者,宜徹其邪也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獨活、當歸(各 12 克) 防己(9 克) 大黃(用酒炒後,24 克) 枳實(炒後,6 克)

當歸拈痛湯,治濕熱腳氣為病,四肢骨節煩疼、肩背沉重、胸脅不利、遍身疼痛,下注足脛,腫痛生瘡、赤腫、膿水不絕,或癢或痛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當歸拈痛湯

用於治療濕熱引起腳氣病,症狀為四肢關節痠痛煩躁、肩背沉重、胸脅不暢、全身疼痛,影響足脛,出現腫痛、生瘡、發紅、膿液不斷,伴有瘙癢或疼痛。

羌活,當歸(酒洗),豬苓,澤瀉,知母(酒炒),白朮(去蘆,各五分),人參,苦參,升麻,葛根,防風,蒼朮(各四分),黃芩(酒炒),茵陳(酒洗),甘草(炙。各五分)

上銼一劑,水煎空心服。

腳氣熱痛如火燎者,此濕熱盛也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當歸(用酒洗淨)、豬苓、澤瀉、知母(用酒炒製)、白朮(去除外皮,各取 5 分)、人參、苦參、升麻、葛根、防風、蒼朮(各取 4 分)、黃芩(用酒炒製)、茵陳(用酒洗淨)、甘草(烤炙。各取 5 分)

加味二妙丸,治兩足濕痹疼痛,或如火燎,從足胕熱起,漸至腹胯,或麻痹痿軟,皆是濕熱為病,此藥神效。

白話文:

改良版二妙丸

功效: 治療雙腳濕痹性疼痛,症狀可能像被火燒一樣,從大腿後側開始發熱,逐漸蔓延至腹部和兩側,或導致麻痺、無力。這些症狀都由濕熱體質引起,此藥有顯著療效。

蒼朮(米泔浸一宿,切片曬乾,四兩),黃柏(酒浸一宿曬乾,二兩),川牛膝(去蘆酒洗),漢防己(酒洗),當歸(酒洗),川萆薢(酒洗。各一兩),敗龜板(酥炙,一兩,要自斃者佳,多難得,市貨多以不效,不然,以懷熟地一兩代之可也。)

白話文:

蒼朮(用米湯浸泡一夜,切片後曬乾,四兩) 黃柏(用酒浸泡一夜,曬乾,二兩) 川牛膝(去除蘆頭,用酒清洗) 漢防己(用酒清洗) 當歸(用酒清洗) 川萆薢(用酒清洗,各一兩) 敗龜板(用酥油烤製,一兩,最好是用自然死亡的烏龜,但這種烏龜比較難得,市場上買到的偽品常常沒有效果。如果找不到,可用懷熟地一兩代替。)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空心,鹽湯送下。

三妙丸,治濕熱腳氣,或腫痛俱可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藥材研磨成粉,用酒煮面糊做成丸藥,大小如同梧桐子,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

這是三妙丸,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腳氣病,或是伴有腫痛的情況都可以服用。

蒼朮(冬月用四兩,夏月用二兩,米泔浸一宿。切片曬乾),黃柏(冬月用三兩,夏月用四兩,切片酒浸一宿曬乾),川牛膝(去蘆,酒洗曬乾,二兩)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,酒亦可。

腳氣屬血虛濕熱者,宜除濕潤燥也。

白話文:

蒼朮(冬季使用 4 兩,夏季使用 2 兩,用米泔水浸泡一宿,切片晾乾)

黃柏(冬季使用 3 兩,夏季使用 4 兩,切片用酒浸泡一宿晾乾)

川牛膝(去除蘆頭,用酒清洗晾乾,2 兩)

滋榮舒筋健步丸,治痰濕手足小便,血虛注下,筋軟不能行步,兼痛者。

白話文:

滋養強筋健步丸 適用於:

  • 痰濕阻滯,導致手腳和排尿困難
  • 氣血虛弱,水濕下注,筋骨軟弱,無法走路
  • 伴有疼痛

當歸(酒洗,一兩),白朮(去蘆,二兩),熟地(酒洗,一兩二錢),川芎(七錢),白芍(酒炒,一兩),茅山蒼朮(米泔浸,二兩),羌活(七錢),防風(七錢),牛膝(去蘆,酒洗,一兩),獨活(酒浸一宿,焙,七錢),桑寄生(酒炒,六錢),木瓜(酒浸,焙,七錢),防己(酒浸,焙,七錢),肉桂(厚者四錢),一方加虎脛骨(一兩酥炙)、杜仲(酒炒,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當歸(用酒洗淨,1 兩)
  • 白朮(去除蘆葦,2 兩)
  • 熟地(用酒洗淨,1 兩 2 錢)
  • 川芎(7 錢)
  • 白芍(用酒炒過,1 兩)
  • 茅山蒼朮(用米泔浸泡,2 兩)
  • 羌活(7 錢)
  • 防風(7 錢)
  • 牛膝(去除蘆葦,用酒洗淨,1 兩)
  • 獨活(用酒浸泡一晚,烘焙,7 錢)
  • 桑寄生(用酒炒過,6 錢)
  • 木瓜(用酒浸泡,烘焙,7 錢)
  • 防己(用酒浸泡,烘焙,7 錢)
  • 肉桂(厚皮的,4 錢)
  • 另一種配方中添加了虎脛骨(用酥烤,1 兩)和杜仲(用酒炒過,1 兩)

上為細末,酒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,淡鹽湯送下。天陰薑湯下,酒亦可。

神仙飛步丸,治腳膝疼痛。

白話文:

上方製成細末,用酒調成糊狀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一百粒,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。天氣陰沈時可用薑湯送服,用酒送服也可以。

神仙飛步丸,用於治療腳膝疼痛。

當歸(酒洗,一兩),川芎(八錢),白芍(酒炒,錢半),黃柏(酒洗),生地(酒洗),知母(酒洗,炒),蒼朮(米泔浸),牛膝(去蘆,酒洗),木瓜(酒洗),杜仲(去粗皮,姜酒炒),薏苡仁,黃連(酒炒),黃芩(酒炒),陳皮,半夏(薑汁炒),茯苓(去皮。

白話文:

  • 當歸(用酒洗淨,1 兩)
  • 川芎(0.8 兩)
  • 白芍(用酒炒過,0.5 兩)
  • 黃柏(用酒洗淨)
  • 生地(用酒洗淨)
  • 知母(用酒洗淨,炒過)
  • 蒼朮(用米湯浸泡)
  • 牛膝(去掉蘆頭,用酒洗淨)
  • 木瓜(用酒洗淨)
  • 杜仲(去掉粗皮,用薑和酒炒過)
  • 薏苡仁
  • 黃連(用酒炒過)
  • 黃芩(用酒炒過)
  • 陳皮
  • 半夏(用薑汁炒過)
  • 茯苓(去掉皮)

各一兩),防己(酒炒),防風(去蘆),威靈仙(酒洗),桃仁(去皮),紅花(各七錢),肉桂,甘草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各一兩:防己(用酒炒過),防風(去掉蘆頭),威靈仙(用酒洗過),桃仁(去掉皮),紅花(各七錢),肉桂,甘草(各三錢)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,鹽湯下。若肝腎虛損而足無力者,用六味丸加牛膝、杜仲、木瓜、蒼朮、黃柏酒炒。(方見補益。)

腳氣焮熱紅腫痛者,此風熱也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糊成丸,每個丸子的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顆丸子,空腹時,用鹽水送服。如果肝腎虛損且足部無力,則可以使用六味丸,並加入牛膝、杜仲、木瓜、蒼朮和黃柏(經過酒炒),具體配方請參考《補益類》章節。

人參敗毒散,治三陽經腳氣流注,腳踝上焮熱赤腫,寒熱如瘧,自汗惡風。依本方各一錢,加蒼朮、大黃酒蒸各二錢、生薑五片,煎服。皮膚搔癢加蟬蛻。

腳氣屬虛寒濕者,宜溫下元也。

白話文:

人參敗毒散

用於治療三陽經濕氣流動導致的腳踝上熱、紅、腫,伴有寒熱交替發作(類似瘧疾),自覺多汗、怕風。

組成:

  • 人參 1錢
  • 蒼朮 2錢(用酒蒸)
  • 大黃 2錢(用酒蒸)
  • 生薑 5片

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加味:

  • 若皮膚搔癢,額外加入蟬蛻。

五積散,治風濕流注、兩腳痠疼。(方見中寒。)依本方加羌活、獨活、檳榔、烏藥、木香。

白話文:

五積散

用途: 治療因風濕造成的痠痛,尤其是雙腳痠疼。(若伴有中寒症狀,請參考方見中寒。)

加強版配方:

在原方基礎上加入羌活、獨活、檳榔、烏藥、木香。

二十四味飛步散,治下元虛損,腳膝痠軟疼痛,並寒濕風氣,麻木不仁,及打傷跌損,行步艱辛。

白話文:

二十四味飛步散

用途: 治療下半身虛弱,腳膝酸軟疼痛,還有寒濕風氣導致的麻木不仁,以及外傷跌打損傷導致的行走困難。

當歸,白芷,赤芍,牛膝(酒洗),杜仲(薑汁炒),木瓜,茯苓(去皮),骨碎補,烏梅,何首烏,川續斷,破故紙,小茴香(鹽水炒),獨活,桑寄生,五加皮,蒼朮(米泔浸),陳皮,防風(去蘆),天麻(各一兩),川芎,檳榔,半夏(薑汁炒,各五錢),甘草(三錢)

上銼生薑三片,水煎熱入酒一半,空心服。或用好酒五壺,煮前藥服之亦可。忌生冷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芷、赤芍藥、牛膝(用酒清洗)、杜仲(用薑汁炒製)、木瓜、茯苓(去皮)、骨碎補、烏梅、何首烏、川續斷、破故紙、小茴香(用鹽水炒製)、獨活、桑寄生、五加皮、蒼朮(用米湯浸泡)、陳皮、防風(去蘆)、天麻(各一兩)、川芎、檳榔、半夏(用薑汁炒製,各五錢)、甘草(三錢)

青囊藥酒,治男、婦風濕相搏,腰膝疼痛,或因坐臥濕地,雨露新襲,遍身骨節疼痛,寒濕氣宜服。

白話文:

青囊藥酒

功效:

治療男女因風濕交加引起的腰膝痠痛,或因久坐潮濕之地、受雨露侵襲而導致的全身骨節疼痛。具有祛寒除濕的功效。

蒼朮(米泔浸炒),烏藥,牛膝(去蘆),杜仲(薑汁炒。各二兩),陳皮,厚朴(薑汁炒),當歸,枳殼(去瓤,麩炒),獨活,檳榔,木瓜(各一兩),川芎,白芍,桔梗(去蘆),白芷,茯苓(去皮),半夏(薑汁炒),麻黃,肉桂,防己,甘草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蒼術(浸泡在米水中,炒製),烏藥,牛膝(去除蘆頭),杜仲(用薑汁炒製,各使用二兩),陳皮,厚朴(用薑汁炒製),當歸,枳殼(去除瓤,用麩皮炒製),獨活,檳榔,木瓜(各使用一兩),川芎,白芍,桔梗(去除蘆頭),白芷,茯苓(去除皮),半夏(用薑汁炒製),麻黃,肉桂,防己,甘草(各使用一兩)

上銼,以麻布袋盛之,用酒三斗,將藥懸壇內,密封壇口,鍋內煮一時久,然後取出,過三日後,去藥,隨量飲之。渣曬乾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空心酒送下。

白話文:

把上方的藥材放入麻布袋中,加入三斗酒,將藥袋吊掛在壇子中,密封壇口。將壇子放入鍋中煮一個時辰,之後將藥袋取出,過三天後把藥材取出,可以酌量飲用。把藥渣曬乾後碾成細末,用酒糊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八十顆,空腹時用酒吞服。

追風丹,治腰腿腳膝疼痛。

蒼朮(米泔浸炒),草烏(炮),白芷,羌活,當歸,赤芍,虎脛骨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五七分,酒調服。為丸亦可。

二術散,治腳氣痛。

蒼朮(米泔浸,炒),白朮(去蘆),牛膝(酒洗。各三錢)

上銼一劑,黃酒二鍾煎至一鍾,空心服,出汗即愈。

腳氣腫痛屬風濕者,宜外治也。

白話文:

追風丹用於治療腰腿腳膝疼痛,由蒼朮、草烏、白芷、羌活、當歸、赤芍、虎脛骨等藥材等量混合研磨而成。每次服用五到七分,用酒調服,也可以做成丸劑服用。二術散則用於治療腳氣痛,由蒼朮、白朮、牛膝等藥材等量混合,用黃酒煎煮至原湯量的三分之一,空腹服用,出汗即能痊癒。腳氣腫痛若屬於風濕引起的,建議進行外治。

除濕湯,治腳氣疼痛,多是風濕凝注。用人言二兩,水煮滾熱,再入氈片剪如底樣五六片,入內同煮,令汁干為度,取出氈片曬乾或焙乾,裹腳板上出汗。如氈濕透,再換一片。出令汗盡即已。

白話文:

除濕湯

治療腳氣疼痛

大多是因為風濕聚集所造成。

做法:

使用2兩人蔘,加水煮沸。

加入剪成鞋底形狀的5-6片羊毛氈,一起煮到湯汁收乾。

取出羊毛氈,曬乾或烘乾。

將羊毛氈包在腳底板上,讓腳流汗。

如果羊毛氈濕透了,就換一片。

一直流汗到腳上的濕氣完全排出為止。

洗足湯

川椒(一兩),獨活,羌活,木瓜(各五錢),白芷(三錢),荊芥穗(一兩)

白話文:

川椒一兩,獨活五錢,羌活五錢,木瓜五錢,白芷三錢,荊芥穗一兩。

上銼劑,用水一壺,煎至半壺,傾出,去渣,於避風處溫浴,洗後拭乾,仍用花椒炒熱,絹包裹熨患處,或炒鹽亦可,熨之。

白話文:

製作上銼劑時,取一壺水,煮沸後將藥材放入熬煮至水量減少一半。倒出藥液,去除藥渣。在避風的地方溫水洗浴,洗完後擦乾身體。使用花椒炒熱,包在紗布裡熱敷患處,或者用炒熱的鹽也可以,用來熨燙患處。

腳氣衝心者,最為惡候也。四物湯治腳氣衝心。依本方加炒黃柏,更於湧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,捏作餅子貼穴上。

腳氣轉筋者,屬血熱也。四物湯治腳氣轉筋。依本方加酒炒黃芩、紅花。

白話文:

腳氣往上攻入心臟的情況,是最嚴重的症狀。使用四物湯治療腳氣衝心。 在原有方劑的基礎上加入炒黃柏,並在湧泉穴(腳底中央凹陷處)使用附子末混合唾液,捏成餅狀貼敷在穴位上。

又方,治腿轉筋,用油松節醞酒煎服。一方加乳香少許。

腳跟腫者,有痰、有血熱也。腳跟熱者,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牛膝之類;有痰唾者,五積散加木瓜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偏方

治療腿抽筋

使用松節油浸泡的酒煎服。另一種偏方會加入少許乳香。

兩膝痛腫,腳脛枯細者,名鶴膝風也。四物湯加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牛膝、杜仲、防風、羌活、甘草。又宜五積散加松節、杉節。

白話文:

雙膝疼痛腫脹,小腿細瘦的人,稱為「鶴膝風」。治療方法可以用四物湯,再加入黃耆、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牛膝、杜仲、防風、羌活、甘草。此外,也可以使用五積散,再加入松節、杉節。

灸法,治兩腳俱是青疙瘩,腫毒骨痛。用獨蒜切片,鋪放患處。每處一片,用艾灸二壯,去蒜,再換再灸,至愈。

補遺方

白話文:

灸法,用於治療兩隻腳上長滿青色疙瘩,腫脹疼痛。

做法:

  1. 將單瓣蒜切片。
  2. 將蒜片敷在患處上,每處放一片。
  3. 使用艾灸灸兩次。
  4. 去除蒜片,再換一片新的蒜片,繼續艾灸。
  5. 重複步驟 3 和 4,持續灸治直到痊癒。

一粒金,專治風寒暑濕腳氣,不問遠年近日,一切走注疼痛不可忍,臨發時空心服一丸。趕到腳面上赤腫痛不散,再服一丸。趕至腳心中出黑汗,乃除根。如病在上,食後臨臥酒下,自然出汗,定痛為驗。及中風癱瘓,麻痹不仁,手足不能屈伸,偏枯,酒下二丸,日進二服。初中風,不省人事,牙關不開,研一丸酒調灌下,一醒是驗。

白話文:

一粒金,特效治療風寒暑濕腳氣

無論是久年或近期的腳氣,只要造成劇烈疼痛無法忍受,在疼痛發作前空腹服用一粒「一粒金」。

如果腳面出現發紅腫脹且疼痛未消,再服用一粒。

如果腳心冒出黑汗,就表示已經除根了。

如果病情在上半身,可以在飯後臨睡前用酒送服一粒,自然會冒汗止痛。

對於中風癱瘓、麻痺不仁、手足無法彎曲伸展、半身不遂等症狀,可用酒送服兩粒「一粒金」,每天服用兩次。

如果初次中風,昏迷不醒,牙關緊閉,可以研磨一粒「一粒金」用酒調和後灌服,醒來即為痊癒的徵兆。

白膠香(另研),草烏(去皮臍),五靈脂,地龍(去土),木鱉子(捶去油。各二兩五錢),乳香,沒藥,當歸(各七錢五分),麝香(二錢二分),京墨(炙煙盡,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白膠香(另行研磨),草烏(去除外皮和絨毛),五靈脂,地龍(去除泥土),木鱉子(敲碎去除油脂。各二兩五錢),乳香,沒藥,當歸(各七錢五分),麝香(二錢二分),京墨(燒烤至黑煙消失,一錢五分)

上為細末,糯米粉糊為丸,如芡實大,溫酒研化一丸,神效。

白話文:

取細小的芡實,用糯米粉糊捏成像芡實大小的丸子。用溫酒研磨化開一丸服用,非常有效。

膝風,陳艾,菊花。二味作護膝內,久自除患。

立患丹,治濕氣兩腿作痛。

艾葉(二兩),蔥頭(一根搗爛),生薑(一兩五錢搗爛。)

上用布共為一包,蘸極熱燒酒擦患處,以痛止為度。

寒濕腳氣腫痛,花椒,陳皮(各四兩)。同炒熱,用絹袋裝在火箱上,以腳底踏袋熏之最效。不可水洗。

白話文:

膝蓋受風寒,可以用陳艾和菊花。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,製作成護膝,長期使用可以去除膝蓋的毛病。

立患丹可以治療濕氣導致的雙腿疼痛。

將艾葉、蔥頭和生薑搗爛,用布包好,沾上滾燙的燒酒擦拭患處,直到疼痛消失。

患有寒濕腳氣導致的腫痛,可以用花椒和陳皮各四兩,炒熱後用絹袋裝起來,放在火箱上,用腳底踩著袋子熏,效果最好。切記不可用水洗。

一婦人,兩足發熱,兩腿作痛,日晡熱甚。余以為肝腎血虛。用加味逍遙散、六味丸五十餘劑,諸症悉愈。加味逍遙散(見婦人虛勞);六味丸(方見補益)。

白話文:

有一位婦女,她的雙腳發熱,雙腿疼痛,到了傍晚時分熱得更厲害。我診斷她是肝腎血虛。我用加味逍遙散和六味丸共約五十多劑來治療,她的各種症狀都痊癒了。加味逍遙散(見婦人虛弱調理);六味丸(方劑見補益)。

陳大尹,兩腿痠軟,或赤或白,足跟患腫,或痛或癢後痛,而或如無皮,或如皺裂,日晡至夜脹痛焮熱。用補中益氣湯加八味丸料,補其肝腎而愈。(二方俱見補益。)

白話文:

陳大尹,兩腿痠軟無力,有時發紅有時發白,腳後跟腫脹,時而疼痛時而發癢,之後變得很痛,有時像沒有皮膚,有時像乾裂。到了傍晚或晚上,會腫脹疼痛發熱。服用了補中益氣湯加八味丸的藥材,滋補他的肝腎,最終康復。(這兩種藥方都記載在《補益》中。)

一儒者,腳心發熱作癢,以滾湯浸漬,潰而出水,肌體骨立,作渴吐痰。此脾腎虛而水泛為痰也。服補中益氣湯、六味丸,年餘元氣復而諸症愈。(方見補益。)

白話文:

有一位儒生,腳底發熱又發癢,用滾燙熱水浸泡,結果潰爛流出水,身體瘦骨嶙峋,並且感到口渴、吐痰。這是脾腎虛弱,水液泛濫形成痰液的表現。服用「補中益氣湯」和「六味丸」一段時間之後,元氣恢復,各種症狀也痊癒了。(具體方劑請參考「補益」類。)